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8年11月22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最近腾讯在金融方面有两个较大的动作,虽然对外保持了一如既往的低调,但却难以不引起广泛关注。一是「微信支付分」的内测,二是「零钱通」的公测,如果说前者对标的是蚂蚁金服的芝麻分,那么后者无疑就是微信版的「余额宝」了。 打开微信「钱包」-「零钱」,可在页面下方看到「零钱通」的入口,如果找不到入口,则说明你还不在测试范围内。 微信涉足理财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早在 2014 年微信便上线了提供活期、基金等理财产品的平台「理财通」,但零钱通之所以引发关注,关键在于它终于解决了微信支付长期以来为人诟病的缺陷:活期理财不能像余额宝一样直接用于付款。 零钱通本质上也是货币基金,用户可将微信或银行卡的余额转入享受收益,亦可直接将零钱通的资金直接用于支付,体验与余额宝基本一致。 目前零钱通一共有 4 只基金可选,年化收益均在 3% 以上,而余额宝的 12 只货币基金年化最高的「国投瑞银添利宝货币 A」也未超过 3%。相似的使用体验,更高的收益,因此不少媒体把零钱通称为「余额宝真正的对手」、「支付宝压力有点大」。 然而,一款比对手晚了 5 年的产品,与其说是叫板余额宝,倒不如说是微信终于要补足短板了。 诚然,微信十分擅长后发制人,微信支付比支付宝起步晚,尚可通过 2014 年春节红包实现逆袭,除了活动策划得当,也有天时地利的因素。彼时微信支付正好赶上移动支付爆发之际,市场格局未定,微信支付得以和支付宝站到同一起跑线。然而,眼下的大环境对零钱通并不算有利,零钱通一问世便有些「先天不足」。 2013 年余额宝上线之初,市面上早已有货币基金产品,但余额宝的成功,靠的是支付宝庞大的体量和支付打通的便捷体验,而动辄 6% 甚至 7% 的高收益更是打破了人们的认知。这其中既有当时银行「钱荒」推高收益的原因,也有支付宝的补贴在内。而随着市场份额的稳定、产品的成熟、监管的加强,收益下滑也是大势所趋。 因此,尽管零钱通的收益高于余额宝,但从两者年化最高的两款基金来看,3.2% 和 2.9% 的差距真的可以算是优势吗?一万元每日 1 和 0.79 元收益的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且这里的年化指的是「七日平均年化」,如果查看每日的「万份收益」,你会发现两者几乎是一样的。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分析认为,随着规模的扩大,二者的收益率会逐步趋同。况且如今 3% 左右的收益率,早已跑不赢通胀,因此零钱通与余额宝的竞争,更多地应该看其支付属性而非理财属性。 单看交易规模和用户数,微信支付在这方面并不逊色于支付宝。易观第二季度的报告显示,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在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53.62% 和 38.18%,遥遥领先于其他对手。 一说到微信的商业模式,总是离不开对其社交关系链的探讨,但这于微信而言却是一把双刃剑。 从微信支付在「红包大战」大获成功可看出,社交关系和庞大的用户基数的确对用户习惯的养成和用户黏性的起到关键作用,但也因为微信的社交属性,使得在上面的交易多为熟人间或线下小额支付,很少有大额资金来往,用户账户上的余钱不多,零钱通的出现固然能提升使用体验,但也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总是如影随形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即便微信这几年一直强调自己「连接一切」的属性,也日益有平台化的趋势,但在普通用户眼中,它依然摆脱不了「社交软件」的形象,加上理财通的推广做得并不好,存在感不高,微粒贷还仍在灰度测试阶段,实在很难让用户将它与理财、金融工具联系起来,就好像支付宝一直想搞社交却至今还是被当作支付工具一样,用户认识一旦建立,就很难打破了。 另一方面,背靠淘宝、天猫、饿了么等线上交易平台的支付宝,已经形成了「理财 - 支付 - 消费」的严谨闭环,少了自有电商平台支持的微信,在这方面明显还差一大截。腾讯投资的拼多多和京东等电商平台,体量上尚与淘宝天猫有差距,微信支付也没有取得排他性的支付「特权」,拼多多、唯品会等都是多种支付方式并存,更不用说有支付牌照的美团和京东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综合来看,零钱通的出现,更像是微信支付补足短板之举,远不到「叫板」余额宝的程度,遑论「威胁」支付宝了。 不过,随着微信智慧零售战略的推进,在线下商业类支付的带动下,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打通了社交、理财和支付的零钱通,还是大有可为的。至少有竞争,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应该是好事。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 关注「知晓程序」,微信后台回复「微观」,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其他
恕我直言,微信正在公测的「零钱通」根本不是余额宝的对手
▽ 点击「阅读原文」,让你的小程序开发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