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习近平: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2017-12-10 新经济思想库

新经济

习近平: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下午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就这个问题作了讲解,并谈了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

 

习近平强调,要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我国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要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完善大数据发展政策环境。要坚持数据开放、市场主导,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培育造就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

 

习近平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

 

习近平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要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风险因素,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要加强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推进同企业积累的社会数据进行平台对接,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习近平指出,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民生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民生服务,弥补民生短板,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住房、交通等领域大数据普及应用,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要加强精准扶贫、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助力。

 

习近平强调,要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要加强政策、监管、法律的统筹协调,加快法规制度建设。要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要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等的保护力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社会稳定、国家安全。要加强国际数据治理政策储备和治理规则研究,提出中国方案。

 

习近平指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将AI列入中小学必修课?各国为培养AI人才操碎心

 

当前,上至发达国家政府,跨国互联网巨头,下至研究机构,AI创业公司,无不将AI视为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性战略,就在刚刚过去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人工智能也成为嘉宾演讲中交集最多的一个词汇。而人工智能的竞争是以顶级人才为根本,如何培养出能够引领AI发展的顶级人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然而,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分布极不平衡,全球AI领域人才约30万,而市场需求却在百万量级,全球共有367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每年毕业AI领域的学生约2万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布局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要远超其他国家,在全球367所AI高校中,美国拥有168所,并且在AI领域学术能力排在世界前20的学校中,美国也占据了14所。中国AI高校在数量上位列第二梯队,有分析认为,中国AI教育不敌美国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国的AI基础层人才储备薄弱,美国AI基础层从业者人数17900人,中国在该领域从业者人数1300人,仅占中国AI总人才的3.3%。尤其是处理器/芯片和AI技术平台上,中国缺乏驱动能源,即缺乏高级人才支持高端教育体系为产业发展续航。同时,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人才布局也遥遥领先,Google、IBM和微软等老牌互联网和IT技术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末即建立了完善研究院体系,而中国BAT在2010年才开始布局。雄厚的学术和研究实力,帮助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首屈一指的地位。

 


在国家战略层面,各国也积极推出AI人才方面的战略计划。中国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千人计划”,建设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用5-10年时间引进2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而其中很多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这将大大促进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而英国政府通过提供研究资金,在本国领先大学中设立由企业资助的大学AI硕士课程,并增加了200多个人工智能博士学位,以优厚的条件吸引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背景的人才。日本则计划从2020年起,将编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力争AI培养从娃娃抓起。

 

伴随着人工智能风口而来的是AI领域人才需求激增,2017年前10个月内,AI人才需求量已经达到2016年的近两倍,2015年的5.3倍,人才需求直线上升,年复合增长率超200%。AI相关岗位的平均月薪资达到2.58万,远高于一般技术类岗位。并有50%的AI岗位提供股票期权,而高薪资并没有缓解AI人才的紧缺,合适的顶级人才缺少,企业不得不降低工作经验门槛,对比2015年和2017年企业对AI人才工作经验的要求,已由5-10年降低到3-5年,甚至有企业不惜从零培养人才。虽然对新人放低标准,但对AI顶尖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精通各种AI技能,还需要有足够的管理能力,能够承担培养团队,锻炼新人的责任,这反应出大部分AI公司正期望通过“老鸟+新兵”的策略来弥补缺口,同时也有助于缓解企业巨大的薪酬压力。

 

 

腾讯入股永辉超级物种 在战术上与阿里盒马鲜生抗衡

 

阿里新零售布局上最为激进,盒马鲜生从模式上已形成壁垒;京东和美团小步迈进;此次腾讯与永辉的联手,将成为行业新变量。

 

随着互联网巨头的接连入局,商超零售行业的对战一触即发。

 

记者获悉,腾讯重金入股永辉超市旗下生鲜超市超级物种,目前交易已经close,预计在两周内宣布。这是腾讯在零售领域的重要战略投资,目前股份占比和估值金额未知。永辉超市市值目前846亿,此次与腾讯的联手或将改变新零售商超行业的竞争格局。

 

