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媒丨明珠暗投,多国降低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NO!

关心发展的 中国一带一路网 2020-10-08

本文共1605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美联社6月30日发表文章《很少有跨国公司听从国家召唤,减少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

文章表示,虽然美国、日本和法国极力呼吁本国公司迁出中国,但大部分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拒绝听从“召唤”,仍然选择留在中国

迁出中国?跨国公司摆摆手:不走!

华南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outh China)会长塞耶丁(Harley Seyedin)说:“目前为止,我还没听说哪一家公司准备迁出中国。”

外商格温(Robert Gwynne)在东莞建立了生产线,为史蒂夫·马登等品牌生产女鞋。格温表示,虽然所有客户都认为要实现产地多元化,但当他把在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与中国作对比时,“90%的人都会选择中国。

扬声器制造商理查森(Philip Richardson)已在中国工作了22年。理查森表示:“我们考察了越南等国家的情况,虽然那里的工资水平可能只有中国的60%,但迁出中国的损失大于工资成本缩减省下的钱。我们考虑了大约1分钟就得出结论:这不明智。”

以购买磁铁为例,理查森说:“如果在其他国家,我们必须支付运输费用和关税;而在中国,下单之后,商品就会直接送到我们面前。”

管理咨询公司Alvarez&Marsal的吉特(Jit Lim)说:“对任何行业来说,中国仍然具有无可比拟的供应链优势。”而中国工厂的低成本也能够确保西方公司的利润空间

此外,二十年来,中国已建立了世界一流的港口、铁路、电信网络和其他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提高了竞争力。

利益+压力,美日法“拍了拍”跨国公司

为了让本国公司回国,美日等国使出“利益+压力”的手段。

4月份日本政府拨款2200多亿日元(约合20亿美元),奖励将生产转移到日本国内的在华公司。对迁到其他国家的在华日企,日本政府将提供总值235亿日元(约合2.2亿美元)的援助资金;

在美国方面,特朗普2017年上任之初就表示要“把工作带回美国”。路透社5月14日报道,为了逼迫美国公司回迁,特朗普表示将对在境外生产的美国公司加税。

美联社文章指出,世界上大多数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都在中国组装,同时,越来越多医疗设备、工业机器人和其他高科技产品也进入中国工厂生产线。此外,中国还是维生素C和抗生素及其他药物原料的主要供应商。

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一些人士由此担忧中国可能会“断供”这些药物原料。5月份,美国政府与制药公司弗洛(Phlow Corp.)签署了一份为期10年、价值8.12亿美元的合同,意在鼓励该公司生产药物原料和仿制药,防止药物短缺;

在欧洲,法国制药商赛诺菲(Sanofi SA)正在建立原料药生产线,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也宣布了增加自制原料药产量的计划。

在信用情报提供商惠誉解决方案(Fitch Solutions)的西卡(Sakshi Sikka)看来,美日法等国此举受政治因素驱动。强制本国公司回迁只能推高公司生产成本,而中国作为全球供应商的主导地位在不久的将来都不太可能改变。

迁出中国的损失谁埋单?

根据中国欧盟商会的一项调查,只有11%的公司表示“正考虑将投资转移到其他国家”,低于去年的15%。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鲁尔(Charlotte Roule)表示,少数公司出于削减劳动力成本的考虑打算迁移,但其余的公司“确实致力于在中国发展。鲁尔表示:“迁出去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投资,那谁来为此埋单呢?”

管理咨询公司Alvarez&Marsal的吉特(Jit Lim)说,即使享受税收减免或补贴优惠,公司也面临在陌生地区建工厂、培训新员工、寻找供应商以及破坏客户关系的成本:“迁走不是免费的。”

过去十年,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在亚洲推行“中国+1”战略:除中国之外,跨国公司同时还在东南亚其他国家设立工厂,以服务中国之外的其他市场。

不过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塞耶丁指出,3月份中国已经逐步放松了防疫管控、恢复了企业生产,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国家仍在防疫封锁之中,这迫使在亚洲其他国家的工厂转移到中国。

此外,中国十多亿消费者“买买买”的能力对跨国公司来说也是吸引力十足。汽车和高价值商品制造商不惜投入数十亿美元扩大在中国的生产:5月份,德国大众公司宣布将在中国电动汽车领域投资20亿欧元。

文章表示,即使在疫情加剧全球化萎缩的背景下,也很少会有人抛弃中国而转投其他国家。



相关链接:
海外丨欧洲希望减少对中国供应链依赖,能实现吗?
最新丨美国宣布取消香港特殊相关待遇,林郑:任何制裁都不怕
海外丨亚太区经济增速未来10年有望领先全球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译者:刘婷


责编/李怡然 审校/陈晓宇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