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近期以来,我国制度型开放的推进步伐加快。其中,作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平台再担重任。连日来相关部署不断,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推出新举措,推动这些平台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涉及贸易投资、金融开放、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同时,平台的制度创新成果还在加快向全国复制推广,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红利。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探索制度型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排头兵”,这些开放平台有条件承担先行先试的重任,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7月1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并提出一系列开放举措。 在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看来,这标志着我国加快了制度型开放的推进步伐。“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新阶段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目标。制度型开放本身涉及很多边境后措施,对制度体系、监管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涉及更多关键领域的改革。可以预想,制度型开放推进过程将有效推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值得注意的是,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平台被赋予重任。国务院日前印发文件,率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具备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出6个方面33条具体措施。 张晓涛认为,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有条件承担先行先试的重任,率先开展压力测试和改革探索,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路径,为推动加入高标准经贸协定提供实践支撑。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在近期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也提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综合试验平台作用,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内重点领域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有利于充分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任务明确的同时,具体部署也在加快推进。商务部日前发布《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2023—2025年)》,明确未来三年相关自贸试验区拟自主推进的164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各个自贸试验区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实践创新。 在7月19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介绍,接下来,将围绕“三个提升”,即提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水平、提升市场准入水平、提升改革系统集成水平,全面推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地方上则根据自身特色、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需求,围绕优势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更多探索。 例如,日前,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布了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实施方案。文件出台后立即引起企业广泛关注。“维修作为完整产业链的必要环节,是制造的延伸,也为研发提供了设计更新的动力。”天弘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刘平介绍,作为苏州自贸片区电子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增加公司产品的附加值。 南京海关自贸处处长胡文杰介绍,目前已有3家企业表达了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的意向,预计每年可带动增加超亿元进出口量,将有效激发当地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除了具体领域的拓展,自贸试验区还纷纷以行动方案和任务书等形式,部署新一轮制度创新重点。其中,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已经推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提升战略行动或实施方案,明确了3年至5年时间段内建设的重点。 海南自由贸易港也提出,全力以赴做好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着力构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和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空海国际交通网络和国际经贸合作网络,并提出实施新一轮制度集成创新三年行动,围绕贸易投资等重点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创新经验成果还在加速向全国复制推广。近日,国务院印发通知,向全国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共计24项改革试点经验,涉及投资贸易便利化、政府管理创新、金融开放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领域。 记者注意到,加上此前向全国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的六批制度创新成果,目前自贸试验区已经复制推广了近30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包括了多项开创性改革举措。 比如,2013年我国在自贸试验区推出第一张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迈出了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第一步,经过数次修订基本放开了制造业的外资准入,正在全面有序推进服务业开放;率先实施了“证照分离”;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设了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很多“第一”在这里实践、探索,然后再复制到全国。 “未来,随着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平台按照试验探索、总结经验、复制推广的步骤有序展开压力测试,改革红利将加速释放。”张晓涛说。他进一步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更多重点领域高水平的开放探索、制度创新将为这些开放平台以及所在区域的开放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和新活力。
借“一带一路”东风 百年口岸奔跑在开放最前沿
来源丨经济参考报 记者丨王文博
责编丨蔡容涵 监制丨叶琼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