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怡教授讲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界限与语言的界限」部分问答

2016-12-15 江怡 哲学人

本文来自江怡教授第二次在慧田微课堂上的部分问答

1、老师您好。请问“可思想的必是可表达的”是否可以理解为由于我们的思想过程本身是语言组织的过程,即思想是语言有组织地表达,所以思想一定可表达?


答:嗯,可以这么说吧!因为我们的思想本身其实就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所以我们理解思想首先是通过理解语言来完成的。当然,我们中国人有言不尽意或者意在言外这个说法,但这样的理解本身是跟语言没有关系的。当维特根斯坦说「可思想的是可表达的时候」,其实他强调的是我们所有的思想其实都在表达或者说在语言之中的。因为所谓的意在言外或者说言不尽意这种说法,它其实所表达的是语言之外的东西,是跟语言没有关系的,它涉及到文化,涉及到语境,涉及到我们对某些文本的理解。如果仅就文本而言的话,或者仅就我们语言本身而言的话,「我们所能够理解的思想一定是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我不知道这样来回答同学是否能明白。


续问:也就是说“言不尽意”的东西本身是一种极其抽象的无法形成语言的感觉或体会?


答:言不尽意并不是说一种抽象的无法形成语言的感觉。而是说言不尽意它包含了很多语言之外的、非语言的内容。这些非语言的内容也并不一定是抽象的,「它也可以形成语言的方式,但它并不是用逻辑的方法来加以表达的」。

 

2、老师您好,如果不可说的就是不能思想的东西,那么我会想到死亡。死亡本身就是无法认识的,这样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无法去表达死亡?


答:关于死亡的确按照维特根斯坦自己的说法,我们是没有办法去表达死亡的。在他看来,「死亡是一个经历,死亡并不是一个所发生的事件」。死亡是对每个人亲身的经历。所以当说到死亡的时候我们不是在谈论某一个人的死亡这件事,而是在说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了。而生命的结束实际上是无法用语言去表达的,「我们只能用某种形式去显示这样的一种对死亡的感性感受,或者一种体验」,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去用语言去描述、去刻画或者对死亡本身去诉说。


3、江老师您好,我感觉康德划定,主要依赖的是主体性原则。而主体性或者同一性的理念,在我看来是所有现代哲学家所批判和反思的,当然包括维特根斯坦。所以,我觉得维特根斯坦的划定和康德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另外,我觉得可以结合拉康关于语言无意识结构的思想来理解维特根斯坦。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我觉得确实可以把语言看作第一位的。从存在作为一种本体论的承诺的角度来看,甚至可以取消“思想”这个概念所具有的确实所指。我认为并不存在一个作为连续的同一性实体的“思考者”,也没有谁在使用语言。应该说语言是通过我们被说出的,不知道老师对这样的想法怎么看?


答:“康德的划定是依赖于主体性原则”,我是这样来理解的,这个所谓主体性原则当然是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根据,但是康德所做的工作,其实还是要为这个理性能力本身做出一个界定。而在做出界定这一点来说的话,他与维特根斯坦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维特根斯坦实际上也是要对语言本身做一个界定。我是在这个意义上把他们两者等同起来进行比较。


至于拉康的思想是不是可以用来说明维特根斯坦,这个是我过去很少从这方面去考虑的。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妨这么来说吧,对拉康来说,他所强调的是一种无意识的结构状态,这种无意识的结构状态,其实也不是维特根斯坦所讨论的「不可说只能显示」的观点。从存在作为一种本体论的承诺的角度来看,甚至可以取消“思想”这个概念所具有的确实所指。如果从维特根斯坦思想来说的话好像并不是这样的,这个观点倒反而像是海德格尔对语言的理解,海德格尔明确的表达过「语言是通过我们而被说出的」,这是海德格尔的思想。我这里没有谈到海德格尔,是因为我在后面的微课堂中会涉及到海德格尔的思想。


4、老师您好,既然维特根斯坦说对不可说的应保持沉默,那么这个不可说又有着重要的地位,对“显现”这种研究方式该怎么样把握?


答:关于“显现”的观念我们会在后期的课堂中反复提到,因为这个“显现”实际上对于维特根斯坦来说它表达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一种世界图型。理解或者说把握显示,还是要通过语言,只是这个语言不是描述性的和陈述性的,而是表达性的。按照维特根斯坦后期的思想,其实就是去掌握跟了解语言游戏的过程。


5、那么按照维特根斯坦晚期的思考,死亡会向我们显示的是吗?


