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汪荣书影记忆⑰||《并蒂:乌镇剧院》:用一本书的体量,把一座建筑写透

2017-11-03 汪 荣 海社科




汪荣

博士,讲师,男,1987年生,湖南永州人。暨南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周五敬请关注“汪荣书影记忆”

每个去过乌镇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乌镇确实是个好地方。


经过多年的经营,乌镇已经从一个普通的江南水乡古镇转型为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在水网密布的江南,和乌镇相似的古镇还有很多,可以说同质化非常严重,但是乌镇却能脱颖而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特殊的开发模式,另一方面则源于它的“无中生有”。


这里所谓的“无中生有”,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说乌镇创造出了原本没有的东西。的确,类似于乌镇戏剧节这类的文化活动,或是现在乌镇的几大建筑群落,如乌镇大剧院、木心美术馆和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这些都不是乌镇原生的,而是经过幕后团队精心策划和设计的。不过,恰恰是这些新生的、现代的东西,才使得乌镇的旅游得以发展壮大。


乌镇大剧院

木心美术馆



《并蒂:乌镇剧院》这本书,写的正是乌镇大剧院诞生和发展,同时也讲述了乌镇如何策划和设计这所大剧院的过程。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了解乌镇发展的脉络和经验。作者王南和袁牧都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博士,他们接受《读库》主编张立宪的建议,“用一本书的体量,把一座建筑写透”,于是合作写出这本关于台湾建筑师姚仁喜建造乌镇大剧院的书。同时,这本书也是两位作者所书写的“姚仁喜建筑作品巡礼丛书”中的一本,另一本已经出版的书是《农禅寺:水月》。


乌镇大剧院的产生与乌镇戏剧节有关,而乌镇戏剧节的产生则与乌镇旅游的文化转型有关。在管理者、企业家陈向宏的带领下,乌镇进行了保护、修复和开发,西栅的开发就以迁出原有居民的方式开创了新的古镇保护与发展的“乌镇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舍弃了原真性和原生态,却实现了历史街区的再利用。当乌镇要继续发展,转型升级就不可避免。乌镇选择的是将艺术产业中的戏剧节模式,于是陈向宏和演员黄磊、导演赖声川共同规划了乌镇戏剧节。而戏剧节的演出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演出场地,于是,乌镇大剧院的建设就势在必行了。



乌镇大剧院由赖声川引介的台湾建筑师姚仁喜进行设计。从外观上看,大剧院的造型无疑是独特的,它在中间隆起,由两个椭圆形构成拱门状,形成了“并蒂莲”的造型。这又与大剧院本身需要的大小两个剧场的功能诉求相关。在外墙的装饰上,用类似于折扇的方式构成了奇特的外观。左边是木质冰裂纹花格窗,右边是片状的砖墙,两者一阴一阳、一虚一实,构成了强烈的反衬关系。从整体上是十分简洁的线条的勾勒,但是从细部看却十分讲究分寸感和精致度。



虽然乌镇大剧院采用了十分简洁的现代主义造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建筑工艺的简单。换言之,一个完美的建筑需要艺术和技艺的结合。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出,要建造这种造型的建筑在具体实践和工程上并不简单。首先,剧院本身涉及到音响、舞台和灯光等种种问题,需要和专业工程师反复沟通。其次,外墙的设计也关涉到复杂的工艺和材料,需要建筑师和现场工人们的调整,才能达到良好的空间效果。在工地上,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建设公司甚至还申请了五项建造专利。而在更加细致的材料方面,大剧院在外墙上采用的是青灰色的大城砖和深棕色的旧船木以及传统的小青瓦,这与乌镇传统建筑使用的木、砖、瓦的材料和色彩都是水乳交融的。



虽然有着特殊的造型,但是乌镇大剧院呈现自我的方式却不是“显”,而是“隐”。与其他地标性建筑极力地想凸显自己的方式不同,乌镇大剧院试图将自己隐身于周边的环境之中。在这本书的访谈中,作者就提及两个反面的案例: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和银河SOHO,这两者的问题都在于如同天外来客般的巨大体量,从而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压迫,产生了“违和感”。


但是,乌镇大剧院的方式,却是极力遮掩自己庞大的体积,远远地退到林木的背后、古镇的角落,使自己“犹抱琵琶半遮面”。


同时,它也尽量避免与乌镇的风景产生冲撞,而是从古镇中“借景”,与古镇形成隔水相望、遥相呼应的连结。于是,当人们走在乌镇中,就会发现大剧院是“退隐遮掩”的,它甚至还没有近处的老房子的檐角高。从这些苦心孤诣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里关于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在现代建筑设计里的体现。




让我们回到这座建筑本身。由乌镇的西栅入口进入,沿着元宝湖的游客步行栈道走,你便可以见到乌镇大剧院和隔湖相望的木心美术馆。相对于扁平盒子堆叠出来的木心美术馆,乌镇大剧院的造型十分奇特。在小岛和林木的掩映中,剧院的西侧大厅坐落在湖面上,整体感觉如同一艘停泊在水中的大船。但是,这艘大船并不笨重,而是十分地轻盈并且灵动。当你仔细注目于这座建筑时,就会发现中间部分的隆起与左右两边不同的材料,就会想象出建筑 “并蒂莲”的意象。风行水上,建筑与乌镇构成了完美的映衬。



这无疑也与呼应了书中关于“戏剧与空间”的讨论。在两位作者与姚喜仁的对话中,他们谈及“戏剧的空间性”,认为“戏剧如果对空间运用得好,就会更好玩”。在乌镇戏剧节的举办中,不论是戏剧人还是观众,都发现乌镇的空间本身浓烈的戏剧感和梦幻感。如梦之梦,醉入梦乡,当华灯初上,水波摇曳,乌镇便进入了另外的一个世界,一个水月镜花的梦的世界。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界是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都是演员”。


入夜之后,乌镇就是一个大剧院,每个在乌镇的人都是演员,“但愿长醉不复醒”。是的,大剧院的灯光穿透木质冰裂纹花格窗,像远方的灯笼一般引导人们陷入更深更美的梦境。乌镇大剧院,这的确是一座与乌镇的文脉、地景和传统互相匹配的建筑,也使得乌镇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获得了新生。


编辑:鹦哥岭


【往期回顾】

汪荣书影记忆系列


①电影《秘果》:小鲜肉们的青春“情怀”

②世界旅行者的好奇之眸 ——读村上春树《你说,寮国到底有什么?》

③电影《“吃吃”的爱》:旋转吧,万花筒!

④《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李欧梵的古典与现代

⑤电影《闪光少女》:民乐PK西洋乐,还需要一点儿下跪营销?

⑥《白》: 性冷淡风格的美学源头

⑦温骏轩《谁在世界中心》:地图真的会说话吗?

⑧IP、小鲜肉与粉丝经济

⑨《一只狼在放哨:阿巴斯诗集》:稍纵即逝的意象与诗情

⑩《古都》:我们如何与传统相处?

⑪周保松《小王子的领悟》:如何解决小王子的疑问?

⑫《战狼2》:56.62亿票房打造中国重工业电影神话!

⑬苏枕书《京都如晤》:见字如晤中,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⑭孟晖《古画里的中国》:唤醒沉默的图像

⑮《承诺》:被压抑的终将归来

⑯《酷MA萌的秘密》:如何营销“熊本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