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嘉莹讲十大名家词视频合集,收藏下来慢慢读!

请您关注➤ 古诗词文欣赏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叶嘉莹讲十家词  第一讲 温庭筠




我们今天讲温庭筠的词。

“词”是什么?

最早的时候,“词”,指的是配合歌曲来唱的歌词。中国最早的音乐叫做雅乐,然后是魏晋南北朝的清乐。隋唐以后,有很多外来的音乐传到中国,被称为“胡乐”。此外,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音乐也传了进来,俗称为“法曲”。于是,中国的传统音乐,结合胡乐还有宗教音乐,产生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变化多端的、结合了各种音乐特长的一种新兴乐曲,人称之为“宴乐”。随着这种音乐的流行,出现了很多为之填词的人,“词”的本意,指的就是这种歌词。由于这种音乐最初在民间流行,文辞不够典雅,为当时的士大夫所轻视。而后来这种俗曲之所以开始在文人之间有了地位、被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最早的一个作者,即,温庭筠。

五代十国的时候,后蜀的一个人编了一本《花间集》,在序文中说“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所谓“诗客”的“曲子词”,就是说明这一集子所收录的是有文化修养的人为流行歌曲填写的歌词。

《花间集》里,温庭筠被排在第一位。



由于温庭筠,词的价值、地位提高了。

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

我现在要讲温庭筠的两面:一个是他浪漫的生活,一个是他关心朝廷政治的理想和志意。温庭筠词之奇妙,就是他表面上写的是爱情,可还是无心流露了他对于朝廷的关怀和一个才智之士不得志的悲哀,这也是温庭筠为什么能够把词的地位提高了的一个重要原因。

温庭筠这个人,在一般人看来是个不务正业的人。因为他喜欢跟歌伎、酒女来往,为歌伎、酒女填写了很多的歌词。但另外一方面,温庭筠毕竟还有读书人的理想和志愿。孔子说,“士当以天下为己任”,在中国,不读书则已,一为读书人,就当为国家、天下做长远的谋划和打算。而温庭筠一方面虽然跟歌伎酒女往来较多,可是一方面,他也关心政治。若打开温庭筠的诗集看一看,可以看出,他是很关心国家的政事的。可是那个时候的政治是什么样的呢?宦官专权、藩镇跋扈。

唐朝以科举取士,当时有一种考试的科目叫做律赋。考试的时候定出几个字来,考生要按照这几个字押韵,属于非常严格的一种考试。温庭筠很有才华,读书又很多,他进到考场,一叉手就做出一段赋,律赋不是八个韵字吗,他八叉手就八韵成,故此温飞卿有一个别号,叫“温八叉”。在考场里面,他自己写完了就帮这个作一篇,帮那个作一篇,被认为士行尘杂。所以他虽然很有才华,但是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而这个时候,朝廷发生了一个大的变故,史称“甘露之变”。唐文宗太和九年,有一些朝廷大臣为改变宦官专权的局面,密谋诛灭宦官,结果没有成功,反而这些朝廷大臣都被杀死几百人。“甘露之变”中,宰相王涯被杀,温庭筠写了一首诗来悼念他。后宫的斗争中,庄恪太子突然间暴病而卒,他也写了悼念庄恪太子的诗。

温庭筠说自己“有气干牛斗,无人识辘轳”。

辘轳,是一把宝剑。他说,我的宝剑的光气上冲牛斗,可是没有人认识。




先讲他一首代表作《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他写了十几首《菩萨蛮》,这是其中最重要的开端的一首词。


“小山重叠金明灭”,第一句就很有特色。“小山”,是什么山?不是外面的山,小山是“屏山”。古代的床是平的,外面围了一个屏风,小山是指折叠的屏风。“小山重叠”,像山一样的、折叠的屏风。“金明灭”,屏风上有各种装饰,亮晶晶的,当第一线日光照到这个装饰的金碧辉煌的小山屏,日光闪耀,把床上的女子惊醒了,女子在枕头上一转头,就“鬓云欲度香腮雪”。下面他接着说“鬓云欲度香腮雪”,“鬓”是两鬓的头发。我们常说鬓发如云,形容女子柔软的长发像一缕黑色的乌云一样,所以是“鬓云”。“香腮”,女子化妆用了很多香料、香粉,所以是“香腮”。“雪”,是她“香腮”的颜色。“鬓云欲度”,好像要“度”,要遮掩过来。温庭筠还有另外一首词,“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说一个女子刚刚醒,拿手揉一揉脸,她枕头外面是一个小的屏风。“懒起画蛾眉”,这个女子慢慢地、懒懒地起了床,然后对着镜子梳妆,画她的眉毛。“弄妆梳洗迟”,什么叫“弄妆”?张先有一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弄”是舞弄,有自我欣赏的意思。这个女子化妆的时候,描一描、看一看,自我欣赏一番。她的梳洗是慢慢进行地,不像我们现在赶着上班或者上课,总是能匆匆忙忙。“弄妆梳洗迟”,写一个美丽的女子早起化妆。

梳妆完了怎么样?“照花前后镜”,她头上插了花,这花插的对不对呢,于是用两面镜子前后照一照。“花面交相映”,前面的镜子里有花光人面,后面的镜子里面也有花光人面,重重叠叠的镜影、重重叠叠的花光人面。这个女子化好妆了,“新贴绣罗襦”,“绣罗襦”是一个丝罗的绣花短袄。什么叫帖呢?“帖”字根据古人的用法有两种可能,一个是“熨帖”,就是拿一个熨斗烫平了。另一个是说一种女子的女工,叫“帖绣”,把一个花样贴上,把旁边绣起来。总而言之,她是穿着一个非常讲究的罗襦,而且刚刚熨帖的,或者刚刚帖绣的。那“罗襦”上的绣有什么图样呢?是“双双金鹧鸪”,一对一对的鹧鸪鸟。

这首词写一个闺中女子晨起化妆,有什么好处呢?温庭筠不同于韦庄,韦庄的感情是直接的,而温庭筠什么都没说。他是一个客观的观察者,展现出一个图画。很多人都不喜欢温庭筠,喜欢韦庄,喜欢冯延巳,因为他们的主观感情有很强烈的表现。温庭筠说的是什么,不知道。

清朝词学家张惠言说温庭筠的这首词,有屈原《离骚》一样的寄托,是温庭筠感慨一个有理想的士大夫没有被认识和任用,所以“此感士不遇也”。他说,“‘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温庭筠就写一个女子起来化妆,凭什么张惠言读出这么深刻的意思?真的有吗?不相信,很多人都不相信。他明明什么都没有说,怎么说是“感士不遇”?我们要说到一个联想的作用。“懒起画蛾眉”,为什么“懒起”、又为什么“画蛾眉”呢?这牵涉到中国的一个很古老的传统。“蛾眉”两个字本来出于《诗经-卫风》里的《硕人》,形容卫庄公夫人的美丽,写得非常妙,用最朴素的比喻、最朴素的语言。眉毛怎么好看?像飞蛾的那两个触须。可是到《楚辞》,蛾眉的意思可就变了。屈原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他说那些女子就嫉妒我的美丽,蛾眉代表女子的美丽,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蛾眉”,在屈原这里代表就代表美好的才能和美好的理想。于是,“蛾眉”就有了一个更深远的含义。李商隐有一首诗说“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他是说,一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么美好的品格和志意了。“画蛾眉”,就是追求美好的才能和志意。“懒起”在中国也有一个传统。唐朝有一个诗人叫杜荀鹤,他有一首《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原诗有八句,这是前面四句。“承恩不在貌”,他说要得到皇帝的宠爱,不在于是不是有真正美丽的容貌,所以“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对着镜子懒得化妆,因为皇帝并不欣赏真正美丽的女子,他欣赏的是善于逢迎、投合他意思的女子。这就很奇妙了,就是这短短的五个字,“懒起画蛾眉”,“蛾眉”有含义,“画蛾眉”有含义,“懒起画蛾眉”也有含义。“弄妆梳洗迟”就是“欲妆临镜慵”。我化妆给谁看?现在的皇帝不认识真正的美丽,所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这首词被张惠言这么一讲,有了很丰富的含义,但是大家不相信。说温庭筠这么一个生活浪漫的、浪子型的人,哪里会有这样的志意?

我们来看一个温庭筠出的布告。什么布告呢?温庭筠后来在一个国子监里面当助教,既然是助教,就要帮忙看学生的作业。批改作业的时候,他说这几个人的作业好,榜而出之,就是把这几个国子的诗文,抄写出来贴一个大布告,说这几个人的诗词写的好、文章写的好。他说这些人“识略精微”,有见识、有谋略,而且见识谋略非常高深、非常细致,“堪裨教化”。如果任用他们,将来对国家的教化是有用处的。接着他说,“声词激切,曲备风谣”,这些学子批评朝廷的政治,言词激烈,跟《国风》一样。他说这些进士的诗文里面,有关心、讽刺朝政的意思,所以是很好的。故此“不敢独专华藻”,不敢一个人看这些美丽的诗文,我现在贴一个大布告,大家都来欣赏。从中可见,他欣赏一些有理想、有志意的人。因为,他也是这样的人。




下面还有一首词,也是《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 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 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 玉钗头上风。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俞平伯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他说这两句词,无论知与不知、识与不识,皆知是好言语。“水精帘里颇黎枕”,同样写闺房之中的女子,这个女子枕的是“水精”。“水精”,是寒冷的,李白的“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正是写出了诗人心中那种寒冷孤独的感觉。“暖香惹梦”,我住的温暖的香闺之中,外面的环境尽管凄清寒冷,但是暖香之中我的梦是温暖绮丽的。“暖香惹梦鸳鸯锦”,我是睡在鸳鸯的锦缎上,外在的环境是那么孤独寒冷,我却有这么温暖的、美丽的鸳鸯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春天来了,大雁从南向北飞了,大雁回来的时候,那远行的人回来了吗?李清照也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温庭筠写闺房之中女子的怀念,月亮西沉,我彻夜无眠,我在相思我在怀念,我在“暖香惹梦”的“鸳鸯锦”面对着 “水精帘里”的“颇黎枕”。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这个女子穿的是什么呢?刚才那个女子是“新帖绣罗襦”,这个女子穿的衣服是像藕丝一样轻薄的纱罗。藕丝是它的质地,秋色是它的颜色。“秋色”,我想象大概是一种介乎黄绿之间的颜色。什么叫“人胜”呢?我们中国旧传统的习俗认为,正月的前七天代表家宅之中的七种生命,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比如第一天如果天气好,是你家里鸡养的好,等等。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正月初七叫“人日”。初七这一天如果天气好,代表你家里家人都平安幸福。那么人日的时候,过去有一个习俗,女孩子用彩色的丝绸、丝绒剪出各种花样,比赛哪个女子剪的花样最美丽。人日代表对远人的怀念,这个女子,相思远人。“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这女子“双鬓”中间插一朵有香气的红花,走出来的时候,一阵春风从她的鬓发之间吹过去了。温庭筠是唯美的,他写的还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的相思怀念。古人以为美丽的女子没有一个男子的爱护,就如同一个有才华的文人志士得不到朝廷的任用和欣赏是一样的,这是温庭筠的两首《菩萨蛮》。




再看温庭筠两首很短的小令。

第一首《南歌子》,写古代闺房中的女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温庭筠善于利用声音和形象。“手里是金鹦鹉”,手里面托着的是金鹦鹉,胸前绣的是凤凰,意思是说,我本身具有这样美好的才智而等待一个人。所以,“偷眼暗形相”,有一个男子,我不敢公然去看,我就偷偷的斜着眼睛,看一下,看这个男子。“不如从嫁与”,我真是欣赏这个男子。“作鸳鸯”,我愿意托身嫁给他。






肖丽书:温庭筠《南歌子》

下一个《南歌子》: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倭堕低梳髻”,古代女子梳的头发,有各种花样,有一种髻叫倭堕髻。把头发斜斜的偏在一边,垂下来,叫倭堕髻。如果是高髻、高梳,代表这个女子的身份很高贵,高不可攀。可是这个女子的髻是随便斜在一边的,代表这个女子有一种浪漫的感情。“连娟细扫眉”,眉毛描的细细的、长长的。“终日两相思”,我整天都在怀念我所爱的这个人,“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我每天在相思怀念,可是你为什么一直没有回来,你为什么不回来?当百花都盛开,春光如此的美好,我们辜负了美好的春光,而春光转眼就流失了。也正如同一个有才志的人,不得赏用,年华转眼就流逝了。所以温庭筠写闺中思妇美女的词,也往往可以给人一种才士不得志的联想。





肖丽书:温庭筠《南歌子》

叶嘉莹讲十家词  第二讲 韦庄


韦庄是晚唐有名的诗人、词人。
唐僖宗的时候,韦庄去长安赶考,适逢黄巢起义,未果,而且还生了病。他那首很有名的七言古风《秦妇吟》,就是在那个时候写的,从“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遍公卿骨”等句,不难看出变乱过后的长安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于是他离开长安,游历江南。战乱平定后,他再次赴考,一举得中。那一年,他五十九岁。考中进士后,韦庄随使者来到西蜀,西蜀有节度使王建很欣赏韦庄的才干,请他做了掌书记。后来唐朝灭亡,朱温做了皇帝,王建随后也在西蜀自立为帝,任命韦庄为宰相,此时韦庄已经七十二岁。
晚年的韦庄,在西蜀有时候会想到已经灭亡的唐朝,也会回忆起当年在长安的种种情事。这五首《菩萨蛮》,就是在此心境中所做的。这五首词,次序不可以颠倒,极似杜甫的《秋兴》八首,从第一首到最后首,是有一定次序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这是第一首。“别”“出”“和”这三个字是入声字,要分别读作“bi蔓chù”“hè”,凡是入声字,都要短促的仄声。

