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波黑斯坦纳里电厂负责人亚历山大·米利奇的中国情结

▲ 这是2019年10月23日拍摄的斯坦纳里电厂。

波黑斯坦纳里电厂负责人亚历山大·米利奇经常到电厂的中方营地“蹭饭”,同中国同事一起吃四川火锅。“还是那么美味。”他开心地说。

在这座由中国东方电气公司承建的电厂,中方管理团队中以四川人居多,热辣美味的四川火锅是日常“标配”。对于四川火锅的这份热爱,是米利奇及其团队同当地中国建设者间亲密关系的真实写照。

米利奇今年44岁,2015年他受斯坦纳里电厂投资方英国EFT集团聘用,开始担任电厂负责人。当时,电厂仍在建设中,缺乏具有丰富电站工作经验的员工,如何组建团队成了一大难题。

“电厂是个复杂系统,可能会发生各种危险情况,只有经过高度训练、技能熟练的人才能在电厂工作。一开始,选择和培训当地人员是我们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米利奇说。

让他感动的是,在中国合作伙伴的帮助和支持下,一支由150名当地人员组成的团队迅速组建起来,并得到全面培训,助力电厂项目于2016年1月正式顺利运营。如今,也正是这支团队在承担着电厂的运营和维护工作。

▲ 波黑斯坦纳里电厂负责人亚历山大·米利奇接受采访。

回忆起在斯坦纳里的过往,米利奇对电厂正式并网发电那一刻最为难忘。“这证明了我们此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成功和出色的。”

开始运营后,电厂不时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甚至是险情。而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中方技术人员的专业表现给米利奇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和我的团队忘不了他们在处理这些棘手难题时表现出的勇敢、高效和专业”。

而在中国合作者眼中,米利奇是兼具号召力与执行力的管理者,他的团队也团结敬业,勤于向中方伙伴学习。“在短短两年内,他带领的年轻团队就迅速掌握了电站运行和维护的关键技术,原计划中方团队要留下30人负责指导电厂运营,现在只需要3人。”东方电气公司斯坦纳里项目技术负责人胡阳说。

在与中方团队的相处中,米利奇还常常喜欢用说得很溜的口头禅——“必须的”。凡是中方人员碰到需要他帮助的事情,无论大小,米利奇都是先来一句“必须的”,然后积极予以解决。

▲ 这是2019年10月23日拍摄的斯坦纳里电厂。

正是得益于双方的融洽合作,斯坦纳里电厂成为“一带一路”在波黑的标志性项目,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兼顾生态环保,带动斯坦纳里这个昔日的小村庄成为该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

几年来,通过与中方团队的朝夕相处,从爱吃四川火锅,到喜爱与中国同事打成一片,米利奇对中国的热爱越来越广泛。

“老亚(亚历山大)是我们的好哥们、铁哥们。”胡阳以“鉴定完毕”的口吻说,“他现在除了爱吃火锅,还经常爱刷中国的电商网站,中国的发展速度和高质量的工业、民用产品都让他赞叹不已。”

米利奇的“中国情结”,也随着他一次次到访中国,游历福州、哈尔滨、成都、合肥等地而不断加深。在他发给记者的几张在中国旅游的照片中,有一张拍摄于成都一家火锅店。照片中的米利奇高举酒杯,神情愉悦,而桌子中央,正是翻滚着热辣红油的四川火锅。


无惧疫情阴霾,中欧“一带一路”合作逆势前行

外媒: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为欧洲提供历史性机遇

为何这些欧洲智库专家都看好“一带一路”?


来源丨新华社 记者丨张修智

责编丨曹家宁 监制丨张保平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一带一路”上的轨道交通,2021年跑出发展“加速度”!

巴西电力专家眼中的中巴互惠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