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丨打造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可八方面发力


本文共2285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梁昊光

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


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要通过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发展。这一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一带一路”有助于将零散分布的国家地区联动起来,在互联互通的合作共赢理念指引下,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解决世界发展的“非均衡”和“碎片化”问题。可以预期,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必将推动更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发展,进而推动更加开放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

同时,也要看到,“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大多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起步或加速阶段,改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愿望虽然比较强烈,但这些国家多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资金实力和资本积累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存较大资金缺口,无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大项目建设。

根据亚行数据,2016—2030年间,亚洲总共需要26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即使实力如欧盟这样的发达经济体,建设泛欧运输网络也需要进行融资支持。

此外,我国与沿线国家在陆路、水路、航空、能源和通信等方面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国家的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等挑战也不同程度存在。

为进一步激发相关国家的发展潜力,推动构建全方位、复合型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下一步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树立伙伴关系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要坚持以维护人类共同命运为追求目标,秉持陆海联通的整体观和系统观,践行洲际联通、陆海合作等理念,努力实现全球互联互通超越大国博弈的现实主义政治,以1+1大于2的联接效应,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迎接互联互通时代的来临。

▲2014年11月8日,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社)

加强行动目标引领。推动形成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引领、各领域多双边合作为支撑的机制架构,重视互联互通项目在经济、社会、财政、金融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统筹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精耕细作运行主体。我们要鼓励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发展。支持为所有投资者提供开放采购以及公平竞争环境,有关合作应遵循现有国际准则和标准、各自的国际责任和项目受益国的法律,同时要考虑受益国的政策和国别情况。培养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通语言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高素质人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互联互通项目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福当地人民。

做实多边金融支撑。我们要促进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及各类商业银行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拓宽多样化融资渠道,共建稳定、透明、高质量的金融支撑,统筹考虑国内国际、双边多边等投融资机制建设,推动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业务互补与合作,鼓励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倡导实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建设。探索设立相关专项基金,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人力、财力及风险防控保障。持续加强共建“一带一路”融资支持,助力企业和金融机构创新合作模式。稳步提高人民币国际支付、投资、交易和筹备功能。

强化风险防范应对。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应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跟踪了解各参与国的情势变化状况,实时研判和重点分析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强化与项目参与国的沟通交流,同时应深化对各类项目的微观环境分析,从而更精准地分析项目风险压力,助力改善发展条件,推动实现发展联动和全球治理。

推动战略协同对接。未来,一方面,中国应重视与各参与国国家战略的协同对接,例如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乌兹别克斯坦“福利与繁荣年”规划、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稳定发展战略”、塔吉克斯坦“能源交通粮食”三大战略及土库曼斯坦建设“强盛幸福时代”发展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有机对接能有效保障“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在中亚国家的深入推进;

另一方面,中国应加强“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贸区建设等国内战略的有效协同与积极对接,从而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汇聚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动力。

▲2018年2月6日晚,斯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与科伦坡国际侨民协会在科伦坡泰姬酒店举办“欢快春节·中国日”活动。(图片来源:新华社)

促进人文互联互通。与过去相比,当代互联互通发生了本质变化,不再仅仅指称铁路、公路和航空领域相互联通,而是进一步涵盖了更多体现各国人文往来要素的更具全球化的内容。打造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需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构建有利于各国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坚持最大程度的非竞争性与排他性,减少文化障碍。

为此,不仅要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硬联通”,同时也重视以政策和规则标准对接、人文交流为重要内容的“软联通”,创造良好人文条件和政治生态,“软硬兼施”推动全球互联互通行稳致远。

发挥中国带动作用。中国作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桥梁,将以绘制“工笔画”的精神,通过自身更高水平的开放,创造发展机会、增强发展动力,打造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逐步形成符合沿线国家需求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网络,带动更多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并从中受益,把沿线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红旗文稿(稿件有部分删减)


责编/张广琳  审校/王沥慷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