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人间丨护肾小队的日与夜

李隽辉 在人间living 2020-08-25
来自专辑
武汉2020
 《护肾小队的日与夜》纪录短片完整版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搜索「在人间」并关注
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武汉同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鄢建军和他的团队就一直没有休息过。

2月9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被征用作为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医院,两天时间,医院的病房被800余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迅速塞满。征用当天,鄢建军带着护士们为一百多个患者做完透析,并将他们转移回本部院区。随后,该院血液净化中心的40余名护士一分为二,其中一半“最年轻、最能扛事儿”的护士重新回到光谷院区,为新冠肺炎患者做透析。这些患者都是疫情初期的“存量”,那时“应收尽收”的政策没出,不少感染者因为在核酸检测中呈阴性,在病情很重后才被送进医院。
“护肾小队”成立初期,首先要完成肾病损害患者的筛查,并进行早期干预,避免出现肾功能损伤,其次是对炎症细胞因子进行筛查。血液净化中心所擅长的透析工作可以清除炎症因子,从而达到保护脏器、挽救生命的目的,也为患者的最终治愈,争取了更多时间。在随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也明确提出,对重型、危重型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的,增加“血液净化治疗”。
小队在介入新冠肺炎治疗时,正是武汉疫情最“惨烈”的时期。“病房里有很多很多的危重患者,大家每天就是进去抢人的感觉。跟战争状态是一样的,不可能按部就班,所有人都随时待命,随时准备冲上去”,鄢建军回忆治疗初期的情景时说。
ICU病房是红区中的红区,房间中病毒气溶胶浓度非常高,进行近距离操作时需要二级甚至三级防护。防护服如果有一点点漏气,病毒就可能被吸入,同样这也是高度缺氧的状态。护士们调试血液净化机的工作,在身着两三层防护的情况下,变得艰难异常。原本半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现在需要一个小时。
医生为患者静脉置管是一个风险和难度比较高的操作。在平时,他们通过摸患者的血管,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但戴着护目镜,面屏和三层手套,感官和触觉大幅受限,操作难度很大。对于水肿严重的患者,或是无法伸直腿部、正常仰卧的患者,有时寻找穿刺点都需要一、两个小时,医生们来回试验多次,急得满头大汗。使用血液净化机治疗的时间是8-10个小时,而防护服的使用时限是6小时,所以需要两拨护士接力才能完成一个病人的血液净化,有的护士甚至一天要进出三次ICU。
初期不断有医护人员感染、确诊的消息传来,也会对一线护士的心理产生影响。“说实话,我们都很怕。但血液透析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后手段,做了可能活,不做就死了。”这是鄢建军工作的第18年,刚上班时他就经历了SARS疫情,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期,是他第一次这么密集地接触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他为接连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却没有时间感伤,一声叹息后还得继续投入“战斗”,新的患者还在等着治疗。
和家人们视频连线,是一线的医护人员疫情期间陪伴家人的唯一方式。家人们的鼓励,也能帮助他们在高强度工作之余,疲惫的身心得到一丝缓解。护士冯佰仟只要有时间就跟4岁的女儿视频,一说就是一、两个小时,“我怕她把我忘了”。

以下每组图片均可左右滑动翻阅:左图是“护肾小队”成员和家人的视频截屏,右图是摄影记者李隽辉在武汉同济医院的记录。


■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肾内科副教授何凡(左二)和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鄢建军(左一)在“护肾小队”的早会中布置任务,强调注意事项。


■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冯佰仟、万妞、李继明(左至右)在上午的交班例会中。所有护士每天早上8点都要打卡,并报告身体状况。

■ 医院的后勤保障人员在搬运物资。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物资紧张,本地医护人员的愿望是吃一口肉和“辣”菜。




■ 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们在等待即将送到的援助物资。这支由20多名专科护理人员组成的“护肾小队”,负责为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做血液净化,清除体内细胞因子风暴。

■ 在进入ICU病房前,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们互相帮助,穿上防护服。

■ 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们准备进入病房。他们要推着一百余斤重的机器和几十斤重的耗材,穿过5道门,才能从清洁区进入污染区。



■ 护士台旁,两名护士在交接工作。

 ■ 护士们在调试血液净化机。这些工作在身着两三层防护的情况下,变得艰难异常,原本半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要做一个小时。

