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检察日报社评:让挂职制度充分发挥“双向奔赴”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检察机关面临更高履职要求和更重职责使命。如何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内生动力,推动检察事业创新发展?近期,最高检相继召开地方检察机关挂职锻炼干部座谈会和第七批挂职专家学者见面座谈会,让“挂职”这项独具特色的工作受到更多关注。实践证明,“挂职”工作是检察机关贯通上下、联通内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智力支持、加强检察队伍人才建设、持续推进检察事业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内部的下派上挂,既有助于融通上下,也有助于人才培养。上级院同志到下级院挂职,是难得的锻炼机会,也是难得的调研机会。在基层一线“蹲苗”,能够促进年轻干部贴近基层、了解基层、更好服务基层。一方面把上级院的新理念新思路带到基层,帮助下面的同志更精准地把握上级院部署要求的精髓实质,以便更高质效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把下级院的建议、诉求、问题反映上去,为上级院科学决策提供助力。下级院同志到上级院挂职,既可以把上级院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学到手,也可以把基层的首创精神、鲜活实践带过来,为挂职部门工作的创新开展注入活力。挂职的独特经历,更能使挂职干部在沟通上下中提高工作站位、拓宽工作视野,在参与重大案件办理、重点任务推进中锤炼过硬本领、提升综合能力,从而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中带动检察队伍素质能力整体提升。

专家学者到检察机关挂职,是法学理论研究与检察实务“双向奔赴”“同向发力”的重要方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法律学者和检察人的共同政治责任。实践是理论之源。与检察实践的亲密接触,能够帮助法律专家加强对新时代检察实践的亲历性、深层次思考,对法学理论研究紧跟时代步伐、回应实践需求、更好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伟大的实践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当前,党的检察事业欣逢最好的发展时期,最高检党组提出把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心任务,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制约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公益诉讼检察、知识产权检察、涉外检察、数字检察等新兴检察业务也亟需理论支撑,这都需要挂职专家学者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为挂职专家学者开展理论研究提供了沃土。

好制度就要用足用好。各级检察机关要更加重视挂职工作,进一步深化完善挂职工作机制,充分释放挂职制度优势效能。挂职专家学者是检察机关与高校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要通过其推动检校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在法治人才和检察人才培养、检察学科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不断丰富检校共建内涵。要充分信任挂职专家学者,积极邀请他们参加检察官联席会、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讨论、重点工作研讨等,为他们深入融入检察工作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理论功底深、研究能力强的优势,帮助破解检察工作难题,深入论证检察制度优势,为检察事业创新发展凝聚智慧。对于检察系统内部的挂职干部,要大胆使用,积极安排挂职干部参与政策文件研究、急难任务处置、重大专项工作制定等,促进科学锻炼使用、全方位进步提升。同时要充分发挥挂职干部“黏合剂”作用,促进一体提升上级院对下指导质效和基层检察工作水平,融通政策制定的“最初一公里”和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检察事业创新发展凝聚最大合力。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昆明官渡检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