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熊孩子”,可能是最关心你的好孩子
了解精读妈本人最新动态
加精读妈微信:fushujd(报名亲子文写作)
精读妈说:真正重要的是,在陪我的时候,你的心有没有放在我这里;对孩子来说,多看我一眼,多跟我说一句话,多陪陪我,多抱抱我,这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
作者:宋清辞(爸妈精读主创)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爸妈精读主播木棉朗读音频
孩子想什么,用心陪才懂
熊孩子和好孩子的距离有多大?
可能,仅仅是一步之遥。
前几天看了一个视频,既惭愧又扎心。
视频聚焦了三对亲子关系,这三位父母,都在吐槽自己家的“熊孩子”。
第一位父亲说:“他花一个月写的程序,一转眼的功夫,就被自家熊孩子全部毁掉了。”
第二位妈妈说:“他女儿趁着她敷面膜的时候,把她所有的面膜全部撕开晾干了。”
第三位妈妈说:“她花了一个星期心血画出的画作,在自己直播的时候,被女儿涂得乱七八糟。”
身为父母,当自己的努力和心血毁于一旦,当想要好好休息一下却屡被打扰,内心的崩溃与抓狂可想而知。
但他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这么“捣蛋”呢?
这位爸爸偶然听到的一句话,让故事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其实,我们有没有想一想,是不是我们不够了解他们?”
第一位爸爸的孩子,看到爸爸每天敲敲打打,没时间陪自己,就想要帮爸爸早点完成工作。
第二位妈妈的女儿,因为妈妈一敷上面膜,就不在理自己了。
于是就想办法把妈妈的面膜全部风干,这样就不用妈妈等那么久了。
第三位妈妈的女儿,看到妈妈画画这么久,于是就拿起画笔,帮妈妈完成了画作。
在大人们看来的“熊孩子”,原来有着善良纯真的另一面。
只是我们一边借口着忙忙忙,一边痛斥着孩子的不懂事。
在这些令大人抓狂的行为背后,他们只是在呼唤爱,渴求陪伴而已啊!
就像视频的最后说的:孩子想什么,用心陪才懂。
熊孩子和好孩子之间相差的,是家长“陪”与“不陪”的距离。
“熊孩子”的背后,
是拒绝陪伴的父母
现在的孩子,真的是太孤独了。
他们不像过去的孩子,有兄弟姐妹在一起玩,有家属院的朋友一起玩。
他们被禁锢在了小小的单元房里,在幼儿园前能够建立起的关系只有父母。
但我们却有那么多的“必要”关系需要处理:和同事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和网络的关系……单单忘了去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于是,孩子们只能用各种“大动作”来引起你的注意,寻求你的关注。
《地球上的星星》中的8岁男孩伊夏就是一个大众眼中的“熊孩子”。
他的成绩不好,在班上的排名靠后,脑子里还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鬼点子,还总爱闯祸。
在一次闯下大祸后,忍无可忍的父母将他送去一个离家里很远寄宿的学校。
这一举动,一度让这个小男孩绝望,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这一切,在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克到来后,变得不一样了。
他发现伊夏患有阅读障碍,但却有非凡的绘画天赋,于是耐心地陪伴他,教导他,渐渐让伊夏找回了自信,也重新点燃了认真学习和好好生活的乐趣。
伊夏的鬼点子、小动作,其实都是在引起关注,想唤醒大人的理解与陪伴,但是父母的误解和放弃,却将他一点点推远。
就像《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所说:
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分为五个阶段:称赞的要求、引起关注、权力的斗争、复仇、证明无能,都是为了确保自己在共同体中的特别地位。
每一个“熊孩子”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家长的一次又一次忽视、否定与嘲笑中,慢慢变熊的。
熊孩子的背后可能也不是熊父母,而是借口忙着正经事,而一次又一次忽略孩子,拒绝陪伴的父母。
陪着,不是陪伴
“一个月能见你们几回?好不容易我的成绩有了提升,你们看不到也听不到。”
“你能在外面和人聊天,但我们很少有机会讲话。”
“我一直以为,手机才是你们的孩子。每次抬起头看想你们,你们只是盯着手机。”
这些《少年说》中孩子的呐喊,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说他们没陪孩子,但他们明明在孩子身边;说他们在陪孩子,可孩子却感受不到他们的温暖。
这究竟是不是陪伴?
