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天乐红了,古天乐绿了 | 泉的向日葵

2018-02-07 泉的向日葵 枪稿


Mr.Cool很酷。


但是年轻人用动图、表情包、鬼畜视频,把他的酷变成了萌萌哒的滑稽。


如今,这才是一个明星正确的打开方式。古天乐当然不知道,应该也无法理解这些新人类的游戏规则。


他的勤力与古板,烂片与烂国语,成了定义其人的标签,也帮助他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仍然能够不时搏到版面。


作为最后一位华人世界妇孺皆知的“港星”,他背负着独特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香港最后一位明星


文 |泉的向日葵


作者简介:曾供职于《香港电影》杂志,现北漂继续搞电影中。



古天乐火了。以他未曾想过的姿态。


前两天,在高达360万人围观中,由某页游主导的“古天乐现场直播”活动沦为漫长而名不副实的尬聊与窥探。知名问答网站“知乎”关于这灾难现场的讨论挂了数天,最高赞回答是“如何评价古天乐长相”的三倍。年轻人占据大半壁江山的B站,古天乐三个字已化为“我系轱天乐”的狂欢——大触们把他的港普念白、奇葩游戏画面与魔怔广告语剪成各类鬼畜视频,“就这样悲壮地绿了”这位够格当他们叔叔的港星

著名的“飞刀出鞘”一幕


类似的全民热议古天乐,上一次出现在三个月前。网友发现他参加活动时还在用滑盖手机打电话,纷纷调侃“活在小龙女的古墓里”。如此乐此不疲,与他的演技、长相、绯闻等等已然无关。两幕盛大的围观中,吃瓜群众的态度无限趋近于戏谑的“看大戏”,被展示的古天乐也被冠以过时、老旧甚至粗糙的崩坏感

古仔最近的流量着实可观



没有人能够否认,香港,曾是全中国最璀璨的舞台;香港影视圈,曾是媲美欧美的“东方荷里活”;香港明星,曾是被集体仰望的男神、女神


尤其之于我们这些80后、70后们。


在内地影视娱乐匮乏的时代,我们是被港片、港剧给养长大。那时候我们听Beyond,关注港姐竞选结果,女生对着朝华润荣发梦,男生则扮着小马哥幻想着属于自己的霞玉芳红


古天乐,就是其中的一阙春梦。

感受一下“白古”的玉面神颜


1995年,他凭借TVB电视剧《神雕侠侣》走入人们的视线。清癯俊秀,剑眉入鬓,凤眼生威……他符合人们对杨过的一切想象,担得起“一见杨过误终身”之语。男人好看,年轻的时候是敲门砖,尤其在演艺圈。于是他迅速蹿红,并在两年后以《阴阳路》系列闯入电影圈。


港人是看着这个24岁才入行的旺角港仔一步步成长的。从玉面小生到黑马王子,古天乐也是香港娱乐行业黄金时代最后的亲历者与见证人。金融危机大潮次年,他端出九部电影三部电视剧的成绩,宛如逆势旺场般,昭告着自己的存在;进入新世纪港片暴跌危如累卵,他却不但把自己修炼成了票房金童,还因一系列“无能衰佬”形象变为港男新代言人。


但这神话,已被牢牢按定在弹丸之地——香港。

作为演员,他最好的时光与最耀眼的荣光都留在了香港


近两年来他的内地电影最好成绩,是有IP支撑的《使徒行者》,6亿。在《战狼2》摧枯拉朽的56亿面前,不过是人家的末点。失之东隅亦无法收之桑榆,他是去年网易大数据显示的烂片之王,16年里接演的电影有一半不及格


杜琪峰口中“香港的最后一位明星”,到底是怎么了?

