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小刚:拍《芳华》就像做了一场梦

2017-12-17 枪稿 枪稿



12月16日晚,枪稿联合到场,顺利举办了枪稿观影会第001场,中国电影资料馆600人大厅座无虚席。


特别感谢所有前来捧场的读者,我们为你们的热情与美貌倾倒。那些参与报名但抢票未果的朋友们,请继续关注枪稿的观影会招募信息,小预告:下周的观影会,我们还会请到一位重量级导演。


昨晚《芳华》映后,导演冯小刚、影评人赛人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对谈互动。今天枪稿为大家推送的便是现场文字版实录——冯导吐露心声,细致地与现场观众们聊了聊创作《芳华》的始末,“最毒舌影评人”赛人则在解读影片时依旧不改爱开黄腔之本色。





枪稿观影会第001场 《芳华》

冯小刚 X 赛人 对谈实录

   



稿观影会第001场。


主持人:冯导,上次见您还是《集结号》上映时,到现在为止已经十年过去了,这两个电影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实际上这和您拍电影有很大的关系,《集结号》之前,您被认为是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大导演,《集结号》之后,您开始拍一些深沉有力的电影,越来越任性了。到这个电影的时候,听说是您的一个心愿清单的最后一部,所以首先请您给大家先介绍一下,这个电影对您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后面请赛人老师做一个评述。


冯小刚:各位好!今天外头风特别大,我穿着秋裤觉得腿特别凉,但是大家还是在这么严寒的情况下出来看电影,作为一个导演,这是很感动的事。

冯小刚(图中)“秋裤上阵”,与赛人(图右)前来对谈。


冯小刚:就这部电影来说呢,我年轻的时候,十八九岁,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是文工团里的一员,只是我不是台前的,我是画画的,我是画舞台背景的,舞美队的,这个戏里的文工团是一个小的文工团,大概是百十人的文工团,我待的战友文工团是一个700人的文工团。所以,虽然都在一个文工团,别人看,你们都在一起,实际上我们互相没什么机会说话,我们画画的,远远的看着,觉得特别的美好。然后在文工团期间,也经历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当时也要组织演出队赴前线,那个时候确实是热血青年,觉得都是要请去前线,也不知道害怕,但是名单贴出来,在黑板上发现没有,因为人家都要一专多能的,又会乐器,又会唱,又会说快板,又会什么,我们这画画的,派到前线去,不可能搭一个舞台,也不可能有布景。又经历了转业,改革开放的大潮,后来这些文工团都纷纷解散,然后大家天各一方。


所以,文工团的生活,在我心里头不可磨灭,后来碰到严歌苓,她在成都军区后勤部文工团,她是跳舞的,后来成为作家,我们俩人共同的经历碰到一起一说,我说你有没有兴趣把这段生活写成小说,她说我非常有兴趣,然后我大概等了她两年的时间,她把小说剧本都写出来了,所以就成全了自己的这样一个愿望,这个电影就这么来的。

《芳华》承载了冯小刚的青春回忆。


我上次跟赛人聊天,他看完电影,说得很对,我自己没有意识到,他说小刚,你看你拍这电影,都和抛弃有关系,他说《集结号》是大部队抛弃小部队,因为他们让谷子地这个连来掩护大部队撤退,是一个断手的行为,就是发生危险的时候,把自己这只手切下来喂狼,保证整个人活下来,在军事上经常是有这个断手的行为,让一个小部队付出最大的代价,而保证大部队的安全脱身,我们也可以理解成像赛人说的被抛弃的一个集体。到了《唐山大地震》,是一个母亲要做一个选择,就是保女儿还是保儿子,那又变成了女儿被抛弃,然后32年回来,怎么来重新的愈合这样一种伤口。《一九四二》这电影是政府把人民给抛弃了,政府为什么要把人民给抛弃了,因为当时在蒋介石委员长看来,河南有这么大的灾荒,有这么多嗷嗷待哺的灾民,正好日本人冈村宁次要发动河南战役,他为什么要发动河南战役呢?是因为他想打通铁路线,保证长沙会战的顺利进行,所以,蒋介石想,既然你日本人来了,我就把灾民全部抛给你,让他成为你的一个负担,这就是一个政府作出的一个把他的人民抛给了日本人。多说一句,其实日本人也看出来了这一点,所以日本人迟迟没有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军队也走了,日本军队也没有进来,这些灾民就不断一天一天饿死,后来为什么日本人进去了,是因为他必须要打通这个铁路线,所以他不得已发动了河南战役。到了《芳华》,他说这是一个集体把刘峰和何小萍抛弃了。


赛人说的这个,我想了想,确实是这样。

冯小刚也认为,《芳华》是一个关于“抛弃”的故事。


主持人:虽然电影关于抛弃,但大家今天还是来到了您身边。电影院这个厅是600多座,5分钟这一场就卖完了,其实很快就抢光了,说明大家对您的电影非常期待。那同时在看的过程中,今天《芳华》票房应该是过了2个亿,单日也是过亿,您心里也是非常开心吧?


