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杂志都死了,为什么只有它还活得好好的?

2018-02-27 陈世亚 枪稿


今天我们的特约枪手,江湖人送外号“大马”。


他是《看电影》及《电影世界》在哈尔滨创刊期的元老之一,也是更传奇的《新电影》杂志在北京由创刊到停刊的全程见证人。


当同行们纷纷转型转行之后,他仍然在《环球银幕》执行主编的岗位上坚守,堪称是电影杂志界的匠人。而就在国内一批电影杂志关停的大潮下,《环球银幕》却逆市上涨,发行量在2018年创下了新高。


他和他的同事们是怎么做到的?




为什么还有人看电影杂志?


|陈世亚


作者简介:中国电影杂志界近20年来的核心人物,先后在《电影世界》、《看电影》、《新电影》、《影响》等刊物担任编辑及执行主编。温州人,可是比大多数东北人更像一个纯种东北人。



我是一个杂志编辑,效力过《电影世界》、《看电影》、《新电影》、《影响》等刊物,目前任职于《环球银幕》。

老影迷们有些还记得这个杂志吧?


据从各方面了解到的情况,《环球银幕》是目前中国销量最好的电影杂志。


大概两年半前,我从一家电影宣传营销公司回到了《环球银幕》。比起本人并不排斥的营销,我更擅长也更喜欢做电影杂志,想法也比较简单:与其讨好看得见的甲方,不如讨好看不见的甲方。


回到《环球银幕》不久,我对主编杨朋说了一句心里话:“杨老师,我觉得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当时我心里预估的是三年,多少有些悲凉,因为纸媒前景唱衰不是一年两年了,行业整体从发行到广告逐年下滑。如果拼上三年,好的话就接着做,如果再衰下去,那就认了,从此彻底转型营销狗。


还记得回来不到两个月,有猎头说某大院线在招聘宣传策划总监,认为我非常合适(可能是我之前去该院线做过几次效果不错的营销提案吧),我当时心想:呵呵,三年后可能我还要主动投简历求包养呢。


其实一直以来,“为什么还有人会看电影杂志?”这个问题,也同样困扰着我。从时效、受众广度、便捷性和接受度来看,杂志的信息传播怎么可能和日日甚至是时时更新的免费新媒体相比?而且没有了信息资源、观影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壁垒后,新媒体同样可以做到有态度、有深度。


作为日渐受广告商、资本、片方、明星、宣传公司青睐的新载体,众多走红、伪走红新媒体还大量吸收了曾经的电影杂志编辑和作者群体,新旧方式手法杂交之下,威力更为惊人。


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益的当下,电影杂志为什么还可以存在?《环球银幕》又是怎么做到在2018年提价5元后,销量仍然在逐月上涨的呢(尽管涨幅不高)?


个人浅见,电影杂志之所以还存在,首先是电影本身特性所决定的


所有电影都有一个上映日期,在这个日期之前,一切关于影片的介绍,对于对它感兴趣的观众而言,都是有效价值信息,都是不过时的,只有做得好坏之分而已。在上映日期面前,新旧媒体是平等的,也是纸媒不至于被完全侵吞的永恒天然屏障。而且就客观而言,纸媒仍然是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之一,纸媒的编辑记者仍然可以享受提前观影和采访的机会。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差,是在于众多好莱坞大片是不同步上映的。


正是因为不同步,就给了杂志充分的时间完成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完全可以通过海外记者甚至是编辑去海外观影来完成,所以即使这些大片早已上映,但杂志上的内容仍然算是一手的,对于读者来说仍是有效的观影指南。但是在未来,相信这种时间差应该会越来越少。  

“大片时间差”是电影纸媒的生存砝码之一(图为娜塔莉波特曼的新片《湮灭》)


一本售价25元的杂志,如果信息密集及时、图片版式精美,性价比高的话,在当下其实还是属于低价消费品,而且拜快递物流所赐,也为我们争取了更多的时间红利。


但是,时间差并不能保证一本电影杂志可以生存下去。


在我们看来,像《敦刻尔克》、《星球大战8》、《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双男主(2018年第二期封面人物)之类,属于必定受欢迎的“自然”时效题材,是销量担当,每期自然会投入精兵强将,早早就向电影公司申请专访、物料、封面图片等等。


问题在于,杨朋、我包括两位资深编辑曹锎、刘非,我们要判断每个“自然”时效题材篇幅多少页?具体怎么做?如何推陈出新?如何体现杂志的优势?


比如,我们该如何做《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海外上映前,我们手头重要的内容,只有前方记者的影评和四位小鲜肉的美图。作为我们移动的冷门知识库,刘非建议做历史普及,因为看了影评之后,我们知道了诺兰在电影中没有做背景交代,最终做了四页的《敦刻尔克》历史背景包括相关二战电影专题,版式如下——

16开,全彩印刷,120g进口铜版纸,这样的版式、材质与手机阅读完全不同(此处可点击看大图,但终究远不能跟实物相比)


这四页的制作相当繁琐,美术总监姜峰的原话是“美编把鼠标都按碎了”,但读者反响相当不错,认为扫清了不少观影障碍。


如果各位看过《环球银幕》的话,其实会发现这几年《环球银幕》的版块内容构成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形式的变化比较大,行话来讲,就是版式变了。


