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型人文纪录片《阴平古道》全集

请您关注➤ 古诗词文欣赏 2021-07-31

 阴平古道源起于阴平郡(文县的鹄衣坝),途经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内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乡),全长265公里。

不同的文明在这里汇聚,不同的习俗也在这里得以保持;也让国内外更多观众了解白水江流域的历史变迁和古道文化。

《阴平古道》剪辑手法新颖、故事脉络清晰,挖掘了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全面展现了阴平古道繁荣的历史和千年的传承,对宣传文县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推介当地特色旅游,助力文县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集

寻  访



生活在阴平古道上的人们,正以不同的方式,追寻前人留下的足迹,探秘这条富有传奇色彩的古道和鲜为人知的秘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y0647osghrd

△《寻访》完整视频


解说节选


在华夏版图上,山水总是相连的,山与水,是天地间的灵魂。

陇南,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因其地处陇山以南而得名。这里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美丽的白龙江,作为嘉陵江的最大支流在甘肃境内流淌了450公里,成为陇南的母亲河

陇南多山又多水,高山、丘陵、河谷和盆地错落有致,江南的灵秀,北国的雄壮,造就了十万大山深处独特的风景线。 

阴平古道极富传奇色彩,全长265公里,是古蜀道西面的一条必经之路,有两江之险、四大雄关之固,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通川之捷径。三国时因为魏国大将邓艾奇袭灭蜀才使它在一夜之间闻名天下。

马颖,兰州大学绿地徒步营队长。今年暑假,她和她的队员们徒步穿越古道征服了摩天岭。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生活在阴平古道上的人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记录和描绘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刘启舒老人从父辈开始就居住在文县。他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退休后开始踏上了探秘和寻访古道之旅。今年64岁的段炳华老人,每天清晨都会来到城楼,清唱两句自己创作的阴平长歌。

从青年到暮年,阴平古道始终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着他。严凤威,阴平书画院院长,妙手丹青的他将儿时的记忆,浓浓的乡愁,注入一幅幅画作中。

伴随着历史的演进,人类社会不断重复着悲欢离合,繁荣衰落。唯一不变是,人与古道之间亲密的牵绊。


第二集

传  承



 本集讲述白马藏族,这个古老神秘的部落,千百年来,在崇山峻岭的繁衍生息。一代代白马人,至今仍保持着古老民风民俗,传承着先人的智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e06546xx8ai

△《传承》完整视频


解说节选


在铁楼乡草河坝村,一大早班杰军就开始忙碌起来。班杰军,白马面具木雕的传承人,他每天用刻刀与木材碰撞的声音,总是伴着晨曦,唤醒了沉睡中的寨子。

草河坝位于白水江南岸的河谷地带,白马峪河从村中流过,缘水而居的白马人,绝大多数散居在河谷或半山坡上。

班杰军大多数时间都住在这个已有千年历史的村子里,制作面具、带学徒。

由于海拔高,铁楼乡的春天总比别处要来得晚一些。每年的这个时候,班杰军都要上山寻找最有灵性的木材,用以制作传承千年的绝世手艺。春雨过后,路面泥泞,注定将是一段并不轻松的路程。

至今仍保持着古老民风民俗的白马人,崇拜并敬畏大山,每个村寨都有一座林木茂盛的山头,被尊为神山。白马人,一直保护着神山,而神山浓荫覆盖、泉水潺潺,千百年来也庇护着古老的村寨。

自小在大山里长大,班杰军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但要找到一棵有灵性的树,是需要运气和缘分的。这已经是他今年第三次进山了,时间已经过去五个小时了,班杰军依然没有发现,他决定再往高处走走。

班杰军终于找到了一棵树。在白马人眼中,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对树木的敬畏,就是对生命的敬畏。班杰军也必须按照规戒仪式,向神祈祷,以获应允。

