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妈妈玩小豆本-养猪

圆蜗牛 蜗牛社
2024-09-04

我给母亲看《养猪印谱》,

她想起了久远的养猪生活。

家家户户都养猪是很可怕的,

猪草都割完啦。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更多印章欣赏可搜“养猪印谱“即可获得。该印谱于1960年代初问世,由被誉为海上印坛”三架马车“的方去疾、吴朴堂和单晓天三位篆刻家联手创作而成。该印谱的创作缘起为宣传党的养猪政策,三位篆刻家收集整理了当时报刊上关于养猪的社论、标语等作为印章内容。《养猪印谱》完成后,郭沫若题签作序诗。


外婆养猪热情持续多年,

她造的猪圈和汉代瓷猪舍相似,

因此不需要和她的女儿那样过人畜共居的生活。

上图亦源自网络搜素。有一年曾在某博物馆看见类似的展品,汉代人在猪圈旁搭建厕所,我外婆则将猪圈、厕所、农具房三合一。


回归正题,且看

“阿凤忆往昔”第五话

养猪

阿凤&圆圆/著

九铃出版社




1960年代,困难时期,国家号召养猪。一时之间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起了猪。阿凤在厨房挖了一个大坑,造了猪圈,从此过上了人畜共居的日子。

无论是乡下,还是县城里,大家都为猪生而忙。每天早早起床去田畈打猪草,打到后来连革命草(喜旱莲子草)和水葫芦(凤眼蓝)都没有了。好在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猪草,猪倒不愁没得吃。



阿凤养的最后一头猪是在1970年代。那时生活开始有了好的转向。她把猪喂得肥肥的,宰杀时一过磅足足有180斤重。因为临近过年,猪肉价比平时高出了一些。阿凤以每斤八毛的价格卖了大部分的猪肉,得了120元钱后把欠给生产队和朋友的旧账都还清。她按照习俗,把一份份“猪三腑”(即猪肝、大小肠、猪血)分赠给邻居,又熬了猪脏粉盛出一碗又一碗,送给上下明堂里各家。



而阿凤的阿妈更是起劲,乡下地方大,她把猪圈造在屋子外头,独立又宽敞。阿妈养母猪,一年可以生两窝小猪仔。猪食充足时,就把小猪养大些再卖,可比单纯杀猪卖肉合算多了。可是,后来那老母猪越养越肥,生下的猪仔反而越来越小,不得已也就把它给杀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蜗牛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