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谈邻避效应|‘你们都站在正义的一方,谁来替设施发声’

鱼丸米线 环卫之声 2021-04-27

邻避效应,21世纪的流行词,“不要建在我家后院”(Not-In-My-Back-Yard)的这种群体心态,就是典型的“邻避效应”。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上马,一些居民或当地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采取强烈、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


所以邻避效应是一个社会问题,今天就说环卫的邻避效应,要说解决邻避效应难吗,小编觉得,一点都不难,为什么呢?拆迁都拆迁的了,解决个邻避效应算什么?邻避效应要比拆迁难?无非就是一个出力讨好,一个出力不讨好的问题而已。

看一个问题,盯住表面去分析,你是看不出所以然和之所以然的,所以我们要抛开表面,看本质!

Q1

提第一个问题,现在的民众为什么谈垃圾就色变?


处理垃圾臭吗,小编?

兄弟,能不臭吗?很简单的道理,家里的厨房垃圾你放置一个星期不去倒,看家里臭不臭?


但是某些宣传不是这么说的,‘零臭味’、‘全密闭’、‘零排放’,‘超越欧盟标准’甚至都有‘渗滤液处理到能直接喝’,‘垃圾气处理到能直接闻’的各种错觉。


这些宣传的意义何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大家,处理垃圾本身就是臭的,我们的技术手段可以保证臭味的一个扩散范围符合排放标准即可,但是垃圾处理是一个链条工程,完全密闭是不可能的,就说垃圾中转,你敢说真的能实现全密闭转运吗,没有一丁点臭味遗漏吗,那道路呢,长期被垃圾车碾压的道路臭味谁来负责?

再到垃圾处理,全密闭只是一个理想化状态,零臭味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并不应该拿来过度吹捧和宣传的工具。


假设我们从最早的宣传就告诉大家,处理垃圾本来就是一个很臭的过程,(实际上我们一线的操作人员都在一个很臭的环境下在操作【除了垃圾焚烧】),很简单的道理,家里的厨房垃圾放置一个星期不去倾倒,看家里臭不臭?然后就联想一天处理几千吨的垃圾处理设施了,怎么能没有一点臭味扩散呢,大哥,那是气体呀,不是别的,是流动相,学过热力学定律吗?!!!

我们的某些不正确宣传间接导致了我们行业现在的被动这就是民众为什么谈垃圾就色变的肯本原因,就是你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管理及垃圾处理现状并没有你宣传的那么理想化!

Q2

提第二个问题,邻避效应的锅应该甩给谁?

新建设施就不说了,大环境问题,慢慢协调吧!我们来聊聊那些老设施。


小编也问一个问题,先有的垃圾场还是先有的楼盘?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怎么能让这些楼盘拔地而起呢?一些环境矛盾的产生不是环卫的责任,您为什么离我那么近建楼呢?您为什么没给买房的大众知情权!如果早期的宣传就让民众知道,在环卫设施环境安全距离之内的楼盘都有可能会产生臭味,这样民众就有选择权去买或者不买了吧,到后面即使大家买了房,产生点臭味影响,是不是就可以化解一点了。

现在的痛点就是这些既得利益者蒙蔽了群众,最后把锅全部甩给了垃圾处理设施,为什么没有人发声,凭啥?

Q3

提第三个问题,有谁在考虑设施的运转到底有多难?

垃圾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转,本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两年,环保督察越来越严,设施运行者天天如履薄冰,渗滤液问题成了填埋系统的大问题,好多地方被督察到渗滤液外运、外排的问题,那么小编疑问,这完全就是设施运行者的问题吗?为什么没有人去追寻渗滤液行业的顶层设计,谁不想运行好了,您现在的主流技术明明不太好运行嘛,这是谁的责任,为什么又甩锅给了设施运行者。


小编浪迹环卫圈,就喜欢跟基层聊天,现在是100个婆婆在检查,检查的厉害了,一个月不敢回家,连轴转。

特别是今年的雨季很长,运行难上加难,这些苦和这些累有谁去发声了呢?我们都这么辛苦的为社会去处理垃圾,干的是辛苦活,挣的是辛苦钱,垃圾是大家一起产生的,为什么出问题了都甩锅呢?

好吧,今天就到这里,峰回路转,聊聊垃圾分类,回到起点,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因为垃圾太多了,大家制造的垃圾每天都在增加,我们的环境容纳能力真的有限,技术手段也真的有限,分类可以减量,使一部分可回收资源进入可再生渠道,干垃圾和湿垃圾分开,可以减轻终端设施的渗滤液处理压力,所以,为了大家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城市环境卫生,请自觉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

点个赞,明天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