“红楼别夜堪惆怅”,他从当年离开长安的时候开始回忆。“红楼别夜”,就是回忆当年在小红楼里离别的那个夜晚。“红楼”,是一个温馨而美丽的地方,然而那却是一个离别的夜晚。所以他说“堪惆怅”,要离别的人满怀着惆怅的感情。“香灯半卷流苏帐”,有“红楼”,有“香灯”,有“流苏帐”,如果时值太平、安乐的光景,他们两个人本来应该可以在流苏帐里享受他们的美丽春宵。可是,因为现在是要离别了,所以帐子是卷起来的,“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天将破晓,也就是到了离人要上路的时候。“美人和泪辞”,他所爱的那个女子,“和泪”跟他告别。这个“和”字,不是温和,是伴随的意思。
这个女子是会弹琵琶的,她抚曲作别,为他送行。“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就是说,那个美人在有“金翠羽”装饰的琵琶上,弹出来的声调如黄莺鸟的叫声那样流利婉转。那么,伴随着琵琶的声调,美人要说的话是什么呢?是“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在古代,不管是做官求仕也好、不管是做买卖做商人也好,男人是要出门的,不能株守家园。而女子呢,是一定不可以出门的,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注定了女子永远做思妇。“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所以这个女子就劝他,在那个美丽的绿纱窗下,要记得有一个像花一样美丽的人在等待你归来。“人似花”三个字有两层意思:一个意思是说,我似花一般美丽,你难道不怀念吗?言外之意,你当然应该怀念,你当然也应该回来;第二个意思是说,花是很容易凋零的,女子的美貌也是很短暂的,如果过了很久你才回来,就算人还在,也不再是现在的花容月貌了。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离别以后他到哪里去了呢?在《秦妇吟》那一首长诗里边,他就说有人从江南来,说江南的风景很好,所以他就离开了长安,来到了江南。第二首就是韦庄写自己离别了那个红楼的女子,离开了那个满是战乱的北方,来到了江南。“说”“合”要读作“shuò”“hè”,不能读作“h锓shuō”,既不好听,又会把词里边的感情都丢掉。北方是如此的变乱,江南是如此的安定,所以人人都说江南真是美好。大家都劝他,你这个远游的人,离开故乡到江南来的人,你就应该在江南终老,就不要再回到北方去了。这个“合”,是应该的意思。
那么江南究竟怎么个好法呢?“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第一是江南的风景好,“春水碧于天”,江南的春水,跟天一样的蓝。“画船听雨眠”,在“画船”上听着打篷窗的春雨安眠。江南岂止风景好,江南的人物更好。“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不但有美丽的风景,还有美丽的女子。“垆”是什么呢?“垆”是卖酒的酒垆,古代酒家用土筑成的高台,用以储酒。所谓“文君当垆”,就是说卓文君当年在酒垆旁边卖酒。“垆边人似月”,在酒垆边上的那个女子光彩照人,一看她就觉得眼睛一亮,像天上的明月一样的美丽。因为她是卖酒的女子,要给人打酒、盛酒,手腕是露出来的,“皓腕凝霜雪”,说她的手腕像霜雪一样的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别人都劝说韦庄,说你还很年轻,你应该在江南多游玩一些时间。如果你选择还乡,你注定会“断肠”,因为你的故乡现在是一片战乱,所以你不要回去的好。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韦庄说,当年在江南的时候,别人劝我留在江南,但是我不肯,我当时心心念念想的都是要回到故乡去。他说我现在才知道,当我终老四川连江南都回不去的时候,“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当时我还很年轻,穿着美丽的春服。“骑马倚斜桥”,一个年轻人骑着马,在斜桥上。白居易亦有诗“妾弄青梅倚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为什么是斜桥?因为桥总是弯的,所以是“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韦庄年少多才,他的《秦妇吟》传遍天下,被不少人写在锦缎做的帐子上作为装饰品,人家称他“秦妇吟秀才”。“满楼红袖招”,因为年少有才、有名,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女子钟情于他,她们穿着红袖,邀他上楼。古人常常用男女的感情比喻君臣、知己,所以也有人说这句可以理解为,他当年在江南的时候,可能当时也有人想要把韦庄留下来。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他说那个美丽的女子,她住的地方有翡翠装饰的屏风。“金屈曲”怎么解释呢?因为屏风是折叠的,所以上面有可以转折的一个环钮,“翠屏金屈曲”指的就是翠屏上有黄金的屈曲。“醉入”,当时他喝醉酒,因为红楼之上有那么多美女,因此就是“花丛宿”。“花丛”,不只是花,也是美丽的女子。尽管如此,当时我还是一心想要还乡,即便现在不回去,老了之后也还是要还乡的。但这都是回忆。“此度见花枝”,现在他说,如果我再见到美丽的花枝,再有人挽留我,“白头誓不归。”就是说,我老了也不回去了,而且立誓永远不回去了。
词本来是写给歌女唱的歌词,不带有作者主观的感情,但是从温庭筠开始,到韦庄、冯延巳、李后主,词人的感情越来越强烈。“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这是韦庄词的语言特色,非常直接,非常明白,非常主观。




叶嘉莹讲十家词  第三讲 冯延巳

几多心影——冯延巳 | 叶嘉莹 讲


《鹊踏枝》一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我的朋友,她很喜欢我讲的关于冯延巳冯正中的几首词,所以她今天要我来把这几首词再讲一下,我们应该先把它读一遍。先说这个词的牌调,词都有一个牌调,因为所谓词本来是歌词的词,就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所以我们叫它作词,跟叫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诗是言志的,词就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所以每个歌词的前边都有一个名称,那个不是题目,那个就是音乐的乐曲的牌调,那么这两首都是属于《鹊踏枝》的一个牌调,所以《鹊踏枝》是音乐的牌调,不是题目。但是这个鹊踏枝的音乐的牌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同一个曲调,它叫《鹊踏枝》,也叫《蝶恋花》,是同样的一个曲调。

温庭筠也写了很多首词,晚唐五代的《花间集》中最早的一个词人,那么从温庭筠发展下来,经过韦庄到冯延巳。王国维说:词到了冯延巳是“堂庑特大”,就是说好像它是一个建筑,它有大堂,有两廊的厢房,它的规模是很大的,不像是温庭筠、韦庄的小词,温庭筠、韦庄的小词比较简单,温庭筠就写一个女子化妆,韦庄写她自己战乱之中的流离的一种悲哀,亡国的悲哀。所以他们的一些小词,像韦庄的小词,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说:“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她主观的感情非常强,而且她所说的那个感情都有具体的情事。到了冯延巳有一个开拓,非常奇妙的一点,就是他不是像温庭筠只写一个女子的外表,“懒起画峨眉”,也不像韦庄是写的一个很具体的感情。他所写的,我们就把它念一遍。

他说:“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他是写什么故事他没有说明,他说:“谁道闲情抛掷久”,他说的是“闲情”啊,他没有说我是破国亡家,我是怀念故乡,都没有说。他说的是一种闲情,什么叫做闲情呢,就是你生活上一有空闲就有一种情绪涌到你内心里来,就是闲情。你无缘无故的内心有一种惆怅或者悲哀的感觉,不是为了某一件具体的人或者事情,他说我觉得我应该把这个闲情抛弃,所以我就尝试,我就努力,我把闲情抛掷,我不要每天无缘无故就伤感,这何必呢。所以我就把闲情抛掷,我努力了很久,“闲情抛掷久”,可是他两个字就都打回来了,是“谁道闲情抛掷久”,我曾经努力我要抛掷我的闲情,结果我发现我没有抛掷掉,“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什么知道我没有抛弃掉,因为我“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每一年只要春天一来,我内心就有一种惆怅的感觉,所以他用的字都是很模糊影响的,什么是闲情,是离别吗?他都没有说,什么是惆怅?惆怅他也没有说,为什么惆怅?也没有说,就是你内心之中,无缘无故的好像有所追求,又好像有所失落,又好像总是抓不到一个东西,所以我尝试努力要抛弃我的闲情,是“谁道闲情抛掷久”,因为“每到春来”,我的那种感伤的感觉“惆怅还依旧”,它就又回来了,惆怅就是好像有所失落,又好像有所追寻,说不出什么,“惆怅还依旧。”
那么在这种惆怅的闲情之中,他:“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温庭筠说的好,“日日花前常病酒”,每当花开的时候,我在花前就饮酒,我饮酒饮到什么程度呢,饮到病酒,就是我不但是喝到沉醉,而且有了一种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可是我仍然每天在花前饮酒,“日日花前常病酒”,这个其实我可以引杜甫的两句诗,杜甫有两句写伤春的诗,他说春花已经落了,他说酒,我因为花落所以我才饮酒,而因为今天还有花开,所以我要为这个花而饮酒,是日日花前常病酒,因为我不忍心看到这么美丽的花就落了,说:“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这是杜甫说的。古代诗人用字用得好,他说“且看”,你明天可能就没有花开了,今天还有这几朵花,你就暂且多看它一眼吧,所以我暂且看什么样的花,欲尽,马上就要落下去的花,今夜我亲眼就看见它一片一片的飘零,你难道不为花伤感吗?所以“且看欲尽花经眼”,你怎么能够忍受这种悲哀和惆怅,所以我“莫厌伤多酒入唇”,所以我不要厌倦,不要推辞,我还是喝酒入唇。“伤多”,尽管我酒已经喝的伤了,已经喝得太多了,我不推辞,只怨花落得太快了。所以冯延巳就跟杜甫的感情很接近,所以“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不辞镜里朱颜瘦”,也是很妙的一种感觉。说花前是常病久,因为花不常在,我不看它,我不饮酒,它就落了,我为了伤春,为了病酒,我的朱颜憔悴了,我消瘦了,我不是不知道我的消瘦,我对着镜子清清楚楚看到我是憔悴消瘦了,我不辞,我不推辞。
有的人,比如说是多喝酒不好,或者多抽烟不好,劝他,他觉得对身体不好我就停止了,停止了喝酒,停止了抽烟,他说我知道,我镜里朱颜瘦,我是病酒,我是为了酒伤害了身体,但是我不辞,我宁可伤害身体,我一定要面对着将落的花为它饮一杯酒,“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就是冯延巳的一个绝大的不同,他没有具体说出他的感情,但是他的感情千回百转的在那里,在他内心盘旋,这是冯延巳最大的好处。那么是什么“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春来什么事情使你惆怅还依旧呢?所以下边一首他就接着说了,“河畔青芜堤上柳”,你看那河水边,岸上的青草,一片的青草,又绿起来了,像欧阳修说的:“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你看那个青草,一片一片的绿到天边,那远行的人再也没回来,“河畔青芜堤上柳”,柳条冬天的时候憔悴了,柳枝断了,春天的时候,九九河开,九九沿河看柳,那你就马上感觉到柳条柔软了,它不像冬天那么僵硬了。不但是柔软了,你虽然看不到它的叶子,像现在我们隐约之间可以看到有一片绿色了,春天来了,你看到河畔的青草,你看到堤上的柳条,就是当青草生的时候,等柳条绿的时候,当春天来的时候,我的忧伤,我的惆怅就回来了,所以:“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你去年有过的愁今年又回来了,所以是新愁。为什么年年的春天都会引起你一片的忧愁呢?“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我就带着我满心的惆怅,那种闲愁,我一个人站在桥上,人在应该是在屋子里边居住,桥是给人家过路的,桥不是给人停留的,桥是给人经过的,但是我一个人就站在那个小桥。独立小桥,任凭那个桥的四围,桥不是房间,所以它没有遮拦,四面的寒风都吹到我的身上。古人宽袍大袖,风吹得我的满袖子寒风,我“独立小桥风满袖”。我站了多久在小桥上,站了很久,直到“平林新月”,远远的一排树林,树林上月亮慢慢升起来了,路边桥上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我一个人还站在这里,“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是冯延巳的感情,千回百转的,缠绵悱恻的,是什么,他没有说,是为了离别?为了一个女子?都不是,这就是我内心的惆怅和哀伤。
冯延巳为什么他内心有这种摆脱不掉的,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和哀伤呢?因为冯延巳是一个非常不幸的词人,如果我说有一个人,从他一出生,就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天下有这样不幸的人吗?从一出生就注定你是悲剧的命运了,有这样的人吗?冯延巳就是出生下来就注定是个悲剧人物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因为冯延巳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人,所以我们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所以我们要欣赏一个作家,你要对这个作家的时代背景都有所了解。冯延巳生来就是不幸的人,为什么?因为他生在晚唐五代不说,他的父亲叫冯令覠,晚唐五代为五代十国嘛,他生在南唐,南唐是一个小国,南唐开国的君主李昪,任用了冯延巳的父亲。是他最重要的一个大臣。冯延巳生下来就跟南唐前主李昪的儿子李璟,那就是南唐的中主,他们从小就是在一起交游,他生在一个必亡的国家,跟必亡的国君结合了这么密切的关系,他跟中主从小就是很好的朋友,中主做了皇帝,他就做了宰相。南唐走向灭亡,你作为一个宰相你有能力把南唐的危亡挽救回来吗?你没有这个能力而你生在这个国家,所有朝廷上的人,有主战有主和的,所有的箭头都指在你身上,所有的责任都担在你身上,他无可告诉,无可推托,无可言说,所以他才会写出这样的词来,这是我们讲的第一首词。




《鹊踏枝》二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他写了好多首《鹊踏枝》,现在我们看他另外一首,也是《鹊踏枝》的词。我们还是先读一遍:“梅落繁枝千万片”,这个不是吟诵,这只是读,读的时候,你要把词的情调、感情,把它的声音的美,跟感情的曲折从你一读就把它读出来,先不要说吟诵,“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是冯延巳的感情,千回百转的、婉转曲折的,这是他的特色,他说梅花落了,梅花落了就是落了嘛?他说梅落,从那最繁茂的枝头,千万片飘落了。梅落,那真是悲剧,你眼看这么繁枝的千万片的梅花,一片一片的坠落下来,“梅落繁枝千万片”,可是他更进一步的说,因为梅花的花片很小,它不像木兰花瓣,好大的一片,嘣一下就掉在地上了。梅花那么细碎的小花片,所以它在空中会舞动,所以“梅落繁枝千万片”,它虽然落了,好像它仍然是多情的,它在风中随着风,还要舞动出一个美妙的姿态,所以“学雪随风转”。像雪花一样在风里面旋转飘扬,在将落以前舞动出一个姿态。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他说笙歌,听歌、看舞、饮酒,这种欢乐是非常短暂的,笙歌会过去的,晚间的宴会也会过去的,所以昨夜笙歌转眼就消失散去了,“昨夜笙歌容易散”。笙歌没有了,酒也没有了,朋友都散去了,“酒醒添得愁无限”,当我喝酒喝醉了,酒醒过来,人去楼空,歌舞都没有了,我酒醒的时候,添得愁无限。我满心都是悲哀,都是忧伤,都是愁苦,“酒醒添得愁无限”。那我在房间里边,人去楼空,我这样痛苦,所以我就出去,到楼外看一看,看到“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我到了楼上,举目四望,“楼上春山寒四面”。四面都是春山,而在早春的季节,你觉得那山色是如此的寒冷,而且四围山色把我这个小楼包围在中间,所以他说“楼上春山寒四面”。我一个人是孤独的,我一个人是寂寞的,我在想:人间,我可以找到一个伴侣吗,我可以得到一个消息吗,所以:“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我们古人说鸿雁可以传书,征鸿正在远行。从这个南方向北飞的,春天嘛,从南向北飞的这个大雁,所以过尽征鸿,一片一片的雁阵,一队一队的雁阵,所有的鸿雁都飞过了,当鸿雁都飞走了的时候,你所等待的音讯没有来,而苍然暮色,自远而至,那黄昏就来了,暮色就来了,你看那远山已经落入到一片迷蒙的烟霭之中了,所以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远处你看不清楚,那烟就像是深一点,近处比较清楚,烟就是浅一点,但是不管是远景、近景,都没入到一片烟霭之中了,我所期待的人没有来。
“一晌凭栏人不见”,这个“一晌”在词句里面有两种可能,有的说的是短暂,“一晌”就是很短。有的说“一晌”很长,这里是长的意思。“凭栏”,我靠在栏杆上,靠在栏杆因为我有所期待。“一晌凭栏”,我在这里凭栏,期待了很久,已经征鸿都过尽了,已经暮烟都笼罩了,一晌凭栏,我凭栏这么久,我所期待的人没有来,“一晌凭栏人不见”。所以:“鲛绡掩泪思量遍”,我就用我那个美丽的“鲛绡”,“绡”是很薄的丝织品,那么“鲛绡”是中国一个传说。说海底有“鲛人”,像鱼一样的鲛人,说鲛人的眼泪,鲛人泣泪可以成珠,而且鲛人说他会织布,他可以织出鲛绡,就是最薄的,最美丽的,一片像丝织品一样。他说我就拿这种泪点织成的丝织的手帕,掩泪,不是说总擦,掩泪是摁一摁,摁一摁,就鲛绡掩泪,我等待的人没有来,我用“鲛绡掩泪”思量遍,我千思万想的盼望,人没有到来。

