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媒丨“铁锈之城”杜伊斯堡新变化:“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和忧虑

身处鲁尔区、坐拥莱茵河,依山傍水的德国小城杜伊斯堡,

是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贸易、工业中心。


莱茵河畔的杜伊斯堡(来源:卫报)


杜伊斯堡港出现于12世纪,

17世纪,因采煤业、煤炭运输日益活跃,

开始不断发展。

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已发展成为集煤炭、矿砂、石油等大散货为一体的港口。

不过随着钢铁行业的整体没落,这座"铁锈之城"的光芒越显暗淡......


如今当地很多工厂已经改建成公园


2011年,这座小城悄悄开进一列来自中国重庆的列车。

这条当时名为“渝新欧”的铁路线,正是此后“中欧班列”的开端。

是中国和欧洲之间第一条快速货物班列。


一列从威海港出发列车,目的地是杜伊斯堡(来源:卫报)


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时,

特意到杜伊斯堡观看了“渝新欧”铁路列车进站。

轨道交通将在中欧之间开辟新的贸易维度。

(来源:新华社)


首条班列选择杜伊斯堡自有深意。

杜伊斯堡拥有十分发达的公、铁和航运网。

从杜伊斯堡火车总站出发,8分钟就能到达杜塞尔多夫国际机场。


到鹿特丹港的水上距离为230公里,

距安特卫普港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

周边150公里半径范围内,

是欧洲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

拥有很广阔的物流需求和市场的潜力。


(来源:EIA)


同时,杜伊斯堡及所在的鲁尔区正在经历从重工业(钢铁和煤炭)到高新科技和服务业的产业转型;

当地还对外商投资新兴产业进行经济补贴和政策支持。

这些都为中欧合作带来了机遇。


杜伊斯堡港口(来源:杜伊斯堡港口集团)


7年之间,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迅猛发展,

发车频率已经从最初的每周1班,

变为如今的每周30班;

运行时间从17天,缩短为12天;

80%从中国发出的火车,已经将杜伊斯堡视为欧洲“首个休息站”。


此外,还有大约300家国际物流公司选择在此地发展,

杜伊斯堡港口集团每年能因此创造30亿欧元的价值。

《卫报》对此评论,这里正在成为“欧洲物流中心”。


4月16日在德国西部城市杜伊斯堡DIT货运场站拍摄的中欧班列集装箱。(来源:新华社)


身为“一带一路”的受益者,杜伊斯堡同时也有些“忧虑”,

最主要的还是“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平均每次给欧洲拉来2车货,但回去的时候只会带1车货走;

“以前这个比例是4:1,现在已经提高了。”

但这还是远远不够。


法国奶企广告牌


西方对中国制造小器具的需求并未减缓,

但运往东方的主要欧洲产品之一仍是奶粉。

等到中国国产奶粉市场复苏,从杜伊斯堡发出的集装箱还会这么多吗?


渝新欧铁路的运行时间是12天,但对于商户而言,“依然过长”。

其原因是欧洲各大铁路公司之间的协调不均。

杜伊斯堡港口集团的执行总裁施塔克表示,

火车从重庆出发,途径1万公里抵达白俄罗斯,只要5天半;

而再往西抵达杜伊斯堡只需1300公里,却要花6天。


杜伊斯堡博物馆


过去8年来,在该市生活的中国公民已翻番,但8年前仅有568人。

2014年以来,该市的中国商家已增加50%,但仍然仅有90家。

该市博物馆入口大厅的墙上,

用曾经帮助塑造这座城市的所有外国移民的母语文字写下“欢迎”,

但迄今仍看不到中文。


一方面这有力的回击了部分媒体预言的中企、中国人在当地的“渗透”。

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复苏中的德国工业依赖中国,但中国在这里的软实力仍然微弱。



来源/观察者网站、环球时报


编/张广琳  审校/刘梦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