 冯小刚:是,因为大家知道,文艺片如果单日破亿,意义我觉得非常大,说明什么呢?过去只有商业片,还得是非常有卖相的商业片才能做到单日破亿,那么一个文艺片,像《芳华》这样的电影,单日破亿,它说明了一个问题,从《二十二》,从张扬的《冈仁波齐》这些电影的表现看,观众开始产生了变化,就是说你没有什么诚意就想抢钱,就圈几个明星,完了弄一个东西糊弄一下,然后你觉得就可以卖钱,前几年确实是这样,而且这种片子票房都很高。那么从去年开始,一直到今年,你会发现观众开始在抛弃这样的电影,而相反像《芳华》这样的电影,可以做到单日破亿,刚才我来的路上,有几个导演给我发信息、打电话,他们更多谈的是这样会使很多的投资人开始对拍一些言之有物的电影或者是更有诚意的电影有信心。

作为一部文艺片,《芳华》的票房表现十分喜人。


主持人:我们听听我们老大哥赛人的想法,大家都知道赛人其实特别挑剔,他看电影特别挑剔。


冯小刚:我一直就想见这人是什么样,因为我也看影向标,我就发现很多人上影向标,第一个就是要猜赛人要打多少分,后来我们见着了,现在已经见了好几次了,反正他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的人。


赛人:《芳华》从很多路径上我们都可以去理解它,去读懂它,比如说青春的散场,这是一个点。第二点是个性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有一点,是生命的东西,但是我总觉得这个电影还有批判性,我希望今天在与大家的互动中,能够获得一个答案,就是这个电影真正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我想它不是那么简单,不仅仅是青春,或者说第一位是青春,第二个是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第三个是时代。我冥冥中觉得电影讲的不止是这些,我希望今天和大家一起寻找其他答案。


以前都是观众向导演提问,这一次呢,我们反过来,我来向观众提问,你们举手回答,答案基本上是由我来给大家做出解释。我们来开始第一个问题,大家也准备好举起你们的手。


赛人用了“向观众提问”的方式与之互动。


赛人:很多电影都会有一个核心的道具,比如说《公民凯恩》里的雪橇,《一代宗师》里的钮扣。那么哪位观众能告诉我这个电影的核心道具是什么

    

观众:我觉得是那张照片

    

赛人:回答完全正确。为什么是照片呢?

    

观众:好多年没有做阅读理解了,我大概猜一下。我解释一下我的思路,首先,这个照片是从电影开始到最末尾一直贯穿始终的一个道具。其次,我觉得它定格了女主角最美好的岁月,最纯真的初心,我觉得也是点了这个电影的题。


赛人:回答得太好了,我稍微再补充一下,是一个撕碎的照片,它已经被撕碎了,这个撕碎的年华后来又被拼接起来,对不对,从这个地方切入电影会我会觉得很有意思。这个电影会讲很多残缺的,比如刘峰的手、刘峰的腰,还有何小萍同学的治疗恐惧症,她心里是有恐惧症的,然后她还有一个精神上的一个巨大的创伤,那么通过什么来象征她呢?那么就是用这些照片来象征和补充,但是最终还是被人找到了,拼接起来了。

最早照相时,何小萍脸上还带着天真的笑容。


赛人:第二个问题。刚才我跟工作人员也在聊这个问题,他们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难,但是我觉得不难,完全不难,我觉得应该很简单。关于文工团,文工团的人都比较活泼,就是比较外放,他们的性格跟普通士兵不太一样的,这个电影出现文工团的时候,有好几处他们安静的时候,他们好像都累了、困了,但是只有一个人是清醒的。谁告诉我这个人是谁?这里面最清醒的人是谁?


观众:我觉得应该是萧穗子


赛人:对,回答完全正确,为什么她是清醒的呢?


观众:她好像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其实那个核心事件中没有她。


赛人:她也有爱情,她算旁观者吗?她不仅仅是旁观者,她也是一个参与者。


观众:她更有思想,更愿意思考一些事情。


赛人:我稍微说一个小八卦,大家看过小说的话,或者是了解这个作家严歌苓的话,她是严歌苓的代言人,因为她本身也是跳舞的,而且她也当过战地记者。为什么萧穗子是一个清醒者。稍微解释一下,他们很多人,会被一首歌曲所鼓动,被一个口号所鼓动,被一纸命令所鼓动,就是包括刘峰和何小萍在内,他们都会被时代的精神召唤,只有萧穗子不是这样的。

萧穗子在片中是编剧严歌苓的“化身”。


赛人:第三个问题,电影里主要的舞蹈有三场,第一场是我最喜欢的一场戏,为什么好呢?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呢?何小萍刚到文工团的时候,她看到萧穗子、丁丁在跳舞是最美的,为什么最美呢?那不是跳给观众看的,那是跳给自己看的,所以是最美丽的,他们眼中没有观众,只有自己,他们每个人都闪闪发光,这是第一场舞。我们现在有一个问题,谁能告诉我第三场舞是什么舞蹈


观众:《沂蒙颂》,就是主角何小萍,她自己在台下和台上的舞蹈相互切换的那个场景。


赛人:这个舞是跳给谁看的?