我们讲了两首冯延巳的《鹊踏枝》。冯延巳的《鹊踏枝》是非常有名的词,因为他的感情真的是千回百转,而且没有明白的直说,那么我们现在既然讲了两首《鹊踏枝》,我们就把刚讲过的这一首吟诵一遍吧,我就不再读了,就吟诵。“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可以把它重复几次,就有余音不绝的感觉。

叶嘉莹讲十家词  第四讲  李煜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叶嘉莹:我们在这个场合,已经讲过两次词了。第一次讲的是冯延巳,冯正中。第二次讲的是韦庄,韦端己。现在我们开始讲的是李后主。其实呢,我开始读《人间词话》,是在八十年以前,那时候我喜欢词,也读了一些古人的词话,可是我对于那些古人的词话呢,我觉得不知所云。我读了半天读不懂,当然那时候我刚刚十一岁,你想八十年前。那后来呢,我母亲,因为我同等学历考上了初中,所以就给我买了一套开明书局出版的词学小丛书,里面就有一卷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是把我带进词的一个引路人。可是我那个时候读《人间词话》,有很多其实我不懂,而且不只是我不懂,我后来长大了以后,现在也很老了,我再回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发现有些地方,我之所以不懂,是因为他没有说清楚。

比如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然后他举的例证,什么“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类的都是诗句。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可是他举了很多诗的句子,我们中国的旧传统,这个理论是不够清楚的,他受了一些西方的影响,讲到什么有我、无我,但是他哲学也不够清楚。使我感动的,使我觉得豁然开朗,我懂得了词,就是他这一段话,讲温、韦、冯、李四家词。因为这一段话,他是以他自己真正的那个直觉的感受来讲的,而他有真切的感受,不但有真切的感受,他也有很敏锐的判断的眼光。


李后主,我们今天说到李后主。李后主的词,你看我们所选的《虞美人》啦,《相见欢》啦,都是他国破家亡以后的作品。有一句话,我从来讲课,都不愿意跟年轻的学生提起的,就是《人间词话》的一句话,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说上天是用各种的痛苦和不幸造就出来一个好的词人。这句话我真是不愿意说。这词怎么这样的不幸!是天以百凶才成就一词人。李后主如果没有国破家亡,他写得出来这“春花秋月何时了”吗,所以词真的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




刚才我们说李后主是经过国破家亡,才写出来这样的词。王国维曾经说,他说李后主的词是“真所谓以血书者矣”,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个因为以前只是歌词之词,李后主以前也是给歌女写的歌词之词。他国破家亡以后,李后主的一个特色,就是他的性情之真诚,纯挚。他有最真诚的感情,最敏锐的感觉,他享受欢乐的时候,他尽情地享受欢乐。当他破国亡家,他也有非常真切深刻的悲哀。有人就说李后主前期的作品不好,后期的作品才好。前期的李后主跟后期的李后主是一个人。他享乐的时候,他完全沉溺在享乐之中。有一首他早年的作品:“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完全沉溺在享受之中,眼睛的享受,耳朵的享受,鼻子的享受,身体的享受,写各种的享受。以他敏锐的感情,真切的感情,他是写他的欢乐的。那他现在“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破国亡家。所以他也以他最真纯,最深切的感觉和感情,体认这一份人间的悲痛。所以他就写出来,我们人类的所有的共同的悲哀和痛苦。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句话就把我们都打进这个大网里面去了。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年年的春天来,年年的春天走,这“春花秋月何时了”。


我今天上午去参加恭王府的海棠雅集,恭王府是我当年读辅仁大学女校的旧址,那都是我当年的旧游之地。我今天重新再经过的那些街道,那是我当年每天走过的街道,“物是人非”我已经是90岁了。我当年同班的同学没有一个存在的了,更不用说当年的老师了。一样的花开,一样的海棠开,一样的柳絮飞,跟我七十年前所见的一模一样,所以“春花”是不改变,年年花开。“秋月”也是不改变的,年年中秋的月圆。“春花秋月”是永远有花开,永远有月圆。可是就在年年的花开月圆之中,我的九十年过去了。“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我经过恭王府附近,“往事知多少”,那都是我的往事。我看到每一个街道,那都是我的旧游之地,所以“往事知多少”。一句话把我们所有的天下人都打进去了,这是他总起。“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下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是春天又来了,这是春花开了。“小楼昨夜又东风”,可是我的故国,李后主后来被北宋所俘虏,把他带回到北宋,他永远离开了他南唐的美丽的江山,所以“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可是我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说这个“东风”是回应的“春花”,“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回应了“秋月”,所以两句总起,然后接着写下来,是把这两句的情意的延伸。“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我们读古典的诗词,一定要把平仄读对。国家的“国”我们现在念平声,可是这个字在古代是个入声字,所以我一定要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但要把声调读对,顿挫,这个停顿的音节要读对。它是回应了“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然后再一句:“雕栏玉砌应犹在”,他回想他在当年在南唐的,他的宫殿,那个美丽的雕刻着花纹的栏杆。


我曾经去游过江南,我看到南唐中主读书的所在,那都是汉白玉石头的雕栏。而且我刚才说李后主在享乐的时候,他写他听歌看舞,他是说“晚妆初了明肌雪”,这些歌儿舞女刚刚化完晚妆,容光照人。“春殿嫔娥鱼贯列”,他的那些妃嫔,他的那些歌姬舞女出来一串,像鱼游过来一串,一串美女就出来了。他后面说:“临风谁更飘香屑”,他刚才说他看到舞女歌舞的眼睛的享受,他现在说在南唐的宫里面,他们撒香粉在走路的路上,所以一阵风吹过来,一阵香气是“临风谁更飘香屑”,临风谁在撒香粉,这是鼻子的享受,他写了各种的官能的享受。“临风谁更飘香屑”。


我要讲的是下一句,“醉拍栏干情味切”。当时我饮酒,饮酒当然是口的享受,当我饮酒的这个时候,沉醉在酒中的时候,我一边醉,一边给这些歌女打拍子,就拍在我栏杆上,醉拍栏杆,我当时的享受是何等的享受啊。我现在一旦归为臣虏,我那南唐故国的“雕栏玉砌应犹在”。人老了,他已经离开故国了,那玉石的栏杆,他说应该还在。遥想我故国的那玉石的栏杆还在,“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只是我李后主再也不是当年的、少年的沉醉在歌舞的李后主了。我现在今天早晨经过恭王府附近,到恭王府里面去看海棠花也是“雕栏玉砌应犹在”,我只是“朱颜改”了。他说“小楼昨夜又东风”,这在回应“春花秋月”,在回应春天又回来了,这春花秋月永远年年会回来。所以“小楼昨夜又东风”,又到春花开的时候,我的故国就“不堪回首月明中”,在回应这个秋月。所以他这首词,从春花秋月的永恒的流转,来对应人生的短暂无常。一句永恒,一句无常,一句永恒,一句无常,而句句呼应了春花秋月,这是李后主的词。


我这样给他讲,我给他分析,其实李后主当年何尝用我的理性的思维,他只是真实的,真切的那种感觉,那种感情脱口而出,这真是天才,所以是李后主。而且他把我们天下人一网打尽了,所以《人间词话》还有一句话,他说:“李后主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间罪恶之意”。有人就说李后主自己就是罪人,怎么说他担荷人间的罪恶呢?他没有读懂王国维的意思。王国维说的是,释迦、基督,他担荷的是人间的大家的罪恶,李后主所写是我们大家的无常,我们所有的无常。所以王国维说他是用了“释迦、基督担荷人间罪恶”的比喻,而李后主担荷的不是罪恶,是担荷了我们人间所有的无常,无常的悲哀,所以李后主的词真是“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叶嘉莹:我认为我们在这里讲词的时候,其实是把次序颠倒了,在词的发展的历史上来看,是温的年代最前,然后是韦庄,然后是冯延巳,然后是李后主。这个词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因为词之所以叫做词,这个本来是很单纯的。我们现在把它当做一种文体,这是我们后来的观念。词的本身就是song words,就是歌词,歌是音乐,词就是歌词的意思。那么最早的歌词,词就是配合当时唐五代以来的流行的歌曲而演唱的歌词。本来这个流行的歌曲,是一种民间的作品,它是流行的嘛,就是贩夫走卒,你都可以按照流行歌曲的调子写一首歌词。可是那些歌词呢,因为贩夫走卒之言,他不够文雅,他没有深度,就如敦煌的曲子词。那些文人,有学问的人不看重它,以为这些曲子词庸俗,不够典雅。什么时候词被人重视了?直到五代时候的后蜀编了《花间集》。《花间集》前面有一篇欧阳炯写的序文,他说:“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大众的流行的那些个是民间的俗曲。他说我现在所编辑的,是诗人文士的,是诗客为曲子写的歌词,所以词最早被文人搜集编在一个集子里面就是《花间集》。而《花间集》它为什么叫花间?就是因为当时那些个词,这些文人所写的歌词,都是给歌儿酒女,那些十七八岁的歌女去演唱的歌词。歌者,歌女,当然是女性,而作者是男性,所以作者要托为女性的口吻,写男女的离别相思的感情,都是这样的歌词。所以按照词的发展来说,温庭筠最早所写的《菩萨蛮》都是用女性的形象来写相思怨别的歌词。所以很多人认为温庭筠的词就是金碧辉煌,一些辞藻的堆砌,没有很深刻的意思。一直到清代的张惠言,他认为温飞卿的词里面有深刻的意思,比如他说“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他说这里面有离骚的意思,那有没有呢?这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到现在也没有讲温飞卿。他写的是没有明显的个性的,写女性的相思离别的歌词,这是早期的文人的词,温庭筠的词。


到了韦庄就不然了,因为韦庄我们上次已经讲过了,他是在晚唐的时代,他身经了离乱,唐朝后来被朱温篡夺了,他的唐朝败亡了。而且在他年轻的时候,到长安去赶考的时候,赶上了黄巢的变乱。所以韦庄虽然也写的是歌词之词,可是他历经战乱,国破家亡,他永远回不去他的唐朝,永远回不去他的洛阳跟长安了。是经过了亡国之痛,所以韦庄写的词感动人,他有很深刻的这种感情,而且是国破家亡的感情。我上次讲韦庄,其实有句话没有说,他说“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最后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我上次是完全用他跟长安的女子的离别来讲的。其实按照中国的传统来说,这个“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是大有深意。“凝恨对残晖”那是太阳的西沉,一个国家的败亡,而且“忆君”的“君”按照普通来说,只要是“你”,都可以称“君”。可是按照中国的传统,君主也可以称君的。所以他从个人的,跟这个女子的离别,从“香灯半卷流苏帐”,从跟女子的离别,到最后的结尾,说我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落日西斜,国家败亡,我怀念我的故国,故君,我没有办法再表达,没有办法再叙说了。所以这个小词就很妙,就从歌筵酒席的歌词有了深刻的意思。而他之所以有深刻的意思,是因为他经过了国破家亡的变乱。


那么我们现在再看,下边这一首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你们一定要注意到这个读词,不是像话剧的表演,你怎么样美声,不是。是你要把节奏、声调,透过它的节奏、声调,把原作的感情传达出来。而且你看李后主,不用雕章琢句,人家天然的句子,自然的句子脱口而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脱口而出。“林花谢了春红”,也是脱口而出,真是说的好。



北京现在正是各种花开的时候,可是你要知道花,只要一开,尤其像樱花海棠,一阵风马上就落。所以他说“林花谢了春红”。但是他说的好,你看这个“谢了”两个字,这是白话,谢了。这里面有很悲哀的一种感情。而且不是一朵花谢了,不是一枝花谢了,满林,所以他说林花。整体的花谢了,完全都谢了。什么样的花谢了,春天的花,红色的花,最美丽的季节,最美丽的花朵,“林花谢了春红”,真是写的好。也是写尽了所有的我们人生的无常的悲哀。下边三个字,“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他有前边的表达的这么沉重的悲哀,所以这三个字虽然是白话,但是那种沉痛的、哀婉的意思是很深刻的,“太匆匆”,真是。我眼看它花开,眼看它花落,所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你说林花谢了,这当然是值得惋惜,花开的时候应该是美好的。可是纵然,纵然在花开的时候,花这个生命,这个弱小而美丽的生命是“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朝晚”,早晚的对举,那不是说,你说它早晨只有雨,晚上就只有风?他说“朝来寒雨晚来风”就是朝朝暮暮雨雨风风。凡是诗词里面对举的,都是有重重叠叠的整体的意思。所以它说是“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后边他就说了,前面说的是花,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后边把花转变成了人:“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从花转到人。那红色的花朵上的雨点,就如同美人胭脂脸上的泪珠,所以胭脂泪。我看着那个带着雨点的花朵,我今天要尽我的情意来欣赏这一朵花,因为我今天不欣赏这一朵花,明天这朵花就没有了。所以你看红色的花朵,像美人的胭脂脸,花上的雨点像美人脸上的泪点。“胭脂泪,相留醉”,他留我为他再喝一杯酒,因为“几时重”。你什么时候再重见这一朵花?你说明年海棠花又开了,王国维有一句词写得好,明年海棠花纵然是开了,“不是去年枝上朵”,它不是去年的那一朵花了,那一朵花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说“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杜甫写过同样的感情。杜甫有《曲江二首》,中间两句,说“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且看欲尽花经眼”,“欲尽”,快要开完了,快要完全谢去的,这个花,“欲尽”。“花经眼”,我眼看它含苞,眼看它开花,眼看它零落。“且看”,今天还有一朵花,今天还有一枝花,你就姑且、暂且看一看吧,明天可能这些花就都不存在了,所以“且看欲尽花经眼”。而且你对着花要为它喝一杯酒,你“莫厌伤多酒入唇”。“厌”是觉得太多了,你不要推辞,不要说我今天的酒已经太多了,因为明天你再想对花饮酒,就再也没有这个花了。所以“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这是杜甫的诗。而现在李后主所写的,就是“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你永远不会再看见这朵花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真是无常,时时刻刻都在消逝。所以“人生长恨”,是“流水长东”。那永远拉不回来的,你的生命、你的时光,你的欢乐。“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后主是以破国亡家的经历,换来这几首好词。他如果没有破国亡家的经历,他就写他当年听歌看舞的歌词。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我真是不愿意说这一句话,但是这无可奈何,所有的词人,写的好的,都是用生命的苦难换回来的。稼轩辛弃疾,他的词写得好。“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稼轩的词里面,豪放的词里面,有多少的那种悲哀。他20岁,他带着兵起义从沦陷的家乡到南宋来,他以为以他的才干、谋略,他的武功,他的能力,可以转眼就收复他自己的故乡山东的失地,可是直到他60多岁死去,他永远回不去了。所以稼轩的词,虽然是豪放的词,但是他里面有它非常深刻的悲哀。

