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博鳌|邓满华:牺牲质量保证利润的房企被淘汰未必是坏事
香港兴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邓满华
来源|凤凰网房产 作者|周翔宇
92年前的上海滩,“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齐聚。同一时期,出生在浙江海宁的査济民先生,考入浙江大学工学院染织科。随后,毕业、完婚、经营纱厂,査济民先生创办了中国染厂、新界纱厂以及香港查氏集团等。
50年后,1977年借助收购香港大屿山愉景湾占地650万平方米的项目,査济民正式进入房地产行业。而这个项目开发从无到有,建造了几乎全部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而且项目内设施及物业亦由公司自主运营和管理,成为了香港兴业国际的起点与标志。
2002年,香港兴业国际正式进军内地。其与上海静安区政府签约南京西路核心商圈“大中里”地块,后引入太古地产,打造的兴业太古汇成为有口皆碑的标志性项目。
香港兴业国际的内地步伐成为了港资房地产企业在内地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个有些独特的群体给内地的开发商们带来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实战课程,为这个新生的市场输入了经验、资本、模式还有人才。
这个群体也曾因为过于理性和纯粹的商业行为用脚投票一度大举离开内地市场,并受到非议。而如今又在新世界发展、恒基大规模拿地之下吹响了回归的号角。在内地市场调控深化、融资困难的背景之下,香港兴业国际看到了什么隐藏的机会?
凤凰网房产:公司目前的业务重心放在哪里?
邓满华:我们的业务除了新房开发之外,很重要的一块是收购物业做产业提升。通过产业提升,我们可以把一个老旧项目的经济效益翻了两三倍。于此同时我们也在香港打造了超两万呎的共享办公空间,为年轻人提供相对便宜的创业空间,我们希望能够孵化一些有潜力的初创企业。
凤凰网房产:近期注意到多家港企大规模在内地拿地,是看到了什么机遇吗?
邓满华:公司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过围绕新的机遇进行布局。在判断一个市场是否存在机遇,是否要进行布局我们会去做三个平衡:一是从宏观上来考虑,是坚持自己的判断还是跟着大的潮流去走。第二个平衡,是要做好内部资源的平衡。第三就是将企业自身的强项和项目需求做平衡,以此判断这个机遇是否适合我们。
凤凰网房产:公司未来除了长三角还有那些区域考虑会去布局。
邓满华:目前我们依然是深耕长三角,我们并没有铺得很大。我们不会太冒进,不会太心急。但是也不会其他城市都不看,主要看有没有好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机会。但现阶段关注重点还是在嘉兴和杭州附近,宁波、吴江、苏州、南京也在关注。
凤凰网房产:您如何看待目前内地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严峻调控和融资环境,一些企业为了保证资金安全以牺牲质量降低项目标准为代价,如何看待?
邓满华:每个企业有不同的基因和取向,一个月卖800多亿并不是我们追求的。对于香港兴业国际我们的目标是尽最大能力把产品做最好。
而针对目前内地的调控和融资对企业的压力,没有太好的药方,如果据此就选择牺牲质量保证安全这样一条路,这些企业的退出对于宏观市场不一定坏事,为了把风险降低偷工减料,对行业不是好事。
· END ·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