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赛人:马克思是对的,吗?

赛人 枪稿 2019-04-02


最近有部德国片叫《青年马克思》上映了,这是一份送给马老的生日礼物。


它原本有118分钟,来了中国却成了115分钟。


3分钟里,我们错过了什么?没有人知道。


最近还有一档关于马克思的节目,非常一颗赛艇,以至于在某瓣和某乎上都找不到任何评论。


不过,幸好我们还有严苛与温柔并重的赛人老师……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文|赛人


作者简介:5岁开始泡影院。中国5000年历史上,比他看片更多的人,不超过10个。而且,每一部看过的电影,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宛如昨日。




01


应该说,在过去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好多中国人第一次听到的外国人的名字,第一次看到的外国人的模样,就是那个出生在莱茵河畔的德籍犹太人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我也不例外。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降,你能在各个学校、图书馆、新华书店见到一个脑门发亮、面庞沉毅、一脸大胡子的老人的画像(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如此)。若碰到集会和游戏,你还能看到他的尊容位列于火热人群的中央。


马克思的画像是上个世纪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他的生日非常好记,我是想忘也忘了。


那日子是1818年5月5日。


小学时,历史老师就告诉我们,他的生日是他一生斗志的光辉写照。他是一巴掌一巴掌向资产阶级扇去,然后资产阶级就呜呜地哭了起来。


今年是他诞辰200周年,我不知道在世界范围内,会有多少关于他的纪念活动。我对国内的马哲的学术状况一点不熟,也不知道会不会有相关的论坛在召开。


《青年马克思》已经在5月5号在中国上映


我只知道,在2018年5月5日,一部名叫《青年马克思》的影片在全国公映。


它显然对再度唤醒劳工大众对马克思的追忆,或者说重新激发他们对马克思的兴趣,缺乏应有的热情。它只是一卷匆忙纪录的流水帐,也像极了国内某些奉命行事的二三流电视剧。


你若像挣脱锁链一样将那糟糕的视听,乏味的表演抛置脑后,且你对马克思,亦或他的战友恩格斯的生平确实一无所知,那么看这部电影,也可算是补补课。


02


就我仅有的认知里,马克思是个很有趣的人,烟不离手,酒不离口,表面不善待人接物,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欧洲各地收获到各种各样的人缘,走到那儿,人们都不愿意把他当客人看。


他是个职业写手,社论、政论、哲学论述,没有他写不了的,他靠此谋生,但却患有严重的拖延症。他对整个世界有着强烈的规划欲,而自己的日常起居却是一团糟。


他懂所有人的经济,而自己的经济状况却常捉襟见肘。他勤于思考,他的国际象棋下的非常好。人们在他的头上加了很多头衔,而我更愿意称他为诗人和思想家。


《青年马克思》基本还原了马克思的形象


他精力充沛、热情洋溢,有着超强的人格魅力,你即使被他贬低,也会被他的词锋吸引,而乐于呆在他的视线里。这些,在这部《青年马克思》的影片里都有所体现,但你仍然感受不到他真正异于常人的是哪些特质,与普通人并无二致的又是什么。


只有将差异和共性进行精细的调和,才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不仅仅是伟大。一个能把令人热血沸腾又浪漫无比的人间传奇,却让人味同嚼蜡,也是奇事一桩。


马克思是个金句高手,出一本不薄的《马克思语录》,应不是件难事。我最喜欢马克思的一句话是: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我们都跪着。不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包括这部电影的主创们,是不是真把这句话听了下去。


03


回到《青年马克思》的电影,它一开篇,就用影像的方式带领我们进入马克思24岁所著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这是马克思的成名作,当时的普鲁士政府认为平民捡树林里的枯枝也属违法行为,这引起了马克思的极大不满。在这篇雄文中,马克思尖锐的指出,在私有制的国家中,国家和法律保护的不是人,而是私有产权。也正是这篇文章中,马克思认为社会日益发展成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国家是暴力统治的工具,只有用革命的暴力推翻国家。总之,阶级矛盾无法调和。


