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8亿人密切关注的“敦煌防护林遭砍伐”事件真相来了!怎样才能守护好你?敦煌

GAPPER Gapper国际义工旅行 2022-08-27


🍃

就在不久前,一条名为#敦煌万亩沙漠防护林遭光头式砍伐 的话题登顶微博热搜。

敦煌阳关林场是将敦煌与西边的茫茫大漠相隔开来的重要屏障。但是有记者探访却发现,曾经面积达万余亩“防风固沙生命线”,近十年来已被砍伐的所剩无几

photo by 记者李金红

加之数张“触目惊心”的照片,一时间激起了很多人的愤怒。微博话题的阅读量至今已达8.6亿,就连人民日报也转发要求:“严查!”
 


如果新闻所说是事实的话,对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敦煌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好在经过甘肃省的调查后,事件反转了!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调查结果在26号发布:

“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
❗️ “初步调查结论:未出现明显林退沙进现象。”

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郭春旺介绍,根据最新的卫星遥感数据测算,阳关林场区域内现有防护林面积6979亩。

调查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未发现阳关林场林地大面积减少,阳关绿洲现状稳定,没有出现明显退化沙化现象,不存在威胁敦煌生态环境情况


“肆意开荒葡萄园地?”
❗️
“当地通报:2013年以来葡萄园面积无增加。”

根据调查,2006年林场承包改制时实有葡萄园地面积3304亩。2012年,承租林地的敦煌葡萄酒业公司通过残次林改造,新建葡萄园地400亩。至此,林场实有葡萄园地面积3704亩。通过卫星遥感资料比对,2013年以来,葡萄园面积再无增加

2019年8月5日,航拍镜头下的敦煌阳关林场。敦煌自然资源局供图。
 
违规砍树?❗️ 有,3立方米。
树干被烧?❗️ 有,两截。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葆华介绍,阳关林场的防护林带位于道路旁边,树干先死的杨树存在树枝掉落的危险,安全起见,阳关林场依据有关规定,逐年开展低质低效防护改造工作

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林场存在违法砍伐尚未完全枯死的树木情况,方量达到3立方米。针对此事,甘肃省林草局已责成酒泉市林草局,敦煌市自然资源局立案调查。

调查人员还在现场发现了两截被烧毁的树干残骸,具体烧毁年份不详,敦煌市正在处理,查处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photo by 记者李金红


这个回复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也仍有一部人依旧保持质疑,对此中央督察办的相关人员已经抵达敦煌再次调查,相信国家会给我们一个可靠的答复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心系着敦煌?为什么“防护林被毁”能引起如此大的愤怒声讨?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知道答案。



 1 


#我们为什么要守护敦煌?

◆敦煌——戈壁滩上的明珠


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茫茫大漠中的绿洲, 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敦煌,宛如散落在戈壁滩上的一颗明珠

这里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
两大自然奇观——鸣沙山月牙泉、以雅丹地貌为主体的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其中莫高窟无疑是世界的珍宝——汇聚了中国10个朝代的匠人智慧、跨越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5万平方米的壁画,道尽了历史人文、世俗神灵的故事。

它的规模之大、历时之长、记忆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举世罕见。


◆敦煌——易碎的美好

但是与此同时,敦煌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水源紧缺、气候干旱,还有流动性最强的库木塔格沙漠和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每年以4米的速度向敦煌的方向扩展......

2015年遭遇特大沙尘暴的莫高窟

远游千里的风沙落脚于莫高窟,有的堆在栈道、石窟前形成积沙;有的借游客移动时的空气混入窟内。

风沙对于已经存在了千年的壁画来说,是致命的,会导致壁画颜料层脱落、褪色、磨损、降尘、甚至窟顶剥离。即使是修复加固后的壁画,也会受到风蚀磨损。


所以,敦煌防沙治沙势在必行!


 2 


#凝结三代人心血的治沙工程


◆沙从何起?

想要阻止风沙侵袭,首先要搞清楚风向以及沙源。

莫高窟背靠鸣沙山,而鸣沙山又是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过渡地带,因此这一地区自古风沙较大。

若没有防护林的保护,来自西北、东北和东南三个方向的风会裹挟着沙粒席卷莫高窟。
 


◆何以治沙?