观众:我觉得。


赛人:很简单,你不要想太多了。


观众:我觉得是跳给他自己看,还是跳给她心上人看的。


赛人:她是跳给精神病看的,这个是慰问演出,也是告别演出,是给精神病人看的,尤其是烧伤的人看的,内心有伤的人看的,是不是。


好,下面我们把问题抛给冯导,为什么这三个舞蹈这么安排?


冯小刚:最后一场演出,解散,也赶上战争也收尾了,所以他们到医院里去,医院里面有很多的伤员,其中有一个科,是精神不好受刺激的这样的一些特殊的病人,整体来说,文工团来慰问伤员,然而后面我们也没有篇幅给到何小萍他们,从过去还有她怎么慢慢好过来,后来这个篇幅也没有了,所以我们觉得这个音乐,这个集体,这个舞蹈,是帮助把她唤醒,唤醒她内心深处的某种记忆,然后走出去跳舞,是这样的想法安排的。

何小萍最后的独舞十分动人。


赛人:好。下面两个问题是跟身体有关的两个问题,这个电影我看完的时候,第一个谜团,就是那两块海绵。


冯小刚:其实小说里头写的是何小萍,我觉得对观众来说,有两处原著里的东西做了改变,一个是刘峰,小说最早的名字叫“他触摸了我”,就是说刘峰是把手伸到了林丁丁的衬衣里,把她的胸罩解开了,如果我们对影片来立这样一个主人公的话,他拥抱了丁丁,观众是非常理解的,他有这样的一种处在青春期的一种需求,但要是让他伸到衬衫里边去,我就担心有一些观众会对刘峰这个人物产生某种反感。何小萍也是,小说写那胸罩原来是何小萍的,如果把一个小说的丰富性给表现出来,大概我们需要10个小时的电影,但是如果只能在2个小时里讲这个故事的话,就没办法使这个人物变得那么饱满和丰富,因为你建立他很难,你要想破坏他在观众心里的看法,很容易,所以我有这样的担心,我就让那胸罩变成了不知道是谁的。

    

赛人:我看的时候,我怀疑是萧穗子的,因为萧穗子好像很紧张的样子。第二个问题,就是影片最核心的,影片的最后说了一句话,说他们没有结婚,但是下一句,过的是一种夫妻般生活。所以很多人就觉得,这里面,有一场戏很微妙,就是刘峰受腰伤,很多人不愿意跟何小萍共舞的时候,他作为一个陪舞者,他这个陪舞者担当不了,他腰扭伤了,腰扭伤是举不起来,举不起来翻译成白话呢,叫不举。何小萍和刘峰后来的生活,是不是就是一种非常单纯非常单纯的在一起?

冯小刚:不是。(观众笑)有没有你说的这种可能呢?我也不敢说,因为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是这样,这个刘峰就是爱那个林丁丁,其实他对何小萍,他就是,刘峰是一个非常乐于助人的,在那个时代,他是那么一种人,然后他在整个的集体在欺负何小萍的时候,他能够给她一些关心,何小萍是很容易爱上他的,但是刘峰,在他的心里,我觉得包括在严歌苓的小说里,我看不到刘峰爱何小萍,他就跟她一直很好,像兄妹一样,包括她小说里面也写了很大的篇幅,最后刘峰在海口和一个妓女住在一起,那个小说里是这么写的。


赛人:就是能力还是有的,是吧?

    

冯小刚:能力是有的,我觉得他们就是这样一种相濡以沫的关系,至于他们是不是应该住在一起,甚至还,还做了一些男女之事,那个其实对我这个电影来说不重要了,我是觉得,在小说里写刘峰被人拐的时候,何小萍及时赶到了,把他接到自己的家里头,细心的照顾,让刘峰捡了一条命。对于我来说呢,我当然还是希望,有这一点人性的暖和气,所以当何小萍说,你能抱抱我的时候,我觉得刘峰没有犹豫把她搂在怀里边,但是好像如果是经历过一场生死的战斗,做这样的一个举动,好像也是可以,何小萍入伍就是他接来的兵,一直到今天,这个成为了她最值得信赖,也是两个人最互相疼爱的一种人物关系。

刘峰(黄轩 饰)和何小萍之间的情感关系十分微妙。


赛人:主持人有什么想问的?


