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我始于心,“益”起践于行 ——记玉律学校“护河爱水,共享美丽家园”生态文明宣讲活动
碧水绕城,绿水长流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一派美丽的生态画卷
是我们的期待
也是我们的行动
2022年11月25日上午,在光明区教育局的组织下,玉律学校开展了“护河爱水,共享美丽家园”生态文明宣讲活动。本次活动由光明区生态文明宣讲团成员李佳晨同学负责宣讲,在玉律学校王婷校长和曹岭红副校长的指导下,初中部郭占彤副主任及八(6)班全体学生参与本次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主动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者”、守护绿水青山的“捍卫者”以及护河爱水的“践行者”。在本次宣讲中,李佳晨同学主要从“河流的蜕变”、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科普水质检测常用工具”三个方面对“护河爱水,共享美丽家园”生态文明宣讲活动进行讲解。他首先以“茅洲河的蜕变”为案例,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讲述了河流污染的危害以及河流治理的成效。曾经人人避之不及的“墨汁河”华丽转身,成为市民络绎不绝的“生态河”。茅洲河的这一蜕变,彰显了保护水资源和水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接着,他又以浅显易懂的讲解和寓教于乐的方式,具体地讲述了保护水资源的多项措施,将节水、绿色、环保等词汇融入进学生的认知中,把生态文明理念“种”进学生心里,让他们对生态环保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河流的伤痛在无声呐喊,别让伤痛蔓延,我们应心生万物,及时行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都踊跃举手,积极分享自己的节水小妙招,既从书本中学习生态文明知识,又要从行动上自觉践行绿色节水生活,争做水资源保护的守卫者、践行者。
二、“河”我一起,进行健康体检
“河”护一湾绿水,还“宁”一片真情。宣讲结束后,成春玲老师及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纯净水”和“自来水”的水质检测活动。水质检测就是对水流进行身体体检,这能够具体直观地反映水流的质量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小组合作,分别体验了采用“TDS笔”“Ph试纸”以及“8合1水质检测试条”这三种工具进行水质检测的实验,将前面宣讲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水质检测的实践当中,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有趣的亲身体验中培养护河爱水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本次水质检测活动中,参加体验者均可领取1份纪念品——可调节过滤花洒(节水器),同学们高举自己手中的宝贝,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创造“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的清澈水质!
三、“河”我一起,肩负家园责任
“河”我始于心,“益”起践于行。宣讲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同学们对“护河爱水”的思考和行动一直在延续。同学们在活动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活动感悟与护水宣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这一句用来形容今天的茅洲河真是合适至极,谁能想到多年之前的茅洲河是“臭名昭著”的呢?通过此次宣讲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不应只是国家、政府的使命,而是每一位公民应承担的责任。作为学生,我们能做的定不如政府,可我们可以守护自己的一方天地,从小事做起,方能成就大事
——八(6)班刘凤娴
你知道茅洲河如何从曾经的浑浊不堪变成现在这样”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吗?你知道水质检测有什么样的常用工具吗?你知道如何节约水资源吗?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从本次活动找出。这次活动令我收获颇丰,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节约水资源和水质监测对治理河水的重要性。我们今后应该节约用水,做到一水多用,不往河里乱丢垃圾,保护河水不受到垃圾的污染,让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更加美丽。
——八(6)班罗兴诚
李佳晨同学为我们开展了“护河爱水”的主题宣讲,为我们科普了茅洲河的治理历程、如何节约用水以及水质检测的常用工具,让我了解基本的水质检测流程,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明白了水的来之不易,学会爱水、节水,争当节水护河的实践者!
——八(6)班徐颖
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刻意识到了保护水资源的地重要性,因为工厂的不规范排污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我们的河流遭到重创,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大自然的安全造成了威胁。我们应该宣传节水护河的重要性,实践节水护河的措施,让我们一起“护河爱水,共享美丽家园”!
——八(6)班张慧
不仅如此,同学们也用他们手中的画笔一笔一划地描绘出他们心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
穿越山丘与河流,将保护河流的意识传达,在河流意识蔓延之日,让我们将其凝结成雨露,去滋润每一颗小小的种子。我们真挚祈愿孩子们在本次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中,开出生态知识之花,结出河流保护之果。祈愿保护河流的意识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 END -
校风
主动和谐
明理践行
教风
博学善导
合作相长
学 风
乐学善思
正直儒雅
玉汝于成
律己达人
总编 | 王婷
主编 | 张静慧
校稿 | 贺功臣
初审 | 郭占彤
撰稿 | 刘佳棋
文字编辑 | 温素芬 张萌
排版编辑 | 张佳燕
美工编辑 | 詹洁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