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媒大佬畅谈自媒体时代新走向

2017-02-20 新经济思想库
每日思想

一、人民日报与微博联合推出的全国移动直播平台正式上线


 

昨天,人民日报与微博共同推出的全国移动直播平台正式上线。

 

微博CEO王高飞表示,“过去两年里,我们不断完善内容发布和传播的工具,并投入7亿营销资源支持媒体微博的传播推广,未来3年我们还计划投入10亿营销资源,进一步支持媒体在微博上的运营。”王高飞表示,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给媒体融合不断提出新命题。移动直播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新命题之一。一方面,政府部门和媒体积极运用这种新形式,在信息公开和传播上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发布信息的门槛也不断降低,但这些信息的准确度和专业性难免存在不足。这就更需要政府和媒体跑在前面,不仅要让权威信息发布的速度更快,更要让权威信息的表现形式更新。

 

二、观媒薛陈子:技术是阻碍传统媒体转型的重要因素

 

近日,“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在北京召开。

 

传统媒体转型的困境一直都有,主要是体制束缚,而且很难改变,我们观媒一定是在规则之内去帮他们做探索,找到止跌的方法。比如说,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传统媒体的技术太差了。

 

三、秦朔:未来兴趣付费阅读是大趋势

 

著名独立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

 

年轻读者在付费阅读方面,对情感类、实用技能,就业、职场、投资理财,更愿意付费,未来,对兴趣付费是大趋势。自媒体的春天已经到了。

 

当然自媒体也有分块,5%订阅被关掉,一眼都不看,10%半年不更新,还有很多更新频次放慢,慢慢在分化,真正持续的比例没有想象高,大浪淘沙。

 

四、李明:我们的愿景是越来越多小的工作室纳入平台

 

二更CEO李明:越来越多小的影视工作室纳入到我们的平台,我们的愿景是这样的,但是全国各地影视团队很多,一千多个要对接到,我们现在放慢节奏,因为市场需求还没有有支撑起来。

 

影视团队的合作标准有两个维度,一方面,我们选择的团队,我们希望内容是有头条的潜质,在行业里做到内容策划制作水平比较高;另外一方面,全国地面的城市站,也需要对接,平台有独立的能力,二更也会指导。

 

五、邱兵:除了兴趣推荐阅读 也要表现人的价值判断


 

梨视频CEO邱兵:

 

关于梨视频的转型,内容本身跟其他视频平台有很大的不一样,软一点,生动一点,我们本身就要以这个为主。我们根据用户画像,梳理了一下定位,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做出的决定。

 

我们的用户画像,相对比较年轻,各个年龄段也都有,都在看。

 

说我们每天都有超过500条视频,实际现在早就超过了这个量。我们后台有600人团队,每一帧都是经过精心剪辑的。第三方内容也有,要审核。

 

我们的目标是每天原创视频要上千条,目前拍客已经接近万人,单身活跃的拍客还没有那么多。数量上去之后要加强审核。

 

我们主要根据用户阅读兴趣来推荐内容,但也不是完全依赖兴趣,表现人的价值判断,这是我们比较坚持的做法。

 

梨视频的价值观,不会迎合很多东西作为卖点,追求阳光、酷的东西,几乎没有太离谱的内容。

 

六、许子东:自媒体时代要坚持自己 不能为了吸引人变声

 

自媒体时代内容很多,嘈杂的东西也很多,好内容不容易被发现,如何在这个时代保持知识分子的尊严?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许子东:坚持自己,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声音被淹没没办法,不能为了吸引人变声,门户网站也负起筛选责任。另外,还是要靠传统专业的媒体人。

 

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许子东:以前都要到图书馆去,现在互联网方便了,消除不平等方面还是好的。

 

只能靠传统教育,到读书馆去找书看;尤其是对学术界的人,不能靠互联网,还是要靠自己的,越是互联网时代,靠自己读书出成果更容易

 

七、陈朝华:传统媒体先做好内容,比做平台要聪明


 

传统媒体到门户到自媒体,自媒体市场饱和了吗?

