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陶傑【556】佛海一隅

香港名嘴 2022-10-12

閱讀往期:陶傑【555】仇恨滿天飛


香港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開幕,內藏李嘉誠先生收藏的珍貴佛教文物,永久開放公眾欣賞。


其中佛像雕刻,是中國自東漢佛教傳入之後近兩千年一支重要的藝術創作。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佛相,可以窺知不同的時尚。


在敦煌和龍門石窟看過佛像的,都知道早年不止釋迦牟尼,觀音的形象均以男子面世。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佛像和觀音像如下圖這一件彌勒菩薩坐像,許多留有鬍子。因為印度人和波斯人一樣,鬍鬚的風格傾向捲曲,有中亞味道,早年的佛像也雷同。


唐代之後鬍子不見了,唐代的佛像觀音石刻,受到到唐高宗之後武則天女性主義的影響,有母儀天下之勢。政治的影響,有如莎士比亞的幾部歷史劇,含有歌頌伊利沙伯一世的密碼。政治與藝術的結合,不一定是壞事,只看創意的成就如何。



如今珍藏的一件明代的羅漢坐像,坐姿生動,兩手的身體語言和面上的表情,豐富之中,互為呼應。其中有戲劇的勇敢和生命力,五百年不衰。另一佛像則一雙手心向上(羅漢坐像)。一般佛手向上,只有一隻,多為左手,是佛門手印中的「施願印」,但兩手向上,而且姿勢自然如人間,極為罕有,慈和中見真實。


還有一具低眉佛頭(菩薩頭像),面相樸拙,有如中國北方一個男性平民,想必作者在雕刻時,以自己的相貌或他父親的容顏為依據。這尊佛相有個人性格,在民間也是罕見的。


中國在 1949 年之前,有許多民間寺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始終又有幾多觀音佛像的藝術奇珍?到了 21 世紀的今日,或毀於人禍,或失散於塵世,在香港的佛海一隅,慈山一角,這座博物館,像主人收留的眾多中華文化的孤兒,都回來了。


閱讀往期:陶傑【555】仇恨滿天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