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回文春闺怨》苏轼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菩萨蛮·春闺怨
宋代:苏轼
注释
译文
妇女环形的发式,斜遮蔽在如云的耳垂下。长耳垂着轻柔的帷帐,那是斜梳深色发髻的美女绿发。残春季节,人一睡就昏昏沉沉,昏睡的人多半时在暮春。
细小的梨花如雪花纷纷坠落,那春雪飞得如细小的梨花。我微皱着眉头思念那个人,人们中有哪个在思念微皱眉头的我。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十月,苏轼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在无所收获之后,作该词以解脱。
文学鉴赏
上片,以指代手法,写暮春昏睡的少妇的姿色。“翠鬟斜幔云垂耳,耳垂云幔斜鬟翠”,由发式的美写到耳垂的美,进深到由耳幔的美写到秀发的美,以至少妇整体的美。“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春晚”,再透过一层,写暮春美女的昏睡美,如同暮春那样的翠绿美,有唐代吕岩《大云寺茶诗》所写“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人肌肤”的韵味。
下片,以心探手法,写暮春小雪时节,闺中少妇的愁思。“细花梨雪坠,坠雪梨花细”,点明少妇所处的雪花轻飘的生活环境。梨和雪相互喻语,暗指美女的洁静恬淡的心态。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用泛问句式,揭示该词主题:是我在思念那个人而皱眉发愁?还是那个人发愁皱眉在思念我?
全词,表面看来,像是文字游戏,但细读吟诵,觉得字句颠倒,倒出了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韵味。若说前句的落点为物为景,那么,第二句的落点也许是人是情。由景物渗入人情,回环往复,传达了苏轼的用意所在:乐从趣生。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苏轼七集》,《苏轼词》,《苏轼易传》,《苏轼乐府》等传世。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看此文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苏东坡诗词散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