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专访丨加纳驻华大使:学习中国发展经验,推动中加多领域合作
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支持帮助相关国家更好地实现减贫发展。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中国一带一路网特约作者孙超曾就中国和加纳的合作方向采访过加纳驻华大使爱德华·博阿滕。博阿滕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目光长远,具有创新性。中加两国可以在人才培养、农业、工程技术教育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四个方面加强合作。合作将有利于加纳学习、借鉴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模式。
▲ 加纳驻华大使爱德华·博阿滕(来源:作者供图;2021年3月,加纳总统纳纳·阿库福-阿多任命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夸库·阿索玛·齐雷梅为新的驻华大使。爱德华·博阿滕即将离任。)
中国一带一路网:在中国生活的这段时间您有什么感受?
爱德华·博阿滕: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中国政府的治理以及中国人民都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我认为人民是一切的基础,做好民生工作,经济发展自然顺理成章。加纳在民生发展方面应当向中国学习。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提升人民生活。未来加纳应当以民生发展为中心。
同时,我们还应当学习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念,他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创新性及深远意义。世界如今面临诸多困难,环顾四周,民族主义兴起。然而,习近平主席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仍然坚持对外开放,并呼吁更多国家加入,这是值得赞扬的。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享有共同愿景的时代。
我去过中国大概15个省份,每个省份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同省份之间也会彼此竞争,例如在投资、人才、旅游业等领域。我曾经在美国工作,我发现中国的市场化程度有时甚至会超过美国。中国人对市场是十分敏锐的。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模式是加纳需要学习借鉴的。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如何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
爱德华·博阿滕:我认为改革开放对中国非常有益,引领中国走向全球化。如果没有对外开放,中国不会像现在这样好。中国人民应当为拥有像毛泽东、邓小平等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而心存感激。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一项明智的决定。
2018年我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次博览促使中国市场面向全世界开放。一直以来,变革都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只有勇敢的领导者才敢于变革。我认为中国人非常幸运,每一代都会出现一位新的领导者,在不同阶段引领中国通往正确的方向。中国如今不仅在政治,同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都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企业也皆占有一席之地。过去二十年,许多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领域建立、发展起来。
我曾去过很多地方,不仅对非洲来说,就是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在过去四十年里,中国完成了发达国家曾经用一百年完成的事,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我认为中国人应当为自己拥有如此伟大的领导者们而感到骄傲。
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在“五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支柱。您认为“设施联通”、“国际产能合作”与加纳的“一区一厂”计划的契合点有哪些方面?
爱德华·博阿滕:“一区一厂”计划是必要的。加纳需要良好的交通来运输产品,以及港口、铁路及公路建设。如果交通不便,货物就难以流通。如果建起工厂却缺乏人才和科技,就很难在短期内有所发展。比如会出现工厂中机器出现问题,却没有人员能够操作的情况。
非洲还需要发展金融。目前,包括加纳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高利率,高达20%甚至30%的利率使得成立和运营工厂都很困难。总统计划在加纳的每个区都设立工厂。因此我们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可以实现我们的愿景。加纳共有275个区,每个区都有不同的优势。有些地方盛产芒果,而有些地方盛产菠萝。这些地区的产品需要支撑整个国家的需求。
例如,在盛产西红柿的季节,人们在任何地区都可以买到西红柿,但三个月之后有些地区就很难买到了。而运输过程使西红柿的价格不断上涨,最终导致其价格昂贵。因此,总统计划让某个特定的地区全年种植西红柿,解决西红柿的储存问题,人们不必再从乡村跑到城市购买。实现这些需要将各个要素集合在一起,这对我们来说是项挑战。而中国已经成功地将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及金融发展融为一体,这是我们需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
中国一带一路网:如今中国已成为加纳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您认为中加应如何更好地进行投资、贸易合作,开创互利共赢、共同进步的新局面?
爱德华·博阿滕:我们的优势在于农业,希望能向中国多出口一些诸如可可、牛油树脂这样的产品。加纳的可可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人们谈到可可时多数只会想到巧克力,但我们还有其他健康的可可产品。尤其是对于中国广大的中产阶级群体,这些产品应该都很受欢迎。所以我们希望能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在中国建立可可加工中心。加纳负责生产可可,对其进行半加工,而后输送到中国加工成各式各样的产品销往市场。这也是我们现阶段寻求的合作,希望找到中国企业一起建立可可加工厂。对于加纳来说,能够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意义重大。
加纳还盛产黄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世界三大金矿产地之一。加纳还可以将珠宝等一起出口到中国。我们在山东、长沙等地举办投资论坛,旨在向大家展示我们所期望的加纳新经济,即生产加工型经济。预计接下来几年会增加8000到9000万个工作岗位。中国的劳动力趋于老龄化,并且成本越来越高,而加纳则拥有更加年轻低成本的劳动力,所以中国有些工厂可以迁移到加纳。我们实际上为中国成熟行业提供了二次发展的机会。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能谈谈未来中加两国合作的领域与方向吗?
