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剧透者是否该死全家? | 开寅

2017-10-09 开寅 枪稿


被剧透是什么感觉?


在图书馆读侦探漫画,翻开第一页,某个角色被人用笔画了个圈,“它就是杀手”。


闲来无事点开弹幕看看大伙儿是怎么评价一部悬疑片的,结果被满屏的“前方高能”给毁掉了不少兴致。


剧透一时爽,全家火葬场。这是常被剧透的影迷们对剧透狂魔们的诅咒。


我们今天的枪手是开寅,一位小时候被报纸杂志剧透,长大了又被弹幕与好友剧透的孤独观影者。


剧透对电影究竟有多大影响?被剧透后,我们该何去何从?开寅将为我们解答这一切。





剧透者是否该死全家?


文|开寅


作者简介:笔名九只苍蝇撞墙,朋友们都叫他九苍老师,但为了不与苍老师搞混,所以,开老师在这用真名了,真的,这就是他的本名。他曾在法国学电影,一不留神拿了个索邦大学的电影学博士证书在家摆着看。曾是九十年代传奇的《戏剧电影报:环球综艺》的创始人之一。



八十年代我上小学时父母曾经订过两份报纸:《中国电视报》和《北京广播电视报》。每礼拜一收到它们我就会抢先通读一遍,概因为被父母限制一周七天只能看几个小时的电视,我只有通过读报上的剧情介绍才能向他们预定自己想看的节目。


现在想想,这两份当年发行量都达到上百万份的报纸真是中国剧透史上的巨擘:它们的每一期都必然会包含满满几版撰写得声情并茂的详细电视剧分集剧情简介,甚至还会有《电影故事》这样的栏目,用整整一个版面把一部电影从头到尾用文字仔细讲述一遍。


想来当时上小学的我并没有“剧透”的概念,反而经常如醉如痴地阅读剧情介绍,然后期待着在电视机屏幕上把脑海中的文字转换成真人画面,如是获得的也是一种“眼见为实”式的快感。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影视剧透忽然成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在豆瓣这样的电影大站读评论,会发现文章前醒目的“关键情节透露”提示,意在阻止读者闯入剧透雷区。

日本人的弹幕剧透是丧心病狂的。


被称为“最伟大”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曾经专门撰写了一篇《影评人无权剧透》,严厉谴责电影评论中的剧透行为:它不但严重降低了观众的观影快感,还容易让他们在脱离影片叙述情境的情况下对某个情节做出误判而形成偏见。也因此,罗杰·伊伯特认为剧透的破坏力不单单是针对观众的,它同样也给电影和它的创作者们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当然普通中国观众没有罗杰·伊伯特这样文绉绉,大部分人都认为“剧透”者毫无疑义应该“死全家”。我不由想起当年那些为《中国电视报》和《北京广播电视报》撰写剧情介绍的作者们,要搁现在他们肯定会被观众像阶级敌人一样恶毒诅咒。

 


最近那部一经剧透就没法再看的片子显然被文艺青年们捧上了天——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它有一个花费了不少心思设计的重重逆转烧脑结构,基于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动机和人物心态的多重可能性描述,不断翻转的剧情像是一个个脑筋急转弯游戏嵌套出的复杂谜题。

《看不见的客人》剧照,如果你在影院睡着十五分钟,可能会错过8个反转。


不过,如果看电影前某个坏心眼儿的朋友上来简单告诉你一句“XX其实是XX”的人物设定,你会发现这片子根本没法往下看了:所有精心设计的颠覆性翻盘和头脑风暴式的否定/再否定都会因为这一句剧透而土崩瓦解食之无味。也因此,《看不见的客人》是一个严重依赖于已阅观众“人品”的电影,任何一句捅破窗户纸的事先剧情透露都当之无愧地值回一个“死全家”的狠狠咒骂。

 


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是不是电影只是一种一次性消费品?看过一遍知道结局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了?