苏东坡有一首是柳絮的词,表面上说的是柳絮,他说的都是他自己被贬谪的悲哀,还有跟他同样被贬谪出来的悲哀,所以词真的是。

词这个体裁它曲折变化,不像诗是直接的感发就出来了,所以词就是要写,要说那些难以言说的感情。王国维说 “后主始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它不再是给歌女唱的歌词了,是文人诗客自己言志抒情的作品了,所以李后主的词真是对于词的一大开拓。


叶嘉莹讲十家词  第五讲  晏殊




一个人不能脱离时代,冯延巳生在必亡国家,做了必亡国家的宰相,李后主深经亡国之痛,有他们的特色。可是晏殊、欧阳修生在北宋的升平盛世,不但是生在升平的盛世,你看看晏殊这个人他的生平的经历,他没有破国亡家的痛苦。晏殊字同叔,江西临川人,是天才儿童,7岁就能够写文章。宋真宗景德二年,晏殊7岁就会写文章,他这个神童的美誉就流传开了。那么皇帝就说把神童叫来考一考试,神童应试,果然这个诗文写得都很好,赐同进士出身。所以他不像那些穷秀才考了一辈子考到50多岁还没有考中,这个时候他只有15岁,不但赐同进士出身,而且当下就给他一个官职是秘书省正字,秘书省是中央机关的一个执掌文学文化的一个机关。他就任了秘书省正字,不过只有15岁,后来做了宰相,又兼枢密使。宰相是文职,枢密院是武职最高的机关,他曾经一度为大将,就是免除了他宰相的职位,让他出知外州,到外地去做官了。这当然是一种贬官,为什么把他贬了官了?等一下我们讲晏殊的词,有一首《山亭柳》的词,我们会讲到他罢官的原因。后来他上外地有很多年,因为他生病老了被召回来了,召回汴京,留侍经筵,不久死了,谥号元献。晏殊这个人性格刚峻,学问淹雅,奖掖人才,一时名士多出其门,像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王安石都是他提拔起来的。这个是他的生平,这里就不再过多介绍了。他的诗文本来很多,但是现在没有全部流传下来,现在我就说我对晏殊词的看法。


我也在很多年以前,80年代跟四川大学的前辈学者缪钺合作过,我们写了论词绝句,每个词人我们都有论词绝句,然后我们也写了论文。“临川珠玉继阳春”,“临川”,因为晏殊是临川人,江西人。刚才我所说的那个不幸的词人,南唐的冯延巳也是做到宰相的地位了,可是我说南唐是必亡的国家,进不可以攻,退不可以守,就有人主战,冯延巳的弟弟冯延鲁就主张打仗,出去跟当时五代十国里面有一个小国叫闽,打仗失败了。冯延鲁是冯延巳的弟弟,冯延巳并不赞成他发动战争,可是他却发动了战争而且他打败了。冯延巳不但是宰相而且是他哥哥,他逃脱不了这个责任,所以冯延巳就被罢免了宰相,就把他贬到外面驻节。他做了抚州的节度使,抚州属于江西,晏同叔,就是江西临川抚州的人,这就是“临川珠玉继阳春”。我们这里简单地说了,确实历史上有记载的,因为冯延巳到抚州来做过官,所以抚州的人就喜欢唱冯延巳的歌曲,晏殊从小就听冯延巳的词曲,他喜欢冯延巳的词曲。可是他的作风跟冯延巳迥然不同,冯延巳那真是婉转哀伤,而且是不可解脱的一种痛苦,可是晏殊神童做官做得这么顺利,所以我说“更拓词中意境新”,所以他就给词开辟了一个新的意境。“思致融情传好句,不如怜取眼前人。”冯延巳是钻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沉在痛苦之中完全不能拔出来,可是晏殊不然。

我们现在就来看晏殊的几首词,先来看他的一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这本来是一种无常的哀感,李后主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一样的春花开,一样的秋月明,李后主是“不堪回首月明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夕阳西下几时回”,这都是无常的哀感。可是晏殊没有沉迷在这个无常的哀感之中,说“无可奈何花落去”,可是“似曾相识燕归来”,说得真是好,花虽然是落了,无可奈何不能够挽留,可是你换一个眼光来看,宇宙是不停的,是循环的,所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他有一种通关的理性的一种思致在里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可是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所以我在这里徘徊,我有我的思想,有我的哀伤,有我的感悟,我说他思致融情,他有一种思想反省的思致,融在他的感情之中。

我们再看他一首小词,“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这说得很好,一向年光,光阴是一去不返的,一切良辰美景都很短暂,而我们人生是有限的。一向的年光岁月是流失不返,而我们生命有限。我刚才说我教书已经70多年了,在座还有我50、60年前的学生,我现在已经是90多岁的老人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聋了,走路也不方便了,“一向年光有限身”。而我们在这样的有限的短暂之中“等闲离别易销魂”,一切的离别,不管是生离,不管是死别,你随随便便一下子就碰到了,像我现在90多岁了,我回想当年,不但我的家人,不但我的父母我的老师,我同班的同学,没有一个存在的。所以人生真是悲哀,人生真是无常,死生离别。所以在这种无常的死生离别的哀感之中,所以晏殊“酒筵歌席莫辞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因为人生短暂,所以该喝酒的时候你就喝酒,该唱歌的时候你就唱歌,酒筵歌席你不要推辞。我现在已经被人逼得一点闲暇的空闲都没有,我只是该讲就要讲就是了,没有歌没有酒,连休息都没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要做,所以说要抓住老年拼吧。“酒筵歌席莫辞频”,这是人生无常的哀感。可是晏同叔说了,“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说得对,“满目山河空念远”,像我是经历了八年的抗战,我经历了生离死别。不用说年老的时候我的同班同学没有一个人在,这是必然,只是我年轻的时候我经历了多少的生离死别,八年的离别,我父亲音信都没有,我母亲在火车上去世,我的女儿跟我的女婿忽然间发生了车祸两个人都不在了。人生中我真是经过了无数的生离死别,“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同叔把那满目山河的念远,落花风雨的伤春都拉回来了,说你“不如怜取眼前人”。念远,远人也不会回来,伤春,春天也不会留住,所以你“不如怜取眼前人”,你眼前该做的事情你就做,应尽的责任你就尽,当然他说的是应该享乐的时候你就享乐,所以“不如怜取眼前人”。他把他那个哀感拉回来,退回来,有一种反省,有一种思致。


我们再听他一首词,《清平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无外乎晏同叔写出这种温润的含蓄蕴藉的小词,不写那“人生长恨水长东”,因为他的生活金风细细。我们现在就是金风细细,秋天,金风,秋天五行属金,吹来了凉爽的风,你也看到叶叶的梧桐都飘坠了,我的酒酿好了,“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午睡你可以在你的房间里边书窗之下“一枕小窗浓睡”。毕竟是秋天来了,“紫薇朱槿花残”,紫薇、朱槿的花都零落了。“斜阳却照阑干”,你午睡醒了,这一抹斜阳照在外面的栏杆上。“双燕欲归时节”,燕子要回到南方来了,天冷了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昨夜(昨,入声)我开始觉得天气有一点凉的感觉,一种细致的温润的那种感觉,他没有像李后主那样强烈,像冯延巳那样痛苦哀伤。可是晏同叔也不是说他一生都是顺境。刚才我们简单地介绍了他的生平和他曾经被罢相,他是神童,15岁就同进士出身,历任宰相、枢密使如此的文武重要的职位,可是他这么得到朝廷宠幸的一个人为什么罢了相了呢?好端端的为什么把他罢了?他罢相以后写了一首词就是《山亭柳》。我们现在先看他罢相的经历。同叔是晏殊的别号,同叔罢相以后就不能在朝廷做官了,他就被派到外面的州县去做官,曾知颍州、陈州、许州、亳州、宣州、永兴军,辗转于各地。永兴军的治所就是现在的陕西的西安。我还是把词先念一遍吧,这首词他说是赠给一个歌者,一个唱歌的一个女子:


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你一定要注重这个句法,诗是二三的停顿,可是词不一定是二二三的停顿,这里是一四的停顿,是赌——博艺随身,一个女的歌者,家住在西秦,赌,是我可以跟你比赛,看看我们谁更好。他跟人比赛,博艺随身,吹弹拉唱各种的才艺,我无所不能。她是这歌者之中的一个最出色的人,可以赌,可以跟各种人比赛,我有各种的才能,我博艺遂胜。所以“花柳上,斗尖新。”花柳代表那些风流浪漫的生活情趣,在花柳上,在这种浪漫的情事之中,“斗尖新”我可以跟你们比赛,我的歌唱得最好,我的舞跳得最好。“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念奴是唐朝的一个有名的歌伎叫做念奴,所以我们词牌中还有《念奴娇》,她说也可以模仿唐朝最有名的那个声乐家念奴,我偶然学得她的歌唱声调,有时高遏行云,我的声音之嘹亮,传得很高远,可以把天上的云彩都留住。这是一个典故,见《列子》,有一个叫秦青的人,他歌唱得好,使天上的云彩都为他停住了,响遏行云,遏是停止,把天上飘动的云都留住了。古代如果一个女子唱歌唱得好,跳舞跳得好,于是这些个听众、观众就给你奖赏,赏什么呢?就给她们锦缎。所以无数的蜀锦,那四川最好的锦缎作为缠头之用,就是我得到的奖赏。得到赞美,所以不负辛勤,所以我的歌唱不负,就是说没有辜负我的辛勤的歌唱,我得到这么高的赞美,这么多的报酬。可是现在就是《琵琶行》说的那样,一个女子,歌者,现在老了。以前人家到我家里,到我的这个地方来听我唱歌,现在没有人来听,我要出去到处去唱,所以“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没有蜀锦的缠头,没有各方的赞美,听客就给我一些残杯冷饭。

“残杯冷炙”有一个出处是杜甫的诗, “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杜甫是说自己的才能理想没有人欣赏,他到处遭冷遇,也就是冷眼相对。所以这个歌者,这个女的盛年的时候,美貌的时候那么蜀锦缠头无数,现在她不能坐在那里等人家来,她要出去卖唱,人家赏他一点小的奖赏,“残杯冷炙漫消魂”。“衷肠事,托何人”,男子以女子自比,就是说朝廷里边,有没有人还记得我,有没有人还愿意任用我,我的衷肠事,我的理想、我的志意都交托给什么人?“若有知音见采”,如果有一个真的欣赏我的歌声的人,“见采”,我被他所欣赏,“采”就是采用,就是任用。“不辞遍唱阳春”,我要把最美丽的歌都唱给他听,可是现在没有。“一曲当筵落泪”,我到处去卖唱,“残杯冷炙漫消魂”,所以我唱的时候就当筵流下泪来,可是我不能够让人家看见我的流泪,所以就“重掩罗巾”,就拿我的罗巾把眼泪擦掉。像刚才我们所有看到的如此之旷达的,如此之有反省有思致的一个诗人,为什么写出这样悲哀、感慨的作品来呢?
人总是被时代环境所影响的,同叔被罢免了宰相,他履职颍州、陈州、宣州、许州、永兴军,他现在这首词应该是行经永兴军时候所做的。晏同叔的这种悲哀感慨是假托一个“赠歌者”的这个题目来写的,他没有直接写是我被贬谪了宰位,是我的痛苦和悲哀,他退远了一步,这是晏同叔。晏同叔跟南唐的冯延巳、李后主有很大的不同。

叶嘉莹讲十家词  第六讲  欧阳修



我们来看他的《采桑子》。《采桑子》10首是他晚年60多岁时候来到颍州,而且你要知道,他来到颍州第二年就死了,这已经是他到颍州一年的时候,你看人家的豪兴。《采桑子》10首每一首词的第一句都以“西湖好”结尾。这里我们讲10首词的最后一首: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你看前面都把西湖写得那么美,各种的景色晴也好,雨也好,各种的风景都好,“平生为爱西湖好”。当年我在颍州做地方长官,“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人生富贵得失,回首都恍如梦。“俯仰流年二十春”,好像低头仰首之间,这二十年转眼都过去了。“归来恰似辽东鹤”,这是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辽东的人学道,他死了就变成一只仙鹤回来,就是辽东化鹤的故事。他说二十年后我又回到颍州故地,如同我们中国传说的一个人死了二十年化成一只鹤回来。“城郭人民,触目皆新”,城中有很多新的建筑、新的居民。我在北京长大,我现在回到北京哪里都不认识了。“谁识当年旧主人”,谁还认得二十年前我这个曾在颍州主政的长官,没有人记着我这件事情王安石写过一首诗:“桐乡山远复川长,紫翠连城碧满隍。今日桐乡谁爱我,当时我自爱桐乡”(《封舒国公三首》其二)。他当年在桐乡做过官,他说现在几十年之后我再回来了,哪一个人还认识我,可是我当年做这里的主政的长官我真是关心爱护过这个地方。所以王安石说“今日桐乡谁爱我,当时我自爱桐乡”。所以欧阳修也说“谁识当年旧主人”,本来是非常感慨哀伤的一首词,可是你看他前面那种豪兴,欣赏的这种热情,他的那种敏锐,他的那种感受真是写得好。而且欧阳修真是大才、长才,不写则已,一写都是一套一套曲子地写。



现在我们来看他写的一组《定风波》。春天来,这么美好的景色,这么美好的花朵,可是人生是短暂的。我说欧阳修对于人世的祸福死生之无常,就是态度不一样,所以造成词的风格都不一样。


把酒花前欲问他。对花何吝醉颜酡。春到几人能烂赏。何况。无情风雨等闲多。

艳树香丛都几许。朝暮。惜红愁粉奈情何。好是金船浮玉浪。相向。十分深送一声歌。


花开你就应该欣赏花,你就应该为花喝酒,因为你赏花的日子不多,所以“好是金船浮玉浪。相向。十分深送一声歌”。


把酒花前欲问伊。忍嫌金盏负春时。红颜不能旬日看。宜算。须知开谢只相随。

蝶去蝶来犹解恋。难见。回头还是度年期。莫候饮阑花已尽。方信。无人堪与补残枝。


这一组《定风波》他一直写这种在无常的哀感之中来赏花。我们看他最后的两首,“过尽韶华不可添。小楼红日下层檐”,我们说“九十春光”,春天一季三个月90天,现在已经到了春天的最后一天了,那美丽的春天韶华都过去了,“过尽韶华不可添”。“小楼红日下层檐”,夕阳西下,西方落日的余晖照在屋顶的屋檐上,而那一抹的阳光慢慢慢慢地消失了。“小楼红日下层檐。春睡觉来情绪恶。寂寞。杨花缭乱拂珠帘。    早是闲愁依旧在。无奈。那堪更被宿酲兼。把酒送春惆怅甚。长恁。年年三月病厌厌。”