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腾讯从今年下半年起大范围接触新零售项目,尤其盒马鲜生今年进展迅速,更促使腾讯加快脚步。上述人士认为,此次腾讯入股永辉的意义,一是对标盒马鲜生的布局线下生鲜商超,二是打造底层技术改造样本,实验腾讯的零售解决方案。

 

生鲜行业是万亿元规模市场,生鲜商超的线下改造空间巨大。互联网巨头和资本巨头都在觊觎这个市场。其中以阿里最为激进。阿里2017年投入重金,布局新零售三大块业务,盒马鲜生已新开门店20家,零售通部门赋能60万线下小店,以及其投资了区域性零售企业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都。 2017年11月,阿里还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零售集团高鑫集团的二股东,持股36.16%。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盒马鲜生实验的商超改造模式已形成壁垒。一位商超零售高层告诉《财经》记者,此模式的精髓在于线上线下融合的系统,多数属于盒马专利,竞争对手难以复制。张勇在阿里入股高鑫集团后公开表示,阿里巴巴的策略是先在部分本土化的商超进行新零售试验,随后再应用至更大规模的商超集团。这意味着,盒马模式或将快速输出到高鑫集团内454家大卖场。

 

所以,对于腾讯来说,如果它不做新零售。商超支付入口、数据入口、流量入口等都将受到日渐壮大的阿里新零售业务的影响。

 

一直以来,腾讯都在投资体系内外部寻求合适的投资标的。《财经》记者了解到,腾讯曾力挺美团深入线下商超战局,但美团2018年重点,除了新零售,还有网约车市场。目前美团旗下生鲜超市掌鱼生鲜进展较为缓慢,迄今为止只在北京开出一家店。据接近章鱼生鲜的业内人士透露,章鱼生鲜还未加入餐饮业态,生鲜占比少,仍在验证零售店面模型。而与腾讯深度合作的京东,其生鲜超市京东7Fresh也在筹备中,尚未开业。

 

框架和扩张模式已经成型的永辉超级物种,似乎成了现阶段腾讯最合适的选择。

 

一方面,相比线上销售比例更高的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的线下经营比重更高,更像是“餐饮+生鲜+超市”的线下业态集合。因此,腾讯的投资或能使其快速扩张,提升线上化能力。另一方面,超级物种将为腾讯试验线下零售技术方案。微信作为最大的社交账号体系,能将在线上线下涉及零售的所有场景的会员、支付和信息系统打通,意味着用户只需要用一个微信将集中所有消费环节的数据。超级物种或是这套方案的落脚点。这是没有社交和账户体系沉淀的支付宝不具备的绝对优势。但改造的具体效果仍待验证。

 

零售是个长期战役。从拍拍、易迅、京东到口袋购物,过去的做法表明,无论是自己做还是投资,腾讯从未放弃零售赛道。这本质是因为,腾讯是流量中心,它需要寻求变现渠道。广告、游戏和电商是其现在的变现渠道,而长期来看,这个渠道是零售。同时,以社交为核心的数据可以与零售领域的外部数据结合。

 

一位零售领域的投资人士指出,腾讯投资永辉超级物种,或将加速超级物种的扩张和技术改造,在一定区域和规模范围内与盒马鲜生形成抗衡。但盒马模式已经跑通,完成以大数据驱动为基础的人、货、场的重构,而业内对于“超级物种是否是互联网思维的商超”仍有争议,对腾讯在零售生意上的能力也有所疑虑,底层技术改造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或许不能快速见效。

 

 

阿里巴巴CEO张勇:被90后怼要忍一忍,多一点好奇心


“未来不论是零售还是金融、制造,都不会有所谓线上线下之分、传统新潮之分,而只有是否数据驱动的差别。……走向未来的路一定有很多困难,遇到困难缩回来是本能,但企业家的核心是坚持。”

 

12月9日,在“2017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表主题演讲时这样说。

 

他回顾了阿里巴巴创立18年的历程并指出,不论是从最初的出口信息平台到电商交易平台,再到对云计算的探索和坚持,“阿里巴巴的所有努力,不仅是因为看到了未来,更是因为相信这个未来”。

 

