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死了,你能给我点个赞吗”:抖音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精读妈说: 每一个玩抖音孩子的背后,都会有一对玩抖音的爸妈。
作者:一木(爸妈精读主笔)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木棉朗读音频
前几天,一个小女孩在抖音上直播,看完只觉得三观尽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766y01gqn&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七八岁的小丫头,对着手机屏幕哭诉,说自己妈妈去世了,还扮哭腔唱歌,期间不断要求网友给她点赞。
屏幕的下方,用文字写着:
妈妈被车撞死了,去医院晚了。
今天妈妈火化了,我再也见不到她了,求求你们,就给我1万个赞可以吗。
妈妈出事了,没有像正常孩子那样崩溃哭闹不舍,反而开直播求赞,她是魔鬼吗?
比这更可怕的,是在这之后,竟出现了一系列“妈死求赞”的短视频,全部都是差不多年龄的小孩在模仿。
除了骂声一片,网友们都表示:
小孩心理都扭曲了,真的得重视现在孩子的三观教育了,病态的价值观。
抖音自上线以来,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有人形容玩抖音,是低头五分钟,人间过百年,足以看出,多少人沉迷其中。
可悲的是,有数据显示,85%的抖音用户,都是在24岁以下,基本上都是95后,以及00后,包括三四岁的小孩子,也都在短视频中,频频出现。
甚至有孩子,在视频中化浓妆,扮娘娘腔,搔首弄姿。
有价值观偏差的,是晒家里的豪宅、豪车、豪华旅行。
还有三观不正的,是飙脏话、虐待动物。
甚至还有宣扬早恋,未成年生孩子的视频。
央视新闻曾报道,那些走红的低龄妈妈将自己早恋生子,作为炫耀的资本,以此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关注。
令人细思极恐的是,一旦这些现象流传开来,孩子们有样学样,岂不可怕。
心理学教授赛德兹说:
人如同陶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对于孩子来说,大多行为习惯都是受父母的影响。
每一个玩抖音孩子的背后,都会有一对玩抖音的爸妈。
就像常说的那句话:“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才是孩子成长的镜子。”
深扒抖音,我们不难发现各类父母的踪迹。
年轻的父母,为了博取关注,将毛巾盖在几个月大的婴儿头上,完全不顾孩子是否会有生命危险。
可怜的孩子没有办法拿下蒙住自己的毛巾,急得弹腿哭叫。
还有家长把孩子扔到地上,拎着一只脚,不停旋转,那场面,看视频的人都头晕想吐,何况孩子自己。
甚至有家长,把超大型雪块砸向孩子,把透明胶带贴在门上,阻拦孩子,一系列坑娃事件的发生,有人说,就是为了好玩、提高关注度。
武汉的一位爸爸,在刷抖音时,看到一对父女做的高难度视频,家长用手提起孩子,孩子在空中旋转180度后坐到家长的手上。
也是觉得好玩,爸爸看着身旁2岁多的孩子,二话没说,就来模仿。
不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爸爸不慎失手,孩子头部朝地,摔在地上,脊髓受到严重损伤,以至于上半身无法行动,就连医生都表示,无法确定最终能恢复到什么程度。
也难怪大家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一位朋友告诉我,前段时间坐飞机,遇到两对出去旅游的母子。
两个孩子看起来都是四五岁的样子,不同的是其中一个孩子,前半程抱着手机,看着视频笑得嘻嘻哈哈,就连妈妈问他要不要吃水果,都爱搭不理,很没有耐心。
没办法,孩子妈妈只好将水果直接喂给他,结果还是被一手打掉,还被吼“你挡住我视频了”。妈妈嘟囔两句,也自顾自地玩起手机。
后半程,小男孩从位子上起来,学着手机里的视频,在那儿海草海草海草。孩子妈乐得不行,掏出手机就开始拍。丝毫不顾周围,还有在休息的人。
同样是母子。
另外一位妈妈,全程在位子上看书,旁边的孩子也拿着绘本看得津津有味。
绘本读完之后,他扯扯妈妈的衣服,指指窗外,妈妈低下头,小声地跟他聊着天。
母子俩在那一刻,被亲子间独有的默契和温暖包围,令人羡慕。
鲁迅说:“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
我们在生气说,孩子被抖音毁掉的同时,更多的,是在说那些毁掉孩子的父母。
保护孩子,本该是职责,这些不以为然的父母,却将孩子当作玩乐、搏眼球的工具。
烂俗文化里的沉浸感和虚荣心的满足感,让这些家长和孩子都忘了,现实,才是唯一的真实世界。
大人看着视频,呵呵一笑,就过去了一天;孩子看着视频,呵呵一笑,就玩完了一生。
有句话叫,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
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力有多重要呢。
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快餐时代,我们喜欢追求低投入、高回报的东西。所以常常出现,大人回家就玩手机,反而吵着孩子去学习,还不断抱怨,我家孩子不爱学习、专注力不行。
事实上,你觉得手机比书好看,孩子也这么觉得;你觉得书籍里别有洞天,孩子也这么觉得。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人们都喜欢能带来愉悦性的东西,比如玩游戏、刷剧。讨厌枯燥的事情,比如读书、学习。
