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去塞罕坝吧,趁秋已至,趁夏未央。

我想去塞罕坝,听说那是个极美的地方,动静皆成意趣,俯拾尽是风景。我想在盛放的波斯菊中穿行于无边的旷野,迎着八月初秋惬意的风,只身打马过草原。我想去看一看,它在摄影师镜头下,每一次惊艳的定格。想去看一看,承载着半部清史的木兰围场,在历史的沧桑蜕变中,完成了怎样的涅槃。想去听一听,浑善达克沙漠南缘蓄木成海的“天方夜谭”。

我想亲耳听一听,那高原上亘古不变的风,用沙哑的喉咙诉说岁月的沧桑。九百多年前,这片土地水草丰沛、禽兽繁集,千里松林连天碧;待到清朝康熙皇帝出塞北巡,这里被选为木兰秋狝的皇家猎场;然而到了清末,开围放垦,植被遭到破坏,加上日本侵略者掠夺式开发和连年的山火,原始森林荡然无存。“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只有风吹荒漠的声响,历史在这里哭泣。

我想亲手摸一摸,那草原上长久守望的松,触摸它镌刻在年轮里的温热的记忆。它是机械林场的“活化石”,被亲切的称为“功勋树”。二百多年前,它在那里生根,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孤独倔强的伸展着枝丫,给了第一代塞罕坝人造林的希望。1962年9月,369名创业者从四面八方云集,一路北上,奔赴塞罕坝。1964年夏天,6名正在承德市上高中的女孩放弃考大学的机会,毅然投身塞罕坝机械林场搞建设,至今无悔。五十五年前赴后继,一锹一铲蓄木成海,三代造林人用青春和热血染绿了荒原,书写了荒漠变绿洲的传奇。如今的塞罕坝,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那里风景如画,那里精神如歌。

我想亲眼看一看,那蓝天上终年游弋的云,读一读那些穿梭在时间光影里的故事。在那片百万亩林海中,伫立着9座望火楼,18名瞭望员肩负着百万亩林海的火情监测。造林不易,守林更难,塞罕坝人常说,望火楼是林场的眼睛,那瞭望员就是林场的守护神。在月亮山,在亮兵台,他们每天与孤独为伴,与寂寞为友,在年均气温只有零下1.3摄氏度的林海高原上孤独守望。在每年长达9个月的防火期里,每隔十五分钟就瞭望一次,每天瞭望96次,每年瞭望25000多次。百万亩林海美则美矣,看一天是风景,看一年就是寂寞。他们用青春和坚守托起了塞罕坝美好的今天。

还有塞罕塔,还有月亮湖、七星湖、白桦林.....许许多多的美景,安详地等候在那里;许许多多的故事,在时间的长河中低吟浅唱。如今那里金莲盛开,阳光正好。身未动,心已远,去塞罕坝吧,趁秋已至,趁夏未央。

制作团队

责编:曹    巍 吴佳航

校对:蔡文慧

编委:点子正

编审:王兵伟

立足河北,放眼全国
网评时事,理性表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