主持人:憋半天了。我觉得从叙事角度来说,其实非常的特别,刚才您也说了,是您欣赏这些东西,让严歌苓去写的这个小说,其实女性第一视角的这个电影,其实还是保持了萧穗子的一种视角,但是您又是一个男性导演,这当中其实有点像,让-雅克·阿诺去拍杜拉斯的《情人》,《情人》是女作家杜拉斯的自传体小说,但男导演去拍的。在这过程中一定会有哪些是女性视角,哪些是男性视角,那些女性的视角,甚至是说女性意识,一个男导演能不能去把握住这些问题。我想问冯导,在您这个电影当中,您去掉了一些什么,或者自己是加上了哪些您个人的视角的东西?

主持人(左)向冯小刚提问。


冯小刚:其实严歌苓还是围绕着刘峰、何小萍在写,我想拍这个电影的时候,我脑子里是没有故事的,我脑子里有影像,有那些在夏天阳光里头,好像是有水在流动的感觉,我觉得有那些一张一张的面孔,那些女孩的身影、舞姿,包括乐队的那些孩子们,那些东西,一直觉得拍出来很别致,很不一样,过去中国电影很少拍这些。但是我没有故事,我自己也可以写剧本,我也可以写我的故事,但是我认为我的故事,那就是男性的视角的,而且我那故事,我在部队,我是比较调皮捣蛋的那种,干了很多出格的事吧,打架,炊事班偷东西呀,领导看着我很头痛。可是我并不想拍男的,我想拍一帮女孩,我就写不了。严歌苓写,但是她并没有给我写一帮女孩,她写的是刘峰,她写的是何小萍。


其实就刘峰这样一个人物来说,我在文工团的时候,我周围好像没有这么一个人,没有这么一个好像黄轩演的刘峰这种人,所以我看完小说,我不知道刘峰应该长什么样,这个人在我脑子里,他不像何小萍、萧穗子、郝淑雯、林丁丁,我大概脑子里都能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印象,只有刘峰我不知道应该是什么样。那么,我只有见到黄轩的那一刻,我才觉得,哎,对,好像应该是他这样,所以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你知道我们文工团那时候,所有的男的都是,就是最老实的,搁野战部队里也算是最淘气的,最不省心的,没有刘峰这样的。小说里说,他还是一个从小镇上,一个县剧团来的,所以在我心里头,刘峰是没有模特的,刘峰这个人物我就是按照严歌苓给我提供的原原本本的在拍。何小萍这个人物,我是按照严歌苓的本子在拍,除此之外,剩下其他人,是我脑子里的一些,就是对我们文工团的那些人的印象,如果仅仅拍刘峰和何小萍的故事,我好像就没有什么兴趣了,实际上我要拍的是这样一个群体,这么一些让我觉得特别怀念的内容

黄轩非常符合冯小刚心目中“刘峰”的气质。


主持人:我再问一个问题,大家可以踊跃举手。我问的最后这个问题是,跟这个电影的重头戏战争戏有直接的关系,这场看了之后,确实觉得那个镜头是非常非常震撼的,这里面可以看到有一些特技在里面,比如说有一个蝴蝶,它出来的时候,有点像《唐山大地震》里一些蜻蜓的视角。在整个过程中是极其复杂的,大家在看的时候,其实发现还是有大炮在里面进行运动,好像似乎有这个,似乎在进行整个战斗的过程当中,又有一个调度。我想问的是,是真的拍下来的吗?如何做的这个镜头的设计的呢?


冯小刚:当时拍这个战争的时候,我在想,我们做《集结号》的时候,我知道我可以拍得很残酷,然后在《一九四二》大的轰炸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就把那场戏做到了登峰造极,连轰炸再空中的扫射,那我想问这一次,我如果还是那么做的话,就没意思了,所以我想能不能做一个别人没做过的,那我就看这些战争片,我也看了《赎罪》,看到《赎罪》的时候,海滩上有一场戏,当然它那个就比较容易,因为他不打,他只是在跟着这个人在走,只是走了特别久,这里面有枪毙战马,有破坏吉普车的水箱等等等等这一切。我想做一个,能不能做一个像《赎罪》这么长的战斗,但是它又完全是战斗的状态里的,这个团队是韩国团队,我跟他们合作了好多戏了,他是《太极旗飘扬》这个团队,我第一次跟他们合作是《集结号》,然后是《唐山大地震》,所有地震的部分是他们做的,然后是《一九四二》,然后是《芳华》。