但改变人生、塑造人格、能让一个人真正成长的,偏偏是这些枯燥的东西。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可能不会听你的话,但他一定会模仿你的行为。
前段时间,13岁的小女孩贺莉然,在参加《国学小名士》时,收获“飞花令少女”的称号。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768v75p5f&width=500&height=375&auto=0
短短5分钟内,贺莉然跟台下100位选手,进行以“花”为令的pk。
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开始,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结束,每一回合,她都在三五秒内对出另外一句。
最终,贺莉然一共背出了127句带有花字的诗词。
淡定的台风,优秀的表现,被网友们称作 别人家的孩子。
接受采访时,贺莉然表示,自己最大的兴趣,就算看书,尤其喜欢白话历史类书籍,《如果是宋史》这本书,她已经看了6遍。
之所以这么喜欢读书,是因为在刚学说话时,妈妈就喜欢给她读诗。这些年,也一直受到父母的影响。
家庭氛围在那里,我当然喜欢看书了。
兴趣喜好的选择,其实就是审美力的体现。
它是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对世界的认知,更是对人生的认知。
在生气无奈,为何自家孩子不够上进时,我们不妨低头看看自己,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还是在焦虑中不断放纵。
美国的著名作家劳拉·马卡姆博士,在他的著作里提到:
教育孩子,从来都是跟金钱、时间无关,有的父母非常普通,但他们却能培养出相当优秀的孩子,关键,就在于这三个非常重要的育儿理念。
1、自我调整
有句话叫,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怎么去批评教育孩子,从根本上来说,我们都无法控制孩子的行为。但是,我们却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前段时间,有这样几张漫画,刷爆朋友圈。
家长的健身器材,在墙角待着,周围结满了蜘蛛网。
这时,他还懒懒地坐在沙发上吼孩子隔壁小孩,跟你一起练的琴,别人都坚持下来了,你呢,却完全忽略了,别人的家长,是如何坚持健身的。
自己的家里,又脏又乱,还斥责孩子,长时间在外待着,不愿回家。
家长这么贪小便宜,孩子又怎么能好好长大?
夫妻都无法一起分享,还强制孩子一起玩,根本就不现实。
父母的一举一动里,藏着的都是孩子的未来。
我们不沉迷手机,不刷快手抖音,不坑娃求赞,孩子又怎么会知道这个好玩;我们兴趣广泛,玩乐有度,孩子就会明白,有趣的事情,更多是在现实生活里。
抬头才能看到星空,不要让那些低俗无知,渗入孩子的内心,飞不高的。
2、建立联结
劳拉·马卡姆博士认为,如果孩子对父母有依附感,能够被理解,才能茁壮成长。
电影《怦然心动》中的女孩Julie,家庭很清贫,但跟父母的关系很好。
Julie的父母面对孩子,从来都是耐心倾听、适时放手,从来都不过分干预。
每次孩子遇到问题,父亲会关切问候,母亲会说:“没事,宝贝,你可以跟我们说说。”
然后,他们给出建议,但将自主权,完全交给女儿。
孩子在这种安全感中,与父母建立的联结就会很深刻。
这时,教育起孩子会更容易,他们也会更加听话。
所以,给出安全感,不要将陪伴的任务丢给手机,与孩子建立甜蜜的亲子时光,关闭电子设备,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更加尊敬你。
3、引导而非控制
身边有个妈妈,在发现儿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拿走手机,批评教育,而是自己下载了这款游戏,跟儿子一起玩,甚至聊一些对游戏操作的看法。
孩子发现,妈妈竟与自己兴趣相同,就特别愿意去倾听妈妈的话、分享自己的感受。
这个过程中,两人成了战友。后来妈妈谈到,对游戏体验时长的看法时,孩子也像大人一样,特别郑重地说:“游戏,还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玩才好。”一场叛逆,就这样被避免。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对于控制是有反叛本能的。但对父母的尊重和依附感,会让他们愿意去敞开心扉。
所以,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秘诀就在于,先去引导,再去管理。
运用同理心去限制孩子的行为,效果远远好于,强制地惩罚。
教育的本质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最好的亲子,是相互有吸引力的存在。而吸引的法则,就是父母做榜样,去塑造孩子内心的世界。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要远离那些该远离的,教会那些应该教好的。
没事,就带着孩子一起,多去看看那些更加美妙而宽广的外面世界吧。
作者简介:一木,富书签约作者,90后教育工作者,精分双子座一枚,喜欢读书,更喜欢尝试一切有趣的事,人生目标是写走心的文字,做温暖的人,微博@一木EMU。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卖文为生,打赏随意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爸妈精读
👇点击阅读原文,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读一流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