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理性去刻意裹挟的生活会不会走进荒诞?

2016-06-20 喵老师 哲学人

者按:本文来自喵老师于6月18日在慧田微课堂(课题为「伊壁鸠鲁与“快乐主义”」)上的部分互动;转载者请注明来自微信第一原创哲学公众号「philosophs」。

1.@徒然草:快乐主义会消解伦理学的终极意义吗?

喵老师:伦理学的终极意义是有争论的,最核心的就是快乐幸福和德性本身孰先孰后、谁是目的的问题了。可能按照你的理解,应该是德性是目的,德性是第一位的。

可是按照伊壁鸠鲁的学说,快乐幸福本身就是人生的起点和目的,就是衡量道德的标准。伊壁鸠鲁有一句格言说的很好:“我藐视高贵的东西(即人们称为高贵的东西),「藐视那些对不会产生任何快乐的东西妄加赞赏的庸众」”。

从这个意义上讲,按照主流的德性第一的伦理道德标准,伊壁鸠鲁无疑是消解了伦理学的所谓终极意义。

但是,我们跳出伦理学自身的框架,任何哲学学说,如果不是以关怀人类和个人本身的生存状态为出发点和目的,这种哲学的意义何在?难道哲学就是纯粹书斋的工作和智力的游戏或者知识、思维的卖弄吗?

尼采也说过了嘛,不以生命本身为目的、为最高价值的哲学家,我们要剥夺他的哲学家资格:)

2.@jojo:  喵老师,如果没有人能证明你快乐,那也不代表你不快乐。即便他人证明你是快乐的,也不能证明你确实快乐。快乐主义本应是关照自我,关照内心的声音。伦理学意义不是限制了自我的价值么?

喵老师:快乐当然更多是精神上的,是个体自我的感受。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是关照自我,关照内心,这个学派是很关注内在的灵魂的平静的,所以才可以在一个学园当中一起过简朴的生活,如果他们把快乐当作外在的追求,那他们怎么可能这样去实践呢?

伊壁鸠鲁作为哲学家,他肯定要提出自己的伦理的理论。感觉你的意思是将学术、理论和实践割裂或对立起来了。其实在一种高的境界上,学术和理论应该是促进生活的。

不过,我们反观作为哲学下面分类的学理化的伦理学,肯定是有一些限制的。不过这种限制也不可避免,毕竟学习和研究要通过理性、通过语言去讲清楚,要构建体系达到理论自身的完善,理论本身很容易走向异化。

比如我们学习知识或者学习伦理学是为了更加快乐,学习心理学是为了可以观察别人的心理,学习哲学是为了获取知识、智慧或锻炼逻辑、思维,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人反而会变得更加迷茫甚至糊涂。

人类和个体的发展有相似性,在知识和智慧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不断地探索,去走进迷雾又拨开迷雾,以陷入更大的迷雾,大概就是哲学的意义,也是乐趣所在吧。

3.@Niki Xia: 老师刚提到自我责任,那么是否还是说这个哲学家是以自我责任为前提,追求其幸福、快乐,达到内心的平衡?

喵老师:虽然伊壁鸠鲁在讲到自由的时候也讲到个人的自由选择必然会导致个人承担责任——既然一件事情是个人自己自由选择和决定的,那就难以再推卸责任了。

不过这个是以自由为前提,从逻辑上必然推导出来的结论,而不是相反,以责任为前提。

以责任或义务为前提这种做法,不符合整个伊壁鸠鲁学派的基调,这样会太沉重。

包括萨特这种现代的思想家也是从自由推出责任,自由作为天性,作为首先被确立的前提,没有自由就没有责任,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责任、道德等都是建基于自由之上,而不是在强迫或必然的条件下,比如社会性的强迫或自然性的强迫,前者可能是某种强制性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后者可能是你的生理上的饥饿寒冷等的逼迫。

而以责任、义务为前提展开伦理学,这种做法是斯多葛学派的根本特点。而这二者基本上是针锋相对的,我之前已经说过了。

4.@jojo:那我就有一个疑问,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伊壁鸠鲁追求快乐幸福的感觉认识作为目的,把追求的过程,把他的尤为审慎的动态的快乐作为理性的思考过程。

那么,我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追求咯,一旦愿望达成,这种追求的快乐便不存在了。这样,用理性去刻意裹挟的生活会不会走进荒诞?就如同老子思想的孤寂凄凉绝望一样。

喵老师:这个问题必须首先确定伊壁鸠鲁说的快乐幸福的内涵!

