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刀下留城救平遥,以死相逼护周庄,这个83岁老人是”古城守护神“,留住了”中国魂“

2017-04-08 求知启智

点击右上角“求知启智关注我,将不断为你奉上有思想、有深度、有营养、弘扬“真善美”的文章。

    向荷戟独行,铮铮铁骨,执着坚持学术良知的的知识分子们致敬!由于时代毕竞有了进步。阮仪三先生救平遥,以死相逼护周庄获得了成功。而梁思成等保护北京城,黄万里反对修三峡,就没这么幸运,还有李有才反对修紫坪埔(预见会引发地震)未果,后又提前准确预报汶川地震而无人愿听(详见本公号前两天推送文《科学的悲歌——汶 川 大 地 震 预测真相》)。忽视这些专家的意见的直接结果是使国家遭受一个个本可避免的损失和灾难。这些为国为民不畏权势,坚持真理和学术良知的知识分子是我民的民脊梁,人民和历史自会牢牢记住他们的英名。而那些渺视知识分子,造成国家和人民灾难者,不管生前多有权势,终将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此路漫漫兮,荷戟独行。


古城卫士


灯火阑珊。

喧闹了一天的平遥,

在清冷的月光中,

沉沉睡去。



巍峨的城墙,

青砖厚重,寂寞苍凉;

纵横的巷陌,

黛色斑驳,岁月流觞。



从历史深处吹来的风,

让人登时睡意全无,

也让时光

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年代。



1980年,

全国上下大兴土木搞发展,

一派狂飙突进、

欣欣向荣之感,

平遥也不例外。



这座有着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晋中小城,有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城墙,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是中国“华尔街”,也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却在推土机的声声轰鸣中,

历经劫难。



城墙被扒出一个大口子,

开进去一条大马路,

足足有180米;

拆了30多幢明代建筑、

100多幢清代建筑···



钟鼓楼、孔庙···

各式各样的祭坛庙宇,

连同一个时代的文明,

在一朝之际化为瓦砾。



“刀下留城!”

一人大喝一声,

急急赶来的,

正是阮仪三。


阮仪三


阮仪三,清代扬州大儒阮元后人。1956年考入同济大学,1961年毕业留校。



建筑系出身的他,

深知古城,

对文化存续的伟大意义。



在上到古城官员,下到平民百姓都对新城建设满腹憧憬、欢欣鼓舞的时候,只有阮仪三争分夺秒,要求马上停止这种“破坏性建设”,力挽狂澜于既倒。



当时只是讲师的阮仪三,

人微言轻,

根本没人理会他的建议。

他赶紧跑到北京,

搬救兵、筹专款。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他从同济大学建筑系,

挑选出11名最能干的学生,

白天实地考察,

晚上就不眠不休,

投入规划设计和图纸绘制。



“当时真是艰苦得很,买不到吃的,就几个土豆和鸡蛋充饥,后来回到太原,洗了衣服晾在绳子上才发现衣缝里嵌有不少虱子的尸体······”


“看到平遥那么完整的古城,真精彩啊,情不自禁花一天一夜,画了一张平遥古城的大鸟瞰图,现在到处用的就是这张为主图的古城图。”



一个月,

从零开始,零酬劳。

他们就是在这样环境下,

手绘了双林寺、文庙、市楼、

清虚观、日升昌等多幢民居。

为以后专家了解平遥打下坚实基础。



他们还制定出完整的城市规划,

再由阮仪三背负着图纸,

从平遥到省城,

再送到中央。



当时建设部高工、全国政协城建组组长郑孝燮,文化部高工、全国政协文化组组长罗哲文等专家,就是在阮仪三的感召下,奔赴山西。


郑孝燮和罗哲文


为了更好地进行古城改造,

阮仪三还把平遥的技术人员,

都请到同济大学免费培训,

学习专业的古城规划知识。



“我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不光是今天要留下一些真东西,

而是为了下一代,

为子子孙孙们留下一些真东西。” 


 

在阮仪三的奔走呼号下,平遥保住了。


如今的平遥,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还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座,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县城。


千里之外的周庄,

文人出身的阮仪三,

再也无法温文尔雅,

他忍不住暴怒:

“若要开路,我便躺在这路上,

即使是杀身成仁,

也要阻止这条路!”



为了日渐红火的周庄旅游,苏州市规划造一条从周庄西北穿镇而过的柏油大马路。公路修到镇门口,却遭到阮仪三的极力阻截:“这条路把周庄的古镇格局给破坏了!”


周庄


“保护古镇就是保护落后,

马达响才是硬道理”、

“什么规划?蓝图全在我脑子里”、

“我们忙得要死,

不要你们知识分子来管闲事”



面对当地官员和群众的不理解,

阮仪三主动拿出自己的项目经费,

免费给他们作规划,

还承诺:先保护古镇,

然后帮助他们,

在古镇外面发展工厂。



一座古城,

就是一部读不完的历史,

每一个角落,

都是漫长岁月留下的痕迹。


丽江古镇


“而建筑物就是我们

留下的历史的重要记忆,

这些历史的记忆,

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正是它留存了这些历史的记忆,

才使我们有乡愁。”



“乡愁不是专门给外人看的肤浅的风景,不是现代喧嚣的旅游产地,不是生造臆想的、仿古做作的粗鄙街市、旧屋、亭台楼阁。”


周庄素淡,乌镇清秀,

同里拙朴,西塘婉约···


同里古镇


西塘古镇


在国家首批

“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中,

就有五个镇的保护规划,

是出于阮仪三之手。



不仅如此,他保护古建筑的脚步,还踏遍苏州、扬州、上海、南浔、安阳、南阳、商丘、福州······


上海城隍庙


苏州平江路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授予“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是中国建筑和建筑教育界获此个人殊荣的第一人。 



“我是搞古城保护的,

我这一生保了很多古城,

有的是成了,有的是败了。”



面对“千镇一面”的现状,

八十多岁的阮仪三,

依旧感到深深的无力:

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


保护第一,应保尽保,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这是阮仪三一直以来的信念。 



他像一名古城斗士,

书生意气,一腔热血。

荷戟独行,

虽九死其尤未悔。

来源:新浪网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