其实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我们就一直在尝试新的杂志形态,慢慢确定了尽量轻阅读化、碎片化、多图化、内容图形化、趣味化的方向,希望能够让读者在习惯手机阅读的时代,还能喜欢杂志阅读。当然,这会给文字编辑尤其是美术编辑都带来更大的工作量。


再举一个例子。同样是介绍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之前无非是故事、明星、幕后三大段八股模式,而在新思维之下,文字编辑则要去考虑如何图文结合。首先是编辑想起小说里出现过简单的列车剖面说明图,认为可以融合人物介绍和情节梗概,制作预览过后,决定干脆把剖面图做成一个对开页,专人对简图进行立体渲染。最终版式如下——

“东方快车”剖面图


这个版式得到了我们好莱坞记者许文婷在内的不少人的赞扬,觉得挺意外和有意思,我们听了后还蛮受用的(其实颜色运用还是有些三线房地产广告风)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和手机阅读时代,杂志仍然有其独特的物理阅读美感,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尽量去挖掘和表现这份美感。


对于一本电影杂志而言,图片,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尤其是众多的迷弟迷妹们,对于偶像的独家美图、超大海报,可是非常重视兴奋的,杨朋反复强调《环球银幕》是一本画刊,每期重点内容的图片绝对精挑细选,并专门设立了旨在加强与电影公司沟通明星图片和物料的外联岗位(由我刊“有史以来桌子最为洁净的编辑”担任)。


在回《环球银幕》之前,我很少和杂志发行人员打交道,我相信大部分电影杂志编辑都是如此,会觉得和自己的业务关系不大。后来我变得很关心(其实是紧张)发行,包括想从发行方面得到书商包括读者的反馈,但基本很含糊。


有一天,发行同事告诉我们一个惊人的数字:四川绵阳地区某县的一个中学,长期订购800本左右的《环球银幕》!


不怕各位笑话,长久以来,电影杂志都比较缺乏市场调研,而编辑基本都自我感觉良好地将读者定位为文艺青年、白领人群,层次最低也应该是大学生。但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受众可能比我们想像得更为年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环球银幕》要面向中学生,而是触动了我们的制作思路:要更年轻化!其实各位有购买电影杂志经历的话,大概也会记得是在中学时代或大学时代比较有热情吧,本人高中三年,学业落后压力巨大,基本就是靠《环球银幕》和《音乐天堂》两本杂志撑下来的。


我们进一步分析过年轻群体“为什么购买杂志”:即使不是处在学业关键期,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都不受限,但如果有一本杂志,长期以成系统的方式,集成精缩了近期的热门电影指南、走红明星动向,还有不少别的平台渠道看不到的精彩大图,那么对他们还是有用的。


那么,除了那些一眼便知的“自然”题材,在纷杂的动态趋势中,什么又是读者们“需要”看到的“自选”题材呢?也就是说,在内容上,杂志如何区别于新媒体?

编辑部一窥:《环球银幕》的制作周期流程


我们自己的定位就是——别的平台渠道看不到,但肯定又是大部分读者应该爱看、杂志展现效果更佳的内容,比如那四页的《敦刻尔克》。大言不惭的话,就是拼意识、拼积累、拼审美。


一直以来,我们的目标都是如何让读者更好更生动地理解我们介绍推荐的电影,如何在形式上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以及一份小小的责任感:深入浅出,引导审美,开阔视野,普及影史。读者不需要被教育,他们需要被满足被取悦,被尊重对待。


像近期在网络上受到热捧的2018年第二期“男男CP”选题,我们谋划长久、严肃对待,出发点当然是让不少人兴奋的CP二字,而我们自己的一点儿影迷私心,就是企图在这种喜闻乐见的“自选”题材中,尽量自然地推销一下我们自己热爱的影史经典,像《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我爱长指甲》、《盗火线》和《监狱风云》双男主CP的入选,就是这么来的。



2018年第二期“男男CP”主题封面


最后说一个一直觉得不吐不快的职业话题。


长久以来,电影杂志的编辑多来自影迷群体,有利也有弊。利是专业基础相对比较好、有从业热情,弊则是很多时候会以狭隘的影迷思维来看待和制作内容,而非专业编辑思维(说白了,就是特别在意自己朋友圈的反应)。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编辑要摆脱影迷思维,成为有服务精神的专业编辑,不是去想自己喜欢做什么,而是读者“需要”和喜欢看到什么?这跟拍电影很像:你到底是成为一个取悦自己和专业人士的艺术作者导演,还是取悦大众的主流商业娱乐导演?


当然,两者兼得很难,我们后来开玩笑说:先为读者做,再为自己做,力争成为主流商业电影杂志中最作者化的那一本

美术设计制作部门,正在修改内容的是编辑部主任曹锎,望向镜头的是美术总监姜峰


最后,如果一定要为现在还在看杂志的人找一个理由的话,那么,在功能、审美、知识、趣味之外,我觉得在这个人类与手机几乎已经粘连的时代,手捧一本杂志翻一翻,可能更像是停顿下来喘口气吧


《枪稿》编辑告诉我,写差不多两千字就可以打住了,但写完删掉不少还是超字了!如果还是觉得有些地方枯燥的话,大家受累了。如果有买《环球银幕》的朋友,谢谢你的支持!


电影万岁!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