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旭暉【033】「超深度團」:主題旅遊可以實現嗎?

香港名嘴 2022-10-12

閱讀往期:沈旭暉【032】未來教育:當Coding成為國際新一代共同語言


一直希望正式介紹一下我們旅遊團隊的不同業務和緣起,這是很有趣的題目。不過近日在歐洲公幹,先說一些在這裏遊覽的經歷。


公幹期間,少不免被安排了一些導賞團,雖然只是小圈子數人,但一向習慣一個人旅遊的我,已經十分不自在。在外遇到的外國導遊,通常都是兩類:一類遇見東方遊客(不分中日韓),都當作水魚,只會重點介紹「購物」景點,並會說某地曾經在「Jackie Chan」電影出現云云,作為「ice-breaking」。


另一類就像這次遇到的那位,對意大利歷史極其熱愛,原來他正是讀歷史出身。這本來很是我那杯茶,但這位老人的熱情實在過份澎拜,烈日當空下,任何一條柱的來龍去脈,都可以說上半個小時,明顯超越了常人的attention span。我對古羅馬皇帝也有一些興趣,特別是尼祿、卡里古拉、哈德良、「哲學家皇帝」Marcus Aurelius四人,都充滿立體感。但我只是問了一句「有沒有Marcus Aurelius的像」,他就跑了一個大圈,說差不多二千年前這裏有,團友們雖然不好發作,但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說這些,是想起最初搞「深度遊」旅行社時,其實是希望在地域劃分之上,再按主題安排。那樣參加的朋友肯定有共同興趣,容易安排行程之餘,也避免了話不投機的尷尬;旅前課程的閱讀,就是正正式式授課,也應該有人認真看待。例如此刻我在塞爾維亞,就是自己設計了一個「鐵托行程」,除了到他的墓地、博物館、辦公室,也住在共產時代已負盛名的蘇式莫斯科大酒店,再參加了本地安排的「回到共產時代紅色旅遊」,和租了鐵托時代的甲蟲車在市區漫遊,起碼自己十分滿意。上次在克羅地亞的鐵托家鄉買了「鐵托酒」,更可以拿來一併品嚐。雖然喜愛一個人旅遊,但假如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旁,理應相得益彰。


可是每次說起這些,同事們都會提醒,說香港絕對沒有這樣的市場:有興趣到甚麼吉爾吉斯、波斯尼亞的人,要是能成團,已經要感恩;若是期望沒有到過這些國家的人,第一次去卻只看一個專題、放棄到Trip Advisor第一位地標打卡,對不習慣「less is more」思維的遊客而言,更不務實。除非把客戶群擴展到普通話、英語,那或可能有足夠受眾,但兩文三語團成本甚高,定位又要改變。


這些,在商言商,自然明白。於是,還在等待。其實這樣的itin,已經無心插柳,設計了一大堆,特別是和貌似沉悶主題相關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其實別有洞天。單是「新加坡李光耀之旅」,由他平常光顧的餐廳、到和他爭奪政權的反對派總部訪談八十多歲老人,都是畢生難忘,這些就是平日自己的「field study」。知音有多少,就是另一回事了。你說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