答:在维特根斯坦晚期思想当中,他比较少的涉及到关于死亡啊生命的意义啊这些大的问题,他把这些问题都归结为伦理学的概念或者甚至包括宗教的概念,他把这些都解释为我们无法去描述去刻画的,但是我们会通过经验的方式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6、老师,“思想在语言之中”和胡塞尔的表述的含义“意向作用/意向对象”感觉很像。


答:这个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提到了胡塞尔,的确维特根斯坦的想法跟胡塞尔有相近的地方。但是他们两个不同是在于维特根斯坦更加强调的是这种语言本身一定是以逻辑的方式能够表达的语言,而在胡塞尔那里,这个语言就不是逻辑的语言,而是一种现象的语言。


我很高兴有不少人会对维特根斯坦以其他哲学家之间的这种关系做一个很好的比对,包括像海德格尔、拉康和胡塞尔,其实这些哲学家他们之间的思想的联系,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当代哲学家们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理解。正如我在前面的讲座当中话所反复提到的,维特根斯坦作为当代哲学当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无疑一方面可能会跟其他的思想家、哲学家的思想产生共鸣,但另一方面他的思想的确也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哲学家的思想总不是孤立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同一个时代的问题,实际上他们的共同的问题恰恰是要解决传统哲学所遗留下的困境,就是作为理性的主体他们是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


7、江怡老师您好,就我了解的一点点有关语言学的东西里,好像有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人具有关于语言的本能,虽然人生来不会说话,但是只要掌握了语言的词汇和句法,他就可以创造出无限的语句。但是,如果这样看的话,就有一种把所有的语言的本质当作同一种东西的倾向。所以我想问问,维特根斯坦关于不同的语言有什么看法,毕竟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句法,甚至有些语言太简单,而无法表达复杂含义。


答:语言学里面关于语言本能的说法,其实在很多语言学家里面都有这个观点。尤其是乔姆斯基,他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语言能力,那么,这种语言能力其实更多的是解决了关于我们的语言构造能力的问题。但是这个可能跟我们这里讲的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还不太相同。


至于你说的「有些语言太简单,而无法表达复杂含义」,我认为不是语言太简单无法表达复杂含义,而是说我们有一些语言事实上只能够按照它自身的方式去表达思想,但是有一些是内容或者说语言之外的东西是我们没有办法用语言去表达的。比如说生活世界本身,比如说我们的经验,比如说我们对世界内在的理解。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来说,即使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我们也可以通过语言去获得这些东西,那么通过语言的什么来获得呢?不是通过语言本身的表达,而是通过形式或者通过显示去获得。


8、老师你好。在我的理解中,维特根斯坦认为严格逻辑化的语言形式必然规定了思想,思想又必然规定了世界——这个「世界」显然不是康德哲学中自在之物的那个本体世界,而是一个「讨论的世界」,那么那个不可讨论和言说的世界(维特根斯坦认为的真正哲学应该关心的部分),显然,古典哲学也进行了大量讨论(比如康德通过remove knowledge的方式进行了一些讨论),那维特根斯坦为什么会认为自己「解决了一切传统哲学的问题」以及「开辟了新战场」呢?


答:康德虽然也通过自在之物想要表达一个所谓的完全不可言说的一个世界,但事实上康德是把那个东西悬置起来了,康德是希望不去讨论它,而维特根斯坦却认为他真正的工作需要解决那个问题。


9、江老师好,讲课辛苦了!课堂上您提到思想与表达的关系:1、可思想的东西才是可表达的;2、可表达出来的东西才能被思想;3、两者是一回事。我的思考是:既然一个被称作思想一个被称作语言,它们就不是一回事,不然为何作两个命名呢?此处的表达似乎是专指语言表达,但表达思想的不仅有语言,还有艺术等等,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为什么维特根斯坦只提出语言表达呢?难道在维特根斯坦那里,这些表达方式都是语言的另外的形式和显示?


答:维特根斯坦没有考虑其他的表达方式,而只是就我们的语言而言的,因为哲学都是以这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


10、问一个很私人的问题: 老师您自己为什么会研究Wittgenstein哲学呢? 您会乐在其中吗?


答:维特根斯坦哲学是作为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和创始人被引进中国的,我们做分析哲学的人开始都会阅读他,虽然今天看来他与分析哲学已经渐行渐远。


11、在探索世界本质的过程中,传统哲学认为世界是可思想的,可用逻辑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是理性的科学的。而不可说的不可思想的“显示”出来的不能用理性和科学证实。所以传统哲学认为世界肯定有一个(只能有一个)正确的本质,且这个本质可以去思想,可以去表达是走了误区。那么“不可说的”靠什么去了解,靠中国所说的“悟”吗? 比如说现在人讲茶道,其实泡茶的方法叫茶艺,是可思想可说的,中国叫“礼”。而5个不同的人用相同的茶艺(包括水温时间等)泡茶,品茶人能不仅能区分出来,有的还能“品”出泡茶人的性格特征等,这不是靠“可说的茶艺”能做到的,而是靠“不可说”的“悟”或“感知”。好象说“画”有韵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国叫“乐”。可以这样理解吗?


答:按照维特根斯坦的理解,这样的说法不是哲学,更多有宗教意味。在他看来,哲学一定是与语言相关的,这里的语言不仅包括逻辑的和语法的,也包括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


预告本周末两期微课堂,分别是:


江怡老师:《命题是世界的逻辑图像》


元宝老师:《作为比较哲学基石之哲学方法论》


愿意参与的读者添加慧田君微信cc2cc-net,注明“微课堂报名”。


推荐阅读:


维特根斯坦:一个西方哲学的幽灵|江怡

江怡:为什么说德国哲学的魅力在于揭示真理,而非描述事实

江怡教授主讲维特根斯坦「传奇的一生和独特的著作」部分问答

想象一种「语言」就是在想象一种「生活形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