显然不是。


希区柯克做为惊悚、悬疑片最重量级的大师,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有贯穿始终的悬念和出人意料的结局,但这并未影响我们每隔一阵就把他的影片拿出来回味把玩:在《迷魂记》中,在我们已经知道金·诺瓦克就是詹姆斯·斯图尔特反复寻找的神秘女人后,依然会跟随着后者起伏的心态反复体验他对前者的莫名迷恋。而影片的魅力并不能简单地被一句“男主角迷上了两个长相一样的女人,而她们其实是一个人”的剧透就能轻松消解。

《迷魂记》剧照,该片被英国《视与听》杂志选为了影史最佳电影。


同样,在《夺魂索》里,观众从一开始就注定知道詹姆斯·斯图尔特将要揭穿两个杀人凶手的面目,但是吸引我们看下去的是希区柯克经过复杂的场面调度和摄影机走位的“伪装”而制造的一镜到底的整体视觉效果。它让我们惊叹于导演精准的整体调度手段与情绪张力铺陈的完美结合,其所产生的魅力远远超越了“如何发现杀人凶手”这样简单直白的剧情情节点设计。

希区柯克(右一)与演员们在《夺魂索》片场,这是部“一镜到底”的神作。


《日落大道》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黑色电影,而令人惊讶的是导演比利·怀尔德在影片一开始就把结局告诉了观众:男主角在一座豪华别墅的游泳池里淹死了。这个也许被剧透者认为是最简单和关键的一句话剧情描述,在比利·怀尔德看起来一钱不值,因为他想要讲述的是“落魄剧作家一步步走向死亡深渊的过程”。而当我们把这两句话登载在任何一个媒体上时,它并不能阻止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这出男主角陨落毙命的悲剧。实际上恰好相反,它极大挑动了每一个人的观看欲望,那黑色悲喜剧的光彩魅力不是几句简单的文字介绍就能完全囊括的。

《日落大道》剧照,过气女星诺玛·戴斯蒙一角已成影史经典。


如果我们提前知道了《搏击俱乐部》里的布拉德·皮特只不过是爱德华·诺顿幻想出来的虚拟人物,会不会就把这部杰作遗忘脑后?法国观众们回答了这个问题:《搏击俱乐部》在21世纪的头三年里长期占据法国DVD租赁和销售榜的榜首。在这部片子里,谁是谁的幻觉并不那样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和自己内心对话所产生的困惑、兴奋与迷醉。正是它吸引着观众反复体味这独特表达背后所渗透出的酷炫忧伤和反乌托邦情结。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把《搏击俱乐部》写成一整版电影故事,它会是多么无聊的一次阅读体验。原因很简单,布拉德·皮特锋芒四射的虚无和爱德华·诺顿脑筋炸裂的疑惑都只有活生生的血肉之躯才能百分之百展现。


同理,在《非常嫌疑犯》中,即使一开场我就告诉你:凯文·斯派西假扮的瘸子就是躲在幕后操纵一切的凯撒!你依然会全神贯注地把影片一秒不落的看完,因为这群自以为精明神勇的匪徒被操弄至家破人亡的过程实在是充满了罕见的悬疑悲剧色彩,而凯文·斯派西那令人叫绝的双面演技更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这些属于电影的纯粹元素让人体会到黑色荒诞中所浮现的莫测宿命,它们才是挑动观影欲望的持续动力。

《非常嫌疑犯》剧照,隔着丝袜抽烟非常厉害了。


所有上述这些影片,尽管都有着出人意料的情节点,但它们都不可能被一句简单的剧透就轻易压垮。原因很简单:在单纯的故事讲述之外,它们还有着复杂而精妙的电影化构成元素,而提前透露的剧情并不能真正损伤后者的魅力所在。

 


此刻再回望《看不见的客人》,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剧透对它有如此致命的杀伤力:因为它除了“脑筋急转弯”式的文本情节设计之外,一无所有。


