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丨厉害了,中国北斗!

划重点

   11月5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首发星北斗三号双星成功发射,拉开了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建设的大幕。

   根据计划,我国将于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北斗卫星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来源:新华社)

11月5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首发星北斗三号双星成功发射,拉开了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建设的大幕。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卫星组网从区域走向全球,正在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角色接近。根据计划,我国将于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北斗卫星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相较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以及欧洲的伽利略等导航卫星系统,中国的北斗有两大“绝活”。

一是最复杂的星座系统。

北斗是唯一一个使用了地球静止轨道(36000公里高)、地球倾斜同步轨道(36000公里高)和中轨轨道(20000+公里高)的卫星导航系统。GPS、格洛纳斯、伽利略都是仅使用中轨轨道。

北斗使用了更加高轨的静止和倾斜同步轨道,卫星轨道运转周期为24小时,其信号会长期覆盖指定区域,且卫星之间形成的数据通信链路也能校正误差、进一步提高精度。

另一个是源定位和短报文系统。即将短信和导航结合,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独特发明。

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只是告诉你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让你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之外,还可以将你的位置信息发送出去,使你想告知的其他人获知你的情况,解决了何人、何事、何地的问题。

短报文,就是用卫星传播的140字“微博”,而且还可以显示“微博”发布者的位置。这在汶川抗震救灾地震中的大量实践就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作用和意义。另外,在没有通信网络的海洋、沙漠和野外,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的用户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并能够向外界发布文字信息。

无处不在,无微不至


小黄车联手北斗导航(来源:千龙网)

事实上,北斗卫星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提供的服务无处不在。OFO小黄车与北斗导航共同推出北斗智能锁;小蓝单车利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了米级定位,即使在树荫下也不会出现“漂移”……为了更精准地报告“我在哪里”,共享单车都陆续接入了北斗高精度时空定位服务。

从抢险救灾到精准农业,从渔业播报到智慧房管……近年来,北斗卫星导航各类高精度位置服务产品以“北斗+互联网+其他行业”的新模式,广泛应用到国计民生方方面面。

2017年10月14日,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在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103架机上进行测试试飞。   (来源:新华社)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表示,北斗技术已跳出单一导航技术的范畴。在城市燃气、城镇供热、电力电网、供水排水等多种行业的迫切需求下,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已为全国超过400座城市的各种行业应用提供北斗精准服务,有效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完善。

“太空丝路”延展中国贡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北斗发展蓝图是构建国家综合PNT体系建设(PNT是指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成天地一体(包括太空、地面、水下、室内)、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PNT体系,显著提升国家时空信息服务能力,满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根据发射计划,到2018年,我国将要发射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2020年前后,将发射30多颗卫星,向全球提供服务。

杨长风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国家将坚定不移地持续建设北斗系统,不断提升系统性能,履行服务承诺。”

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北斗系统已经覆盖了巴基斯坦、沙特、缅甸、印尼等近30个国家,中国胸怀和中国贡献伴随"太空丝路"不断延展。巴基斯坦的交通运输、港口管理,缅甸的土地规划、河运监管,老挝的精细农业、病虫灾害监管,文莱的都市现代化建设、智慧旅游,印尼的海上集成应用,北斗正提供心贴心定制服务。同时,分别与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等开展交流合作,与沙特、阿联酋、埃及、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制定推进措施,在泰国建成了小型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示范网等。



更多精彩:

发布丨新疆出台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意见,提14项重点任务

海外 | 后脱欧时代,英国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

聚焦丨习近平会见梅德韦杰夫,推动“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

围观丨特朗普中国之行将启,美企:看好“一带一路”机遇



来源/新华社、新华网、新华视点微信号、人民日报、人民网微信号、瞭望智库微信号  中国一带一路网综合 


监制/李雨思 编辑/刘梦 张广琳  

投稿邮箱:news@yidaiyilu.gov.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