白马人傩面具,色彩绚丽,造型稚拙古朴,蕴含着古老悠久的白马文化。班杰军,打坯技艺游刃有余,木头成雏形后,各种工具在他的手上随意舞蹈。早已铭记在心的神佛面相,逐渐在手上显现出来,在熟练的技巧下,一截木头也渐渐地成为了一个祈盼风调雨顺,驱鬼辟邪的傩面具。

班杰军的家,位于文县铁楼乡麦贡山村。铁楼乡俗称铁楼沟,麦贡山是进沟的第一个白马山寨。班杰军在这里出生、长大,也是他最开始接触雕刻技艺的地方。

望着自己的早期作品,班杰军感慨万千。当年,那个在爷爷身边临摹的少年,如今已是一代白马匠师,而日夜思念的爷爷,也离开他五年了。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如今,会做傩面具的人越来越少。这一天,临近几个寨子里的年轻人来找班杰军请教,不论有多忙、创作有多么紧迫,班杰军都要放下手边的事儿给他们传授技艺。

在傩面具千百年的传承中,传承的不仅仅是古老的制作工艺,更是人心与人性。在一个个面具的背后,我们能读到的,是虔诚与善良、率性与乐观,这正是白马人延续千年的民族记忆。


第三集

天  赋



 本集解读融合地域特色的玉垒花灯戏,碧口龙井茶叶的独特“气质”和他们独有的习俗,如今,古镇将迎来它新的变化与发展机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z0661pa0wbf

△《天赐》完整视频


解说节选


山与水,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天地间的恩赐。

碧口位于西秦岭山地和岷山山系的交会地带,海拔624米,是甘肃省海拔最低的地方,这里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小镇隐藏在万山之中,不事张扬地过着自己的平静生活,经营着属于小镇自己的岁月。

一件件戏服,见证了玉垒花灯戏艰难成长的历程,记载着玉垒花灯戏古老的历史,汇聚了流淌数百年的情感和思绪。

在捕鱼人何进斌的心里,只要和白龙江作伴,既能生存,又自在随意,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

青翠的山和清冽的水使碧口周边变成茶的世界。

任华章和祖上都是以种茶为生,靠卖茶致富,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茶农了。
        岁月变迁,无论科技有多么先进,王根才依然坚持手工炒制茶叶,自然清香的茶香凝聚成了这片地域的共同记忆。

诚信茶大叔郭文平,网上帮助100多户贫困户搭建帮扶平台,不仅解决了这些贫困户销售难的问题。也将碧口的茶业远销省内外,甚至海外。
      时光流转,历史更迭。江水东去,带走了曾经辉煌一时的水运时代,带不走的是日夜流淌的小镇味道和小镇人家不断发生的故事。



第四集

共  生



作为独具人类远景意义的自然保护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肩负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任务,本集讲述阴平古道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共生》完整视频请戳文末“阅读原文”


解说节选


白水江,一条富有诗意的江河,滋养和庇护着两岸的土地和山川。

1978年以来,白水江所孕育出的这一大片腹地被国家划为自然保护区,山高,涧深,人迹难至,是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有熊猫,金丝猴、羚牛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51种,也是甘肃珍稀濒危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西北物种基因库。

杨松从小在保护区山下的村落里长大,大学毕业后回到大山做了一名护林员。他每天都要登上白水江保护区唯一的护林防火瞭望哨,观察森林的四季变化和丰富表情。

杨文赟,白水江保护区科研所所长,在保护区工作三十多年,每月和同事们进山一次进行巡护监测,每次行程往返二十几公里。

杨春明,野生动物饲养员,他熟悉野生动物驯养场里的每个成员,了解它们的习性和饮食习惯。

古道上,密林间,每一个足印都是一种情怀,每一滴汗水都是一粒种子。在白水江保护区的土地上,在白水江人的心里,生根发芽,破土生长。

山川大地哺育了人类,人类文明又赋予古道以生命的亮色。这是人类和自然之间永恒的对话。


(来源:综合自央视网、陇南文县发布)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