“相信未来”正是此次领袖年会的主题。在演讲中张勇进一步阐述了阿里巴巴对“五新”的战略思考:“零售不应该有线上和线下之分,而只有数据驱动和非数据驱动的差别;同样也没有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分,差别只在于是不是拥抱数字技术的金融企业;未来的新制造一定是通过数据实现对消费者的洞察,从而升级制造、升级产品设计、升级产品供给,升级渠道关系,能够建立一个崭新的C2B的大的愿景。”

 

“我觉得对未来永远是美好的,我们需要相信未来是美好的,我们要畅想未来。实际上走向未来的路是很痛苦,有一首歌是《明天更美好》,我说是后天更美好,明天肯定很痛苦,因为你要走向未来的美好,一定要经历就像西天取经一样,九九八十一难,不断过关,不断打关升级才能够走向未来的美好。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家精神面对未来的挑战,走向未来的过程当中,如何面对过程当中的艰险,我们最重要的是坚持”张勇说。他特别分享了天猫双11的例子,“现在双11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名片,但2011年双11就曾经出现技术午夜惊魂。经过彻夜奋战,黎明到来之前我们完成了修复。“经历了这一关,我们开始意识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本源相同。”张勇坦陈,“就是这样一次次打怪升级中,阿里巴巴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向前发展。”

 

未来永远不变的是变化,一个新兴事物出来以后,这班车没赶上,落后了,别的企业发展起来了,怎么办?“本能的反应我要赶上他,别人做我的也要做。但更重要的是要想下一班车是什么。这一班车没赶上,但它肯定不是末班车,一定会有下一班车”,在演讲中,张勇特别强调。

 

“所以对未来的好奇心就特别重要。”张勇说,“在公司跟90后开会,我有时候真会胸闷,他们直接跳出来说‘老逍你太老了不懂’,但是作为70年代的人这时候就要忍一忍,多一点好奇心,看今天的互联网用户怎么使用互联网产品,这样才能让一些新生事物萌芽,才能够看到未来的希望。”

 

演讲中,张勇在“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初心前加上了一个状语“在数字经济时代”。“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让销售变得更高效,让营销更高效,让制造更智能,让渠道管理更智能,阿里巴巴的所有工作都是继续围绕这个使命展开。”

 

在他看来,这一方面是激发消费者对新的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是对企业家精神的激活。“今天对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不仅是被激活,而且还要自我激励。”张勇说,“最重要的企业家精神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摩拜ofo投资人首次同台齐表态:两家一定会合并

共享单车的话题热度不减,这一次,ofo和摩拜的投资人,终于公开一起表态称,两家公司应该合并。

 

12月7日,在“第十七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天使投资人王刚、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等多位知名投资人,针对“合并”话题进行了讨论,自然也谈到了ofo和摩拜的合并。

 

巧合的是,同一天,有媒体称ofo近期敲定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融资,此前的主要投资方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均有参与。其言下之意是,ofo和摩拜可能并不会那么快发生。但在这场论坛上,58集团CEO姚劲波指出,ofo和摩拜不会长期这么一直弄下去,合并还是高概率的事情。

  

“不管这两个CEO怎么想,后面来自于市场和经济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姚劲波说。

  

投资人几乎全部支持合并

  

在对话中,源政投资董事长杨向阳率先发问:ofo和摩拜会不会合并?

  

ofo的早起投资人王刚回应表示:“我只能说我有一个愿望,我当然希望他们两个合并。我也希望合并后的公司,滴滴能够主导。”

 

事实上,朱啸虎和王刚作为ofo的早起投资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支持合并。但在论坛现场,王刚又表示,“很多事情的发展,是有很多力量在里面的,作为投资人我也几乎无能为力。”

 

摩拜D轮投资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则回应得比较含蓄:“我们是局内人,不便就事评价。但通常主要难度不会来自投资人。”

  

当前,合并的阻力可能主要来自两家公司层面。摩拜和ofo两家公司的高管,对于合并并不热心。一位ofo内部员工此前透露,2017年以来,ofo创始人戴威在内部讲话中至少有两次明确表达了态度,“就算合并也是我们合并摩拜”。

  而摩拜CEO王晓峰在11月29日的一个公开演讲中也明确表示:“不觉得有任何合并的可能。”