不,这只是陪着,而不是陪伴!
2017年《亲子报告调查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
97.2%的家长愿意花时间陪孩子,但在过程中经常开小差;
49%的家长陪伴时只会旁观,不会参与到孩子的世界里面去;
51.9%的家长在工作和陪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选择了工作…...
看似在陪伴,实际上人在这儿,心却早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孩子希望父母陪伴自己,是希望能有一个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有个人来分享快乐,有个人来一起作伴。
家长有多少钱,对他们来说不重要;玩具漂不漂亮,对他们来说也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在陪我的时候,你的心有没有放在我这里。
就像那位留守儿童在作文《我太爱那件礼物了》中,所写的几句:
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父亲给我的那一个眼神
那个拥抱和那句话,一直给我力量
我抱着爸爸说:你做的玩具是世界上最好的玩具
对孩子来说,多看我一眼,多跟我说一句话,多陪陪我,多抱抱我,这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
龙应台曾说: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错过了有效期,再怎么努力也难有效。对于这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经历,父母应该珍惜。
孩子是上天给的一份礼物,我们应该在有效期内全情投入,耐心的陪伴着他们长大。
曾经我们都以为,努力赚钱,好好奋斗,让孩子物质上吃饱穿暖,就是为人父母最有成就的功德;
但等孩子长大才知道,钱没了,可以再赚;但孩子的童年错过了,就永远没有回头路了。
你的陪伴余额,已经不多了
还记得曾经大火的A4表格吗?
我们的一生不过短短的900个月。如果画一个30×30的表格,那么一张A4纸就足够了。
如果每过一个月,就在一个格子里涂掉,那么,全部的人生就在这张纸上……
假如你刚有了孩子,在孩子上幼儿园前,你能和他朝夕相处的日子,只有这么多:
32个月而已啊!
但因为白天上班,那再减少一半,不过16个月。
回家后,觉得孩子吵,孩子烦,于是不管孩子玩手机,那陪伴的时间就更少了;
或者是,觉得孩子不懂事,把孩子放给父母,自己出外打工,那就完全错过了孩子应有的陪伴。
可是,等孩子上学了,事情变多了,就更没时间陪伴了;
等孩子长大了,成熟了,就不愿意得到你的陪伴了;
等孩子去外地了,结婚了,就开始讨厌你还在身边了。
孩子太小,我们觉得他们烦人,不愿意靠近;等孩子长大了,你想要靠近了,他们却躲远了。
视频《陪着≠陪伴》中的一段话,曾戳了无数父母的心:
总以为你还小,察觉不到我对你的敷衍;
总以为你一个人,就可以玩得很开心;
总以为每天陪在身边,就够了。
而你,却在我们的以为里习惯着孤独。
前几天的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科比退役了,我们觉得欠他一场篮球赛;
星爷不演了,我们觉得欠他一张电影票;
巴黎圣母院被烧了,我们才后悔没去过;
孩子长大了,我们才意识到当初没有好好陪伴他。
但科比还有打球的机会,星爷还能够导演电影,巴黎圣母院还有机会重建。
而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缺失了,就永远弥补不来。
希望你,别让你的孩子继续等待;拜托你,别让孩子习惯孤单。
作者简介:宋清辞,爸妈精读主创,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水瓶座90后宝妈,借助笔尖传递力量;以严肃的笔触讨论怪诞的哲理,用清醒的眼睛品鉴混沌的人生;微博@清辞轻词201804。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卖文为生,打赏随意
「公号转载需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爸妈精读原创 | 转发无需多言 | 转载联系授权
注:文章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爸妈精读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加精读妈
在运营一个育儿知识社群,
解决育儿问题的宝爸宝妈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