 

360公司副总裁、北京时间联席总裁陈朝华:既饱和又不饱和,在现在的自媒体格局中,如何能标新立异,在细分领域做到创新,在移动互联时代,各种可能性都存在,各种奇迹都可能发生。内容创新零门槛,从0到1这一步大家都看到了,但1以上怎么做?不论是传统媒体转型,还是自媒体创新,进入头部的竞争会更激烈,空间还有,对自媒体团队,有分工协作,生存空间会大一些,个人则会回归到自媒体本身。在专业领域做表达,很多自媒体人有些误导,并非所有人都是内容创业者,内容还是要有门槛的,而且越来越高。

 

如何看算法?

 

陈朝华:期待算法更加精准,优化,对用户画像更精准的前提下,对未知的部分有判断,能扩展读者视野或发掘兴趣,这比不断重复推荐好;目前个性化分发是1.0阶段,我希望能达到2阶段,对用户更加精准画像,而非简单算法推荐无聊的内容,千人千面要做减法,机器也应该有所节制,要给户有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有朋友聊到,过去淘宝推同款,都感觉是垃圾,根本不想看,但现在就有想买的。对人的画像更有逻辑性。

 

如何保障自媒体时代接收到优质内容?

 

陈朝华:技术和硬件发展,呈现形态上会有变化,但内容优质还是要靠笨办法,有天才,但要花积累和时间做好,慢一点对内容品质更好保障,不是严格意义上突发新闻,没必要,一些内容不是事实报道,只是做情绪和喧哗,不可取。自媒体垂直领域的人才,让他们的表达和更多人分享,是社会的进步和他们的权利,我想提醒,他们也要尊重信息获取者。

 

专业的优质内容生存者,会有空间,过去一旦聚焦,就能获得好的收益,现在人人都可以拍照,但要拍出大师级的作品,还是要靠专业摄影记者。现在网络作家很多,但过段时间来看,真正头部的内容,还是要靠专业的人。

 

传统媒体进军自媒体、直播,他们转型需要注意什么?

 

陈朝华:不要轻易做平台,商业网站有平台价值,做产品发布平台可以,比如梨视频还是比较成功的,让有调性的优质内容能在各平台呈现,将来,会细分,成为聚合平台。但指望自己,做成平台,

 

最近我注意到,一大堆APP会死掉。前100名数据还不错,但第1000名月活只有130万,头部很集中,很多传统媒体的客户端没必要。传统媒体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先做好内容,比做平台要聪明。

 

传统媒体做直播,收益是很少的,但为了赶潮流而赶潮流,他们怎么做?

 

陈朝华:他们可以还是从媒体价值来定位自己。


八、徐达内:草根内容创业的机会越来越少



内容创业是不是没有机会了?

 

徐达内:应该说是草根的操作方法的机会比较小了,草根的操作方式要结束了,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转化效率商业价值不高。

 

这是因为,图文、短视频,内容的升级迭代;粗暴的抄袭少了,版权保护加强了;消费者的心智也提升了。总之,草根的机会越来越小了。

 

哪种类型的自媒体更受欢迎?

 

教学类的自媒体很多,移动互联网会切得越来越细。知识付费,解决场景问题,都是基于某个具体的场景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已经成为常态了。技能类的只是其中一种,比较好的切入口。

 

知识付费,不适合绝大多数的自媒体。除非是某个专业领域的自媒体,比如孕产科代付;娱乐消息,科技评论的,未必有这个能力去需要别人付费。没有系统的服,哪怕是某个很有干货的专家,未必能做好,这个过程是个产品化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

 

徐达内:音频有一种伴随感,更容易形成付费。如果知识付费回到教育领域,根本就不是新鲜概念。图书就是付费的一种啊。微信即将推出付费功能,很有可能就是单篇图文开始。不是所有的就是付费的。有可能是这样的。

 

知识付费一定是要跟教育相结合,内容付费应该成为教育产品,而不是一个媒体产品。

 

九、喻国明:算法推荐应锁定社交圈子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

 

盛典本身就是对现阶段新媒体发展的检阅,集中了很多前沿人物,对学术研究有很多启发。

 

哪个市场是饱和得不能太饱和的?其实,细分而言,如果能专注于某个领域,就能做得很好。这样的点是很多的,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

 

如何评价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

 

喻国明:一点是最早关注的,它的“势”是好的,有陈彤团队做内容、有小米作硬件平台、有算法推荐,与竞争对手相比,构造比较完整;但今日头条有先入为主的优势,一点想突破,这三点支撑还很难,要有爆款,内容也好、功能也好、便利性也好,要有某种强大的吸引力。比如,当年的微信,跟别的相比有什么?就是用声音突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一个功能上的借助点,就让人一下子接受了它,并一路走到今天。

 

如何看待当前的算法推荐?