最后一首:


对酒追欢莫负春。春光归去可饶人。昨日红芳今绿树。已暮。残花飞絮两纷纷。

粉面丽姝歌窈窕。清妙。尊前信任醉醺醺。不是狂心贪燕乐。自觉。年来白发满头新。


欧阳修在无常之中,在悲哀感慨之中,是用一种遣玩的意兴把他的悲慨吐露。苏东坡一下子就跳出去,“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所以每个人对待无常,对待悲哀,对待痛苦,态度都不一样的。不管是《采桑子》,还是《定风波》,都是欧阳修的鼓子词。现在我们要看一首不是写给歌伎演唱的鼓子词,《玉楼春》: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近代诗人徐志摩写康桥,说 “春来一天有一天的消息”(《我所知道的康桥》),石上的苔痕,水草的滋长,天上的云影,大自然有着微妙的变化。“雪云乍变春云簇”,你看夏天大暴雨来的时候,云彩一团一团地就跑出来了,冬天下雪天阴得像一块铅板一样,完全是阴沉的,所以冬天这个雪云变换成春天的云彩,春天的云彩是一团一团像棉絮一样。“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这是一年的芳华,一年最好的日子来了,值得我们“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我们可以看看到处的蓝天白云、红花绿柳。“北枝梅蕊犯寒开”,我们说花向阳的一面暖就先开,背阳的一面就晚开,现在连北面树枝的梅花都冒着寒气开放了。“南浦波纹如酒绿”,那冰都化了,“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江淹《别赋》),南浦的春水绿,有点像绿酒一样的美丽。“芳菲次第还相续”,他说这个花是不断地开,一批开了还有一批。“不奈情多无处足”,他说我真是太喜欢,太爱这个春天了,所以我总觉得看也看不够。“尊前百计得春归”,你在酒杯前,你等了这么久,千方百计地才盼到春天回来,“莫为伤春歌黛蹙”,你就好好地享受这个春天的美景,你不要伤春,不要还唱歌的时候皱起眉来,所以欧阳修是一种遣玩的意兴。北宋初年,在一个升平的、美好的时代,晏殊写得那么温润,有一种理性的反省跟操持,欧阳修写得那么豪放,有一种对于欣赏的良辰美景的热情的投注,可是词并没有停止在这里,词到最后发展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们曾经引过的张惠言的《词选序》所说的,词可以写出“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毕竟晏殊跟欧阳修两个人所受的挫折痛苦都不够。


我们以后一共有三次的讲座,下一次要讲柳永,柳永是一个特殊的词人,值得我们特别去注意的,对我们中国词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的。


叶嘉莹讲十家词  第七讲 柳永




柳永是在仁宗景佑元年考中的进士,在没有考中进士之前,他用柳三变的名字,参加过科考,可是落第了。而柳永还自负他的才华,以为他不但可以考上,而且可以考上很高的科第。


所以落第后他写了一首《鹤冲天》的词,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需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说“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在黄金榜考的进士,我偶然地丢失了,我本来应该是龙头,应该高中科举的,可是我落选了,所以他现在就恣意去歌唱,就去饮酒唱诗,所以他说我现在就不再填写这个歌词了,他说 “偶失龙头望”,且许“浅斟低唱”,他要倩人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把科第的浮名,换取过浅斟低唱的生活。他填写了歌词,而他的歌词是非常流行的,就被皇帝听见了,所以他第二次再来考,皇帝一看是那个填词的柳三变,就没录取。所以说是“且许填词”:他不是说要浅斟低唱,不要浮名了?那就让他去浅斟低唱好了,何用浮名?柳永就很悲哀,所以他以后再填词,就写“奉旨填词柳三变”。直到他改名叫了柳永,才在仁宗景佑元年考上进士。他曾经做过睦州推官,做过屯田员外郎,“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所以说他是专门给教坊的乐师,给那些歌伎、酒女、乐工填写歌词的。“然其为人疎俊少检束,填词复好为纤佻鄙俗语,颇不为士大夫所喜,仁宗亦恶其人” ,所以柳永会写出“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样的句子。


还有一个传说是有人曾经把柳永推荐给仁宗,但皇帝见柳永之前,看柳永的词作都署名“填词柳三变”,就“且许填词”,这让柳永很不得志。后来柳永好不容易考中了科第,他曾经做过睦州推官,做过屯田员外郎,在事功方面他不像一般人那样有成就,但确确实实给人民、给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情。


我们念他一首浪漫的词,是他是晚年所写,曲调叫作《戚氏·晚秋天》。其实从这首词你就可以看到柳永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他说: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乡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这里空了两格,因为在曲子那里有一个乐章,一个乐章有一个停顿,然后进行第二个乐章)。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这是他的生活,他说他未名未禄以前,是暮宴朝欢。


他说“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名利,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听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他说“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这是讲他少年的时候。我现在要说的就是,一个人你有你的才性,你有你后天的环境,你应该怎么样完成你,完成你自己。柳永晚年时写下了刚才这些句子,说有一些浪漫的少年子弟,他们都年轻,他们饮酒、唱歌,可是日月如梭,有一天大家都老去,那些狂朋怪侣都老了,他柳永也衰老了,你的一生应该怎样完成你自己?什么才是真的有意义的?什么才是真的有价值的?




现在要再看一首柳永被大家所讥讽的俗词、浪漫的词,我们先念他的几句《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这个那字,押韵念nuo,)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是写一个女子的相思,她所爱的那个男子走了,所以她说“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因为她“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所以是“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写的是一个浪漫风流的歌伎在情郎走后的一种情思。柳永写的是俗曲,这种情思是给市井之中的歌妓酒女去演唱,所以他说“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


我们拿温庭筠的《菩萨蛮》做一个对比:“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和“终日厌厌倦梳裹,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是同样的感情。柳永所写被人视作浅俗、庸俗,可是你看,同样的感情,都去怀念一个远去的情郎,温庭筠说的是什么呢?是“懒起画蛾眉”,也就是说懒得起来,因为她所爱的人不在,你说为谁而化妆?为谁人?“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这是唐朝杜荀鹤 《春宫怨》的诗。温庭筠写得很文雅,而且他用的字句都是传统的文字,不像柳永用的都是口头的俗语,所以他说“懒起画蛾眉”,也是“终日厌厌倦梳裹”。“蛾眉”在中国的文学史里边有一个语码,就是英文说的他有一个文化的语码,“蛾眉”成为语码,因为它有一个文化的传统。“蛾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中,让人想到屈原的《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这里的“蛾眉”就不再是真实的女子的蛾眉了,而是一个男子自比他才智的美好,所以温庭筠那首词就被清朝的张惠言赞美,说他有屈子《离骚》的这种寄托。


同样的一种感情,都是说情郎不在,懒得梳妆打扮了,柳永写得庸俗,而温庭筠用了很多传统的语码,就显得典雅,显得有深刻的言外之意。而柳永还不止是用这样的俗词,他本人还跟那些女子往来呢!你要知道宋朝像晏殊这样的宰相的家里边都有家伎,家里面就养着一批歌伎。晏殊的儿子晏小山也写很多美女、爱情的歌词,所以他写小萍啊、小云……莲红萍云,一看就是非常典雅的名字,她们是那些贵族仕宦的歌伎。“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也是写一个美女,也是写爱情,可是他写得典雅。而柳永给什么人写歌词呢?柳永最爱的一个女子。我说爱,是真正的有感情的爱,其实也许比那些文人墨客信笔写的歌词感情更真挚。


他所爱的女子不是仕宦人家的那些家伎,而是那些勾栏之中的妓女。从名字上看就不一样,你看晏小山写的歌词,给那些歌女写的,莲、鸿,萍、云,都是多么典雅的名字。可是柳永最爱的女子叫什么呢?虫虫,我们现在念一首柳永给虫虫写的歌词,他写了一首《木兰花》: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催莲步紧。  贪得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他给虫虫写了很多首词,我再念一首比较长的,叫《集贤宾》:

“小楼深巷狂游遍”,他是寻花问柳。“罗绮成丛”,有很多美丽的歌伎、舞女。“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这么多美丽的歌伎酒女,我觉得最让我中意的就是虫虫。这个虫虫怎么美呢?“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近来云雨忽西东。诮恼损情悰” ,后来两个人发生点了误会,“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因为这个女子可能发生了一些事,所以他现在不能常常来见她了,要“偷期暗会,长是匆匆。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 ,因为虫虫毕竟是个歌伎酒女嘛,那么有别人喊她,她就到别人那里去了。柳永就说了, “争似和鸣偕老”,怎么样我才跟你共同白头偕老?“免教敛翠啼红”,不让你因为我们俩不能见面了,你有别的约会的,所以“眼前时、暂疏欢宴”,现在我不能够常常来看你,“盟言在、更莫忡忡”,但是我对你有过海誓山盟,所以你不要忡忡,不要烦恼。“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什么时候我真的有了功名,有了宅院,成了家,你就相信我对你的感情是有始有终的。


所以柳永虽然写得很庸俗,但是从他给虫虫写的词来看,他对虫虫还是有真的感情,是希望有个宅院,还能够有始有终。比起《花间集》里欧阳修那些逢场作戏的歌词,柳永的感情更真挚。可是因为他所写的对象是个没有文化的人,他只能用这种通俗的言语来表达他的感情。我们现在知道柳永写了这一类的歌词,所以招致很多人的批评和贬责。




我们来看几首不俗滥的词,先看他最有名的一首词,苏东坡所赞美欣赏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写的词多半写秋天的景色,他对于秋天的景色写得非常好。你看他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我小的时候在北京,有句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现在我们也还是同样的天气,你看前两天非常炎热,下一场雨马上就感到“潇潇暮雨”,马上秋天就来了,就寒气袭人、暮叶黄落了。所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枫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秋天的景色。“是处红衰翠减”,是处就是到处,花落了,叶子也落了,“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苒苒就是慢慢地移动,物华,一年之内万物的芳华,休,都消失了。“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现在不改变的只有长江的水。 

我们常常讲唐诗很好,说李白、杜甫。唐诗为什么好?唐朝的诗是兴象高远,它带着一种兴,是一种感发,而那种感发是从非常高远的境界写来的。像杜甫说“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像李太白说“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朝辞白地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就是唐人的诗气象开阔、高远,而且是带着感发的力量。 


他们所写的景色高远,而且景色里面带着非常丰富的兴发感动的力量,后来的贾岛写什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讲“推敲”,他写的景物很狭窄,而且强调字句的计较,一个字就斟酌半天。而李白、杜甫,“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脱口而出,那么高远,带着那么丰富的感发。

小的作者,他的兴发感动的力量不够,所以一个字一个字在那里凑,凑了半天还犹豫是推好还是敲好呢?二句三连的两句诗,我三年才作出来,“一吟双泪流”,显得小家子气。可是人家柳永虽然是写词,但是有唐人的气象,写景色写得开阔高远,而且充满了兴发感动的力量,比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有气象,气象高远,带着很丰富的兴发感动的力量。


那么柳永这首词接下来写,“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写秋天写得好,古人说,“春女善怀,秋士易感”。春天的花开了,女子游园,看到花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就想要有一段爱情。可是男子对秋天的感慨更深,女子是追求爱情,男子则是追求事功。“ 悲哉秋之为气兮,草木寥落而变衰。”这是宋玉说的。屈原也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所说的美人不是指美女,而是指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男子,你到了秋天是应该完成自己的时候。杜甫写过一首诗,叫《除架》,讲秋天摘了瓜之后把瓜架拆除了,里面有两句说得非常好:“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我结了白色的花,我不只是开了白色的花,我是结,这个“结”字说得很好,幸,我很幸运,“幸结白花了”,我开了花,结了果,我到了秋天要把架子拆除,我的生命终了了,我对得起这个生命。《圣经》上保罗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所以秋天就要看你有没有完成你自己。


柳永的悲哀就在刚才我们念的他一首,“当年少日,有狂朋怪侣之竞流连”,可是现在呢?狂朋怪侣不在,大家都老去了,你柳永留下了一些什么东西?所以柳永写秋天的词写得特别好,他很多词都是写秋天的。“秋士易感”,到了秋天你完成了你自己了,这“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英雄,无语东流。


柳永说:“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他毕竟是个男子,你不能一辈子听歌看舞,总要有一条谋生之道,所以他要出去,要奔波,要在各地方求得一个官职,求得一个禄位。他说“不忍登高临远” ,我真是不忍心登高向远方望,因为什么呢?“故乡渺邈” ,我的家,我所爱的人目前渺邈。“归思难收”,我真是想回家,可是我现在回不去。“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么多年,我为什么留在外边?为什么为这个功名利禄而奔波呢?“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我想家里边我所爱的那个人,她一定在怀念我,她在妆楼上远望。


“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远行的人一直没有回来,“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天际是归人。他说他是对他家里所爱的人说,“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你想念我,以为我不回去,我何尝不想回去?你怎么知道我靠在栏杆旁边的时候,也在凝眸向我的故乡遥望,也在怀念你。可是我为了谋生不得不离开你们。


所以我们现在就再看他一首词《凤归云》,还是写秋天: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已经是深秋了,已经到了9月下旬的深秋,下了一场雨,知道天气冷了,在西城的郊外,你产生了萧索凄凉的感觉。“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柳永真是写得好,其实他不是陈言俗句,而是要写他作为一个男子,不得不为了事业,在路上奔波。别人写的诗词很多都是现成的语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也很好。可是柳永真的是写实,而且不是闺房之中的,不是写小园香径的,而是写在路上奔波,他就在秋天寒冷的下过雨的郊外,在路上奔波。“陌上夜阑” ,天还没有完全亮,我就出来了,温庭筠写“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你要赶路,所以天还没有亮你就起来上路了。长夜漫漫,现在天都亮了起来,“襟袖起凉飙” ,就是天快要亮的时候,那时风是最冷的,天气是最冷的。


柳永写实写得生动,写得真切,“襟袖起凉飙”,古人都是宽衣,带起一阵一阵早晨的寒风,他写得最真,是写实。“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当天还没有完全亮的时候我就上了路了,天末有一颗残星还没有隐没。


“天末残星,流电未灭” ,电火的光亮从远处星星落下去。“闪闪隔林梢”,我隔着远处的树林,看着天边又一颗星落下去。“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现在他说又是这个天破晓了,鸡声叫过了,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就是太阳,阳是太阳,乌是太阳里边的三足乌,所以我们说太阳是阳乌。说天还没有亮我就出来了,“陌上夜阑,寒风破晓,襟袖起凉飙” 。看见远远的天幕流亮未灭,“闪闪隔林梢”,柳永真是写得好,他不用陈言,不用俗句,是我真正用眼睛、真正亲眼所见的、真切的景物。“又是晓鸡声断” ,早晨天刚亮的时候鸡就打鸣,这鸡鸣已经过去。“阳乌光动” ,这时候太阳就越来越亮,已经升上来了,太阳出来了,所以天亮了。“渐分山路迢迢” ,我从天没有亮就出来,蒙蒙胧胧的,现在太阳慢慢地出来了,我在山林之中渐分山路迢迢,前路茫茫。


