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224】英俄諜局的語言煙霧
閱讀往期:陶傑【223】哲人其萎,俗世其愚?
英國梳士巴利俄羅斯前特工父女中毒案,英俄關係緊張,局勢敏感微妙。
首相文翠珊宣佈驅逐 23 名俄國駐英大使館人員,聲稱他們是俄國派來的情報人員。然而首相沒有百份之百斷言下毒是俄政府所為,只是用了「極度可能」(Highly likely)之稱。
外交辭令要用字準確,偏偏所謂 Highly likely,不知道有多確定:百份之九十五?還是百份之九十八可能?
還是根本不可能有百份之百確切的證據?兇徒尚未捕獲,證據在何處?工黨的左翼領袖郝爾彬,即刻以曖昩言詞,沒有與政府同一陣線,只是呼籲與俄羅斯展開「強力的對話」(Robust dialogue)。
在英文的語境之中,雙方若要展開強力的對話,立場必定有很大的不同。換言之,工黨領袖必須要表達與普京相當尖銳的分歧,才成立所謂的強力對話。立場模棱兩可,即使對話,也是很軟弱的對話、很正常的對話,郝爾彬的語言藝術,玩得不太高明。
保守黨議員怒不可遏,即刻起立指責工黨領袖是國家的恥辱。然而手上確實沒有在國會提供百份百的確切證據。法國總統馬克龍,說話也留有餘地,因為馬克龍與普京個人關係密切,兩個月後馬克龍要訪問俄羅斯,回報去年 5 月普京來訪。法國與俄國之間貿易很蓬勃,法國向俄國出口食物和工業品,法國只重複:身為北約會員,對英國的支持「無可置疑」。
然而終於英美法德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了。
這案件發生的時機,對英國極為不利。英國謀求退歐,退歐之後,面對俄羅斯威脅,英國更只能單打獨鬥,不要指望整個歐洲同一步伐。事實上,德國對此事暗中抱著一點幸災樂禍的心理,不但明言照樣參加世界盃,可能還覺得讓英國吃點苦頭亦未嘗不可。
普京經此一役,順便也探得英國未來處境的虛實。連美國總統杜林普個人也沒有在推特一馬當先支持英國,指如果證實,方會義不容辭。相反白宮的整個制度,表達的態度卻遠比總統個人強硬,聲稱與英國共進退。
俄羅斯堅持說:你英國拒絕與我合作一起調查,單方面一口咬定是我所為,這是無賴。但俄國確有前科,駐英大使館人員數量膨脹,英國早知道這些人是派來跟蹤監視投奔自由的前異見分子。前工黨黨魁貝理雅,曾經一口咬定侯賽因的伊拉克藏有大量殺傷性武器,結果證實並非如此。這就是工黨領袖和法國總統這次不敢全力押注的原因之一。
女首相暗扣著甚麼牌?有何證據尚未公佈?疑兇尚未就逮,這場牌局發展如何,引人入勝。
閱讀往期:陶傑【223】哲人其萎,俗世其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