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希腊学者:中欧合作不止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
7年35轮,《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谈判的完成,为中欧合作及至世界经济传递出哪些积极信号?希腊学者乔治·佐戈普洛斯撰文进行解读。
这一宣布非常重要。首先,在全球经济严重动荡时期,北京和布鲁塞尔表达了依靠多边主义的决心。目前谈判具体细节还未公布,但可以确定的是,中欧共同利益就是在充满不确定性、不断变革的世界中携手前进。
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时期,2020年9月通过视频形式召开的中欧峰会,为中欧外交最后几个月的冲刺铺平道路。然而,这只是2013年启动的马拉松式谈判的最后一部分。
经过35轮深入对话,特别是在谈判临近结束的阶段,最后四轮谈判一直从去年9月持续到去年12月,为实现共同愿望,双方做出相互让步,最终成功达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
与之前中国与欧盟成员国达成的双边投资协议相比,这项协议是全面的,而且更加深入、具体。它包含了一套全面的解决投资问题的方案,涵盖了诸如可持续发展、劳工权益、补贴和争端解决机制等重要内容和主题。
中国和欧盟都十分满意这个谈判结果。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准入。而早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达成宣布前,中国政府已经减少了负面清单的项目。同时,在欧盟投资的中国企业也将受益于欧盟成员国共同的标准化框架。
与此同时,欧盟得到了它期盼多年的结果——与中国市场开展更多的合作。欧盟委员会网站还展示了其制造业的代表产品以及金融、私人医疗、国际海洋运输等领域的服务产品。
此外,布鲁塞尔已在工业补贴问题上表明立场,以维护欧洲企业相对于中国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随着《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签订,所谓公平竞争环境将加速形成。在此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相信,该协定将重新平衡欧洲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中国与欧盟需要相互支持。《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谈判结果表明,双方明智地将互利共赢置于分歧之上。在新冠疫情肆虐时期,“合作”一词常出现于理论表述中,付诸行动的次数却很少。北京和布鲁塞尔更愿意以安全的方式共同应对挑战。
中国以创新为重点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欧盟则倚靠其复苏基金来稳定经济恢复。中欧共同向同一目标前进,会更容易达到预期目的。如果存在共同利益,双方不同政策就会融和融通。“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就是很好的证明。
中欧并非在所有问题上都能达成一致。然而,通过持续对话,展示了他们协同制定策略的能力。《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在中欧关系中也是如此。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谈成、数字和气候变化领域新开展的高级别对话,以及疫情期间的广泛合作,都彰显了彼此为营造相对良好的合作发展环境所付出的努力。
中欧持续合作并不会止步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制定“中欧合作2025战略规划”和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将进一步提升中欧伙伴关系。最重要的是,中国和欧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态度是相同的,那就是携手消灭它。
最新丨海关总署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畅通中欧班列物流通道临时邮路
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