早先就有当地的治沙方式:挖出防沙沟进行抵御;以树筑成防沙墙,用有间隙的泥巴栅栏挡沙等。

在传统治沙手段的基础上,经过近二十几年的研究试验,形成了莫高窟现有的综合防沙治沙体系,在莫高窟的周围环境建立了五重防沙带—— 

“高立式沙障、植物林带、砾石压沙地面、尼龙网带和麦草方格”


高立式沙障

去过大西北的朋友可能会有印象,在铁路两段或者沙漠边缘,会竖起高高的“围墙”,这就是
高立式沙障

采用高立式沙障进行防风固沙的区域,其地表粗糙度可以最高可达到其他区域的200倍以上,风沙流动率最小甚至可达到其他区域的百分之一及以下。


植物林带

防护林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关键,是我国筑起的一道“绿色长城”

“欲守敦煌、先守阳关”,阳关林场就是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绿色屏障。
 


砾石压沙地面


介于卵石和砂之间的砾石在西北地区很是常见,敦煌人民就地取材,收集砾石,建造砾石压砂地面,配合其他防风固沙。


尼龙网带

在敦煌的治沙工程中,尼龙网也帮了大忙。

虽然这种新兴的防沙材料造价相对较高,但可以不断提高其抗老化性能和防风固沙的作用,并且有可以工业化生产的优点。在以敦煌为代表的风沙比较严重的地区有非常显著的防沙效果。


麦草方格

麦草方格是中国人独特的治沙妙招,是最便捷、最环保、最低廉的固沙方法,被世界赞誉为“中国魔方”。

沙丘上大面积铺设的麦草方格,是把麦草围成一个个1m×1m左右的格子,牢固地扎到沙子中。


其出露地面的毛毛碎碎的部分,增大了地表的粗糙度,降低风沙移动速度的同时使其降落在麦草方格里。

常此以往,加之适宜的温湿度时,这些区域就更有可能生长出植物,从而更好地固沙肥土,改善沙漠的生态情况
 



 3 


#灵魂扎根于敦煌大地的治沙人


从第一任敦煌研究所所长——
常书鸿开始,敦煌的治沙工程就被重视起来了。


1944年,常书鸿刚到敦煌时,对莫高窟壁画的损毁心痛不已。

从鸣沙山吹来的流沙在洞窟内堆积,几十年来无人清理,不少洞窟甚至已经被流沙掩埋,长期的风沙侵蚀使不少壁画褪色、起甲。

在向国民政府反应无果后,常书鸿只好带领全所同仁,连同敦煌县民一起自己干。
起早贪黑的50多天,筑起一道高2米,长2000米的沙墙,将492个石窟连同上、中、下寺三座庙宇,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


为改善莫高窟周边的自然环境,常书鸿带领研究所职工种树。他在莫高窟生活几十年,每年都要种树。如今敦煌大片的绿色,许多是当年常书鸿和众多敦煌保护者栽种的。

常书鸿苦行僧一般的执着,最终使这座巨大的文化遗产没再受到更多的破坏。


上有常书鸿先生的领导,下也有一代又一代奋斗在基层的治沙员

在之前就介绍过的宝藏综艺
《登场了!敦煌》第一期节目中,治沙员邱飞带领谢可寅、李浩源、钱正昊一起种植草方格。


这是邱飞来到敦煌19年中不变的工作。21岁到40岁,他将自己的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敦煌。

当被问到有没有想过换别的工作,邱飞淡然的说“择一事终一生嘛”。



向邱飞这样的治沙员有很多,他们做着最普通乏味的工作,却心怀守护莫高窟这样崇高的理想。用白发换来了青山。

截止到目前,莫高窟周围共有
114万个麦草方格,这些方格全都是工作人员几十年如一日手工制作的。

从1944年开始治理风沙,到莫高窟“六带一体”的风沙防治体系完成,这看似不远的1200m,敦煌人走了
70多年

邱飞带领Gapper志愿者种植草方格

——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理解了,为什么当人们得知“敦煌防护林遭砍伐”后如此愤怒。

因为从飞沙走石的满目苍凉,到如今生意盎然的小绿洲,使敦煌转危为安的正是这片防护林、麦草格,也是背后常书鸿、邱飞这样大小人物一辈子的心血与付出


“当我们从住所中出来,一片林荫道带给我们生存的希望、生活的愉悦。”年逾九旬的原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孙儒僩回忆道。

如今的莫高,在满眼苍翠中,能使人暂时忘却这是在漫天黄沙的戈壁滩上。这份我们所共享的安逸,也该由我们共同守护。


🌅

本文编辑 / Alt
素材、图片来源 / Gapper自摄、网络(侵删)


1.咨询邮箱:info@gappernet.org(2个工作日内回复)


2.微信客服Gapper小雷锋:Gapper002(添加时请备注意向项目)


3.咨询电话:400 606 5502(咨询时间为周一至周五 9:00am - 12:00 am / 2:30pm - 6:00 pm)






↓后台回复关键词解锁更多国内项目↓

可可西里、内蒙古、新疆、甘南、四川、广西、云南维西、云南镇雄、云南玉溪、贵州厦格、海南、上海、广州......


不负热爱

赋能前行

2021,遇见更好的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Gapper更多项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