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这周有仨法国动画正在上映

2018-03-18 灰狼 枪稿


《虎口脱险》和《国王与小鸟》之后,法国电影(动画)在中国就缺乏足够的影响力了。


尽管法国无疑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大国。


然而,法国电影那种文化例外、艺术至上的特色,确实在好莱坞船坚炮利的资本主义逻辑下、在实质是英语化美国化的全球化大势里,愈发地边缘了。


这个周五,两部亲子主题的法国动画长片同天开画(同台的还有上周四首映的另一部),虽然再度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多样性在加强,可是它们萧条的票房,终归对不起它们不俗的品质。


今天,一贯爱怼人怼片的灰狼博士,深情地撰写了一则法国动画电影的简明史,希望藉此能够让我们再多给法国动画一些理解及支持。




你不熟悉的法国动画


文|灰狼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西南某市大学教师,电影学博士,得罪过某导演,但很少为难其他博士。



这个周五,两部法国动画片同日在中国上映,这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应该是头一次。


《大坏狐狸的故事》豆瓣评分8.2,超过了三年前《小王子》的8.0;截止发稿时为止,《虎皮萌企鹅》暂时没有豆瓣评分,然而观众晒出的短评,大部分都是正面的。


好于77%的动画片+好于90%的喜剧片=优秀的大坏狐狸


《大坏狐狸》口碑是真的炸了


放在近一年来的动画片中,这两部片子已经算是很用心了。


01


Renart,本来是西欧民间故事里一只狐狸的名字,因为过于耳熟能详,而变成了如今法语里“狐狸”的专属词。中译就是“列那狐”。


列那狐的故事在中世纪就出现了,和阿凡提一样古老,也和阿凡提一样经典。


1930年法国推出了第一部列那狐电影《狐狸的故事》,2005年又推出了《侠盗列那狐》。


列那狐们一大特点就是精瘦呀


这位聪明警觉、左右逢源却也欺上瞒下的狐狸,成为欧洲资产阶级运动中新兴阶层惟妙惟肖的写真。不过,《大坏狐狸》里的这只狐狸,虽然也是“列那”,却走的是蠢萌路线。


一秒变怂


而《虎皮萌企鹅》是个新IP,影片的法文名字是《Les As de la Jungle》,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丛林里的好手”。


该片实际上是改编自2011年法国电视3台播出的同名电视动画片,导演大卫·阿洛(David Alaux)创造出虎皮企鹅莫里斯(Maurice)这个形象,还别出蹊径地篡改了丛林生物链,让莫里斯的母亲是一头老虎,他的儿子却是一条鱼。

害怕老虎突然张嘴……


02


《大坏狐狸》向后,《虎皮企鹅》向前。


前者是典型复古式的二维手绘风,风格上极尽简约;后者是目前流行的3D制式,色系称得上是炫彩夺目。两部影片分别代表着法国动画的传统和现代、怀旧和创新、本土意识和世界性开放。


二维手绘的画风小清新中又有些蠢萌


如果不了解欧洲的文化传统,你很难想象《大坏狐狸的故事》是一部诞生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动画片;如果不去看出品名单,你也许会认为《虎皮萌企鹅》就是一部好莱坞动画。


类似于《虎皮》的,还有2015年的《小王子》。而它最能代表一种法国动画世界性输出的倾向,你也可以说是被全球化同化的倾向,然而它确实在美式价值观和法式浪漫奇想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


小王子和他的玫瑰


我们可以把《小王子》到《虎皮萌企鹅》的制作思路视为法国电影的好莱坞化。


当然我们也不需要抨击好莱坞的野蛮入侵。比如,2011年的好莱坞的灵感是从法国寻获的,《雨果》和《艺术家》都是一种重返欧洲的思维,这拯救了那一年的奥斯卡。


如果你对电影史足够熟悉,肯定知道《雨果》里那个古怪的老爷爷,乔治·梅里爱,就是世界电影、动画电影的最重要的发明者之一。


可爱的爷爷把可爱的动画电影带给世界


03

法国动画可谓传承了梅里爱的奇想和匠心。


无论埃米尔·科尔的炭笔造型,还是亚历山大·阿历克赛耶夫的针幕动画,都在世界动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二十年前,法国AAA公司的动画短片屡屡在国际上获奖。


100年前埃米尔·科尔笔下的炭笔动画


法国动画长片的创作环境不好,但一出手都是绝对精品,保罗·格里莫尔的《国王与小鸟》从1945拍到1952,历时七年都未能完成,直到1979年才在其他导演的帮助下完成并公映(到今天也仍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法国动画长片)。


