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为何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华网思客 Author 思客
中国吸引外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商务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开年首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76.9亿元,同比增长14.5%。
投资动向往往预示着经济走向。外资持续加码中国市场,这表明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和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正在激发出更多机遇,更好的营商环境也正持续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
外资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2022年以来,中国吸引外资规模稳步上升,结构持续优化,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做出了积极贡献。
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在2021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2022年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际使用外资以人民币计首次突破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以美元计达到了1891.3亿美元,增长8%,引资规模依然保持在世界前列。
制造业引资大幅提升,高技术产业成为重要的增长点。2022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2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1%。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449.5亿元人民币,增长28.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引资分别增长49.6%和21.9%。
主要来源地投资普遍增长,东中西部引资全面增长。2022年,韩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分别增长64.2%、52.9%、40.7%和16.1%。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对华投资分别增长92.2%、17.2%和8.2%。东、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4.7%、21.9%和14.1%。
2023年首月,我国外资成绩单延续了上一年的强劲势头。外资企业对华投资热情不减,在华投资逐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转变,并更加重视全产业链布局。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引资结构不断优化,折射出中国高质量发展活力足,正在逐步形成引资新优势。
上扬的引资曲线背后,是系列政策的持续加力。2022年以来,新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施行,实现了制造业条目清零、服务业持续扩大开放。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新增条目数量达到历年新高,为外资企业投资中国进一步拓展空间。一批含金量足、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正在加快落地。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负责人孟华婷表示,商务部今年将全力推动这些政策落地开花,并将根据中央部署,再推出一批政策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给外资企业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也是吸引外企追加投资的重要原因。在减税降费方面,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减税降费的政策措施,各地加大落实力度,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中国贸促会于今年1月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总体较高,超九成受访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为“满意”及以上水平。
春节过后,多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召开新春首会,强调更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表示,2023年将深入实施外商投资法,保障外资企业平等进入市场,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及时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各类困难问题,提升服务保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定外商投资信心。
中国市场持续回暖,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据商务部统计数据分析,超过九成在华外资企业主要是面向中国市场。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今年中央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中国的动力也会更足。
近日中国贸促会对390多家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进行调研,结果显示,98.2%的受访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抱有信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也在2月23日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目前已有数十家跨国公司总部与商务部对接近期来华商务考察的相关安排。
进入2023年,我国吸收外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各种不利因素仍在发酵。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超大规模市场、完备的工业体系、丰富的人才资源、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等构成的引资综合优势在不断强化,广大外国投资者仍有很强的意愿来华投资。
孟华婷介绍,今年商务部将继续加强与外资企业及外国商协会常态化交流,帮助解决企业困难问题,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推动更多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持续加大高技术产业引资力度。
相信在一系列有利条件下,2023年中国吸收外资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编辑:周佳苗 孙惠
制图:李权 王亚婧
校对:马宇聪
来源丨新华网
责编丨曹家宁 监制丨史春姣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