爱德华·博阿滕:我认为中加之间首先应当在人才培养方面合作。有了更多的人才,才可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只有提升人才在工程、技术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才能推动中加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发展。传统教育主要集中在经济、历史及艺术领域。虽然现在加纳对工程领域更加重视,但仍然不足。如果加纳可以与中国在人才培养上相互合作,将受益良多。
第二个领域是铁路建设。中国修建了许多铁路,而加纳在这方面的发展仍然有所欠缺,所以可以多向中国学习。
第三个领域是道路和水运。加纳需要建设道路,方便更多人以更低的成本来到加纳。我们也有很多水资源,但并没有将其利用到交通运输中。而在中国,每个省份都利用各地的水资源发展水运,这也是加纳应当借鉴的地方。
最后是农业领域。很难想象在一个拥有3000万人口的国家,食物竟然如此昂贵。中国基本都是陆地,但据我了解应该也只有15%-20%的耕地面积,中国却能满足十几亿人的粮食需求。所以我认为加纳在这方面应当做得更好,向中国学习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
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即人才培养、农业、工程技术教育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如何评价中加两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爱德华·博阿滕:我们把加纳的学生带到中国是想让他们在中国学习,在中国交朋友。我们也希望中国孩子能来到加纳,彼此成为朋友。说不定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就是中国或加纳未来的领袖,而他们彼此也会因为年少时的相遇而建立起坚实的友情。
我认为两国人文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其实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将许多中国学生送到国外。现在美国大部分大学或者研究院里都能看到中国学生的身影,他们学成归来后为中国做出巨大的贡献。这也是加纳的愿望,让更多学生在外学习,学成回来更好地报效国家。
中国一带一路网:当人们提到加纳,您最希望世界了解加纳的什么?
爱德华·博阿滕:我希望大家了解加纳是中国的朋友,加纳为中国提供了新的经济发展机会。中国许多行业已经成熟,正在寻求更多新的市场。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加纳可以作为他们的发展基地。加纳可以提供服务,并将他们的产品销往非洲其他国家,因为非洲是继中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这也是习近平主席与非洲大陆建立紧密关系的原因。不久之后,经济动向将会发生变化。就像经济中心曾经从欧洲转移到亚洲,未来又将转移到非洲。非洲有强大的农业,广袤的土地,充足的水源,还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以及大量的优惠政策。
我相信中国企业也在寻求海外发展的机会,而加纳就是一个好的选择。同时,加纳政局稳定,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不可能将本国劳动力全部输送出去,必须寻求当地劳动力,而加纳可以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身边的加纳籍使馆工作人员的中文都很棒。在加纳很流行学习中文吗?
爱德华·博阿滕:中文已经很流行了,现在越来越流行。也有很多人想学德语、西班牙语或者法语。不过如果你在加纳随便找五个孩子,问他们最想学什么外语,可能其中三个都会说是中文。
加纳总共有46种语言,第一官方语言是英语。我之前在全世界旅游,发现世界上有两件事是重要的:食物和语言。如果去别人家做客却不能共进晚餐,就会很难交朋友。我来到中国后,发现品尝中国美食和美酒是十分必要的,在餐桌上人们的交流更加容易,当然会讲中文就更好了。所以我总让年轻人多学语言,因为很多合同都使用英文或中文。
中国一带一路网:您最喜欢的来自加纳的一句话是什么?
爱德华·博阿滕: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加纳,超越援助”。在加纳文化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无法照顾自己的男人不值得任何人的尊重。在加纳,一个男人不会因为是男人而赢得尊重,而是因为他可以照顾自己、孩子、妻子,可以担负起整个家庭。
加纳的青年不能只依赖政府,等待中国或美国的援助,这样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中国也曾经受过援助,但中国现在已经可以自给自足。加纳也应当努力依靠自己,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就像一个男人首先应当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而后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加纳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也是总统先生的愿景。
(作者系《各国大使眼中的“一带一路”》著者孙超)
来源丨中国一带一路网 编辑丨杜俊知 校对丨于慧宸
责编丨曹家宁 监制丨李申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