■ 护士们在调试血液净化机,为上机做最后的准备。


■ ICU病房内,“护肾小队”与上海华山医院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一起,观察新冠肺炎患者在血液净化过程中的体征变化。

■ ICU病房内,护肾小队的护士准备调试设备。

■ 护士长鄢建军(右一)和“护肾小队”的护士们为新冠肺炎患者做血液透析前的准备。


■ ICU病房内,“护肾小队”为病人做股静脉置管,这是为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前期工作。

■ 血液透析设备报警后,护士长鄢建军带领护士们对设备进行调试。


■ ICU病房,一名危重症患者。


■ 两名护士在交接治疗用的药物。


■ 查房期间,护士们会和一些清醒的患者聊天,并宽慰他们。



■ 护士台区域,护士们在工作的间隙休息。

■ ICU病房的走廊,一名护士在记录患者数据。



■ ICU病房内,郭水明医生在治疗间隙休息。

■ 老年人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的比例很高,这也给护士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 ICU病房内,一名上海华山医院医疗队护士的眼罩上满是水汽。他们整建制接管了这层病房,与护肾小队的护士们互相配合,治病救人。


■ 一名护士坐在走廊尽头的椅子上睡着了。


■ ICU病房内,写着“加油”的橡胶手套。

■ 缓冲区,下班的医护人员正在脱下防护服。


■ 鄢建军在脱下防护服后用碘酒擦拭耳朵消毒。他和妻子分别在不同的医院“抗疫”一线,为了安全起见,两人回到家中也只能分居而宿。




■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万妞靠在走廊偷偷抹眼泪,拍摄当日,她和一岁多的孩子已经有四十多天没见面了。

■ 万妞的朋友圈,婆婆给她留言“打气”。


■ 光谷院区,为了方便一线护士工作,整层的病房都被改造成了临时“宿舍”。

■ 护士们集中在清洁区用餐。疫情暴发后,他们中不少人住在医院病房改造的双人间里,很久没有回家了。



需要透析的患者每个星期要去医院两至三次,而透析室是人员聚集的地方,疫情初期传染风险很大。透析患者中多半合并有基础疾病,一旦感染,死亡率极高。负责透析的医护人员同样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封城初期,很多物资没来得及运进来,隔离衣用完了,医生护士只能穿工作服工作,直到正月十五(2月8日)之后情况才改观。也就是在这期间,武汉市一批批医院被征用,常规透析患者们没有地方透析。一旦发烧,原本可以去透析的医院不允许接待,只能转到定点医院排查。“排查期间因为没有地方做透析,不少人没有办法。”鄢建军说。随着划定透析的定点医院和外省医疗队进入,透析患者开始进行全面筛查,疑似和确诊患者都转移到了定点医院进行透析。医务人员也做了筛查,感染的全部隔离或住院,情况慢慢开始有了好转。
血液净化的患者需要提供精细化的护理,每一个患者都是专人专守,对血液净化工作所需的人力资源消耗较大。3月12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宣布,武汉市50多家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分期分批向10家定点医院集中,到目前只留下8家定点医院,“护肾小队”的工作压力也开始减小。

■ 3月30日,护肾小队的鄢建军、杨萍、黎双双进入他们已经奋战近50天的ICU病房清理物品和机器。当天同济光谷院区的最后一位患者转往同济中法院区。护士王李胜、郭玲霞、邵忠雯、李宗阳、李小青、唐惠军、王芬在清洁区科室清理其他物品。(受访者供图)


目前队员们已经开始分批隔离休息。隔离满14天后,一部分护士会回到原来的岗位,另一部分会继续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工作。从疫情爆发至今,参加了“护肾小队”的护士没有一个人能够回到家中,真正意义上和家人团聚。现在即便工作场地变了,他们仍处于隔离状态。“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是上了肯定是一直要干到最后的,我们也都做好了这种准备”,鄢建军说。


小队中返岗回到正常班的医护人员,也需要做“标准预防”,至少是戴外科口罩、穿隔离衣的一级防护。等病毒真正销声匿迹,他们才能回家。
3月31日起,光谷院区将逐渐恢复日常医疗秩序。随着最后一位新冠肺炎患者转到中法院区,“护肾小队”的工作还将继续。
更多疫情故事,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征稿

2020年的开端,注定是全人类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一笔。

《在人间》现面向全球读者征集疫区日记

请你用影像或文字

记录你所看到和经历的一切

投稿方式:微信联系人间君(zairenjianliving)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