查看原文
其他

【宋词里的长相思】苏轼: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晓敏朗诵 古诗词文欣赏 2021-03-05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江城子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处,人不见,数峰青。

 

这首词写于熙宁五年(1072),苏轼杭州通判任上。正值西湖雨后初晴。杭州的雨总是很多,苏轼大概也格外喜欢雨后西湖,他曾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来赞美雨后的西湖。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句话交代了游玩的地点、时间以及天气情况,仅用了13个字,若是现代人写来,恐怕要130个字都不止。凤凰山位于西湖之南,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凤凰山,两翅轩翥,左簿湖浒,右掠江滨,形若飞凤,一郡王气,皆籍此山。”雨是在傍晚时停的,空气里含着浓浓的水汽,格外清新,天空也很干净,晚霞也比平时红艳。一朵盛开的荷花,缀着水珠,还保持着在雨中晶莹剔透、楚楚动人的样子。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双白鹭,翘然立在荷花之下。它们一定是爱慕这荷的娉婷,对它诉说自己的爱意来了。

一幅“雨后西湖图”就这样跳入了我们的眼帘!画的底色是青绿色,大片的绿,含着水气的绿,洇透了半面画布,背景是红,火红,绯红,淡红,流动,浸漫,交融,染红了画布上端绿之外的空间。这大片的绿和红,在画布的下方倒转,那是无比温柔的西子湖的水波,因爱慕这青山彩霞,把它们揽到自己的身上做了衣裙。不同的是,在这倒转的青山和晚霞中,又多出来几片荷叶,一朵红花,两只白鹭。它们把群山和晚霞当成画布,又在其上涂画出另一幅动人的画面。


正当我们陶醉于这幅雨后西湖的图画之中时,不知从何处隐约传来了一阵低低的似有似无的秦筝之声,弦弦含情,声声诉恨,连风都停止了吹送的脚步,连凤凰山都忘情地收起它梦幻般的云霞了,莫非是湘灵女神在弹琴吗?听得人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打扰了这清音。待最后一个音阶如烟如缕般徐徐消逝在天际后,听琴人才回过神来,刚要张口问一问弹琴的人是哪位,想邀她出来见一面,却发现除了听琴人之外,江面上再无一人,哪来弹琴人的影子?目之所及,只有两岸的群峰青翠如碧,寂静无言。如果不是余音还在耳边轻绕,真以为自己刚刚做了一场梦!

“依约是湘灵”,只有湘灵才弹得出这样悲伤又超然世外的曲调。

湘灵,传说是尧的两个女儿,长女娥皇,次女女英,尧见舜德才兼备,便将部族首领之位禅让给舜,还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舜到南方巡视,累死在苍梧九嶷山下,娥皇和女英一路寻到九嶷山,得知舜去世的消息,异常悲痛,哭了九天九夜,九嶷山的竹子因此留下了娥皇和女英的泪痕。之后,二女投湘水而亡,化为湘水女神,湘灵就是湘水女神。所以,诗人们喜欢用“湘灵”这一意象来表现哀思。唐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传神地描绘了湘灵琴音之妙。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全诗描摩了湘灵琴声之绝美。水神冯夷听到了琴声,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流落他乡的游子听到琴声也悲伤至极。琴声凄苦时,即使金石听了也会伤心,琴声高亢时,可以响遏è行云,传到无尽的苍穹之中。苍梧山听到了琴声,也产生了思怨仰慕之情,山上的白芷纷纷吐出芬芳。琴声随着流水传遍湘江两岸,随着凄迷的风吹过洞庭湖。

诗人凭借惊人的想象力,极力描摹琴音的神奇力量。总之,这琴声弥漫在广袤的宇宙,使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任何诗人的笔都无法描述现实中的音乐之声,但诗可以为我们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


全诗最后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作结,把人从梦幻般的想象世界拉回到现实中来,堪称神来之笔。

相传,这句诗并非钱起原创。有一年,钱起外出,住在驿站,半夜时突然听到窗外有人吟唱“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他推开窗户寻找,窗外却不见一个人影。

十年后,钱起参加进士考试,一看题目是《湘灵鼓瑟》,诗写得很顺利,只是写到最后两句时,他卡住了,迟迟不能落笔。正犹豫间,十年前的夜半歌声忽入脑海,不正是这首诗的结尾吗?于是赶紧将这两句诗写在试卷上,再一看,果然全诗意境大不一样。钱起因此夺得进士第一名。

苏轼化用或曰“抄袭”了钱起这句诗做结尾,不同的是,这个“人不见”的人并非是湘灵,而是西湖中偶遇的弄筝人。



宋人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了这首《江城子》的来历:“东坡在杭州,一日,游西湖,坐孤山竹阁前临湖亭上。时二客皆有服(带孝),预焉。久之,湖心有一彩舟,渐近亭前。靓妆数人,中有一人,尤丽,方鼓筝。年且三十余,风韵娴雅,绰有风度。二客竟目送之。曲未终,翩然而逝。公戏作长短句。”

这首诗只写弹筝而不见弹筝的人,读完这则记载,聪明的读者很快就能悟出来,原来,弹筝的人和听筝的人都在词里藏着呢?“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不正是那“年且三十余,风韵娴雅,绰有风度”的弹筝人吗?“如有意,慕娉婷”的双白鹭正是两个呆若木鸡、失魂落魄的听琴人的写照!

也有人说,这女子本是苏轼的超级粉丝,那天,她一见到苏轼就说,我很早就仰慕你的才名,一直很想见你,但女儿家闺阁待嫁,出门不便,如今已嫁为人妇,听说你来游西湖,我便特意赶过来,为你弹一曲,云云。不过想来,那船上有靓妆数人,这女子年最长,却最有风韵,想来是当家花旦式的人物,绝非背着婆婆来会偶像的小媳妇。

只是不知道,这女子走后,是否会想到,自己偶然莲花般地走过西湖,而成为一首歌词中永恒的主角。



 

朗诵者介绍


     晓敏,媒体人,喜欢音乐、读书,热爱朗诵,喜欢将文字转化为声音,与您一起徜徉在有声的多彩世界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