为了拍好片中的长镜头,冯小刚做了大量的功课。


冯小刚:我知道韩国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说他们老憋着一口气,就是说,我们除了比好莱坞便宜,剩下我们都不输他们,他们一直憋着这么一口气,然后我确实觉得他们做得非常的棒。我就说,那好,如果是一个中国的特效团队,我就不提这个,因为他做不到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是韩国的特效团队,有没有可能,我逼他一下,他们就有这种不服输的精神,然后我就说,哎,这个好像是好莱坞的团队是能做到的,我就是没有那么多的钱。我把这个想法说了,他们几个人,因为他们牵扯到几个部门,一个是爆破的部门,一个是电脑的部门,一个是特效化妆,有伍行,这四个部门要配合好,我说能不能就一个镜头,一个长镜头,他们说很困难,会牺牲掉很多的残酷性,比如说我们靠剪接,一发子弹过来,把这个胳膊打飞了,打断了,因为剪接,我就有时间装这个假肢,装这个模型,做所有的血浆,包括炸点怎么弄,然后我再切别的镜头。比如说《集结号》开始,前面7、8分钟,可能是几百个镜头,大概五六百个镜头组合起来这一场戏。

 

我当时说的是5分钟,要一个镜头,这个没有时间,你打完了这个人,你再打那个人,我都没有时间去做,我也没有时间在他们身上按这个炸点,我没办法在摄影机和人之间有炸点,因为我要保证摄影师的安全。炸弹点会直接打到镜头上,他只是给摄影师做好了保护。他说现在这样,摄影师又有那么多的线路,又在一个茅草地里,里头全是火山岩地上,我没办法保证这个安全,说了很多,而且这个镜头不能是平面的,要是一个立体的,有时候要跃起来,要跟着跑,景别要产生很大的变化,有时候是特写,有的时候是变成全景的,做不到,最后商量完了做不到。然后我就不接受,我说这不可能啊,你这怎么可能做不到呀?一定会做到的,只是肯定非常困难。到第四次开会的时候,我已经放弃了,我就想,确实做不到,那是没办法,就在第四次开这个会的时候,这个韩国团队跟我说,导演,给你一个好消息,我们能做到,我当时就很振奋,当然他们说比较贵,他说肯定也比好莱坞便宜,最后这一个镜头,最后结账,原来说700万是预算,真正这一个镜头完了花了900万。

这个长镜头最后花了900万。


冯小刚:其实呢,你今天问到我这个话,我们就是不能够撒谎,是吧,这是由8个镜头组成的,只是他们想到了一个方法,让你完全看不到接点,当然每次拍这个镜头结束,到对那个镜头的时候,他有他一套方式,就是他可以保证接起来完全可以接上,这个电脑现场就在对,所以经常会,全都准备好,一开始,不行,重来,接不上,路线不行,收尾也是,而且每天不停在排练,排练一整天,然后拍这一个镜头,10天吧。后来是因为手里没有炸药了,韩国的团队也很遗憾,他说他们设想的那个效果要比现在这个更猛烈,但是我们因为,你知道炸药管控审批太难了,所以我们手里剩的那块,我印象拍到最后一天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说,我还有两块炸药,也就意味着,第一,这个镜头要缩减,第二,你必须一次完成,错了就再没有了,收不了尾了。所以,这个非常非常有难度。但是我觉得就是要做这个,从《我不是潘金莲》开始,我就一直在想,做一些可能性,别人没做的事,我们能不能去做一些尝试。

    

冯小刚称:如今的他想要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尝试。


主持人:这个镜头真是载入史册了,大家给我们的冯导掌声。下面我们把时间都交给观众,大家可以聊一聊你们的观感,也可以提出你的疑问,这个机会非常难得,我估计最多四、五个问题。


观众:我就是想跟冯导说声谢谢,因为我是严歌苓的书迷,我特别喜欢她笔下的人物,因为我觉得特别鲜活,特别灵动,她以前拍的那些电影我都看了,也觉得很好,但是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觉得她笔下的女性都有特别的特质,就是对苦难有一种特别的免疫力。今天看到这个电影,让我想到她之前有一部短篇小说《灰舞鞋》,那里面的女孩叫萧穗子,和何小萍的经历有点相似,那里面也有一场相似,就是在文工团受了欺负,然后让她去一堆沙堆里铲马粪,然后她当时就在沙堆里面跳了一支舞,那支舞的描写,让我觉得这个人物特别鲜活。今天看到这一场,她在草坪上跳舞的时候,我就觉得看到了我心里应该严歌苓笔下的人物,我就觉得冯导这部影片拍得特别好,非常感谢。

热爱举手的观众们。


主持人:好,没有提问。(观众笑)下面找一个男生吧。

    

观众:冯导,您好,我想问一下,您在文工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把自己的生活拍进去,您说一直想拍文工团的东西,我想问一下,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想拍这个东西的。

    

冯小刚:我在文工团的时候,我都是坐在操场上看电影的,我从来没想过我能去拍电影,我从没想过,开始有这样的愿望,把文工团的这一段经历拍成故事,那是我当导演以后。

主持人:浅蓝色衣服的那位观众。

    

观众:冯导您好,我就有一个小问题,我在整个观影的过程中,看到那些镜头,包括色彩的选取,个人感觉像是加了一个滤镜,就是有些色彩会觉得很有当时的年代的一些颜色,但是我想问一下,这个是您有意为之的,还是说您当时的记忆就是这样的?


