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视频丨如果“海捞瓷”会说话
11月21日,备受瞩目的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江口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沉船”“国宝”……充满神秘色彩又写满历史风韵的古瓷器引发广泛关注。如果“海捞瓷”们能“开口说话”,它们会给我们讲述什么样的故事?
▲ 图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丝路遗珍——中国古代外销瓷展”展馆
7月以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策划推出“丝路遗珍——中国古代外销瓷展”,展品种类丰富,数量达500余件(套)。展品遴选了各窑址或遗址出土的唐、宋、元、明、清时期外销瓷以及沉船出水的外销陶瓷,游客既可以一睹五朝外销瓷风采,也可以竖起耳朵听海捞瓷们“讲述”古代海上瓷贸易往来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精彩故事……
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出的唐三彩骆驼,来自唐代巩县窑。在唐代,丝绸之路由长安通向西域,是中国对外贸易不可或缺的交通纽带。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既是往来商客的坐骑,又是货物运载工具。每当驼铃响起,大漠中的商队不畏艰险、长途跋涉的一幕似乎又在眼前重现。作为丝绸之路的“代言人”,唐三彩骆驼拉开了此次展览的序幕。
来自唐朝长沙窑的青釉褐斑模印贴花壶,由“黑石号”沉船打捞而来。该船在一千多年前开往阿拉伯地区时,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触礁,直至1998年被发现,出水五万多件长沙窑瓷器。壶壁上刻画的是在阿拉伯地区被称为“沙漠面包”的椰枣和一位翩翩起舞的胡旋女。椰枣树下胡旋女随旋律而舞动,大唐窑火交织着西域风沙,见证着这一时期的东西方往来。
青白釉执壶产自福建德化窑,由南宋中国远洋货船“南海I号”沉船打捞而来。“南海I号”沉没于广东省阳江市海域,1987年被发现,于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德化的“高岭土”含铁、钛等化学物质杂质成分少,所以烧制出的瓷器釉色纯净如玉、釉面晶莹光亮,呈现出玻璃般的通透质感。
头顶着海底礁石的元代青花花卉纹八棱执壶,出水于西沙海域,产自景德镇。元朝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作为对外贸易重要商品的陶瓷,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元青花既是外销瓷中的精美商品,又是文化互融的代表之一,瓶身上的青花多用西亚“苏麻离青”钴料绘制,纹饰构图繁缛,具有中东细密画风格。
如今,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的出水,再一次打开水下的“时光宝盒”,又会有一批国宝将与公众见面,串联起历史的脉搏与文明的记忆。
一座从海上崛起的“未来之城”
这批千年前的“中国制造”首次重归故里
来源丨新华社
责编丨蔡容涵 监制丨丁蕾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