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型纪录片《晋商》全集(共8集)

请点击关注➤ 古诗词文欣赏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李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三多堂等等。八国联军向中国索要赔款,慈禧太后掌权的清政府就向晋商的乔家借钱还国债。晋商的经济实力,可以从这个事情反映出来。晋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武则天之父、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木材商人武氏从财力上大力资助,李渊父子的就是凭借当时天下最精华的太原军队和武氏的财力开始夺取全国政权。建国后,武氏并封为国公,地位等同秦琼、程咬金等。可以想象李渊父子当时从武氏那里得到多少财产,而武氏也从他最初聪明的政治投资中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其后还孕育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武则天。当然这是后话。晋商成功的根源在于“诚信”和团结的商帮政策 晋商的辉煌人物有乔致庸等。晋商由于种种原因在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衰落了,山西也开始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变的较为平淡,勉强说来自山西的商人也只能说一下孔祥熙、李彦宏、陈年和郭台铭了 。晋商文化也没有被很好的保留,以致山西现在在全国范围来说仍然处于落后状态。 



晋商第1集:海内最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9rCby09QJId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一天,住在中国上海的一对年轻夫妇,正在筹备一次路途遥远的旅行,旅行的目的地是丈夫的老家――山西。这是他们婚后第一次回乡省亲,所以准备工作就做得更加慎重、充分。这对年轻夫妇的名字叫孔祥熙和宋蔼龄。日后,他们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家庭之一。当宋蔼龄坐着一乘由十六个农民抬着的轿子,进入孔祥熙的故乡山西省太谷县时,她惊异地发现了一种前所未闻的最奢侈的生活。美国传记作家罗比·尤恩森在宋蔼龄的传记中写道,仅在这个院子中服侍宋蔼龄的佣人仆役就有七十多人。这样的事并不仅仅发生在孔祥熙一个家族之中,这座县城中许多商人家族都过着同样的日子。因为当时一些重要的银行家住在太谷,这里常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仅仅把山西这几个县城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存银还要多。这么多有钱人,在一段时间里,集中出现在一个地方,这种现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并不多见。能积累起数以百万计的家产,大概不会是因为“引车卖浆”或是“织席贩履”这样的小买卖,而是做着某种纵横天下的大生意。生意成功的人数又这么多,大家“比邻而居”,这就很容易让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历史上一定存在着一个由山西商人组成的实力强大的商人团体。那么,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晋商第2集:走西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9KTmylGv2Oc

《走西口》是一首古老的山西民歌,据说它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中国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音”,说的是民歌有很强的地域性。之所以西北许多地方的人会唱《走西口》,原因大概是,当时有许多山西人曾到过这些地方,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唱这首歌,时间长了,当地人也学会了。包头,现在是内蒙古草原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超过两百万。在一百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个叫包克图的小村子。包头人说,因为山西人到这里做生意,才一点一点有了今天包头城的雏形,现在包头城里还流传着“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这样的说法。复盛公就是山西一户姓乔的商人在一百多年前开的商号的名称。山西,明、清两朝的许多地方志中,也提到了当时山西人到西北谋生的经历。由于有这种经历的人太多,在一些地方竟成了一种风俗。一首民歌竟扯出一段厚重的历史,这段历史包含着成千上万人的命运。而他们的命运又或多或少地和那个叫西口的地方有关系。那么西口到底在哪里呢?


晋商第3集:日升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9e6nuC1L5O9


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苏州城里延续半年多物价飞涨。苏州城的官员对这次突如其来的涨价,感到很奇怪。因为几年来,苏州一直风调雨顺,既无灾荒,也无战乱。这样的太平年景,物价为什么会平白无故地涨起来呢?当他们正在对这次涨价感到莫名其妙的时候,千里之外的山西省,在一个叫平遥的县城里,一家商号的生意却越来越红火了。这家商号的名字叫日升昌。日升昌做的是汇兑买卖,就是你把银子交到它的柜上,拿上一张由商号开出的汇票,到别的地方就可以凭票再把银子取出来。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当时人们把经营这种业务的商号叫票号。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做这种生意的商号。在它开张之前,老百姓出门办事,不论是经商还是投亲访友,都得亲自背着沉甸甸的银子上路,既费事又不安全。有了日升昌这样的商号,人们再出远门就方便多了。那么日升昌的生意兴隆和苏州城的市场波动,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晋商第4集:祸福之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98ZN2hJ4qpJ


