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边疆时空】非遗记忆 | 维吾尔族花毡:一切看得到的物品都要精心装饰

边疆时空 2019-12-17

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

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



按维吾尔族的习俗,一切被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和物品,都要进行精心的装饰。维吾尔族的大炕铺上炕毡以后,上面不再铺盖床单,炕毡直露炕上,这是眼睛时时看得到的地方,因此就得要进行装饰。这就产生了装饰美化毛毡的技艺。

史话

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曾是游牧民族,其生活习俗与其他游牧民族大同小异。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远嫁于乌孙(今哈萨克族的族源之一)汗王为妻的细君公主,在伊犁草原生活了三年后留下了一首诗:“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窿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描绘出了游牧民族的居住方式一一住毡房的情景。制毡是游牧民族的一大发明。毛毡主要用于搭建毡房、铺炕、制靴、制帽和一些生产用品,比如戴在种公羊下腹部的“避情兜肚”等。那时候西北的游牧民族和定居民族中制作花毡已很盛行,唐代诗人李端所作《胡腾儿》一诗中,有“扬眉动目踏花毡”的句子。



公元840年以后,回鹘人西迁进入塔里木盆地周缘地区,改游牧为农耕。但定居后的维吾尔人仍然大量饲养牛羊,大量制作和使用畜产品,其中日常使用最多的就是毛毡。

维吾尔人传统上睡实心大土炕,毛毡因其柔软、隔潮、保暖,成为最好的铺炕材料,个别情况下也被作为装饰品挂在墙上。按维吾尔人的风俗,对于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和物品都要进行精心的装饰。使用最多的毛毡当然在必须装饰之列,这就产生了制作花毡的技艺。维吾尔族花毡起源何时已无可考证,但不会比维吾尔人开始热爱工艺装饰晚多少,而维吾尔人热爱工艺装饰是与生俱来的。维吾尔族的祖先曾是匈奴人的煅铁部落,后又因善造高轮大车而被称为“高车”,自古以来是一个心灵手巧、多出能工巧匠的民族。能工巧匠多,自然工艺水平就高,为产品进行工艺装饰也就不在话下。



维吾尔族花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十分普及,这就促成维吾尔族制花毡的艺匠们挖空心思创作出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法,以促销自己的产品。

制作

形式

在制作技术上,维吾尔族花毡主要有这样一些形式:

(1)在擀毡前将彩色毛絮拼成图案,上铺羊毛擀制的压花毡(或称嵌花毡)。

(2)在素毡上用木图章拓印出图案的印花毡。

(3)用毛笔绘出图案的称为绘花毡。

(4)源自游牧民族的用彩布贴绣到素毡上的贴绣花毡。

制花毡的匠人也擀毡,但他们与只会擀素毡的普通工匠的不同之处是,他们在擀毡的同时还为毛毡进行装饰。花毡的尺寸没有定规,可大可小,完全按生活需要而制作。




常见纹样

常见的花毡纹样有八大类:

第一类是诸如马莲、柳枝,菊花、石榴花、夹竹桃、忍冬、鸡冠花等植物变形图案。

第二类是羊角、燕尾,马蹄、骆驼掌、狗爪等动物局部变形图形。

第三类是花绳、车轮、水壶、梳子、木耙等工具与日用品变形图案。

第四类是窗格、台阶、女墙、壁龛、圣龛、穹顶等建筑构件变形图案。

第五类是宗教符号。因维吾尔族历史上曾信仰过萨满教、佛教、袄教和景教,所以在民间有这些宗教的遗风。

第六类是涡旋、月亮、星星、光芒、水波等自然物象变形图案。

第七类是受汉文化影响的图案。

第八类是各种几何图形。

制作精美的花毡可以挂在墙上作为艺术品欣赏哦。


来源:吐鲁番政府网

责编:杨一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