《国王与小鸟》基本上奠基了法国动画长片的taste:融合浪漫童话和残酷现实,将传统故事赋予别具一格的幽默和狂想,画面则趋向于奇异和浮华。


红嘴黄颈绿肚蓝羽的小鸟足够fashion


法国动画影响的不止是欧洲,还有日本。高田勋说过:“如果不是《国王与小鸟》这片子,我压根就不会想要进入到动画的圈子”。宫崎骏则坦言:“《国王与小鸟》好比我在动画电影圈的亲生父母一般。”2016年,吉卜力终于和法国人在《红海龟》中合作了一把。


《红海龟》


04


法国动画一如法国电影,不工业、不类型、充满了艺术个性。


1985年的《沙漠之书》让我们见识了如何将赛璐珞和剪纸动画进行拼贴创作;而叽哩咕(Kirikou)三部曲:《叽哩咕历险记》(1998)、叽哩咕与野兽(2005)、《叽哩咕和女人》(2012)让我们见识了动画片可以做到多么儿童不宜。


《疯狂约会美丽都》洋溢着超现实的气质


2003年的《疯狂约会美丽都》是世界动画电影史上的名作。美丽都(Belleville)里没有什么是美丽的,只有简单、破旧和洋溢着超现实气质钢笔水彩,仅有58句对白。


然而正是这样一部影片,让人们慨叹动画艺术的种子仍在法国。《费加罗报》毫不吝啬地奉上溢美之词:“这部动画片,无愧于一颗荒诞神奇的宝石”。


法国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动画人的摇篮,譬如著名的高布兰动画学校(Gobelins)以及炮提叶动画电影学校(la Poudriére),区别是前者更注重手绘训练,后者更注重数码技术。


高布兰动画学校可以说是手绘的天堂


法国也有一些著名的动画工作室,譬如疯影动画工作室(Folimage Valence Productions)。


这个工作室一直以短片为世界瞩目,他们的色系丰富,让法式浪漫呈现得浓郁且炽烈。这家公司至今已经有一百多部影片,但长片仍不足十部。他们的第一部长片,是拍摄了整整六年的《青蛙的寓言》。


蜡笔风:《青蛙的寓言》


这是一个蜡笔手绘的故事,讲述的是死亡和灾难,以及对生态和人类生存的关怀。


在一个艺术国度,动画的制作必然受到大量艺术形式的影响,比如超现实主义、印象派、立体派和野兽派,这让他们的艺术动画别具一格。


05


法国也是一个移民国家,法国电影资本,更是资助了世界各地的艺术片。


法国动画界同样云集了各国各族裔的优秀创作人才,譬如生于伊朗的女漫画家玛嘉·沙塔琵。


沙塔琵和导演文森特·帕兰德合作的《我在伊朗长大》改编自她的同名漫画,讲述的也是她个人的成长故事,以及伊朗社会的变迁,视觉上充满了波斯风情。


《我在伊朗长大》


再如2002年北欧风情的《想做熊的孩子》,是丹麦和法国合拍;2009年爱尔兰风味的《凯尔经的秘密》,也少不了法国资金和动画人助力。


在法国,动画片的作者应该分两种,一种叫导演(réalisateur),另一种应该叫电影艺术家(cinéaste)。


《凯尔经的秘密》


前者之作更像是《虎皮萌企鹅》,更“产品”,追求和好莱坞的渐近线;后者的更“作品”,诸如《大坏狐狸的故事》以及《国王与小鸟》《美丽都》《青蛙的寓言》等等那样,不去模仿时尚,而是坚持艺术风格,同时为人类文明思考和创作。


06


2009年,法国出品的《商标的世界》在奥斯卡获得最佳动画短片奖,短短16分钟内出现了2500多个全球化的商标,开篇的好莱坞式枪战和随后类似美国时代广场一样的浮动Logo世界,让人感慨法国文化和美国文化间的微妙关系。


米其林先生的不屑


在1988年,疯影创始人雅克·雷米-杰瑞德执导的动画短片《美国梦》中,一团生动的黏土不断变形为美国历史上的各种知名人物,最后出场的里根化为米老鼠,这位迪士尼镇社之宝逐渐腐烂,最后甚至成了蛆虫的食物。这部尖锐讽刺的短片,揭示着疯影工作室力抗美国动画大公司的决心。

大部分时间,法国动画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一种不同的造梦方式。法国动画的制作,代表着这样一种技术为作家和画家所用,以其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哲学,竭尽所能去探索各种表现形式。