公元1843年,大清道光二十二年冬天,小雪初晴,雷履泰大掌柜的马车离开小南街的宅院,到日升昌去。那一年他七十三岁,这位老人在舒适的马车中,享受着票号成功带给他的财富、地位和声望。三年前他七十大寿时,平遥城中的商民特意将一面写着“拔乎其萃”的匾额,挂在他宅院的厅堂之上。在平遥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商人获得过如此殊荣。马车的车轮辗过寂静的街道,此时的平遥城已经呈现出一派富贵的气象。


晋商第5集:同舟忠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96SNBOjFkVU


民国元年,1914年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一连下了几天。强劲的北风席卷过山西中部的这些深宅大院。阴霾的天气似乎把人们的心情也冻结起来了,厚重的院墙也挡不住透骨的寒意。 

就在这一年,山西票号的开山祖师——日升昌倒闭了。日升昌并不是第一家倒闭的山西票号,也绝不是最后一家。它的倒闭之所以特别值得关注,是因为在当时许多人的心目中日升昌是整个山西票号的代表,所以它的倒闭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山西商人左右中国金融界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结束了。 

是什么样的力量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一下子摧毁了山西商人苦心经营了近百年的家业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当时中国最富有、最显赫的商帮盛极而衰呢? 


晋商第6集:深宅大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99TnZssWeYI


一百多年前,在北京、上海、武汉这样一些晋商做生意的地方,曾流传过一首民谣:“ 山西人大褥套,挣钱还家,买房置地养老少。”这是在挖苦晋商,把他们看做土财主,有了钱只想着急急忙忙回到乡下,盖起一座座体面的宅院。 

离山西省会太原大约六十公里,有一个叫乔家堡的小村子,村子中坐落着一处气势不凡的深宅大院。由于过去的院落主人姓乔,所以现在的人都管它叫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是由乔氏家族的六代人,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修建才最终落成。它动工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50年左右。它最后一次扩建是在1937年。工程刚刚开始,就因为抗日战争爆发而被迫中断。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乔家大院占地8700平方米,由6个大院,19处小院构成,共有房屋 313间。
晋商修建起的深宅大院并不止这一处。仅乔家大院所在的山西祁县,占地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的院落就有十七座。据粗略统计,山西境内保存基本完好的深宅大院大概有一千多座。 
这些古老的院落虽然散落在山西各地,由不同的家族在不同的年代修建而成,但它们却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晋商第7集:余音绕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9URoeE5hVWB


晋祠是山西非常有名的一处景致。它的出名不仅是这里有极具北方色彩的园林,而且还珍藏着三样价值很高的文物: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的贞观碑、建于北宋的圣母殿以及殿内的宋代仕女彩塑。

1957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走进了晋祠的大门。梅兰芳是利用到太原演出的空闲时间,到晋祠一游的。由于游览日程只安排了半天时间,所以只能是走马观花式地匆匆看看。

梅兰芳沿着常规的游览线路,参观了各处景点,最后来到圣母殿。迈过大殿的门槛,一尊尊造型各异、面容生动的宋代仕女形象引起了他的兴趣。最后当他走到这尊塑像前时,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他停下了脚步,面对这尊塑像,他感到前所未有的亲近,惺惺相惜的知己感油然而生。

他决定在这里多呆一会,时间慢慢地流去,梅兰芳仍然丝毫没有离去的意思,最终他改变了自己的行程安排,在这间大殿里整整呆了三天。

这尊仕女造像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会让这位一千年后的京剧大师如此牵挂,如此不能释怀呢?


晋商第8集:老字号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9cwDN97iMQi

这是一家商号全体员工的合影,拍摄的时间是1927年,拍摄这张相片的目的是纪念商号开业四百周年。

四百多年前,明朝嘉靖年间,山西平阳府赵姓的三个兄弟来到北京城做生意。北京城位于天子脚下,王公贵戚、名门望族的府第比比皆是。这些人在生活上极为讲究,越是奢侈越是稀罕的东西,越受他们欢迎。流风所及,当时北京城内的平民百姓在吃喝穿戴等日常生活上也互相攀比,毫不马虎。 
经商的生意人纷纷投其所好,专挑奢侈高档的商品经营,这样不但利润大,而且买的人也多,做这种生意自然更容易发财。 

但是那三个来自山西的商人并没有这样做,他们经营的商品看上去虽然很不起眼,但居家过日子谁也离不了。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们的商号里除了茶以外,其他六样东西都卖,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恰如其分地给商号起了个名字叫“ 六必居”。 
直到今天这块由山西商人创立的字号招牌依然高悬于厅堂之上。无人不晓的六必居三个字还是那么响亮。尽管店里经营的内容还是那么普通,但就是这间朴朴实实的老字号,挺过了四百多年的风雨坎坷。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