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辰妈妈“我用生命对待儿子”: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精读妈说:在适当的时候懂得放手,让孩子自己长成独立的人格,是做父母的最高修养。
作者:然雪婵(爸妈精读主笔)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迷路的九尾狐朗读音频
自虐式母爱,
究竟是爱还是害
最近芒果台的一档明星亲子类节目《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妈妈的一番言论引发网友热议。
节目中妈妈们谈到理想型儿媳是怎样的,包括谁来做饭这些问题时,钱枫妈妈很开明,观念比较贴近现代年轻人:
虽然我从没让儿子做过家务,但人家女儿也很娇惯的啊,不应该让人家女孩来做,一起承担就好。
这时朱雨辰妈妈强烈反对:“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应该做贤妻良母。”
旁边的嘉宾听到这个观点都是一懵,大张伟心直口快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不应该吧,男耕女织这事儿已经过去多少年了。”
朱雨辰妈妈接下来的发言更是让众人目瞪口呆:“我是用整个生命对待我儿子的,完全没有自我,我在家里就是奉献,我一个人顶两个菲佣。”
妈妈自朱雨辰接戏时起,就经常跟着剧组跑,帮他做饭、打理生活,声称不管儿子走到哪,都会给他一个温暖的厨房。
她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一熬就是十几年,姐姐因为妈妈对弟弟数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的关怀,声称自己无法做到像妈妈那样牺牲自己,至今40多岁了依然恐婚。
在2010年参加《超级访问》时,妈妈直言儿子出去读书那会儿,天天以泪洗面,“那时就只能搬到北京,天天守着儿子,就能不哭了”。
甚至陪他去报道,给他铺床,担心儿子被蚊子咬,被室友的呼噜声惊醒。
刚出道时,妈妈每天关注朱雨辰博客,一有风吹草动就打电话;抄他的微博,连日期都抄得整整齐齐的,只要他一天不更新便会拿着本子催更。
甚至干预他的工作,因为害怕戏里打打杀杀的场面会伤害儿子,不让儿子接打戏。
除此之外,她还干涉儿子的每一段感情,认为儿子娶媳妇一定要娶妈妈喜欢的女孩,否则就是逆反她的意思,她对儿媳的要求挑剔又苛刻:像我一向对儿子,这标准不能降低。
朱雨辰公开过的两个女友,一个是初恋汤唯,另一个是姜妍,可都无疾而终,现在想来,跟他妈妈不无关系。
妈妈数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严丝合缝的爱,将朱雨辰包裹得严严实实,而今他39岁,妈妈依然能渗透到他工作、生活、感情等方方面面。
在这四口之家,妈妈整天围着儿子转,而爸爸和姐姐则成了这个家的局外人,母子关系早已超越夫妻关系。
而这后果,不仅让自己失去自我、劳累一生,还让姐姐年过40依然恐婚不敢嫁,受母亲影响围着弟弟转。
而朱雨辰渴望爱情,却只能在深夜独自流泪承受孤独,还在节目中独自感伤:“怎么了,就没一个愿意留在我身边的么?”