  

A8新媒体集团主席兼CEO刘晓松认为,合并最重要的是合并双方的两个人,但不管是天使投资,还是后期投资,都是起到了在外面敲边鼓的作用的。

  

但姚劲波表示,ofo和摩拜解决了人的出行需求,对社会是有价值的。但也不会长期这么一直弄下去,合并还是高概率的事情,不管这两个CEO怎么想,后面来自于市场和经济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从滴滴快的、滴滴Uber等公司的合并史来看,在投资人的意志统一之后,公司层面的反对力量恐怕无济于事。

  

在场的投资人,几乎统一支持合并的观点,道生资本创始合伙人吴彬也认为,“早一点合并为好”。

  

对于天使投资人而言,合并也是退出的主要渠道。“如果合并这种态势大家能够习以为常,不会像以前看得这么重,对天使(投资人)的发展也比较好的。”杨向阳补充道。

  

合并之后未必能垄断

  

在看过美团点评、滴滴快的、58赶集几个互联网巨头的合并案例后,合并之后的团队融合及市场垄断问题,也成为随之而来的话题。

  

在中国,少有联席CEO制度能够长久,对于合并之后的格局,刘晓松认为,必须会有团队退出。

  

“对两方面的公司或者是外围的投资人来说,合并是好的。但对这两个人创始人来说,最初每个团队都是抱着一个任务往前冲的,突然跟另外一个团队说你必须让步,那有人退出这个事情就变得很重要。”刘晓松说。

  

红杉资本周逵指出,“在过去两年,至少有10单是直接对手的合并。在美团点评大家都做得很得意的时候,国庆3天里突然要做合并这样的一个决定,可能是提早半天都不知道会做这个决定。我觉得做这个决定,可能是(双方)对局势的判断,还有CEO的格局和胸怀,就是我合作的能力确实比竞争更大。这也是这两年很鲜明的中国创业者的变化。”

  

当两个直接竞争对手合并后,与之伴随的是可能是垄断。但周逵认为,合并通常也不会带来绝对垄断,永远会冒出新的第二名或新对手。

  

王刚的看法也类似:“大家不要过度解读垄断这个事情,我的看法是市场永远不会有真空。微信再强大,钉钉一样活;阿里再强大,京东一样活;滴滴再强大,美团还有打车。”

  

在王刚看来,早期的共享单车是在恶性竞争。原来有一部分是超额投放的,未必有那么高的使用率,企业收不到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有可能押金退不回来了,有可能公司就没了。“打得挺热闹的,溅了一身血。”

 

 

共享单车死亡榜:烧光百亿,跟风创业的都快死光了

 

共享单车2015年投入城市,之后用1年时间迅速繁殖,又用不到半年时间加速死亡。

 

2016年下半年,资本如潮水般涌入,行业迅速升温。公开数据统计,目前,共享单车行业整体融资额已近200亿元。在最疯狂的阶段,平均每天都有近亿元的资金进入。同时,几乎每月都有新车推出。

 

各色共享单车争相抢占街头,展开“颜色大战”。行业当时的共识是:精准定位市场,在最短的时间内铺最多的车辆,获取尽可能多的用户。据交通运输部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全国共有近70家共享单车企业,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600万辆,注册用户量超1.3亿。

 

今年6月,成立仅5个月的悟空单车倒闭,像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拉开行业倒闭潮的序幕。据统计,截止目前有35家已倒闭或停止运营,另外有近20家濒临倒闭,其中大多数名字还不为人所知。


事实证明,在这个需要长期烧钱,极度依赖投资的行业,能否在竞争中存活下来,除了胆识、运气,还取决于拥有什么样的靠山。

 

有人称,共享单车行业进入了下半场。

 

在下半场,资本不断向头部玩家摩拜和ofo靠拢。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7年摩拜和ofo的融资额合计超过17亿美元,最新一轮则分别达到了6亿美元和7亿美元。

 

其余参赛者则没这么幸运。不难发现,于今年下半年开始纷纷倒下的共享单车平台,大都处于天使轮或A轮阶段,融资失败以及资金链断裂是行业出现倒闭潮的最核心原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