我要奔波在崎岖的小山路上,“驱驱行役,苒苒光阴” 。驱驱,匆匆忙忙就在路上奔波,苒苒光阴,而我这样奔波在路上为了什么?“蝇头利禄,蜗角功名” ,这句出自《庄子》的《杂篇》,一个是慢,一个是矬,你追求利禄功名,功名值得了多少?那微薄的俸禄,蜗角功名。


做了杭州令,做了盐场的管理,这是什么?这样卑微的官职,我奔波在道路之上,蜗角功名,蝇头利禄。“毕竟成何事” ,你究竟这一生完成了什么呢?“漫相高”,你还夸耀说我要做官,要追求功名利禄,谋到个官职还得意得不得了。“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我本来应该在白云林泉之间的,我喜欢那种隐居的逍遥自在的生活,我抛掷了云泉,狎玩尘土,我所亲近的,每天在我身边接触的是什么?就是路上的尘土。李商隐也写过“路绕函关东复东,身骑征马逐惊蓬”,我骑着一匹瘦马,围绕着函谷关由东向西又由西向东地走过来,去往函谷关的长安追求功名,不是这样的吗?所以辛稼轩晚年罢官之后,他说不在长安路上行,我说不在长安路上走。现在是“蜗角功名,蝇头利禄,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路绕函关东复东,身骑征马逐惊蓬。”每天征尘仆仆的,古代没有马路,风吹过来都是沙石,都是尘土。


“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壮是强壮的时候,一种伟大的,节是说志节,你的理想,你的操守,你的志节,“壮节等闲消”,都消磨掉了。


我柳永当年何曾不想有所成就,有所建树,所以他说“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我本来以为以我的才华,黄金榜上我是龙头。可是他仕宦非常不得意,就因为他填写俗曲。所以他说“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有美好的大自然,你世界上的富贵繁华求不到。“一船风月”,苏东坡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世界之上供你享受的,不是那功名利禄,“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我如果能坐着一只小船,乘着清风,对着明月,“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我愿终老在云桥之间,这是柳永的悲哀。他写了很多首词,都是写秋天的景色写得最好。






我们现在对柳永各方面都有了认识和了解,会给柳永一个更公平的认识和评价。而且他写虫虫的那些词,虽然我们从时代的眼光看有些俗滥,可是对于虫虫这个根本没有受过教育的女子来说,他写得是非常朴实的,而且我们看到他为虫虫写了很多,将来我要作个宅院,我要跟你正式地结婚,比《花间集》欧阳炯那些不把歌伎酒俚当人、没有严肃感情的人,要强得多。那些人对于女子只是逢场作戏,只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没有什么真实的感情,只是把她们当作娱乐的、满足情欲的工具。


我们对柳永词的毁誉要有一个公平的看法,不但看他的词,而且看他的那些政绩,看他暮年时候的生活。“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你少年时听歌看舞竞留连,有没有想将来如果有一天真的到了迟暮、到了老年,回顾你的一生成就了什么,完成了什么,有没有像杜甫所说的,“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该讨得到的讨过了,该守住的已经守住了,该离开的时候就离开,应该走的路也走了,我没有遗憾,所以他说“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而柳永觉得“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我们现在是给柳永一个我认为公平的评价。


叶嘉莹讲十家词  第八讲 苏轼


苏东坡这个人,大才,无所不能,什么都要试一试。试了以后,他自己有新的开拓。他最有名的一首词就是他很得意的,说我没有柳七郎的风味,也自是一家的那一首,就是《江城子》。我说过《江城子》等等,这些都是词的牌调,并不是一个题目。所以《江城子》这个牌调,有的时候也叫作《江神子》,这个后面我们注明了。写作这首词的时候是在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40岁,他在密州做官的时候。熙宁八年他有什么经历?他在干些什么事?苏轼原来考上了进士以后,因为他文章写得好,本来朝廷,本来年轻的才俊,就想用他。可是他的母亲去世了,中国古人父母之丧是三年,所以就三年回到老家不能工作。母亲的丧期满了,再回到首都,不久以后他父亲死了,又是三年回到老家不能工作。一个人年轻时最好的光阴,至少有六年他是不能做官的。等到父亲的丧满了,再回到朝廷,仁宗已经死了,神宗继位了,神宗任用了王安石,天下变法。而苏东坡从四川到北宋都城的汴京,一路上由南到北,经过好多的郡县,看到新法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多的痛苦。


苏东坡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诚实、忠正,他一定说自己的话,一定主持着正义,他不会苟且地在朝廷上给人家附和。所以他来了就说新政的缺点,那新政的人当然就反对他,就说不要把他留在这里了,让他出去吧。熙宁四年,他36岁了,有通判杭州之命,让他到南方远远地,做个通判,通判是一个县政府之下非常卑微的小官,什么政事都管不了。可是这下苏东坡得其所在,我既然不管政事,你看杭州西湖的那些美景,所以这个时候苏东坡写了很多首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过了一段好日子。


那新党的人想,我们把他贬出去,他反而自得其乐,再贬!所以就不让他在杭州待着了,让他到哪里去呢?就把他调到密州去做知州。密州这个地方,有的时候干旱,夏天不下雨,就闹了旱灾。而密州城郊外有一个山,叫作常山,常山上面有一个小庙,供奉着一些神灵。当地的传说说,如果有干旱,就到常山的神祠上去祈雨,上天就会降下雨来。所以苏东坡就去祈雨,果然就得到雨了,这是夏天的干旱,夏天的祈雨。到了秋冬的时候,就去还愿。这都是他那时候写的,他到常山去还愿,祭祀常山上的那些神灵,然后经过这些山野的时候,他兴致大发。


因为他作为地方的长官,干旱求雨,雨也下来了,现在收成很好,所以他很得意,就带着一批人,祭祀常山回来就出猎,这是苏东坡第一次改变作风的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发”,仄是入声,你一定要念成四声。“左牵黄,右擎苍”,这是一个典故。说秦朝时候的李斯,李斯曾经变法,也曾经做秦朝的丞相,后来他失败了,政治上波澜起伏,然后就被攻击,被判了死罪,所以这个李斯就带着他的儿子走向刑场。李斯跟他儿子说,你小的时候,我带着你到外面去打猎,左手牵着黄犬猎狗,猎犬,右手的手臂上架着苍鹰,可是现在,“其可得乎?”没想到我做官落到了这样斩首的下场。“左牵黄,右擎苍”,这是李斯对他儿子说的打猎的情景,所以苏东坡就用了古人的典故。现在我还要说,你要作诗,不但要懂得平仄,还要有足够的语言,就像你盖个楼房,你要有砖瓦,你没有砖瓦,你就空想一个楼,你永远盖不起来。所以你要想诗词作得好,你一定不但要懂得平仄,还要用高声朗诵的调子背诗词,用高声朗诵的调子背一切的古文,你要知道这个声音是帮助人记忆的,你记得很多东西,所以你一写,典故就随手而来。


这打猎,“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因为天冷了嘛,戴个厚的帽子,穿着皮袄;“千骑卷平冈”,上千匹的马,卷平冈,像一阵风一样走过这个山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他说“报”,我要通知,通知密州全城的人,你们都要跑出来,就跟随我,我是你们的州长官,“倾城”,是指希望你们全城的老百姓都跟着我出来。有人讲这首词,说“倾城”代表美丽的女子,说苏东坡带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去打猎。没有这回事。不要误会古人,这个“倾城”就是满城的人。你们随太守,你看看我,亲射虎,我亲自给你们射一只老虎,像谁一样?像孙郎。孙郎就是三国时候的孙权,一说孙权这个人武术也很好,曾经射虎,所以“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说喝酒喝得高兴了,我的心胸,我的胆量,我的豪情壮志还是很充满的。“开张”,我心里面充满了豪气,壮志。“鬓微霜,又何妨?”你看我这个题目旁边写了熙宁八年,他几岁?


40岁,两鬓稍微有一点白发了,这“鬓微霜,又何妨”,那有什么呢?有点白发了算什么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又用了一个典故。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叫冯唐,这个冯唐老也不得意,终生做一个政府的小官。有一天汉文帝到官府的衙门去散步,看到这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说:你在这当这个小官当了多久?他说当了好几十年了,也没有升迁的机会。这个皇帝很同情他,便说:现在的云中太守,我要犒赏他,他是在前线抵挡敌人的,你去慰劳他吧。有这么一段历史上的故事。所以你写诗词,你要有足够的语汇,有足够的故事,苏东坡还不算,等我们以后讲到辛弃疾,你就知道辛弃疾那个笔下,他对历史之熟悉,他的辞藻之丰富,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读了那么多的书。


所以有人说辛稼轩的词喜欢用典故,他不是故意用典故,他不是勉强查个典故来拼上去,是那些典故都在他的脑子里面自己跑出来的。我常常说作诗就是那些诗句自己跑出来的,你的感情是本来有的,你那些语汇,有个声音就跟着跑出来了。所以现在苏东坡也用着典故,“左牵黄,右擎苍”,这个是李斯的典故,“亲射虎,看孙郎”,这是孙权的典故。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你什么时候让我到前线去?冯唐是被派到前线去的,是去慰劳边关那些将士的。苏东坡是说我能够打猎,说不定我也能上边关打一场仗呢!所以你看,这首词是苏东坡突破自己的作风,也突破柳永的作风的一首词,所以苏东坡对这首词很得意,你看我这个跟柳永不同,以前人都没有写过,不是闺阁园庭,不是相思怨别,你看我写的这个豪话,不是写得很好吗?





我们刚才说了,这是苏东坡写词的几个阶段,几个转变,20岁的时候他模仿过《花间》、柳永写男女的欢爱,40岁以后有了新的经验,写出来新的作风。那么,他不但对于这个词有新的作风,对于歌妓酒女也有了新的作风。我们看苏东坡20岁写的歌妓酒女是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目断西楼燕,是对于女子的相思爱情。好,他现在,几岁了?长大了一点,从40岁到44岁了,还是歌妓酒女,他说什么呢?下面有一个《减字木兰花》:


“玉觞无味。中有佳人千点泪。”我们讲词也要知道词的背景,这个苏东坡,就因为他跟新党政论不和,所以新党把他赶出京城外,先到杭州,看这苏东坡在杭州,什么“欲把西湖比西子”,过得那么舒服快乐,不成,不能让他在这待着,让他到密州去了。在密州待着,他也很快乐,不能让苏东坡这么快乐,再给他贬,所以苏东坡就被一路贬下来。他写这首《减字木兰花》词的时候是在密州。可是他在密州也过得很好,也很高兴,也很得意,新党的人又不让他在这待着,把他调走,就让他到湖州去。


当他要离开密州到湖州去的时候,当地的人来给他送别,苏东坡这个人又有才华,又有兴致,他的点子很多,玩的办法也很多,给他贬到很荒凉的地方,比在杭州差远了,那杭州有西湖风景,密州什么都没有,他说那有什么关系,我们这城边上有个土台子,把土台子修一修,上面再盖些房间,我就带着客人登高、饮酒、赋诗,不是也很好吗?所以苏东坡这个人这么有兴致,有人说,这样的人有气场,就是这个人的精神、才华、兴致,能够吸引很多人来。所以他在这里的时候,大家非常喜欢他,他到哪,人家都喜欢,所以就有人给他送别,送别是古人的习惯,有宴席,请一些歌女来唱曲子。


苏东坡也填词嘛,苏东坡常常也是即兴的,跟什么人都有说有笑的,这一首小词《减字木兰花》就是当他要离开密州的时候,有歌女来给他送行,那个歌女舍不得他走,就在酒席上一边唱歌,一边流泪,所以苏东坡就写了:“玉觞无味。中有佳人千点泪。”“觞”,就是酒杯里的酒。“玉觞”,那么美丽的酒杯,那么美丽的酒。他说我现在拿起这个酒杯,我觉得饮的都不是美丽的滋味。为什么呢?因为这酒杯里面有那个美丽的女孩子的眼泪,“佳人千点泪”。


苏东坡就说了:“学道忘忧。”“忘”字是平声,一定要记得。说你一个人不要只看这些现实的得失利害。你要知道,我们中国人说“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你不要用你的意志、感情去勉强追求什么东西,要像天道一样任其自然,所以“学道忘忧”。他说这个歌女,你也要懂一懂道家的这种自然忘忧的道理。“一念还成不自由。”你如果不能够放空人世间的一切,你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偶然,都是一种机缘,都是一种幻象,万象皆空,你不要被它所击败,所约束,你有一念的约束,你就不自由了。这是苏东坡以他一个学道者的语言来安慰这个歌女。“如今未见。回去东园花似霰。”你现在没有看见花开,可是你要知道,你回去花就开了。


天下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花,你要看到花,你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一语相开”,我最后有一句话来排解你的悲哀,排解你的离愁别绪。“开”就是排解。“匹似当初本不来”,人世不过是因缘际遇,你现在说遇见我,我走了,你就悲哀,你就难过,你就流泪,要是我我当初就没有来呢?所以这已经是苏东坡学道忘忧之后的又一个境界了。


苏东坡离开这个很留恋的美女以后,遭遇到什么事情了呢?苏东坡,新党的人就不想让他过好日子,不放过他,所以把他从这里调到那里。他现在要离开密州到哪里去?到湖州去。那么在古人做官的立法上,皇帝要调你到哪里,你非去不可,你说皇帝调我走,我不干了,我不去了,那不成,叫你去,你就非去不可,所以他就到湖州去了。


苏东坡这个人,很有个性,也很有才华,你看这不是把他调来调去吗?在古代有一个规矩,朝廷把你调到一个地方,新官上任,你要给朝廷写一个谢表,说我到任了,我非常感谢朝廷,我要好好做事,你要写个谢表。他说你不是给我调到湖州来了吗?好,苏东坡来到了湖州,就写了一个谢表。谢表里面有几句,说你知道我是愚不适时,我是个笨人,我不识时务,我不能够追随现在当朝新党的官员,我不能符合他们,“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我40多岁了,老了,不会惹事生非了,“或能牧养小民”,也许我可以老老实实地做个地方官吧!(《湖州谢上表》)这说得很明白。


这是他谢上的表文,他就发了这么几句牢骚。这谢上表文被送到朝廷,神宗看了还不说,新党的人也看了,说这是批评新政,“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表现得很明白,是对朝廷不满,有叛逆之心。所以朝廷马上就叫人把他抓到了首都。老百姓要是犯法,就关到地方的监狱,这国家的大臣犯法,怎么办?有一个御史台。御史台是专门关这些高官的一个所在。所以苏东坡就被关到御史台里去了。他一关进去,新党的人就高兴了,我们已经胜利了,批评我们的苏东坡被关起来了,所以就落井下石,拼命找苏东坡的坏处。


苏东坡这个人有兴致,他随时写诗词,他写了很多诗词,所以这些人,就在苏东坡的诗词里面找,说这句诗有问题,那句诗也有问题,文字狱嘛。那么恰好就找到苏东坡的诗集里面有两句诗,这两句诗写什么呢?写桧树。“桧”本来是“好”的意思,是一种非常“正直”的树。树有各种,有的树长开了,横着长,有的树是直着长的,这个桧木,跟松树一样,是很坚硬的木材,所以树干非常直。苏东坡写的这首桧木的诗,中间有两句,说什么呢?