我好像花了106分钟看了一个充满各种绞尽脑汁反转设计的电影剧本,它的情节和对话纯粹是编剧头脑风暴的产物。创作者在搭好“急转弯”的框架以后,带着理工男的码农思维在电脑屏幕上到处拍bug,最终得到的是一连串虽然在理性逻辑思维上挑不出毛病但人物感性思维一片空白的逆转对话练习。它既没有情感深度,也欠缺感性抉择,更疏于创造人物内心世界的激烈冲突,唯一的成就,是利用刻意的不断翻盘逆转,制造人为的惊奇,而获得字面上的奇观效应

《看不见的客人》剧照。


也正因此它其实极度脆弱,一个小小的暗示就能压垮费尽心机构筑的戏剧性效应:已经有不少观众抱怨尽管没有剧透,但仅仅因为演员化妆的粗糙他们在半途就一眼看穿了谜底,后面的剧情立马就味如嚼蜡失去了意义。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依赖硬性剧情转折和忽视构造人物情感肌理的后果——毕竟写剧本拍电影和码农编程还是有区别的,并不是在故事里消灭了逻辑错误就一切万事大吉了。

 


现在终于可以回到本文的母题——“死全家”——了。


经过上述这一大通分析,我们也许会意识到,该“死全家”的也许并不只是剧透者,可能还有那些把影片的基础建立在“无论如何不能剧透”上的电影创作者们。如果没有后者把“全部赌注”都押在一两个剧情的惊天逆转上并企图以此来讨得观众的欢心,那无论前者如何疯狂地剧透,它本质上都不会对影片的品质造成多少有效的损害。说到底,如果不是创作者把电影变成了美其名曰的“烧脑”(其实就是图解的脑筋急转弯),让场面调度、人物塑造、氛围刻画和声画配合等等属于电影的艺术和技术手段统统失效,那剧透者是很难以泄露剧情的方式获得摧毁电影魅力的可乘之机的。


回想起小时候沉醉于将文字剧情转化为电视机屏幕上画面和声响的快感,恰恰是因为那时,哪怕是电视剧也没有功利到要靠在结尾放一两个大招的方式来博取看客的喝彩。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一个故事,采取踏踏实实的方法塑造人物,是那时文艺作品的核心。举例说,看1987年版《红楼梦》的时候,观众并没有因为提前知道林黛玉香消玉殒,贾宝玉魂归四方就早早弃剧了,大家依然在炕头咬着被子看得挺带劲。


罗杰·伊伯特的担心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他做为一个大众电影文化评论者的局限性:也许做为一部文学作品,事先知道关键剧情与否还是件挺要命的事,但对于表现手段更丰富的影像作品来说,剧透的破坏性次要很多。本质上,将剧透提到伦理道德的高度心急火燎地批判,其实是观影观念被快餐化功利化的潮流拐带的标志,是深层思维情感的愉悦为浅层感官快感所替代的后果。如果创作者不仅仅只是通过电影释放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而观看者也撇开陈词滥调的说教、超越从单个情节的曲折扭转获得娱乐快感的欣赏习惯,而学会从银幕上的人本声画情境中体会到电影的魅力,那剧透与否其实也就是蚊子叮包嘴上长泡之类针尖芝麻大点儿的事儿,犯不着单开一篇文章郑重其事地谴责。而随着剧透“疼痛感”的降低,类似“死全家”之类的恶毒诅咒可能也会变得无的放矢而自动消解了吧。


最后,如果你的心理足够坚强,又愿意考验锻炼自己跨越剧透的思维感受能力,我就冒死向你推荐这个做的有点贱但其实又精彩得让人爱不释手的有趣英文网站:http://spoiler.io/。也许浏览全站克服了剧透恐惧症之后,你才会发现哪些是真正优秀值得一看再看的好电影。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版权声明:“枪稿”公众号拥有或与相关内容提供者共同拥有公众号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的版权。未经“枪稿”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本号内容。经“枪稿”授权使用作品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对于违反上述声明者,“枪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