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经济经验助力非洲创业青年
只要打开手机,就能完成打车、购物、支付——这样的生活或许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对于一些前来中国求学的非洲年轻人来说,在收获专业知识之余,中国便利的数字生活也激发了他们创业的灵感,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了改变家乡的种子。
来自乌干达的迪莉娅曾先后在西安和北京学习生活共11年。“在中国,一个APP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可以预约保洁、美甲,甚至中医推拿。”她说,“中国唤醒了我的创业精神”,回到非洲后,看到的很多问题都能从中国的生活经历中找到对应解决办法。
迪莉娅本科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在乌干达当了一年的实习医生。实习期间,她深刻体会到了医疗体系落后给当地民众带来的伤痛,迪莉娅立志用数字解决方案改善乌干达的医疗系统。
▲ 2022年7月,迪莉娅(左一)与创业团队在乌干达青年创业峰会上合影。受访者供图
3年前,迪莉娅在首都坎帕拉成立了一家健康科技初创公司,公司名称在当地主要语言卢干达语中意为“我的医生”。公司开发的同名手机应用已于今年5月正式上线,它与当地医疗从业者委员会合作,为使用者提供专业的在线问诊服务和医疗保健建议。
大学期间的一次比赛让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内尔第一次来到了中国,他被中国的人文、环境、美食深深吸引。在申请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奖学金后,内尔开始了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
▲ 2022年7月,2018年,内尔(左四)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时留影。受访者供图
本科毕业后,内尔选择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3年的深圳生活里,内尔积极参加各类赛事活动,并前往互联网公司实习,这让内尔对“深圳速度”有了深刻体会:“我的国家节奏相对较慢,我想把深圳速度带到我的团队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高效完成任务。”
中国电商领域的成功经验让内尔深受启发。2020年初,埃塞俄比亚国家银行发布了一项指令,允许非银行机构提供数字金融服务。“这是我把在中国学习期间学到的东西带到祖国的机会。”内尔说。
▲ 内尔(右一)和他的创业团队在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公司工作。受访者供图
在获得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后,内尔回国创办了一家数字金融公司,为埃塞俄比亚商家提供在线支付服务。此外,他的公司还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2021年11月与埃塞俄比亚商业银行合作筹集约600万美元,用以帮助当地流离失所的人群并改善卫生设施。
迪莉娅和内尔身上都有着深深的“中国烙印”。
“中国是我的第二个家,我的家人都叫我‘中国人’,我的思维习惯、行为举止、做事效率都像中国人。”迪莉娅说,中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许多学业外的收获。
内尔对中国的向往源于他对功夫电影的热爱。留学期间,他对中国文化愈发着迷。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内尔学习了汉语并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四级。“自律是我从中国人身上学到的第一件事——如果必须要工作,那就努力工作。这样的精神也帮助我创立了现在的公司。”内尔说。
近年来,一大批像迪莉娅和内尔一样的非洲青年从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经历中获得灵感和启发,重返非洲后结合本地需求进行尝试和创新,成为当地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文字记者:周楚昀、刘畅;视频记者:刘畅、张改萍、汪平;报道员:路继承;编辑:徐晓蕾、王沛、程大雨、马骁)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来源丨新华社
责编丨蒋雅妮 监制丨李璐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