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中国电影,与中国无关 | 徐元

2018-01-04 徐元 枪稿


今天的枪手是徐元,枪稿专职电影潜规律分析师。


梳理自己看过的2017年国产片之后,他发现了中国电影的新病灶。


他认为这也正是中国社会的新病灶。




2017中国电影,与中国无关


文 |徐元


作者简介:曾供职多家电影媒体,做过记者、编辑、主编。2017年的个人成就是在海淀区的三个影院看了七部是枝裕和电影。





在2017岁末的伪科幻大片《机器之血》里,成龙爬上悉尼歌剧院的房顶,又完成了“惊天一跳”,从而在他的全球地标集邮册里,加上了新的一页。


不过,《机器之血》的故事不止发生在悉尼,还有另一个主场城市,名为“新赣”——虽然谐音“香港”,可此间的汽车都是左舵,但无论如何,它也显然不是一个中国内地城市,因为警察编制不是公安,况且还通行繁体字。所以,我们只能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纯属虚构的所在(从片尾字幕可以看到,部分外景取自于台北)。


《机器之血》的地域特征十分模糊。


而这种奇特的地理景观,正是如今中国电影的常态:故事总发生在一个事实上不存在的中国城市里,又或者,发生在国境之外。


年度卖座亚军《羞羞的铁拳》,80%的情节发生在一个叫“海圈市”的地方。这里既有高楼大厦,也有穷街陋巷,更有深山老林。但谁也不知道它究竟位于东北还是西南,是直辖市还是地级市,老百姓说不说方言,豆腐脑吃甜还是吃咸。

《羞羞的铁拳》剧照,车牌是“海”。


两部《心理罪》,李易峰版所在地名为“幻海市”,邓超版则为“新海市”,实际上,它们都是自治城邦,警察局里只有局长而没有书记,地图上不存在任何省州县乡关系。而《嫌疑人X的献身》尽管略略提到了“省公安厅”,可该片的“江北市”,仍然是个空中楼阁——比如,这里的好人坏人全都开比亚迪。

《心理罪》剧照,车牌是“幻”。


这种犯罪电影对案发地的架空处理,几乎成了中国电影圈一道不成文的铁律,《记忆大师》干脆生造了一个“T国”,就连文艺小片《嘉年华》,也用了一个“滨”字头的车牌。



《嘉年华》中的“滨”字车牌。



票房冠军《战狼2》则是另一种典型。除了序幕的反强拆一段,该片剩下的剧情全都在非洲——那一片贫瘠、战乱、无法无天的恶土。


御敌于国门之外,是如今国产动作片的新风尚。东南亚仍旧是热门首选,《唐人街探案》《湄公河行动》之后,2017年有《杀破狼·贪狼》(泰国)、《非凡任务》(柬埔寨)、《破·局》(马来西亚);而印度成了目的地新贵,年度最卖座的十部国产片里,就有两部“印囧”:第三名《功夫瑜伽》和第七名《大闹天竺》;甚而,2017年我们还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自信了,《英伦对决》《极致追击》去了英国、《侠盗联盟》去了法国、《追捕》去了日本……

以《战狼2》为首,今年的动作电影全在国外动作。


总而言之,好人好事在境内,坏人坏事在境外——即使《羞羞的铁拳》真有了性命攸关的冲突,也得挪到澳门来开打。



可是就在不远的前些年,我们还有《老炮儿》的北京、《心花路放》的大理、《火锅英雄》的重庆、《烈日灼心》的厦门……甚至于《小时代》系列的上海。


真实地理之于电影的意义,不需赘言。陈凯歌的陕北、张艺谋的高密、贾樟柯的汾阳、杨德昌的台北、杜琪峰的香港,才一同构成了真正的“中国电影”的版图。

《站台》剧照,贾樟柯镜头下的汾阳。


同样拍北京,宁瀛的北京、冯小刚的北京、姜文的北京、王小帅的北京、滕华涛的北京,也都各有各的灿烂,各有各的叹息,胡同、大院、斗贫、北漂、CBD、五道口,既是背景,也算主角。

90年代和80年代的北京城有多不一样,看看这两款倒爷姜文(左《有话好好说》右《本命年》)。

然而,现实和真实,正在快速从中国电影里流失。可能再没有哪一年像2017这样,在偌大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在上百部的中国电影里,我们独独看不到的,是“中国”


而且,这种迹象还有极大概率会在2018、2019、2020继续蔓延。



这是谁的问题?


有关当局难辞其咎。没有标准,只有人治,动辄上纲上线,让所有的影视创作者都得戴着纸枷锁揣摩上意。今时今日那么多大喜大悲的鲜活题材,可谁敢去碰?而另一方面,主政者又同时大声疾呼要中国电影重拾现实主义,精神分裂如此,也真是叹为观止

如今的创作者都是戴着镣铐起舞。


然而,这还只是局部成因。一部部犯罪片生造地名,大抵是为了避开“给X市抹黑”的指控。而这些可能的指控,往往不仅出自衙门,更多还在于坊间——在否认事实、粉饰太平方面,众多国人的想象力和战斗力都是惊人的,他们沉迷阴谋论,又兼受迫害妄想狂,不能接受家乡以及祖国的各类负面消息(除了少数那些政府披露的以外)——因为这都是别有用心者别有用心的所为。


这种心理的另一面,就成了“虽远必诛”。尽管半殖民地时代才过去60年,可此间野生的天朝上国沙文主义却已然甚嚣尘上。消费者心理如此,创作者当然投其所好。于是,今天银幕上的中国人,沿着一带一路,开始在东南亚、黑非洲以及老欧洲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了。而在“自己家里”,则是一片和谐的盛景了。


大多数国人都没有读过1974年《人民日报》针对安东尼奥尼纪录片《中国》的那篇著名影评,可是他们所想所说,居然和40年前的笔杆子并无二致。

当年批判安东尼奥尼纪录片《中国》的画报。


消灭贫穷的大任,在2017年的中国电影里,已经提前完成了。银幕上,人们都住在国际化大都市里,过着中产白领的精致生活。可是,真正的贫瘠,仍然广泛分布在银幕内外的大脑之中。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