影片的落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共产主义同盟”取代了“正义者同盟”。要细讲社会背景,此文显然容纳不下。简明扼要说,“正义者同盟”倡导“人人皆兄弟”来吸引人入会。此时,恩格斯的辩才显露出来,他铿锵有力的语调无非是在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不可能建立兄弟情义的。他提出的口号,便是著名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掷地有声的口号,直到今天,仍起到震聋发聩的作用。


《青年马克思》的开篇和落幅都是关于马克思阐述伟大观点的再现


这一年,是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后来的岁月中演化成了共产国际;第二年,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问世,而中国人最早接触这五个字,间接来自日文译本。


片中,出现了很多著名十九世纪中叶,在思想界举足轻重名的历史人物,如巴枯宁、浦鲁东、魏特琳、费尔巴哈等。有趣的是,这其中有几位都是无政府主义的倡导者,乃至是践行者。马克思对这套学说丝毫不感兴趣,严格来说,国家制度虽对自由、平等有着不可回避的损伤,但处于人类的现行发展阶段,国家这个暴力机关,仍有着它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我只对魏特琳,这个“正义者联盟”的领导者之一的一句话有所触动。


他是这么说的:“批判会吞噬一切存在,当没有其他东西可吞噬的时候,它就只能吞噬自己。”我们看不出来,年轻的马克思将这话听没听进去。而在真实的生活中,恩格斯毫不吝美地称赞魏特琳是“德国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德国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威廉·魏特琳


马克思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跟其他的哲学思想最大的不同是:它不仅要解释,还要解决;更科学的说法是,它将实践引入到了哲学。晚年的马克思,对自己青年时代的苦苦求索也有一定的质疑,在此,不便作更深入的讨论。


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是,在他光辉思想的指引下,在一个时期,一大群一大群的无产者确实联合起来,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最振奋人心的便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而他的家乡德国,则是在二战后,以分裂的状态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在此,我不对之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纷纷解体,再发极有可能出现的谬论,免得误人误己。


04


我想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实践性,和它对绝大多数人群的适用性。它在运行、研发和操作的过程中,总难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状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十九世纪以来,最庞大、最复杂,相对容易进入又很难置身其中的一道罗生门。就如美国近代马克思主义学家达拉普所言“在人类历史上,少有学说像马克思思想一样,被不一般地人为严重扭曲”。


要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世界上最被广泛热议的高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地都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机构,除在社会主义国家继续发光发热以外,在资本主义阵营也掀起了各色各样的红色热潮。如法国的五月风暴、日本的赤军、黑人平权运动,也包括世纪英雄切·格瓦拉事件。


世纪英雄切·格瓦拉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主将让-吕克·戈达尔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极深,日本新浪潮的急先锋大岛渚也一度尊马克思为偶像。而一代摇滚巨星约翰·列侬所提出的“要做爱,不要作战”的口号,同样受马克思主义的启发。还有一位是诺贝尔文学奖迄今惟一的一位音乐家,民谣大师鲍勃·迪伦。《青年马克思》的片尾曲就是他广受乐迷挚爱的《像一颗滚石》。他唱道:了无牵挂,无人知晓,像一颗滚石。


以鲍勃·迪伦的歌作结,是马克思的思想与受其影响的现代思想的碰撞


好了,说说马克思主义对于我,有那些受益吧。


第一,他告诉我,钱不重要,它只是物品交换的媒介。而这个世界的荒诞在于,价格并不完全由价值来决定。这种现象,从前有,现在还会有,但以后应该不会有。


第二,马克思反复强调,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让某些人乐于呆在其中,而让另一些选择远离,还有一些人决定抗争。他希望抗争的人多起来。


“无论如何,没有对于某一个马克思、对于他的天才、至少是对于他的许多精神中的一个的记忆和继承,就没有未来。……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知道与否,他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这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对马克思的评价,我非常赞同。


马克思,还是很靠谱的


我也想起了《非诚勿扰2》里,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在生命垂危之时,夸奖自己的女儿,认为他们是有希望的一代。因为他的女儿在看《资本论》,女儿告诉父亲,马克思这人还是挺靠谱的。


有希望的一代,希望是这样,希望能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然后带着马克思最深情的祝福,挣脱旧的锁链,好赢来一个崭新的世界。


THE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相关回顾:

又双叒叕来一部神片,印度电影怎么就这么火?

最毒影评人要给《水形物语》平反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