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习近平首次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该如何构建?
特别的日子,总是带来力量。去年12月12日,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协定——《巴黎协定》达成五周年之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气候雄心峰会。今年4月22日,《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之日,习主席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呼唤着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而中国,始终是引领者。
去年以来,在众多的“云会议”中,应对气候变化成为重点探讨的主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
▲ 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发表讲话。(总台央视记者王策拍摄)
习近平主席先后出席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气候雄心峰会等重要会议,提出中国倡议、中国举措。最引人瞩目的是,习主席在联大上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一重大承诺体现了中方主动承担重要责任。
▲ 4月16日,湖南张家界,茅岩河风景区内的“天坑心湖”。(来源:视觉中国)
就在这次领导人气候峰会6天前,习主席刚刚同法国德国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这也是继2019年3月巴黎会晤和2020年12月视频会晤以来,中法德领导人第三次共同举行会晤。三位大国领导人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 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自2000年以来不断干涸,甚至濒临消失。(资料图)
共同的议题让更多领导人汇聚到了一起。4月22日也正值第52个“世界地球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披露了一个数据:过去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1.2摄氏度,“正迅速逼近灾难的临界值”。
▲ 阿拉斯加,哥伦比亚冰川(上图为1984年,下图为2020年)。哥伦比亚冰川是世界上变化最快的冰川之一,通过照片能清晰看到气候变暖导致冰川不断消退。(资料图)
当天晚上,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发表重要讲话,同与会领导人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他鲜明提出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三年多前,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三年多后,由此升华的中国方案熠熠生辉。
如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要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绿色发展是根本之策。习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朴素的真理。去年9月,他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曾强调,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 浙江台州,永安溪生态湿地公园。(来源:视觉中国)
多边主义是必由之路。习近平多次强调,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单边主义不得人心,携手合作方为正道。
在22日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他指出,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
▲ 美国总统拜登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
在当晚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方欢迎美方重返多边气候治理进程,期待同包括美方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共同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而努力。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
习近平主席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就像一场赛车一样,有的车已经跑了很远,有的车刚刚出发,这个时候用统一尺度来限制车速是不适当的,也是不公平的。
他由此引申说,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不是说发展中国家就不要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了,而是说要符合发展中国家能力和要求。
▲ 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
在五年前举行的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就曾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责任、发展阶段、应对能力都不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应该得到遵守。
▲ 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是中国与老挝依托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开展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项目。(资料图)
在4月22日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主席进一步阐释为何要坚持这一原则:我们要充分肯定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所作贡献,照顾其特殊困难和关切。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同时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
去年,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碳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实现稳定或开始下降。碳中和,则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
▲ 4月15日,甘肃张掖万亩常青林基地植树现场。(来源:视觉中国)
碳达峰、碳中和,有多么重要?今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这次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他再次强调,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 4月22日,韩国首尔举行迎接“世界地球日”活动,呼吁防疫和环保。(来源:视觉中国)
▲ 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相互依偎的斑马母子。(来源:视觉中国)
碳达峰、碳中和,有多大难度?在前几天同法国德国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时,习主席表示,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他说,“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
在4月22日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主席表示,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
今年1月25日,习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说,我们认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
在这次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主席介绍了最新进展: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他尤其强调,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 3月31日,英国格拉斯哥樱花绽放。今年11月份,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这里举行。(来源:视觉中国)
受疫情影响,一些重要议程被迫延期。原定去年召开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延期到了今年,原定今年5月在中国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则改到了10月。在4月22日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对前者表达了支持,对后者发出了邀约。
环球同此凉热,人与自然命运与共。正如习主席在讲话最后引用的一句古语——“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我们定能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来源丨央视新闻
责编丨曹家宁 监制丨李申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