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丨中哈产能投资合作的关键“小事”


本文共2741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2020年在中哈产能投资合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首先,截至6月,中哈双方已成功举办18次“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对话会”,形成56个重点项目,总金额达246.6亿美元,无论是在项目数量还是合作金额上,双边合作将在2020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其次,哈萨克斯坦政府出台了“光明之路”国家规划2020~2025年新方案,中哈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光明之路的战略安排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

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就,取决于两国合作的务实性,这在签证便利化问题上可见一斑。

01返签号问题制约合作


哈萨克斯坦签证被很多中资企业吐槽为“史上最难签证”,几乎每家涉哈企业都遭遇过同样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中哈经济合作日益深化,中国企业赴哈投资项目增多,中方赴哈人员数量也在日益增长。

按照哈萨克斯坦签证程序,外国商务人员赴哈需获得哈萨克斯坦国内具有相关资质的公司向哈萨克斯坦内务部移民局提交的邀请函申请表,邀请函由哈萨克斯坦内务部移民局发出,同时向哈萨克斯坦驻该国使领馆发出返签号(邀请函上的编码)。赴哈人员在获得邀请函后去哈萨克斯坦使领馆办理签证时,使领馆工作人员根据返签号办理贴签业务。

在实践中,返签号这一“小事”却成为中哈产能合作的掣肘。中国商务人员在办理赴哈签证时面临手续复杂、耗时长、限制赴哈人员数量等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已有项目的实施,也大大制约了中资企业赴哈投资的热情。

为破解难题,中哈两国外交部经多次磋商,于2015年底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产能与投资合作框架内便利双方人员办理商务签证的协定》(下称“协定”),并于2016年7月1日正式生效。

中方被授权单位为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下称“海外协会”),哈方被授权机构为KAZAKHINVEST。

根据协定,哈萨克斯坦驻华使馆凭中国外交部照会、护照原件、签证申请表和海外协会开具的《参与产能与投资合作证明函(申请书)》,为中国赴哈商务人员颁发一年多次、每次停留不超过30日的签证(加注“产能与投资合作”)。

但协定在实际执行中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制约了赴哈签证便利化。

例如:哈萨克斯坦移民局对部分企业提交邀请函种类及签证有效期进行修改,导致使馆拒签;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局进行安全抽查导致邀请函发放延迟;办理邀请函返签号周期长(通常在2~3个月)以及哈萨克斯坦政府部门修改签证政策,取消对华一年多次商务签证后,也相应单方面修改协定规定,将一年多次商务签缩短至半年多次等。

02简化签证


为解决中哈产能投资合作中的签证问题,中哈多次进行磋商、协调。

2019年3月,在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第十六次对话会期间,哈方特别安排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出席对话会,中方再次重申希望哈方在中哈产能合作机制下取消邀请函返签号,以实现商务签证真正便利化。

2019年9月,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发表联合声明中指出:深化产能与投资合作。继续落实好2015年12月14日两国政府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产能与投资合作框架内便利双方人员办理商务签证的协定》。

2019年10月,哈方正式照会中方在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机制下取消邀请函返签号,赴哈商务签证便利化水平大为提高。

简化后的签证办理程序如下:

首先,符合相关规定的中方企业向海外协会提交申请材料,由海外协会审核材料并开具《参与产能与投资合作证明函(申请书)》。

然后,海外协会向KAZAKHINVEST提供证明函并请其出具确认函,同时向中国外交部申请照会。

最后,由海外协会专办员持中国外交部照会、KAZAKHINVEST证明函、申请人护照原件、签证申请表及单位介绍信赴哈萨克驻华使馆北京总领馆办理签证。

哈驻华使馆设专人专窗及免排队等绿色通道服务,并在收到资料后5个工作日内颁发有效期为一年的B3类签证(加注“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

在哈驻华使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2019年11月13日,中方开始按简化流程提交首批签证材料,并于5个工作日后顺利获得签证。

签证问题的顺利解决,为执行产能与投资合作的中资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为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4年12月,中哈达成产能合作共识。5年来,哈第一家特种水泥厂、第一家电解铝厂、第一座大型水电站、第一家新能源汽车厂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来源:中国葛洲坝水泥)

03未来可期


自建交以来,中哈两国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两国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构成了中哈产能合作的坚实基础。

随着合作项目的逐步落地和投产,双方合作共赢成效不断显现。一方面填补了哈国工业领域空白,促进了哈国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有效带动了我国装备及原材料出口。

无论是学界还是业内,都将中哈产能合作视为国际产能合作的典范。我们相信,随着诸如签证问题这些看似“微小”但又影响巨大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哈产能投资合作未来大有作为。

首先,两国建立了产能投资与合作定期磋商机制。包括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部长级的产能与投资合作对话机制以及联合工作组等,保证了双边合作的快速推进。

产能与投资合作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两国总理高度重视,并成为总理定期会晤的重要内容。此外,中国国家发改委与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建立了产能与投资合作对话机制,自2014年12月启动首次对话以来,已经累计举行了18次对话,对产业政策与发展、投资环境、产能合作基金使用、产能合作规划编制、签证便利化、标准和认证接轨、项目合作清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磋商与交流。

其次,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凸显了两国的比较优势。中国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有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相当规模的富裕优势产能和资金方面的优势。

而哈国较强的资源保障能力以及制造业发展不充分所导致的加工能力不足及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则让双方形成较强的产业互补性,是开展双边合作的重要基础。哈萨克斯坦加快工业化的迫切需求,则为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最后,具体项目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先期成果遍地开花。中哈产能投资合作开展以来,除战略层面、合作机制方面取得快速进展以外,具体项目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先期成果遍地开花。

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项目涵盖钢铁、有色、化工、水泥、平板玻璃、医药、农产品、汽车、能源等领域,主要以在当地投资建厂或中方设计、施工方式进行。

其中,已经竣工投产的项目有16个,正在实施和推进中的项目有40个,中哈产能投资务实合作为中哈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为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副秘书长王克文,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韦进深)



相关链接:

与东盟贸易增长背后,产业链外迁风险需警惕

与发达国家制造业共赢,是构建双循环的好选择

“一带一路”对接欧亚经济联盟,这一版块最富发展动态



来源/第一财经


责编/曹家宁 审校/陈晓宇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点“在看”的人,都变好看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