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改变世界的十条判断


本文共2525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2020年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尽管疫情后的世界不大可能会有根本性、颠覆性的不同,但疫情对世界经济、安全和全球发展态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加速国际秩序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演变。全球化这一历史大势不会因疫情而终结,但其结构和内涵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6月2日,博鳌亚洲论坛在线上发布了《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就疫情将如何改变世界提出了十点观察与思考。(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疫情与变化的世界》报告)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在致辞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构成严重的全球性挑战,只有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

疫情改变世界的十条判断
  1.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2. 新冠肺炎疫情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突发性全球危机

  3. 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4. 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态势

  5. 疫情将加速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演变

  6. 疫情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出新要求

  7. 疫情推动全球化进程深入调整

  8. 疫情促使各国强化治理体系与能力

  9. 疫情加速改变社会面貌

  10. 疫情凸显人类社会的脆弱性和发展韧性并存

面对突发疫情,各国政府应对

中国

成功扭转疫情 全面复工复产

中国在2020年1月初首先成立了由国务院主管部门领导的疫情应对小组。

随着疫情形势的加剧,1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就疫情防控作出指示,此后又多次作出指示。1月25日,中国成立了由国务院总理任组长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大疫情防控工作力度。

中国从1月末开始推广大范围检测、社交隔离、集中收治等防控措施,不惜代价动员全国资源抗击疫情,甚至对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和武汉市实施全面封闭,成功在2月中旬扭转了疫情扩散的趋势。

从3月中旬起,中国防疫重点逐渐从“内防扩散”向“外防输入”转变,境内疫情得到全面控制,进入全面复工复产、防止疫情反弹的阶段。

亚洲(其它国家)

日、韩、新等国短期内控制住疫情

亚洲国家大多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疫措施,在疫情发生的较早阶段实施了广泛隔离、自我防护和集中救治等措施。由于亚洲国家多具有集体主义文化传统,民众在抗疫过程中相对更加信任和服从政府,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均在较短时间内成功控制住疫情,并将经济损失和社会混乱程度降到最低。

美国

全球新增死亡病例最高国家

美国在此次疫情应对上存在明显疏漏与不足。美国境内于1月21日出现首例公开报道的病例,2月已出现疑似社区感染,但直到3月,美国仍无法确保防疫所必需的核酸检验。

3月3日,美国疾控中心(CDC)宣布放弃公布检验数据。直到确诊病例超过 20万后,政府才陆续开始推荐民众佩戴口罩和个人防护用品。与此同时,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在美国境内传播。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3月13日,美国国内确诊病例达到1,000 例;6天后,于3月19日达到1万例;10天后,于29日达到10万例;32天后,于4月30日达到100万例,超过欧盟国家总和。截至5月21日,美国仍是全球新增病例、累计病例、累计死亡病例最高的国家,然而全美50个州均已不同程度放开了经济活动。

欧洲

死亡率最高的前十名国家欧洲占八

欧洲是此次疫情的另一个重灾区。当意大利在2月末出现严重社区感染并相继宣布封闭部分城市后,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国家仅有零星的确诊案例,但大部分国家都低估了疫情的严重性,很多国家在随后的一个月内相继成为疫情的重灾区。由于欧洲国家普遍老龄化严重,在累计确诊超过1,000例的国家中,死亡率最高的前10个国家中有8个为欧洲国家。

法国(19.68%)、比利时(16.40%)、英国(14.36%)、意大利(14.12%)、荷兰(12.92%)、匈牙利( 12.90% ) 、 瑞 典 ( 12.48% )和西班牙(11.93%)。

截至5月中旬,欧洲主要国家继续处于社区传染期,新增病例数持续下降,随着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国陆续开放大部分营业场所,欧洲进入疫情防控的“新阶段”,在重启经济的过程中防范疫情的反复。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情况严峻

南美、非洲、大洋洲等地区也相继出现输入病例和社区感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尤其严峻,新确诊病例总数在5月中旬首次超过发达国家总和。

其中,巴西、俄罗斯、秘鲁等国的日均新增确诊病例数量仅次于美国。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均医疗资源较少且迫于经济压力,俄罗斯、印度、南非等国家已经陆续开始放宽防疫措施,疫情在有关国家仍呈蔓延之势。

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

疫情急剧扭转了2020年初世界经济温和增长的预期。由于经济活动受抑制,冲击生产和消费端,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0 年全球经济将负增长3%。

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实际同比下降6.8%这是自1992年以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

美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下跌4.8%,是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 GDP收缩幅度最大的一次,预计第二季度GDP下跌幅度更大。

德国经济第一季度萎缩2.2%,创2008金融危机以来最大降幅。

疫情导致全球96%的旅游目的地国(地区)采取限制措施,在现代史上,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情况都未发生过。

伴随疫情的蔓延,全球航运业每周损失约3.5亿美元。2020年,全球海运贸易量可能减少逾6亿吨,为35年来的最大降幅。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可能下降多达32%。

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将面临深度调整

此次疫情之前,全球化已经遭遇巨大阻力。此次疫情为本就反对全球化的群体提供了新论据,助长了保护主义的思潮,也促使一些国家重新审视产业布局与开放政策,加速全球供应链的本地化和多元化进程。

同时,疫情也以无比清晰的方式警醒世界,人类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不管承认不承认,人类事实上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全球性挑战面前独善其身。将公共危机政治化非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

在西方国家“大市场、小政府”模式中,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职能仅限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等。此次疫情使一些美欧国家传统上的“小政府”面对民生拷问,不得不采取更多“大政府”的做法。危机面前,如何在短时间内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确保战略物资的生产与供应,考验着政府的作用。

疫情过后,西方国家政府是否会扩大政府职能范围仍是未知数,但至少均会加强应对危机时的政府权力。



相关链接:

疫情下的全球化中国何去何从?习总书记表态:开放、合作、共赢……

黄奇帆最新研判:疫情下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要打好哪几张牌

报告丨全球化与亚洲经济一体化别走回头路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摘自《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报告


责编/王若寒   值班主编/陈晓宇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点“在看”的人,都变好看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