新世纪的法国动画再度崛起,从2005年开始,每一年都有4-5部重要的动画长片上映,而且都保持着较高的本土票房和美誉度。



于是出现《大坏狐狸的故事》和《虎皮萌企鹅》这样同天在异国影院对垒的情况,好像也不足为奇了。


07


不过,即使如此,法国动画仍然无法构成和美、日分庭抗礼的第三力量。


虽然有疯影这样的动画企业,但现实当中法国并没有迪士尼、皮克斯这样强力的厂牌;虽然有西维亚·乔迈这样闻名的动画导演,但法国又压根找不出宫崎骏、押井守这样绝对意义上的动画大师。


法国说到底缺少宫崎骏这样的动画大师


法国动画的个性之外,是产业的错杂和无序。这意味着国际市场上面对的是一种偶然性的格局


列那是谁?莫里斯是谁?


当中国观众提出这类问题的时候,票房不振似乎就是个必然的结局。


中国市场似乎对萌宠法国动画电影还不买账


周末三天,《大坏狐狸》排片只有2.9%,累积票房1004万;《虎皮萌企鹅》排片2%,票房593万。同期还有一部正在上映的法国动画《飞鸟历险记》,11天累计票房才区区121万。


近年来中国进口的法国院线动画,票房都比较可怜:《海洋之歌》1552万,《昆虫总动员》2891万,《了不起的菲丽西》4029万。只有《小王子》的1.58亿,算是赶上了好莱坞的水准。


08


唯一过亿的《小王子》来自其广大的群众基础。


但事实上的情况是,法语世界的输出符号虽然多,但真正具备高度影响力的也只有丁丁和小王子。



《小王子》是全球销量仅次于《圣经》的读物,李继红翻译的《小王子》三年卖出200万册,全球销量前三;


《丁丁历险记》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全球销量3亿多册,即使在中国市场,每年的销售也高于1300万册;


陪伴了一代人的丁丁


就中国出版业来说,这些书比之漫威和DC,完全不处于劣势(不妨说犹有过之)。但是改编的电影版本,成绩和影响完全不可以道里计。


沃尔特·李普曼说过,唤起人们兴趣方式,一种是广义的吸引力(broad appeal),另一种是狭义或特殊的吸引力("narrow" or a "special" appeal)。


他举的例子是好莱坞影院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但这两种吸引力同样适合去讨论好莱坞动画和法国动画。好莱坞动画是一种“快电影”,法国动画是一种“慢电影”,至于日本动画应该介于二者之间。


典型的好莱坞“快动画”


法国动画不如好莱坞动画(以及中国动画)卖得好,当然不能说这是制作的原因。


在中国市场崛起之前,法国电影居于世界第二;即使在中国市场崛起后,法国电影的输出能力仍然是第二。


但这种输出并不是单一路径、瞬时性的消费,而是长久有效的,能逐渐被世界各地观众接受和认可的类型。


09


我见过不少法国导演,聊起艺术,他们的心态都相当平和。


然而每逢他们来中国做活动,所有的记者、主持人甚至部分学者,都会反复问同样的问题:你的某某电影多少票房?


此情此景,就好像你穿了红,他穿了蓝。


我是搞艺术的,你怎么老问我票房啊,请接收我的白眼……




附:法国动画长片推荐片单(含部分合拍):


《高卢勇士》系列(1968-2006)

《原始星球》(1973)

《国王与小鸟》(1980)

《时间之主》(1982)

《甘达星人》(1988)

《叽哩咕三部曲》(1998-2012)

《王子与公主》(2000)

《想做熊的孩子》(2002)

《疯狂约会美丽都》(2003)

《青蛙的寓言》(2003)

《阿祖尔和阿斯马尔》(2006)

《复活》(2006)

《我在伊朗长大》(2007)

《暗夜恐惧》(2007)

《米芽米咕人》(2008)

《惊恐小镇》(2009)

《克里蒂,童话的小屋》(2009)

《凯尔经的秘密》(2009)

《拉斯卡尔》(2009)

《商标的世界》(2009)

《魔术师》(2010)

《巧舌如父》(2010)

《拉比的猫》(2011)

《画之国》(2011)

《夜幕下的故事》(2011)

《怪兽在巴黎》(2011)

《艾特熊和赛娜鼠》(2012)

《自杀专卖店》(2012)

《机械心》(2013)

《昆虫总动员》(2013)

《海洋之歌》(2014)

《小王子》(2015)

《漫漫北寻路》(2015)

《阿薇尔与虚构世界》(2015)

《红海龟》(2016)

《无手的少女》(2016)


THE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