古仔的点竟然是最大的



古天乐入行,纯属无奈。


搬运工、服务员、模特经理人、“伴唱带王子”……因为公司倒闭,他才签约TVB。


他不像那些削尖脑袋想进娱乐圈的小年轻一样,把欲望写在脸上。


他没什么理想。流传最广的一个段子是:三提金像奖影帝皆不中的他自曝不想拿奖:“因为拿奖就要发言,我真的好怕说话。”

一切都是阴错阳差


但要说古天乐不爱这份职业吗?好像又不是。


每部戏,他都认真对待。演一个瘾君子,他就跑去和吸毒者聊天;要演卡车司机,就跟着司机一起送货吃饭;演同性恋角色的喜剧也认真做功课,找他们聊天,看他们的节目。


只不过,和动辄要充电学习休息的内地明星不同,他是出名的工作狂。拍摄《神雕侠侣》时,他一连三个月日夜拍戏,一个月与剧组同吃同住,几乎没有踏进家门。此后他几十年如一日奉行着“快、靓、正“的信条,流水线般饰演着不同的角色。

《门徒》中,他演了一个瘾君子


港人爱说“食得咸鱼抵得渴”,意思是要做某事就要勇于承担其带来的后果。这是标准的香港式生存智慧,也是讲求奋斗的狮子山精神,不抱怨,不空想,一切靠自己。


各行各业皆是。所以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才有了数不胜数的“郑九组”(郑裕玲)、“张一打”(张曼玉)、“刘十三”(刘德华)之称。


幸或不幸。古天乐恰巧赶在了那个赛末点。

他恰巧赶在了那个黄金时代的赛末点



古天乐延续了前辈们对表演这份工作脚踏实地的拼搏,却比前辈们更乐意筑起一堵高墙——或许部分源于年少入狱事件


做烂仔的丑闻在他走红后被媒体翻炒,令他差点以为从此会在这行消失:“当时,根本没有人敢走近我身边,我什么自信也没有,除了开厂拍戏外,我一点也不敢步出厂去。在公司,连买饭都不敢,自己一个人,坐埋一边,不敢对人讲说话,更不敢想象,别人用什么眼光来看我。

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咬牙熬过暗黑岁月,此后他入室再不会把背对门口,最好靠墙,最安全


仿若古惑仔电影里的桥段,看见门口,才能提防仇家何时冲进来


巨大的不信任危机容易让人成为“套中人”。古天乐正是如此——工作在外,生活在内;泾渭分明,互不干涉


低调如他从不主动维持曝光量


对外,他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不上综艺,从不回应感情问题,只谈作品。


身为土生土长的港人,西方契约精神同样早变成他的规矩


黑底白字清清楚楚。


合约上履定的事,就去做;没有的,很难用人情来通融


挑不出大错,却很难找到惊喜,直到碰撞上附带更多额外功能性色彩的内地人情社会。就像那场事先并未讲明的游戏直播,幻化为闹剧一场。

对外,他只谈工作,不谈感情


对内,他讲求齐齐整整。


因为对粉丝有约,他每天更新博客,至今已写了12年(06-07年发布在个人官网部落格)。


据说他每年过年都会请当年《阴阳路》剧组同仁聚餐。


每年正月初三,他都会约终身未婚的罗兰吃饭,也嘱咐罗兰有事情要第一时间找他。

《阴阳路》剧照


细心的话,你会发现连他拍电影都有讲究:入行至今,他还未合作过内地导演。


高圆圆曾嘲笑过古天乐:“哇,你同时拍八部戏?


后来她才知道,古天乐投了许多钱给港片,更自创公司,资助了不少新导演及内地无法上映的纯港片,比如《陀地驱魔人》


某种程度上,他颇似他的旧老板——邵氏与TVB的掌权人邵逸夫——勤勉低调而又体贴人情,是媒体口中“最后的旧式生意人”。

古天乐投资的《陀地驱魔人》海报


然而,在这个新不过三秒的世界,旧就意味着速朽


2012年,《人物》杂志采访陈坤,题为“一个贫穷而美貌的男人,在这世上可能遭遇什么?


那个时候,像陈坤这样靠脸成名的艺人,还需要花漫长的时间去和演戏这件事和解


如今的小鲜肉们,已经没有了这类困扰。


在神秘感持续被点赞数稀释的娱乐产业圈,哪怕没有任何叫得上名的作品,也可以靠上综艺、直播、自黑、卖人设等种种方式,让佛系青年们鼓掌叫好。


自带距离感的古天乐,则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冰冷、僵化、无趣。

古天乐的踏实守旧完全站在了时代的对立面


娱乐至死的年代里,有哪个年轻人会真正喜爱这样的一个人?


更何况,背后支撑着他的整个香港娱乐文化,也已陷入被人遗忘、奚落的尴尬泥沼。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泻千里的岂止香港造星体系?


是整个“东方明珠”的耀眼时代。

一个时代,悄无声息地逝去了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