冯小刚:不是,这个我想回答你的问题,我们的摄影师罗攀,他特别不希望做一个拍年代的回忆就去消色,好莱坞你看,拍三、四十年代,他有他自己的一个色调,他没有,这一点他跟我达成一个共识,就是我们回忆起我们这段生活的时候,我们觉得是最有色彩的时候,所以,《一九四二》那电影,我大概去掉了70%的颜色,我饱和度只保留了30%,接近于黑白了,《芳华》我是百分之百还原,没做任何加一个添色的色镜在里面,但是它对我们美术提了特别高的要求,他希望我们的环境、服装、道具在一个调子里面,所以这次是百分之百色彩还原的电影,没做任何消色的处理。


观众:就是您记忆当中那个时代的特色?


冯小刚:对,我觉得现在有点,在我看来是有点灰色的,但是我回忆中的那个年代是彩色的。



芳华》中色泽饱满的画面是导演有意为之。


观众:冯大爷您好,我也想首先感谢您一下,我觉得是您让我在今天这样电影市场上,让一部艺术片,能在两天之内票房破2个亿。我有一个问题,您刚才说,电影后面的篇幅不太够,我个人感觉,可能有的人物不是特别丰满,时代的推进也稍微的有些仓促,我想请问您为什么不把时间再拍长一点,比如说为什么不拍成180分钟的电影?

    

冯小刚:这个是每个导演没有一次不要面临的一个特别痛苦的决定,就是我们拍的时候都是要尽可能多拍,然后第一剪的时候都是3个多小时,我觉得这个电影大概是从3个小时20分钟,最后慢慢剪成了3个小时,剪成了2个小时45分钟,剪成了2个半小时,又从2个半小时,剪到了2个小时15分钟,是他们告诉我,电影院认为,2个小时15分钟对观众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一个极限,不能接电话,现在的人,脑袋上有好多天线,有好多事还有上厕所、喝水,喜欢抽烟的人要出去抽烟,总之,还有就是身体坐在一个椅子上边,超过这个时间,通常来说超过2个小时,他就会觉得疲劳,2个小时,所有的发行商,他们都建议你把电影剪到2个小时以里,但是确实,像这样的一个故事,如果再往2个小时以里剪,就没法看了,因为它需要累积,它不是说非得上来就出结果。

冯小刚吐槽当代人节奏太快,耐性太差。

    

其实电影和文学比起来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文学是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有枯枝烂叶,有掉下来的果子,有落在地上变成泥的果子,然后有动物栖息在树上,有小虫子在上边爬,所有的这些细节,阅读小说的人,有的是时间慢慢看,而且他觉得特别丰富,电影是每一场戏,既没有树叶,也没有枯枝败叶,每个枝上都要挂着一个果子,观众看电影的时候,每一场都是这样,商业片都是这样的,每一场你都要给我一个果子,文艺片还稍微好一点,还能允许你有一些小闲笔在里头,所以这个片长真的是最苦恼的,没办法。有的时候很想把一个东西干脆变成一个上下集的电影,但是人家告诉我,上下级的电影没有成功的,所以我就只能这样剪了,剪到后来我实在剪不下去了,剪到2个半小时的时候实在剪不下去了。

    

其实我找了好多导演,大概有七、八位导演,过来看电影,看完跟我聊,就说挺好的,反正也改不了,反正你也改不了了,最后在一起喝酒,我说可以改呀,那他们说哪儿可以改,哪儿可以剪,我一听,对呀,他们说呀,比如说何小萍,雪山底下跳舞那个,他们说这个节奏,要大踏步的往战争走,前面磨叽时间太长了,类似这样的地方,其实说了十几处,然后我就根据这些导演提的这些,下了一个狠心,然后就把整理出来的单子,交给剪接,我说我不看,你剪,剪完了我看也可以。也就是说你狠着往2小时剪,也未必不行,但是电影的气质会产生变化。

冯小刚称:《芳华》的剪辑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取舍过程。


观众:您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开始主持人进场的时候,说是您心愿清单上的最后一部影片,想您对这个做一个回答。第二个问题,近几您的中国电影市场,其实我们有很多的影片和剧本在回溯上世纪的那个时期,我们的伤痕文学,其实可以引导下来,我们现在仿佛想构建一种伤痕电影,然后我们在不停的想要去抚平这个伤痕,其实我们在那个年代受的伤到今天为止还没有愈合,想问您对于“伤痕电影”的概念的展望,然后对于受众的期待是什么?谢谢。