苏东坡说,“根到九泉无去处”,说这个桧木的树干长得很直。人们以为,如果上边的树干是直的,扎进去的根也是直的,如果树干是铺散开的,它的树根就铺散开。所以他说,这个桧木的正直,不但在地面上,它的树根到九泉,那么深,都不会弯曲的,都是正直的。可是,地下正直不正直谁知道啊?他说:“此心惟有蜇龙知。”我正直的心像桧木正直的根,你上面看不见,就是地下的龙,“蜇”就是“伏”,藏在地下的,我的心只有地下的蜇龙知道。就是这个,被新党的人抓住,成了把柄了。皇帝是飞龙在天,可是苏东坡说地下还有一条龙,他的心只有地下的龙知道,难道有个地下党吗?所以这绝对是叛逆!叛逆怎么样?叛逆应该处死罪。这是真的,他们就把苏东坡关起来了,几乎处死。


那时候苏东坡跟他弟弟感情很好,苏东坡喜欢吃肉嘛,东坡肉,他就跟他弟弟约定,他说,你平常就给我送肉,但是如果你在外面听说我要处斩首的时候,你就给我送条鱼。有一天,他的弟弟有事,没有准备送牢狱的饭,别人替他准备了,送了一条鱼,这把苏东坡吓坏了,以为上面给他判了死罪了。其实,新党的人就把苏东坡的罪状都禀告给了神宗,说他写“根到九泉无去处,此心惟有蜇龙知”,这是在骂你呀,说你在上面,神龙在天,你不知道地下有龙。神宗还是个明白的皇帝,神宗一看,他咏的是桧木,与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这个皇帝还是不错的,没有判他死罪,关了半年多吧,就把他放出来了。


放出来以后怎么样呢?就把他贬到湖北的黄州做团练副使,而且说不能够办理公事,他只在那里作为一个被贬的官,有一个虚的官衔,什么正事都不能办。


苏东坡贬官到黄州时,有一个朋友赵晦之,赵晦之的名字叫赵昶。这个赵昶当时在藤州做知州。藤州在哪?藤州在广西。古代的时候,你做官做得好,都是在中央政府做官,在朝廷,在首都或者是首都附近的中原郡县。而远在广西的藤州,当时有很多少数民族,在中国古代的观念中,这是官吏被贬的荒远的地方。这个朋友有一个会吹笛子的侍女。古代的男子有正室的妻妾,还有很多歌妓酒女。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词(《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送给那个会吹笛的侍女,前面我们简单地念过去,都是形容这个笛子,说这个笛子怎么好,吹笛怎么好,他是赞美这个笛子的。后半首:“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听说有一个被贬到岭南做长官的太守,就是赵晦之,在你的后堂之中,有一个美丽的女孩子好像绿珠,绿珠是晋朝石崇最宠爱的一个妻妾,所以用这个典故就表示是他的妻妾,他的后房。“娇小”,很娇美,娇小玲珑的一个女子。


“绮窗学弄”,她在美丽的纱窗之下学习,“弄”,就是演奏音乐,我们说笛子曲《梅花三弄》,这个“弄”是指吹笛子曲子。他说我听说你的后堂有一个很娇小的侍妾,她在绮窗之下学吹笛。吹什么曲子呢?“梁州初遍,霓裳未了。”《霓裳》,是唐明皇的《霓裳羽衣曲》。她不断地吹,吹了很多曲子。“嚼徵含宫”,宫商角徵羽,是中国音乐的do、re、mi、sol、la,没有fa跟xi,fa跟xi,古人叫变宫跟变徵,所以中国古人说“宫商”,就代表乐律,她“嚼徵含宫”,就是在演奏曲子。“泛商流羽”,我不是说有宫商角徵羽吗?就是do、re、mi、sol、la,这是用五音的名称,泛指她吹各种曲子。

“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她一声笛子吹得那么高,那么响,那么亮,直入云霄。所以你要听到她美丽的笛音,“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你在这个荒蛮的所在忍受荒蛮的风雨,听她吹一声笛,你所有的烦恼都洗掉了,“作霜天晓”。“霜天晓”是个曲调的名字,叫《霜天晓角》,所以她吹一个《霜天晓角》的曲子,把你的烦恼都洗尽了。


这是苏东坡在黄州给他一个被贬到藤州的朋友写的信,所以我说,一个人,如果因为环境的好坏、官职的高低,你就烦恼,你就忧愁,那你就是没有学道的人。你要是个真正学道有得的人,无论是什么环境,无论是什么境遇,你都可以学道自得,苏东坡就表现了这样一种境界。



我们先看他这首《水龙吟》,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多大了?


46岁了。在黄州,次韵,什么叫次韵呢?古人作诗词都要押韵,所以你们要作诗,先要懂得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你要知道这个诗韵。一个韵里面有多少字,你押一东的韵,什么“东”“红”“中”,就是这个韵里面的字,你用这个韵里面的字,你就合这个韵。


词也有韵,不过词的韵比较宽,比如说诗中一东、二冬不能合押,可是词里面一东、二冬可以通押。反正诗也有韵,词也有韵。我们说“和韵”,其实应该叫“和”,这个和韵是什么呢?就是说你用一东的韵,我也用一东的韵,就是我和了你的韵。那什么叫次韵呢?就是按照次序,你第一句押的什么韵字,我也押这个韵字,你第二句押什么,我也押,不是在一个韵里面就可以了,是你用什么字,我就要用什么字,这叫次韵。


他的朋友章质夫写了一首《水龙吟》,咏杨花,《水龙吟》是词的牌调。杨花其实就是柳絮,很多中学课本选了这首词,写的什么呢?“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两个“思”字不重复,是不同的性质。第二个“思”字在这里念四声。“思”字有两个读音。动词,思念,思想,念“四”。名词,这个人很有才思,这个人有很多愁思。“无情有思”这里的“思”是动词,所以念“四”。“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要这么标点。课本上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清楚明白,但是韵味全失。词的停顿在哪里,它不光是一个意思,它是有感觉的。


这首词,我听到他们说,高中的老师讲这是一首咏物的词,咏的就是杨花,它描写这个杨花,都描写得很好。它是咏杨花,但它不只是咏杨花,所以你要知道历史,知道背景。东坡的作品很多,有诗,有词,有文,还有他的书信,他给朋友写的书信,有一封信就是给章质夫,就是这个写杨花词的作者,东坡是和章质夫的韵。那么苏东坡在这封信里面说了些什么呢?他说,“柳花词妙绝”(隋炀帝开凿运河,命人在河边广种柳树,并御赐姓杨,故后来便称柳树为“杨柳”,柳花亦被叫作杨花),你寄给我的柳花词写得真是太好了,“使来者何以措词?”你叫我和你,我哪里有好句子来和你,你已经写得太好了,我不敢和你的词了。可是我“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就是在柳花飞的时候你被朝廷贬出来到外面去做巡按了,“巡按”是外地的官,“出”是离开朝廷了,“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我想你那些好朋友,他们也都在失意之中,他们闭门不敢出来,一定满心都是忧愁,“故写其意”,所以我表面上虽然是和你的杨花词,但是我是写那些被贬官的、不得意的,那些关在家里忧愁的人们的情思。“次韵”,我就按你的韵写了一首词,“寄去”,寄给你,“亦告以不示人也”,我嘱咐你千万不要给人看,要不然就跟那个“根到九泉无去处”,人家一看这又不得了,你这就是讽刺朝廷,所以你千万不要给人看。


所以如果你只是从这首词的外表来称赞写这首词的人,说苏东坡描写柳花真是写得好,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你读诗词,你要对这个作者,对他写作的环境,对他的语言文字,要有很敏锐、细致的感受能力。


第一句就说得好,“似花还似非花”,说得真是好。你说从那柳树上飞下来的的是花还是不是花呢?古人常常以为柳絮就是柳树开的花,这个花不是万紫千红地开在树上,它只要一张开,马上就被风吹走了。它也叫花,可是它没有万紫千红的色彩 ,它也不能留在树上。


桃花、海棠,它们当然也落,可是它们至少有那么两天开在树枝上,你看得见,可是这个柳树,你从来没有看到“满树的花”,所以“似花还似非花”,它到底是花还是不是花呢?这有什么好的?有什么深意?这是苏东坡自己的悲哀,自己的感慨。你说我苏东坡是一个人才,还是不是一个人才呢?苏东坡20来岁刚刚考上进士,朝廷将要任用他,可真是得了一个很好的人才呀。没想到有人对当时的仁宗皇帝说,他才20岁,太年轻了,这么年轻就让他在朝廷里做这么高的官,不大合适,训练几年,磨炼磨炼再叫他回来吧。恰好苏东坡的母亲死了,要守三年之丧,几年后他父亲又死了,等他再回来的时候,新党当政,仁宗已经死了,是神宗当朝了,所以苏东坡就被迁贬到各地,你说我苏东坡是人才还是不是人才呢?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什么人爱惜过我?就任凭我飘零到各地吧。他不是一直在辗转被迁贬吗?还被关在监狱里几乎被砍头了。“抛家傍路”,我的家在四川,我的家在眉山,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说“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游金山寺》),可是我做官以来,被贬谪各处,我这一辈子都被迁贬在道路上。“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我回想我这一生,什么感情都不用说了,我只是还有一些理念没有完成。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柳絮被吹落了,就在地上来回地滚,《红楼梦》上说的,“一团团、逐对成球”,林黛玉的柳絮词。我年轻的时候在恭王府辅仁大学女校,春天开着教室的门上课,院子里有两棵柳树,风一吹,柳絮一飞,这些柳絮就都吹到我们课堂里面,老师在讲台那讲课,柳絮就在讲台前面滚来滚去,滚成一个球,这就是现实的影子。


所以他说,我就是在地下萦绕回转的,真是我的心千回百转,我苏东坡,不管是我离乡背井的忧思,不管是我忠爱缠绵的那一份忠爱,只是“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我们说柳叶如眉,柳叶像眉眼,所以是柳眼。他是拿柳树说的嘛,所以柳絮是“萦损柔肠”,柳叶的眼睛,是“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眼睛,你是张开了还是闭上了呢?因为你一开着,柳絮就都飞走了,可是没有看到你开嘛。


“梦随风万里”,我柳絮,又没有梦,又没有我的感情,又没有我的理想,又没有我的追寻,我就随着各地的贬谪。“寻郎去处”,我也想找到一个归宿,像个女子找到一个终身可以倚靠的人。作为男子,男子也想许身,女子许身,我把我的身体许给一个我爱的男人,男子许身,我把我的身体许给我的国家、朝廷,也叫许身。所以他说“寻郎去处”,我要找到一个人,我可以把感情投注,我可以把我的忠爱都奉献给他。“又还被、莺呼起”,我每次到朝廷要贡献我的忠爱的时候,都被赶走了。而我的悲哀还不只是为我个人的悲哀,“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我的遗憾不是说我这个柳花被吹落了,而是为什么西园所有的花都被吹落了呢?因为当时的朝廷,像他所说的章质夫也是被迁贬出来的,那闭门愁断的四子也都是遭到迁贬的人。


我们这些零落的人,我们这些被贬谪的人,“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早晨下了一阵雨,柳絮都不见了,都被打到泥里或者水里去了,春天走了,花完全落了,柳絮的梦完全碎了,夏天来了就满池都是浮萍,再也不见柳絮了,柳絮已经不见了。“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如果说春天有三分,我们知道春天本来是三个月,孟春、仲春、季春这三个月,90天的韶光,如果说春色三分,如果说满园的春光是三分的春光,那么春天走了,“二分尘土”,有两分的花落在尘土里了,“一分流水”,有一部分花就随水流去了。所以“细看来不是”,我的题目不是咏杨花吗?我仔细看一看这些杨花,不,细看来不是,不是杨花。在文法上是接下来的,但是在声调上,它有一个停顿,这样才有节奏,这样才有含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那飞舞在空中的白色的点点,不是杨花,是离人泪,是我们这些离别了京城,遭遇到不幸的迁贬的人,是我们这些不得意的人的眼泪。


这里按照词牌的牌调,“细看来不是”五个字要停下来,“杨花点点”要停下来,后面的四个字,念的时候要在第一个字的地方有一个停顿,“是—离人泪”,“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有人说这样念起来不是很奇怪吗,现在的课本上的断句,改成了“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不错啊。可是,苏东坡的那种缠绵悱恻、那种欲语还休的说不出来的弱德之美的感情,完全破坏了,就是不能够说出来,就是不能够给它断句断得明白,一定要这么念:“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人其实真是不要怕什么患难困苦,东坡的词是经过他被下到御史台的监狱,被贬黄州以后越作越好的。像他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像他的《满庭芳》“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最后我们看一首词《八声甘州》,写这首词时东坡已经不在黄州了。东坡被贬官是在神宗的时候,后来神宗去世了,宋哲宗继位了,但是宋哲宗那个时候年岁还很小,所以由太皇高太后掌权,就像慈禧太后。东坡考进士试时就出了名,这个高太后记得当时仁宗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出色的人才,所以哲宗继位以后,太皇高太后就把新党的人都罢免了,把苏东坡这一批反对新党的人都叫回来了。


新党下台了,旧党就上台了。旧党的一个领导人物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这个苏东坡所以了不起,就在于他在新党的时候,看到新党的很多弊病,他反对;可是旧党一上台,把新党的人都贬出去了,把所有的新政都废除了,他也不赞成。他说从前的朋友是“唯荆是师”,“荆”是荆国公王安石,而“今之君子”,现在在朝廷上当官的,“唯温是随”,“温”是温国公司马光。他说我与他们两个人都是相知好友,但不随而安,在文学上我跟他们都是好朋友,但是在政治上的这种彼此攻击、破害,我绝不盲从。所以他跟旧党论政又不和,于是自求外调。


苏东坡前后两次来到杭州。他为了躲避新党第一次到杭州,只是做一个卑微的小官——杭州通判,写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现在他离开这个朝廷,是做杭州的地方长官——知州。做地方长官,那就不能只写些漂漂亮亮的诗词了。杭州西湖由于长期没有疏浚,那个泥都填满了,水都不清洁了,所以他疏浚了西湖,并用从西湖底下挖上来的泥筑了一道长堤,后人称其为“苏堤”。后来杭州有一次闹传染病,苏东坡在杭州设立了病房,就是生病的人跟外界人的隔离病房。所以苏东坡这个人真的是有为有守,有才华,有干才,也是能干的人。


他在杭州这里做得很好,他也愿意在杭州这里,他为杭州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情,为地方做了很多事情。可是朝廷,旧党的人,太皇高太后要把他叫回去,现在他要离开杭州,要走了,这是哲宗元祐六年(1091),苏东坡已经56岁了。他被召还朝,离开时写了这首《八声甘州》,送给他的朋友参寥子。