课上讲过了,伊壁鸠鲁所讲的快乐幸福除了身体的健康,还有灵魂的安宁,包括克服对自然、神和死亡的畏惧,人际关系的和谐。

这样一看,这种快乐幸福本身就不是纯粹感性的,而毋宁说更多的是理性的、沉思的和静观的。

而这种快乐和幸福的追求过程更加是如此,包含着积极追求的一面,但更多是审慎的克制的一面。只不过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快乐而已,而快乐本身并非是纯粹感性的。

按照伊壁鸠鲁的思想,存在的意义在于快乐(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本身,而不是这个追求过程。

我们可以推测,如果一个人的灵魂已经处于平静之中、处于身心平衡这样的状态中,他完全可以不用再去追求,只要保持就行了。

其实伊壁鸠鲁整个对快乐的定义都是以否定的形式提出的,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是一种看起来极简单但实际上很高级的状态。

  • 首先,这种快乐很难说完全就追求得到,所以你永远没有愿望真正完全达成的时候。

  • 其次,万一达成了,内心已经安宁了,怎么会荒诞?这里不是叔本华讲的那种欲望的追求和满足,欲望没满足时的痛苦和欲望满足后的虚无。

  • 因此也更不会有凄凉绝望。


说有点“遗世而独立”是可以的。伊壁鸠鲁的实践就是如此,老子的理论和实践也是如此,他们的风格都不是凄凉绝望。


古典的哲学家里面,尤其是古希腊先哲和先秦诸子,几乎没有什么“凄凉而绝望”的,这个词实在太矫情了,很无病呻吟。


一个真正学习和喜欢哲学的人要对这类词保持敏感和距离。


5.@jojo: @喵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有人对我提出像我一样的问题,我难于回答。「感觉体验和理性思考往往会被对立和割裂开来」。除了熬一些鸡汤姜汤我就无能为力了。对世界的认识建立在荒诞之上,快乐又从何而来?谢谢@喵老师 。这是我的反省,也是疑问。可以不回答。


喵老师: 体验和理性思考被对立和割裂开来,是因为感性的体验不够深刻,而理性的运用还没成为习惯和深入骨髓。


鸡汤姜汤,就能解决日常的问题了,enough!对世界的认识为什么是建立在荒诞之上呢?难道我们不是在很清醒地观察世界和思考世界吗?


关键是保持头脑的清醒。方法就是多看哲学书,多思考。尤其是女生。


6.@vieri21bin: 喵老师能不能简单解释下存在的荒谬性?

喵老师:这个问题可以写几本书呀,因为古今中外几乎每一位哲学家都会讲到存在的问题嘛。简单地讲就是,存在即虚无。


存在的根源、存在本身以及存在的结局,都是虚无,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存在本身就是矛盾的、痛苦的根源所在。


参考老子的“道”的有无两面性。不过千万不要将此误会为虚无主义,相反,认清和直面存在的荒谬性本身就是真正走向存在的开始,具有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精神。


这样一种崇高性,在黑格尔那里就很明显,在存在主义那里更悲壮、悲情了。“向死而生”,荒谬么?但不也很豪迈么?人是唯一能“以死为死”的生物,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生物,这一点就很不赖嘛。


7.@vieri21bin: 还有一个问题,伊壁鸠鲁第一个在西方哲学史上提出快乐主义,快乐幸福是人类行为的起点与目的。这是很睿智,很有勇气的,说出了很多人不敢说确实际在做的真相。


那么,在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东方,是否也有人提出了类似快乐主义的观点,具体在什么时间提出的?


喵老师:您对伊壁鸠鲁的理解很不错喔。至于全世界、东方整体,有没有类似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这样的观点,我不敢回答。


但纵欲主义肯定是有的,但是纵欲主义从学理上很难丰富深刻站得住脚,也就不会流毒甚广了。


而且,禁欲或节欲是消极的,只需要内心克制;而纵欲是行为,要有外在对象和条件,所以要纵欲哪有那么容易?即使有纵欲主义的理论传播,在实践实行也很难那!