冯小刚:首先,我觉得电影应该是多样的,我作为观众我希望能看到每个导演都拍不同的电影,不同的题材,有拍未来的,有拍过去的,有拍现在的,有拍得非常的形而上的,有拍得非常的形而下的,也有拍非常魔幻的,也有拍现实主义的,我是希望电影应该是特别多样的,不要变成很单一的。对我这个导演来说,我应该拍我有兴趣的东西,比如说现实主义的,跟我的成长经历有关系的,因为我们这一代人,说起来,你看我们出生在58年,跟着三年自然灾害,物质特别匮乏,但是我觉得我又比现在的年轻人幸福,我经历了这么多大的历史变迁、波动,风云激荡,我觉得我的一生,最好后边不定再赶上点什么大事才圆满呢。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是有电影来记录它,来让大家知道。

现场“最美提问者”。


比如说《手机》这部电影,其实就是我们大家刚有手机的时候,我们发现手机这个东西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生活里,开始进入到我们的人际关系里,那我就拍了这么一部,你看那个电影,其实能够看到,那个时代,就是九十年代,2000年左右的时候,中国城市生活。比如说拍《大腕》,当我们突然被广告包围的时候,我们说广告是无孔不入的,我们要不要拍一个电影,哪一个最嗨的明星死了,愿意把这个葬礼授权给广告客户,我觉得喜剧确实可以把这种现象往特别极致里推。包括姜文当时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也记录了一个时代。


我多说一句,我觉得《活着》和《霸王别姬》都拍得非常好,《阳光灿烂》也非常好,但是《活着》和《霸王别姬》导演视点是公众的视点,是大家共同对历史的一个认识,姜文的《阳光灿烂》特别好,是一个孩子的视点,一个个人的视点,文化大革命,不用上课,然后可以无法无天,可以折腾,可以打架,可以别脖子,他从一个民族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浩劫,是一场灾难,但是从一个少年的角度,姜文没有用一个公众的视角拍文革,他用了个人的视角去拍,结果变得特别的有意思、有趣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主持人:我是替他补充一下,听起来好像挺吓人的,说您这个作品是您心愿清单的最后一部,后边您是不拍了还是怎么样的


冯小刚:宣传团队总要总结出一个,这是一部什么,其实心里头念念不忘的还有一部,我觉得下一部准备拍那个。


主持人:冯导,回答得很全面。最后我来总结两个情怀性的问题,您是一个公众人物,也是一个艺术家,结果发现很多时候,您非常的至情至信,很多时候您当中也会痛哭流涕,很多时候您也会骂年轻人,很多时候您也会在新浪微博上,跟这么多人,认识的不认识的,去逗闷子。其实过了这么多年之后,您对自己的导演生涯,以及自己现在生活的状态,给大家交流一下您生活的感觉吧


冯小刚:我现在觉得是,肯定是觉得,怎么说呢?比如说跟网友的这个,他们说这个是山寨的吧?这个不叫山寨,叫高仿号,其实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别的明星什么的,他们是不是不回复网友,后来我就问,他们好像大部分是不回复的。但是我呢,我觉得回复网友对我来说是一个挺大的乐趣,比如说我最近这些年没有拍喜剧,但是我经常会觉得有一个挺好玩的话想说,就是要训练自己,别把这门手艺丢了,就是说话的艺术。所以一个网友,我说一句话的时候,网友不知道你到底是回复谁,实际上我没有选择,是你这句话勾起了我想说另外一句话,这样我就会回复网友,而且我发现我回复的时候,如果有的回复得很有意思的话,就会让好多人特开心,特逗,所以他们就说,我上来看你的微博,我都不看你的正文,我就直接挑着你的这些回复看,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乐趣。

冯小刚表示很喜欢在微博上和网友互动。

    

冯小刚:再有一个,我觉得这个人呢,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他在某个阶段是很不平和,很激烈,别人说你不好,你咣就上去了,现在这个阶段,包括看待票房这事,你看我们宣传这个,弄一个这个第一,那个第一,总结出各种第一,我觉得其实呢,原来自己可能也会排一个,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个不是太重要,因为一个人你这一辈子能永远是这样吗?不可能,而且你既然选择了你要拍这个类型电影,像《芳华》这样的电影,像《我不是潘金莲》这样的电影,那你又希望它是一个《战狼2》的票房,这是不可能的事。那就是说你要拍这样的电影,那你就应该想他的受众群,大概是什么样,通常来说,像我的电影,如果拍得文艺一点,他的受众群,有一波观众肯定来看,就是大概在1000多万观众,就这么一个数,产生的票房大概就是3、4个亿。如果你的成本控制得很得当,那这个票房是可以回收你的成本的。那你不能说你想拍一个这样的电影,那你又希望所有想看爆米花电影的观众都进来看,这是不现实的这个东西,我觉得尤其是在我上映的时候,自己要冷静,也不能每天一到这个时候,就把自己当商业片了,你就每天这个数字什么的,这个时候你始终要想,这样类型的电影,能有这样的票房,有这么多观众看,非常好了,所以要尽可能的让自己不要老是像一个斗兽似的那么紧张,还是要放松下来。