 

喻国明:一次输入、一个词定义,一次性对话,使精准度不够,算法要算得好,就要多加条件,才会更加精准。国外现在有一种对话式的聊新闻,就像我们俩聊天,光问一句话可能不知道,但问三句五句,就能知道你最需要的是什么,要在互动对话方面增加更多的功能,这其实就是一种人机互动,算法要建立在人参与的基础上,多次对话可能会解决算法上的障碍。

 

还有一种对比性的信息提供方式,比如我是老师,可能也关注90后圈子的事情,如果按照年龄来划分,我就能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话语圈、兴趣圈;如果我处长,我可能就想了解我的科员们的圈子;如果我是个农民工,我可能想了解工头的圈子。如果能提供跨越圈子的对比信息的话,也能超越。

 

算法不能只算接触行为,而应锁定社交圈子,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跟什么样的人打交道,你处于什么样的圈子里,就是你的社会活动空间,如果通过社交数据了解受众的社会关系属性,对他需求的把握就一定是准确的。但是社交数据怎么拿到?如果能跟微信、微博合作,就能实现,这是比今天的算法更好的,实际上就是关系算法。

 

(转载:凤凰科技)

 

十、机器人写新闻这件事,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

 


《华盛顿邮报》的写稿机器人 Heliograf,从去年里约奥运会开始撰写一些新闻,最开始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快速生成一些简单但有效的信息,比如奥运会的比分、金牌总数、以及其他的以数字为核心的报道。

 

里约奥运会期间,这类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新闻发布在《华盛顿邮报》的 Twitter 账号中。在之后的大选报道中,机器人 Heliograf 加入了更强的分析、评论语气,成文也更接近于人类记者的水准。

 

要让 Heliograf 能自动写出这样的文章,编辑需要先设置好故事模板,比如文章中要包含哪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生成不同的表达句式(从“ 共和党保留的国会的控制权”到“民主党重新获得国会控制权 ”)。

 

模板建立以后,可以将相应的数据嵌套到 Heliograf 的模板当中。大选期间,Heliograf 从选举投票记录网站 VoteSmart.org 识别出文章需要的数据,为他们在故事模板里匹配合适的表达方式,整合不同信息,最后根据不同的发布平台写出不同版本的文字。

 

同时,机器人可以通过 Slack 提醒记者数据反应出来的一些反常现象,《华盛顿邮报》数据创新中心的负责人 Jeremy Gilbert 认为这也能成为寻找独家新闻的一种方式,记者可以对这些数字反映出的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

 

《华盛顿邮报》并不是唯一一家采用机器人写稿的媒体。

 

世界最大的通讯社—— 美联社从 2014 年开始和提供自动化写作服务的公司 Automated Insights 合作,让机器人读取财报,然后按照编辑预先提供的架构,自动生成偏向于数据分析的财经新闻。去年 10 月,美联社透露,下一步准备利用人工智能将文字新闻自动转化为广播。

 

Gilbert 表示采用机器人来写稿是为了将记者从单调、重复的工作当中解放出来,更加聚焦于复杂、深入的选题操作。

 

它不太可能取代记者的工作,但《华盛顿邮报》可以通过不断训练机器人的写稿能力,来节省人力开支成本,同时确保报道覆盖的内容和领域足够全面。

 

下一步,《华盛顿邮报》打算是让机器人能和人工写作更好的进行整合。如果读者在周四分享了一则周二的文章,那么 Heliograf 能自动在文章中更新事件的进度和最新消息。Glibert 认为 Heliograf 在改写新闻方面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你只要告诉它哪些部分是事实、分析、观点... Heliograf 就能做好拼接和整合的工作。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