参寥子是一个和尚,别号叫参寥子。这个参寥子跟苏东坡认识了多年,一直追随着他,这个参寥子也会作诗,诗也写得很好,在历史上关于参寥子跟苏东坡的交往有很多记述,我们现在都来不及讲,我们只看这一首词。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说得真是好。天下的事情,人生的遇合,人世的姻缘,人世的祸福,也许有一阵多情的风,有情风就从万里之外吹过来了,因为杭州附近的钱塘可以观潮嘛,所以他以潮水来开始他的词,“有情风、万里卷潮来”。那潮来是有情吗?“无情送潮归。”可是潮转眼就退去了,无情地退去了。


我,苏东坡,从少年到汴京参加考试,经过了多少宦海沉浮,看见了多少升迁贬谪。“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问一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就是潮来的那个地方,有多少次潮来潮退,有多少次日升日落,宦海上有多少变化浮沉。“不用思量今古”,你不用说古代我们国家的盛衰,“俯仰昔人非”,我一低头一仰头之间,朝廷上不知换了多少人了,在这种盛衰得失成败的变化之中,我经历了种种的波澜。“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忘”字念平声。谁像我苏东坡,我现在已经是56岁满头白发的人了,我是“忘机”,“机”就是机心,那种算计,对于得失利害的那种计算之心。


“忘机”也是一个典故。《列子》上说,有一个人在海上很逍遥自在,天上的鸥鸟都飞下来跟他一起嬉戏。后来他父亲跟他说,你明天到海上抓一只鸥鸟下来。第二天,他要抓这个鸥鸟,鸥鸟都不下来了,就是人有了机心。你内心不是那种光明正直的坦白之心,你心里面都是厉害得失、自私自利的打算,那你就完全失去了这种天机的正直跟正义了。所以他说,我看到多少升迁起伏,多少祸福成败,谁似我东坡老,我白首忘机,我心里面再也没有这种升迁祸福之想了。


我现在怀念的是什么呢?“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我所怀念的就是我跟你参寥子,我记得,我也希望你记得,在西湖的西岸边,当春天那么美丽,山峦烟色美丽的时候,“山色空蒙雨亦奇”,山上那种空蒙的翠色,那种烟霭的云霏,我跟你,我们两个人曾经一同看到过西湖的美景。“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人有个好朋友已经很难得了,何况是有一个懂得诗,了解诗,会作诗的,跟我能够诗心相通的朋友,希望我跟你一样是“与君稀”,古往今来,难得有这样的好朋友。但是现在我要离开你了,我被朝廷召回去了。“约他年”,我就跟你定个约会,说将来有一年,如果有机会,“东还海道”,我一定要离开汴京,坐着海船回到杭州西湖来。


这里苏东坡又用了一个典故。“东还海道”就是谢公,谢公就是谢安,谢安原来隐居在东山,当晋朝危亡的时候,大家都到东山请谢安出来,说“安石不出,当如苍生何!”安石是谢安的字。这个谢安,统帅谢家的子弟,经淝水之战一役,打败了前秦苻坚的军队,安定了朝廷。可是谢安说我的志愿不在做官。他本来就是隐居的,人们把他请出来,帮助国家打败了前秦苻坚,他做了宰相,现在他要告老还乡,要走了,要离开首都了。可是很不幸,谢安虽然造好了船,预备带着家人上船,回到他隐居的东山去时,生病了。生病的时候他就被人抬抬回到首都去了。谢安有个外甥叫羊昙,谢安被抬回去的那条路是西州路,而谢安从西州路生病,被抬回到首都以后不久就死了,他的外甥跟他感情很好,所以以后再也不肯走西州这条路,因为他的舅父是从这里抬回去死掉的。有一天羊昙喝酒喝醉了,不知道怎么忽然间走上这条路了,一看是西州路,就痛哭流涕。


现在苏东坡说的是想到当年的谢安,我跟你参寥子定个约会,我将来一定要坐海船回到杭州来,我希望我不要像那个谢安,造了船,没有能够回到东山就死在首都了。他说:“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我不会留给你一个遗憾,你不会像谢安的外甥羊昙一样,将来到首都,以为我死在首都了,就为我沾衣,我是希望我会回来的。


这首词写得很好,起承转合,而且“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这写的是人生的跌宕起伏,潮来潮去,盛衰兴亡。


叶嘉莹讲十家词  第九讲  辛弃疾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这词写得好。亭上秋风,他盖了这个秋风亭,是秋天的时候。他说我今年在会稽这里盖了秋风亭,又到了秋天了,我就记得去年也有袅袅的秋风吹到我的住所。那时候他在哪?他在江西的铅山闲居在家。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当然,会稽山河的风景跟上饶的风景是不一样的,可是这里面他不只是说去年他闲居的时候在上饶,跟今年在会稽做官的时候的风景不一样,他里面暗含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是出于《世说新语》,刚才我不是讲到谢安曾经在东晋做过宰相,又打败了苻坚,所以谢安曾经跟很多东晋的大臣在会稽这里聚会。周顗就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这个是《世说新语》上的原文。说我们江南的美景跟我们老家北宋的汴京都有很美丽的美景,风景不殊,可是我们放眼一看,这里的山水跟我们从前故乡的、故国的山水是完全不一样的。稼轩这里,表面是写他自己,这个上饶的风景跟会稽不殊,表面上也表现了南宋的偏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他真正的山东的老家去。所以好的词里面都隐含了非常丰富的、非常微妙的、难以表述的哀感和情意。

“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人或者是物,你总要留下些什么东西,你不能白白来到世间一趟。我们中国有一个诗人,他就曾经说,“铅刀贵一割”,这是左思的诗,“梦想骋良图”,他说我就算是一把铅刀,我不是一把钢刀,我是一把不好的驽钝的铅刀,可是我既然叫刀,你总要用我切一下东西吧?要不然我为什么叫刀呢?所以“铅刀贵一割”。纵然是一把铅刀,你可贵的价值就在你要实现你刀的一割之用,不然你凭什么叫刀。所以这里面都是“功成者去”,你总要完成一些什么东西再离开这个世界吧。那天我不是在讲杜甫的诗吗?杜甫在秋天的时候,他看到他们家里种的丝瓜,搭的瓜架,因为搭了一个架子是让它开花结瓜,这个瓜已经结了,都收获了,这个架子就拆了。所以杜甫写了一首诗叫《除架》,把瓜架拆了,它是“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我开花就应该结果,我开了白花了,我现在也结了果,我很幸运我这一生既开过花也结过果。所以有一天把我除掉了,我不逃避,我不推辞,因为我这一生应该做的事情我是做了。可是稼轩就是说了“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你只要有个功成,像手中的团扇,夏天的时候是“动摇微风发”,这是班婕妤的《团扇怨》。所以他说等到秋天,你这扇子的作用已经完成了,这扇子就不要了,“功成者去”。放飞了20多年,60多岁说起用他,“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



快要到秋天的时候了,“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我们说会稽为什么叫会稽呢?夏禹王治停了洪水,招集了各国的诸侯,就在会稽的山头上论功封赏,所以才叫会稽,这个典故是从夏禹王那来的。所以他说现在要到了秋天,我就来到会稽山。会稽山是夏禹治停洪水以后,他完成了他功业时候所在的地方。所以他说“吹不断,斜阳依旧”,什么往事都被秋风吹走了,吹不走的只有天上的斜阳,每一年每一天,斜阳都落在山那里。可是几千年过去了,“茫茫禹迹都无”,会稽山是夏禹成功以后,分封各功臣的地方,而且会稽附近还有夏禹王的庙,可是夏禹王而今何在?不过说到夏禹,辛弃疾还有一首词: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夏禹王完成了他的功业,他消失了,这是天地自然之理,“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我辛弃疾纵然现在已经看不到夏禹王的痕迹,夏禹王毕竟完成了他的功业,可是现在我辛弃疾,我所完成的是什么呢?“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古代的皇帝墓葬都叫陵。有人说,这说的就是汉武帝的文章。“茂陵词”,汉武帝写过什么文章呢?汉武帝最有名的就是《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这是汉武帝的《秋风辞》。所以你可以说千古以前的汉武帝的《秋风辞》还在,可是我们要知道茂陵当然是有汉武帝的坟墓这个说法,可是茂陵这个地方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典故,就是司马相如。“相”这个字不念去声,念平声,司马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当然是汉朝写赋的名家,跟卓文君有一段爱情的故事,这大家都知道。司马相如的晚年就是住在茂陵,就是汉武帝茂陵所在,陕西茂陵的地方,司马相如在这里住过。所以这里,一方面是说汉武帝的功业,一方面是稼轩说的“千古茂陵词在”,不只是说汉武帝的《秋风辞》在,还是说司马相如的著作流传了千古,所以“千古茂陵词在”。

“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你说什么?你说我的功业没有建成,我稼轩留下了很多歌词,我的词是好还是不好,是流传还是不流传?我辛稼轩写下很多动人的词句,那都是瞎说,我的功业什么都没有完成。所以“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杜甫晚年写过两句诗,说“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我杜甫本来是“致君尧舜上”,可是现在我一事无成,人家说我杜甫作诗作得不错,我的姓名,“名岂文章著”,将来历史上是会因为我的诗而留下名吗?可是说到我做官,就是我“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官应老病休”,现在我衰老多病,流落江湖,我那些理想都落魄了。所以这个词,你要懂得它的典故,你就可以有很丰富的联想,就有很深刻的感慨。所以他说“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我稼轩完成了什么?什么功业都没有完成,你说我写了这几首词,我难道当年就想写词的吗?杜甫“致君尧舜上”,“名岂文章著”,难道只想作几首诗吗?所以他说“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

“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木落江冷”是《楚辞》里面《九歌》的句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是楚地祭祀鬼神的歌,屈原写了这一组诗,一共11首。中间有一首是说“帝子降兮北渚”,帝子就是那个神仙,从远远的天上降下来,就落在北面的沙洲上。那神仙在哪里?“目眇眇兮愁予”,我眼睛眯起来,远远的看那个帝子下来了吗?没有看见帝子,只觉得“袅袅兮秋风”,一阵阵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下面的洞庭湖起了水波水浪,上面的木叶恍如黄叶纷飞。帝子没有看到有没有降下来,可是“洞庭波兮木叶下”,我期待的那个仙子,他来了吗?我极目远望,洞庭湖上那个神仙来了吗?所以他说“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

我一切的期待都落空了,我就留下几首词,“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我的老朋友给我写了一封信,“报”就是回答我来往的书信,“书”就是书信,书信说什么?说“莫因循、忘却莼鲈”,你不要老留恋你在建康做官的这件事情上,你不要忘记你60多岁了,你还不想退休吗?这已经跟他少年时代不同了,你们大家都读过的一首《水龙吟》词,“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下面是什么?“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那是稼轩早年的词,他那时候说的“鲈鱼堪脍”是晋朝张翰的典故,张翰在洛阳做官,他是南方的人,当秋风一吹起来,他就想到江南秋天正是鲈鱼美味的时候,所以他说我洛阳的官不做了,我回去吃我的鲈鱼了,还有莼菜的莼羹。稼轩是说我要回到故乡去,那个时候说的是我山东的老家,我回不去了。可是现在再说已经不是他山东的老家,现在他说的是在上饶的那个罢官家居的那个地方,他去年还在家居嘛,今年把他叫出来了。



所以有“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你60多岁了,年老体衰,你还出来干什么呢?稼轩说,“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你们有谁真的了解我?现在说的已经不是回到莼羹鲈脍的这个老家了,是回到上饶,已经放废家居20年,这个60多岁的老人,不老老实实在你的上饶待着,还跑出来干什么?你们怎么晓得,你们怎么理解呢?“谁念我”,你们谁真的理解我?知道我为什么?“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已经到秋天了,在那秋风寒冷的夜晚,我对着一卷古书,对着灯火,我看的是什么?我读的是一编太史公书。太史公书是什么意思?不是说辛弃疾就要研究历史了,司马迁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报任安书》,很长的一篇文章。它里面说什么呢?太史公是因为替李陵说话,受到汉武帝的惩罚,受到了宫刑,就是男子以为是最屈辱的一种刑罚,所以他在给他的朋友任安——任少卿写信。他说古今的刑罚没有比宫刑更屈辱的、更残酷的了,我为什么以非其罪的罪名受了这么屈辱的刑罚,我为什么当时不能自杀?因为我下了一番功夫,“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的《史记》,我要完成这么一本伟大的书,我已经搜集了很多材料,我写还没有写完就遭遇到李陵的灾祸,我就受了宫刑的屈辱,我宁可忍受人生难以忍受的屈辱,为什么?因为我有一个我的理想的书,我还没有写成。你们都说我60多岁,干吗还出来做事呢?你们谁想到,我有我要完成的东西,我还没有完成,我总希望有一个最后的机会能够把它完成吧。不但是在会稽这里,后来稼轩到南京附近去做官,他还置办了红大袄,就是红色的棉袄,他还准备渡江杀贼,这是辛弃疾。所以他这个词里面有很多的悲哀和感慨,你们说劝我,“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我忍辱,忍受一切的苦难羞辱,我忍受一切的劳苦,因为我总希望万一,万一我能够完成一些什么呢。

所以就是他在建康府作这首词以后,朝廷让他知建康,让他到建康,他还筹备,我要做很多棉袄,我要渡江,我还要收复失地。可是辛弃疾呢,66岁就死了,所以这就是稼轩的悲剧。一个人功业未成,就算他功业成了,历史上能够永远是南宋吗?从宋朝以来我们换了多少年代。稼轩没有完成他南宋复国的功业,可是他给我们留下这几卷词流传千古。曹丕有一篇文章《典论·论文》,他说文章是“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所以太史公留下了《史记》,那我们千年万世都永远怀念、感激和尊敬这个太史公。稼轩的功业没有完成,但是稼轩给我们留下这几百首词,那真是让我们千古以下读之奋发感动的,所以这是了不起的。

你看苏东坡的那种豪放,可是他的好词,就像我们刚才念的他那些好词,“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还有“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他写的那种低回婉转,他在政治的迫害之中,在他不得意的委屈的这种冤苦之中,他不能够明说。他有这些哀怨,但是他不能明说。我们中国的文学上留下这种特殊的形式,就是词的形式,词是最微妙的,词是最适合于写君子表现幽咽不能自言之情,这种德行,我无以明志,我说那是弱德之美。我们大家都知道努力向前,这是德行。委曲求全、隐忍,而在委屈之中,我还持守了我的一个品格,我的一个理想,那是弱德。弱德这个名字是我提出来的,我怎么想起来提出一个弱德呢?我讲苏东坡的词,讲辛弃疾的词,也是弱德。我说苏东坡一生忠爱,没有得到皇帝的任用,辛弃疾更是一生忠爱,壮志未酬,20年放废家居,他的理想是收复失地。

叶嘉莹讲十家词  第十讲 朱彝尊


图文来源于民生人文,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查看第十讲文字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