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边疆时空】风情 | 中国最早的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边疆时空 2019-12-18

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

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

初看,南通博物苑像个花园,绿树成荫,花开得正盛。再看,南通博物苑很难用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去诠释,它采用独特的苑囿式设计,是植物园、动物园、自然馆,又是科技馆、天文馆,似乎找不到可以概括的名称。

南通博物苑作为中国最早的公共博物馆,由爱国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目前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张謇不仅创办了博物馆,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理论,被后人尊称为中国的“博物馆之父”。


张 骞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清光绪状元。他出身于普通农家,1894 年高中状元,1895年奉旨回到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践行其实业与教育救国的主张,专注于南通地方事业,在家乡开垦荒滩、 改良盐业、兴修水利等,建成以纱厂为中心的大生企业集团。此外,他积极倡导新式教育,1902年创办通州师范学校,1905年创办南通博物苑,并建设医院、公园、气象台、汽车公司等市政设施。在其全方位的规划和建设之下,南通在30年内,由一个封闭的小城镇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模范县。

南通博物苑旧影

张謇创办博物苑,跟1903年到日本的考察不无关系。那次,他对日本的实业和教育进行了为期70天的考察,作为学校教育之补充的博物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张謇希望国家办博物馆,并于1905 年,撰《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室博览馆议》《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上书清政府,论述创办博物馆、图书馆的必要性,请求在北京设立合二馆为一体的帝室博览馆,并渐推行至各省、府、州、县,在其上奏始终未得到朝廷响应的情况下,他决定自行在家乡创办博物苑,这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南通博物苑南馆外景

南通博物苑南馆内景

对于创办博物苑,张謇提出明确的宗旨:第一,补充学校教育;第二,普及科学知识;第三,保护传统文化和文物。早期的南通博物苑是一座兼有植物园与动物园性质的博物馆,以其“馆园一体”而名为博物苑,将展厅等建筑融于园林内,先后建有中馆、南馆、北馆等主要展馆。博物苑藏品分天产(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大部分,其下涵盖动植物、化石标本、矿物、金石、陶瓷、拓片、土木、乐器、 书画、雕刻、织绣、教具等各种门类,苑中花草树木和珍禽异兽与室内展品相互呼应,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历史,充分体现张謇“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办苑理念。

南通博物苑中馆

博物苑初创时期藏品匮乏,张謇为之殚精竭虑,他首先捐出大量家藏,正如其所说“謇家所有,俱已纳入”。 同时致力于向社会各界征集文物,发布中国历史上首篇文博藏品征集启事, 号召公众捐赠家藏与社会分享,得到响应,如著名收藏家、两江总督端方曾捐赠青铜器、石刻、墓志、晋砖、 陶器、拓片等60余件珍贵文物。除了来自外界的捐赠外,苑方也自行采集、培植并制作标本,这项技艺被后人继承,至今南通博物苑的动植物标本多由馆方制作。此外,也透过购藏补充苑藏,通过多种渠道充实博物苑藏品。

南通博物苑新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通沦陷,博物苑文物在劫难中大量流散。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着手重建南通博物苑,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查找搜集早期博物苑藏品,约150余件历经波折的文物得以重归博物苑。后经数十载的经营与广征博访,现有藏品已达五万余件。2005年南通博物苑建苑百年时,新建一座现代化展馆,与早期博物苑老建筑组成园区,传统与当代交织出南通博物苑百年风华的崭新面貌。


馆藏珍品


越窑青瓷皮囊式壶

这把壶的制作年代为晚唐至五代,1973年出土于南通市区人防工地。皮囊式壶的器形仿自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水囊,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明显的唐代器物特征。此壶造型规整,流口、圈足棱角分明,流和提梁与壶体的衔接自然流畅,青翠的釉色光洁柔和,独特的风格加上巧妙的装饰,为越窑青瓷中之稀珍。


顾绣董其昌行书《昼锦堂记》

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始于明代。露香园是明嘉靖年间进士顾名世在上海筑建的居所,顾家女眷擅长以画入绣,摹绣古今名画神妙生动,有“画绣”之誉。此作全屏十二条,以董其昌行书《昼锦堂记》为稿,白缎为地,蓝色丝线绣制,作品根据书法笔势行针走线,严谨细腻,融文、书、绣为一体,极为精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典藏

责编:李静


往期回顾

【边疆时空】嘉兴粽子,寻觅传统生活的延续

【边疆时空】风情 | 舟山的C位有哪些,你知道吗?

【边疆时空】风情 | 考古界泰斗夏鼐笔下的温州风俗

【边疆时空】上海弄堂,一座城市的独家记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