比如说这次拍《芳华》,拍《一九四二》,拍《我不是潘金莲》的时候,我还是说,一个导演,履历,以后缕下来,你总得有几部有分量的电影,然后这些电影是不是可以再去得奖,我相信每个导演都有这样的想法。然后,拍《芳华》的时候,我是彻底的没有这样的一种想法。我觉得我一直想拍的这么一部电影,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果,我要做最不好的打算,但是你拍不拍,你自己还是要拍,这样的电影,也不会去得奖,你是不是也要拍?要拍。所以,拍《芳华》这次的感觉特别好,让自己做了一场梦,睡得特别的沉稳,睡得特别的香,然后到拍完了,要从这个梦里醒过来的时候,特别的不愿意醒过来,就是过了一次瘾。

冯小刚称:拍《芳华》的感觉就像做了一场梦。


主持人:最后,咱们做一个总结,先从赛人开始,我觉得您作为影评人角度来说,和小刚导演有很多的交往,您也给大家推荐一下,讲讲冯小刚导演在您心目中的影响,然后给大家推荐一下《芳华》这部电影,然后最后请冯小刚导演做一个总结陈词。


赛人:刚才说冯小刚导演,我记得看他演戏的时候,最早的一部戏是《便衣警察》,是一个电视剧,他以前是一个电视剧的美工,他在里面演一个小偷,冯导演坏人是强项,经常演坏人,各种各样的坏人,戴帽子、不戴帽子,穿鞋不穿鞋的,脱鞋脱裤子的都有。除了这个电视剧,还有他编辑了一个电视剧叫《编辑部的故事》,那里面有一个台词“出大事了”。后来冯小刚在《老炮儿》之前还主演过一部电影,一叫出来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会觉得我占你们便宜,就是《我是你爸爸》。


我以前跟冯导开玩笑说,我说冯导的电视剧拍得像电影,特别好,比如《一地鸡毛》,大家有机会可以在网上看《一地鸡毛》,那个电视剧特别有电影感。我觉得拍电影呢,有点像电视剧,但是后来有一部电影开始有转变,就是从《集结号》开始,一个是这个片子。

    

还有一点想提醒大家的,冯导的片子,忧伤是很动容的。冯小刚可能是一个老玩闹,但是他一直在做电影,包括他第一部电影,《永失我爱》最动容的一场戏是,两个情人之间说话,郭涛背着冯导的妻子徐帆,徐帆喊郭涛什么?喊爸爸、爸爸,就是他的妻子喊自己的丈夫爸爸,我当时看那场戏眼泪都下来了,我觉得那场戏真的让我眼睛看瞎了。这个是我喜欢的冯小刚,他一直没变,这么多年,十几年来,他伴随着我看电影、电视剧这样的一个漫长的过程,电视剧从《便衣警察》开始。用一句歌词怎么怎么形容呢?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不会忘记。

冯小刚第一部电影《永失我爱》剧照。


主持人:谢谢赛人,最后请冯导对观众和媒体再说几句。


冯小刚:首先,枪稿是集中了一大批非常有锋芒和知识的影评人,对电影的解读都非常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一批人做的一个新的东西,能够参加枪稿第一次的活动,也是非常感谢,一个是感谢观众,也感谢枪稿。


另外,我觉得这样一部一部的拍吧,选择这条路,就是要拍自己喜欢的、自己能够激动起来的这些影片,因为我到这个年龄了,我也不会去为了什么别的原因拍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我觉得没必要那样做,我觉得人在这个时候,他就是成长,不断在成长,刚才他说的,拍《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的时候,我以前那时候确实听到很多人说,他拍的不是电影,他拍的像电视剧,那时候还很不服气,现在一路拍过来,其实我是在《夜宴》这部电影的时候,突然对电影感,找到了这种感觉,现在日后回忆起来那时候,一看《甲方乙方》,确实是一个电视剧的拍法,包括到现在,我觉得还在成长,还在学习,每一次都在学习在成长,包括对电影语法的学习,我觉得让我们每一次拍电影的时候,都很有收获,在这里得到了很大的乐趣。

冯小刚称自己还在不断地摸索、成长。


主持人:非常感谢冯导演,有两个新锐的新媒体给我们做支持,大家可以扫码关注,正像冯导所说,文艺片其实很不容易,能够获得这么多观众、这么多年龄段的人的支持,我觉得是中国电影文化多样性的一个很好的体现。我们有预祝《芳华》有很好的成绩,也祝冯导身体健康,能够给我们拍出越来越多好的作品。好的,我们掌声感谢!也谢谢赛人。

    

冯小刚:谢谢大家!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