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观众最爱钙(Gay)片?

Zazie 枪稿 2019-04-02


外国电影在我国的传播,也总是服从“中国特色”的。


从《追捕》到《搏击会》到《摔跤吧,爸爸》,莫不如是。


而在近年的影迷群体里,一个鲜明的趋势是,同志电影尤其容易意外地走红。


这也和近期的“王菊现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观众最爱服用钙片


文|Zazie


作者简介:一个聊天时总在采访,聚会时总在挖掘选题的有毒编辑。



01


最近又一部外国片漂洋过海火到了中国——《爱你,西蒙》,资源才出几天,豆瓣评分8.2。


引领国内外热议的《Love ,Simon》


咦?又是部同志电影啊。


吊诡了,这几年在国内火起来的爱情片中,除了院线上的国产片还在重复诸如《前任3》这种油腻癌变的异性恋爱情故事,院线下火爆的外国爱情片基本都脱离了土俗的传统异性恋。


来例举一下。


《阿黛尔的故事》《卡罗尔》和《小姐》是拉拉片。


“万般皆下品,惟有百合高”


去年大热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和最近的《爱你,西蒙》是钙片(gay片)。


《丹麦女孩》是跨性别爱情片,《水形物语》是跨物种爱情片,《她》是人工智能的后人类爱情片,《你的名字。》是性别互换爱情片。


突破次元的《水形物语》和《她》


这些虽然并不都是同志电影,但基本都算是颠覆了传统异性恋模式的LGBTQ电影。


再看异性恋这边,一对比就是一个惨字。


除了《爱乐之城》和《时空旅恋人》外,基本找不到扛把子选手。更可怕的还有《完美陌生人》和《消失的爱人》这种讲述异性恋婚姻崩塌的吃里扒外选手。


情人节情侣必看:《完美陌生人》《消失的爱人》


干脆算上国产爱(癌)情片?额,不好意思,我们异性恋还是要脸的。


那么,为什么海外的LGBTQ电影这么受国内(资源)观众的欢迎?


02


首先肯定是因为,国内稀缺啊。


除了N多年前的《春光乍泄》和《蓝宇》这些经典,这几年国产同志片还有拿得出手的吗?没有了。一方面是题材敏感不让拍不让放,另一方面是,连异性恋电影都看不到几部不癌的,怎么指望别的?


《春光乍泄》似乎成了国产同志片的绝唱


但,全国日益浮出水面的LGBTQ群体需要有公共出口传达自己的心声。


虽然无法直接参与政治,但在这个强调由下至上的受众创造、个体发声和UGC的互联网时代,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比如推广和评论流行文化与文艺作品,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政治实践之一,在这些公共领域拓展话语空间,就相当于在伸张个人或群体权利。


无论是你菊姐,还是这几年一波又一波爆火的海外同志电影,几乎都有一个共同属性——它们某种程度上都是由下至上的文化推广运动。


社会你菊的粉头和中流砥柱是广大男同志们


虽然这些电影首次受到国内关注大多都是因为国际电影节获奖,但并不是每年戛纳柏林威尼斯的心头肉们都会像《阿黛尔的故事》《卡罗尔》等受到国内观众如此厚爱,大部分都只在影迷圈热一阵子,而LGBTQ电影却能轻易出圈。


这些电影大热,靠的都是观众的口耳相传。对发声充满渴望的性少数群体来说,每推热一部优秀的相关电影,就是进一步拓宽他们曾经藏在暗处的日常生活空间。


03


难道只有性少数群体才看这些电影?当然不是。它们火起来的更大的背景,是当下传统异性恋观念的逐渐崩塌。


打开B站影视混剪区,要基情有基情,要百合有百合,异性恋?大部分都已经被FFF团烧死了。


这届以宅基腐为生的新锐年轻人,已把万年不变的传统男攻女受异性恋模式打入恶臭的旧世冷宫。比起那些动不动就扯出婚姻家庭和尊卑秩序的老掉牙异性恋故事,他们更喜欢看超级英雄搞基,以及绝世美女搞拉。


锤基大法好!


在大城市,离婚率高涨,传统的婚姻家庭正加速崩塌。过去谈恋爱要考虑婚姻,考虑家庭,考虑生育,考虑各种现实因素。


而现在的大都市年轻人,大部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过着居无定所的流动生活,跟父母所在的家乡已经完全断裂,生活在无力、也不想考虑生育的隐形贫困当中,过着今宵有酒今宵醉的生活。


男性不再承担基于传统家庭的面包角色,女性也不再承担养育角色,更不像传统社会有一套文化上的宗族秩序去信仰,如今大家都变成了飘零在花花世界的多元人口。


如果说传统的社会形态是一个个团状的核心家庭有序地排列在一起,那么现在的趋势就是,五花八门的个体像原子一样在不同的空间相遇和碰撞,小哥哥不再是小哥哥,小姐姐不再是小姐姐,而都是在性别光谱上流动的人口。


这种新型、复杂、多元的两性关系,已经难以用那套根深蒂固的传统异性恋叙事来表述,即便是异性恋的年轻人也在寻找新的情欲想象和出口,LGBTQ恰巧就是一个好载体——打破传统性别权力关系的桎梏,放开手脚展开纯爱。


04


新型异性恋年轻人把对传统异性恋的不满,倾泻在了性少数电影对主流社会的反抗当中。在这些电影里,对抗主流社会的偏见和传统性别秩序往往都是剧情重点。


从保守年代反抗丈夫和传统婚姻的《卡罗尔》,到把男权社会嘲讽至深渊的《小姐》,到对抗性别气质偏见的《丹麦女孩》,再到最近讲述青少年gay如何克服恐惧出柜、面基网恋对象的《爱你,西蒙》,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在这些剔除了传统性别结构的电影中,爱情显得更加简单纯粹,就像一阵清风。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对爱情细腻地刻画让人难忘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便是这几年纯爱电影的典型之作。这是一个极为形而上式美好的爱情故事,中产阶级的背景让它脱离了物质生活的柴米油盐,有的只是美少年之间徜徉在艺术和哲学中的灵魂交织。


不管什么性取向,只要还相信“爱情”,就会被打动。


这当然也是一种中国现实的反映:只有从海外电影里,我们才能看到人性的至善和人性的至恶,才能看到真正的愤怒、抗争、绝望、浪漫、虔诚和绝望。因为我们自己的电影,什么都是塑料的,什么都是山寨的。



THE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相关回顾:

王菊飞翔在彩虹上

好莱坞黑爷爷晚节不保,该顶还是该踩?

Ayawawa的帮凶是谁?中国电影!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