说说中国和日本,印度这三者吧,基本上不会把快乐放在很高尤其是第一位的位置。中国美学和艺术,有“乐生”的观点,也就是,生命本身是快乐的,比如颜回“乐以忘忧”,庄子的“逍遥游”,禅宗的禅境,都是很快乐的。


但是那只是生命的境界和状态。


儒家明显不会把快乐放在第一位,第一位的还不如说是忧国忧民。至于道家和禅宗,追求的是心灵的解脱,达到自然和自由的本性,快乐也只是伴随自由而来的产物。


日本的文化整体风格上应该是更加审美化也更加悲情化的。印度不用说了,苦集灭道,追求今生受苦忍辱,彼岸世界会偿还快乐。这是一种比较纯粹的宗教境界,任何一种宗教第一位的都是超越,而不是快乐本身。


如果一定要说有没有相近或类似的,杨朱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倒有一点,不损害身体,不争名夺利,远离社会纷争,遗世而独立,由此也被后世认定为有自私嫌疑,基本上杨朱的地位也和伊壁鸠鲁的地位一样,敬而远之,划清界限。


就算人们有欲望,知道考虑自己得失,但表面上肯定不会承认自己喜欢伊壁鸠鲁的学说,也不会承认自己赞同杨朱的理念。


8.@渊珞:喵老师,我想请问,伊壁鸠鲁主义的自由意志观和斯多葛主义的自由意志观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人的自由意志是否受到宿命的约束?谢谢[微笑]

喵老师:其实二者的伦理学都有自然观的基础,伊壁鸠鲁的自由意志是从原子的偏斜运动中推导出来的,斯多葛主义如果说有自由意志的话,是从具有同构性的“世界理性”中推导出来的。

伊壁鸠鲁认为,原子偏斜运动是偶然的,并且是原子内部的原因导致的,人的身体和灵魂也是原子构成的,因此人自身内在地就具有自由。


而斯多葛学派认为每个人的理性都是世界理性的一点火花,是同构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凭借理性而认识到自然规律和客观真理,每个人也都是平等的,是“世界公民”,有共同的起源和命运。


而斯多葛学派所认为的自由是自觉地服从自己的理性和实现自己的本性,也就是自觉地服从普遍的“逻格斯”和“命运”。这种自由从理论上讲其实是一种必然性,也是一种宿命论。

自由意志与宿命的关系,按照斯多葛学派,自由就是认识和服从宿命,“相信命运的,跟着命运走;不相信命运的,被命运拖着走”。按照伊壁鸠鲁,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命运或宿命。


伊壁鸠鲁说得很清楚,一个有智慧的贤明的人,不相信命运,而是自由选择,自我承担。


所以,自由和宿命的关系,首先要看是否相信宿命和甘愿把自己交给宿命。


如果不讲宿命这种太过绝对的东西,讲自由意志要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那当然是的。


没有哪一种自由意志能不受限制,当意志不受限制的时候,它已经濒临转化和消失了。


6月25日慧田微课程预告:「斯多葛学派与禁欲主义」

1.斯多葛学派的逻辑学:认识论与真理标准;

2.斯多葛学派的物理学:“火”与“世界理性”;

3.斯多葛学派的伦理学:

(1)宿命论;(2)禁欲主义;(3)世界主义与世界公民;

4.晚期斯多葛学派:

(1)罗马大臣塞涅卡:“愿意的人,被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被命运拖着走”。

(2)奴隶哲学家艾比克泰特:“好好地运用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东西,别的就听其自然吧。‘自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神的愿望”。

(3)皇帝哲学家马可•奥勒留:“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5.重点分析讨论:

(1)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葛学派的相通与对立;

(2)怀疑主义对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独断论的批驳。

日「哲学人公号」的题图为:「野狗」。它们是非洲的濒危动物,又称开普猎犬。它们数量很少,但分布很广,却又不易看到。野狗通常在黄昏时刻行动,此时它们最为活跃,速度极快,耐力极佳,加上外形与狼相似,因此又被叫做草原上的野狼。

推荐阅读:

痛就是快乐

Via:慧田君编|有异议请私信其微信「cc2cc-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