界限不清的家庭,
养不出独立的孩子
中国式家庭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界限不清。
尤其在亲子关系上,“包办”的现象比比皆是。
父母很容易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觉得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界限不清的父母,很难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个体,会经常忽视“孩子已经是一个大人了”这个事实。
而这种教养下,孩子便会逐渐习惯自己是父母的一部分,便很难有完全独立生存的意识。
前段时间,48岁海归硕士在家啃老的新闻刷爆朋友圈,中国式巨婴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48岁的海归硕士大卫6年前回国后,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窝在家里,靠着妈妈丁阿婆每个月3500的养老金过活。
直到82岁的丁阿婆患上了尿毒症,高额的医药费再也无力养活母子二人,无奈才将儿子告上法院。
然而由于儿子没有可执行的财产,母亲最终撤诉。
儿子依然对妈妈的病无动于衷,死活不肯出去工作,还将自己的种种不顺归咎于母亲的溺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691cd700m&width=500&height=375&auto=0
对于这个局面,丁阿婆后悔不已:“我教育不对,我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都是现成的,依赖惯了……”
从年龄上看,丁阿婆34岁才生下第一个儿子大卫,在那个年代算是老来得子,自然宠爱有加,凡事包办。
忽视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的培养,将其养成了一个事事只会依赖母亲的巨婴。
因此,这样导致的最直接后果便是“啃老”。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犹记得我幼年时同龄玩伴小磊,他妈妈非常疼他,事事都帮他打理好。
我上五年级时已被妈妈勒令每天清早自己起床做饭,自己洗衣服,而他却还要妈妈追着喂饭,偶尔不吃时,还要他妈给钱才肯吃,吃一口饭给5块钱。
每年开学时,都是他妈送他去学校,每日的课本文具,也是他妈给他收拾。
后来上了高中,我们都在校寄宿,只有他妈妈辞了职,在学校旁边租了一个小单间,陪读了他三年,负责他的饮食起居。
他的高考成绩不理想,后来念了大专,听说他在学校连衣服都不会洗。
长时间被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也已经离不开母亲,因此大学毕了业便回了家乡,与父母住在一起,开了一个杂货铺,自己却每天去镇上的网吧玩游戏,生意每况愈下,全靠父母的退休金撑着。
高阿姨(他妈)偶尔跟我妈哀叹:“真羡慕你两个孩子,都独立有出息,也怪我,把儿子惯坏了。”
要让孩子有独立自主的能力,首先父母要学会分清亲子间的界限。
成长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让孩子吃该吃的苦,承担必须要承担的压力,是丰满羽翼、通往独立的唯一途径。
事事包办的父母,养不出独立自主的孩子。孩子的独立,是中国式家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懂得放手,
是做父母的最高修养
杨绛上中学时,学生会要各校学生上街搞游行宣传,呼吁革命。
但她不想参加,怕被街上的流氓欺负,学校规定说,只要学生不愿意去的,也可以推掉。
她还是犹豫不决,于是周末回家问父亲,父亲说:“你不肯,就不去,别借爸爸来挡。”
杨绛说:“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啊。”
杨荫杭说:“该服从时就服从,但你有理,也可以去说,去不去由你。”他还说“名与器不可假人”,要杨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张。
父亲既没有帮她做决定,也没有干涉她的决定,最终她选择了不去。
而那天,去的大多数女学生都遭到了坏人的欺负。
杨荫杭在子女们很小时便从未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业横加干涉,他凡事强调顺其自然,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意见,只在他们有疑惑时加以提点和分析。
而这种教育环境下教养出来的杨绛,自小便有很强的独立性,自己选择所要念的专业和学校,以及自己所要嫁的人。
杨荫杭曾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在适当的时候懂得放手,让孩子自己长成独立的人格,是做父母的最高修养。
真正的母爱,
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心理学家克莱尔说:“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在《我家那小子》那期节目上,当其他两位妈妈听到朱雨辰妈妈说“完全没自我”时,表示强烈反对:“这样不行的,你儿子女儿会受不了的。”
武艺的妈妈更是强调:“我是绝对做不到那样的,我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
当父母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时,就自然会忽略自身的成长。而父母自身的成长,对于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的“潜教育”早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热点,一言一行,态度情绪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再体现在自己身上。
而等到孩子成年,父母就更应该优雅地退出孩子的生活,去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应该再打着爱的旗号,对孩子的生活横加干涉。
很认同《恋爱先生》中罗玥对程皓父亲说的这段话:
五六十岁,为什么说是人生第二春呢?你们好不容易能够熬到了退休,没了工作的负担,子女成人,父母离世,能够轻松自在地为自己活几年。
中国人父母子女关系之所以那么僵就是因为太多的时候,受到血缘关系的束缚。背负无谓的牺牲,那你还不如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对彼此最好的爱和责任。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因此,最好的亲子关系,莫过于是父母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就像纪伯伦在《孩子》中写的那样:
你的儿女,
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
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本期话题
你有没有被父母的爱包围窒息的经历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点赞最高(10个以上)可获得赠书一本
作者简介:然雪婵,富书签约作者,左手文字,右手职场,一颗素心,感世事变迁,写红尘玲琅,简书、微博@然雪婵。本文首发爸妈精读主笔(ID:bmn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微博@富书创始人
👇点击阅读原文,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读一流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